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在计算时间时,时差与日期算错等问题,运用数轴法:形象、直观、思路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可有效减少计算时间错误的发生。
关键词:数轴 地方时 时区 区时 时差 日界线
计算时间是地球自转运动地理意义的应用之一,同时是高考高频考点,中学生在计算时间时,常出现的错误有两种:一是选择加还是减的方法出错;二是跨越日界线时,日期算错。为了避免这些错误出现,可运用数轴法进行计算。
如图1所示,先画出数轴,用数轴上的一段表示全球的经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表示1800经线,線段的中点表示00经线,这样,全球所有地点的经度位置都可以表示在这条线段上。箭头方向代表地球自转方向,因此,从00经线向东至1800经线是东经,最右边的时区是东十二区,时间最早;从00经线向西至1800经线是西经,最左边的时区是西十二区,时间最迟,东、西十二区刚好相差24小时。在这条数轴上,越往右边,时间越早,其数右数值越大,这与数学上数轴的含义是一致的。因此,如果已知图1中乙地的时间,要求甲地的时间,甲地在乙地的右边,用加法,即甲地时间等于乙地时间加上甲、乙两地的时差;反之,要求乙地的时间,乙地在甲地的左边,用减法,可以记成“右加左减”,同时,由于数轴的方向代表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可记成“东加西减”。这样, 加减法的选择和时间早晚与数轴的数学含义结合起来,就不易出错了。此外,用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来表示1800经线,可以避免跨越日界线,从而使计算简化。下面以不同类型的例子进行说明:
一、根据经度进行计算
在甲、乙两地的经度和地方时四个量中,只要已知其中任意三个量,都可根据“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的规律进行计算,其通用公式为:甲地地方时-乙地地方时=甲、乙两地经度差÷150/小时。
其中甲、乙两地经度差的计算,可采用“同侧(同在东经或西经)大减小,异侧两相加”的方法进行计算,也可假定东经为正数,西经为负数进行计算。
例1:若甲、乙两地分别为东、西经1200,当乙地为2016年9月8日2时时,甲地的地方时是多少?
解:甲地地方时=乙地地方时+(甲、乙两地经度差÷150/小时)=2016年9月8日2时+[(1200+1200)÷150/小时]=2016年9月8日18时
二、根据时区进行计算
在甲、乙两地的时区和区时四个量中,只要已知其中任意三个量,就可根据“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的规律进行计算,其通用公式为:甲、乙两地时区差=甲、乙两地区时差。其中甲、乙两地时区差的计算,仍然可以采用“同侧(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大减小,异侧两相加的方法进行计算,也可假定东时区为正数,西时区为负数进行计算。
例2:若甲、乙两地分别为东八区和西八区,当乙地区时为2016年9月8日2时时,甲地的区时是多少?
解:甲地的区时=乙地的区时+甲、乙两地时区差=2016年9月8日2时+(8+8)=2016年9月8日18时。
在上面两个例题中,东八区和西八区的中央经线分别为东、西经1200,而中央经线的地方时等于该时区的区时,所以,尽管采用的是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二者结论相同。
三、有关旅途时间的计算问题
随着国际交往频繁,这类问题属于包含了行程的时间计算问题,可归结为如下基本模式:若甲地比乙地的区时早Q小时,从甲地出发到达乙地用了Y小时(即旅途时间),则:到达时甲地时间=出发时甲地时间+Y,到达时乙地时间=到达时甲地时间-Q。尤其应当注意的是,旅途时间Y是相对于同一地点(如甲地或乙地)的起止时间差,因此,计算时应换算成同一地点的时间;而Q是甲、乙两地的时间差,通过它可以将不同地点的时间换算成同一地点的时间。
例3 假设一架飞机于当地时间2017年6月22日12时,从夜色朦胧的某机场(580W)起飞,经18小时抵达北京国际机场,试问飞机到达时起飞地点和北京各是什么时间(区时)?
解法一:在本题中需先算出某机场与北京的区时差,即上述假定中的Q值,计算方法是:580W所在的时区数=58/15≈4,故在西四区,比北京东八区晚4+8=12小时。飞机到达时起飞地点时间=22日12时+18=23日6时。飞机到达时北京时间=23日6时+12=23日+18时。
解法二:可分两步计算,先假定行程时间为0,对题中问题做出第一步计算;再考虑实际的行程时间,对所提问题做出最终回答。如要计算飞机到达的北京时间,第一步:假定飞行时间为0,则到达时的北京时间=22日12时+12=22日24时;第二步:实际上飞行时间用了18小时,故到达时的北京时间=22日24时+18时=23日18时。因此,四个量中,只要已知其中任意三个量,综合解法一和解法二可归结其通用公式为:目的地的时间=出发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
四、涉及今天和昨天分界线的计算问题
在地球上若有两个日期,要将其表现在数轴上,则较早的一天画在数轴右边,为(n+1)日;较晚的一天画在数轴左边,为n日,若将数轴上表示地球的这条线段弯曲成圆,如右图所示,则可从图中看出由于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且每隔15个经度时间就相差1个小时。全球有360个经度,同一个地方在绕地球一周后就相差24个小时,即1天。为消除这种日期上的差异.国际上规定以180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在地球上划分日期界线有两条:国际日期变更线即人为日界线,也就是180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自然日界线即地方时为24时或0时的经线,是今天和昨天的自然分界线,是由于昼夜更替而引起的,以东早一天(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旧的一天)。人为界线180经线(固定不变)和自然界线(随时改变,并向西运动)。人为界线180经线向西至自然界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n+1)日,要早一天。180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时,则全球属于同一天。180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时.则全球新旧日期各占一半;1800经线的地方时为n时,则全球新一天的比例为n/24。从图中还可以看出,西十二区拥有地球上最晚的时间,其余各地的时间都比它早,东十二区拥有地球上最早的时间。
关键词:数轴 地方时 时区 区时 时差 日界线
计算时间是地球自转运动地理意义的应用之一,同时是高考高频考点,中学生在计算时间时,常出现的错误有两种:一是选择加还是减的方法出错;二是跨越日界线时,日期算错。为了避免这些错误出现,可运用数轴法进行计算。
如图1所示,先画出数轴,用数轴上的一段表示全球的经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表示1800经线,線段的中点表示00经线,这样,全球所有地点的经度位置都可以表示在这条线段上。箭头方向代表地球自转方向,因此,从00经线向东至1800经线是东经,最右边的时区是东十二区,时间最早;从00经线向西至1800经线是西经,最左边的时区是西十二区,时间最迟,东、西十二区刚好相差24小时。在这条数轴上,越往右边,时间越早,其数右数值越大,这与数学上数轴的含义是一致的。因此,如果已知图1中乙地的时间,要求甲地的时间,甲地在乙地的右边,用加法,即甲地时间等于乙地时间加上甲、乙两地的时差;反之,要求乙地的时间,乙地在甲地的左边,用减法,可以记成“右加左减”,同时,由于数轴的方向代表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可记成“东加西减”。这样, 加减法的选择和时间早晚与数轴的数学含义结合起来,就不易出错了。此外,用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来表示1800经线,可以避免跨越日界线,从而使计算简化。下面以不同类型的例子进行说明:
一、根据经度进行计算
在甲、乙两地的经度和地方时四个量中,只要已知其中任意三个量,都可根据“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的规律进行计算,其通用公式为:甲地地方时-乙地地方时=甲、乙两地经度差÷150/小时。
其中甲、乙两地经度差的计算,可采用“同侧(同在东经或西经)大减小,异侧两相加”的方法进行计算,也可假定东经为正数,西经为负数进行计算。
例1:若甲、乙两地分别为东、西经1200,当乙地为2016年9月8日2时时,甲地的地方时是多少?
解:甲地地方时=乙地地方时+(甲、乙两地经度差÷150/小时)=2016年9月8日2时+[(1200+1200)÷150/小时]=2016年9月8日18时
二、根据时区进行计算
在甲、乙两地的时区和区时四个量中,只要已知其中任意三个量,就可根据“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的规律进行计算,其通用公式为:甲、乙两地时区差=甲、乙两地区时差。其中甲、乙两地时区差的计算,仍然可以采用“同侧(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大减小,异侧两相加的方法进行计算,也可假定东时区为正数,西时区为负数进行计算。
例2:若甲、乙两地分别为东八区和西八区,当乙地区时为2016年9月8日2时时,甲地的区时是多少?
解:甲地的区时=乙地的区时+甲、乙两地时区差=2016年9月8日2时+(8+8)=2016年9月8日18时。
在上面两个例题中,东八区和西八区的中央经线分别为东、西经1200,而中央经线的地方时等于该时区的区时,所以,尽管采用的是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二者结论相同。
三、有关旅途时间的计算问题
随着国际交往频繁,这类问题属于包含了行程的时间计算问题,可归结为如下基本模式:若甲地比乙地的区时早Q小时,从甲地出发到达乙地用了Y小时(即旅途时间),则:到达时甲地时间=出发时甲地时间+Y,到达时乙地时间=到达时甲地时间-Q。尤其应当注意的是,旅途时间Y是相对于同一地点(如甲地或乙地)的起止时间差,因此,计算时应换算成同一地点的时间;而Q是甲、乙两地的时间差,通过它可以将不同地点的时间换算成同一地点的时间。
例3 假设一架飞机于当地时间2017年6月22日12时,从夜色朦胧的某机场(580W)起飞,经18小时抵达北京国际机场,试问飞机到达时起飞地点和北京各是什么时间(区时)?
解法一:在本题中需先算出某机场与北京的区时差,即上述假定中的Q值,计算方法是:580W所在的时区数=58/15≈4,故在西四区,比北京东八区晚4+8=12小时。飞机到达时起飞地点时间=22日12时+18=23日6时。飞机到达时北京时间=23日6时+12=23日+18时。
解法二:可分两步计算,先假定行程时间为0,对题中问题做出第一步计算;再考虑实际的行程时间,对所提问题做出最终回答。如要计算飞机到达的北京时间,第一步:假定飞行时间为0,则到达时的北京时间=22日12时+12=22日24时;第二步:实际上飞行时间用了18小时,故到达时的北京时间=22日24时+18时=23日18时。因此,四个量中,只要已知其中任意三个量,综合解法一和解法二可归结其通用公式为:目的地的时间=出发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
四、涉及今天和昨天分界线的计算问题
在地球上若有两个日期,要将其表现在数轴上,则较早的一天画在数轴右边,为(n+1)日;较晚的一天画在数轴左边,为n日,若将数轴上表示地球的这条线段弯曲成圆,如右图所示,则可从图中看出由于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且每隔15个经度时间就相差1个小时。全球有360个经度,同一个地方在绕地球一周后就相差24个小时,即1天。为消除这种日期上的差异.国际上规定以180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在地球上划分日期界线有两条:国际日期变更线即人为日界线,也就是180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自然日界线即地方时为24时或0时的经线,是今天和昨天的自然分界线,是由于昼夜更替而引起的,以东早一天(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旧的一天)。人为界线180经线(固定不变)和自然界线(随时改变,并向西运动)。人为界线180经线向西至自然界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n+1)日,要早一天。180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时,则全球属于同一天。180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时.则全球新旧日期各占一半;1800经线的地方时为n时,则全球新一天的比例为n/24。从图中还可以看出,西十二区拥有地球上最晚的时间,其余各地的时间都比它早,东十二区拥有地球上最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