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故事”何以成负面教材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英九当选连任之后,展开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与政策调整举施,这些举措不仅没有赢得掌声,反而引来了更多的争议与批评。与此同时,开放美国牛肉进口、特赦陈水扁、文林苑拆迁、旺中并购案、人才外流等争议,让当下台湾社会陷入一片混乱与焦虑。今日之台湾困境与纷扰,皆源于政治,源于民粹。笔者这里就“台湾故事”成负面教材、油电价格调涨、旺中媒体并购案等三个议题作为考察点,予以解剖。
  今日台湾之困境皆源于政治
  前不久,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在一次演说中特别提出以“台湾故事”引为警惕与告诫。他认为台湾闭关自守、采取保护政策,造成了人才流失,让台湾丧失了竞争力优势。这一报道顿时引起台湾媒体的广泛报道与学者的反思。
  短短十年多时间,台湾从创造“台湾奇迹”的“亚洲之星”变为今天让外界引以为戒的负面教材“台湾故事”,确实令人感叹。其实,台湾的衰落早已引起岛内外关注,早有学者提出警告,要防止与避免台湾成为“菲律宾第二”。近十多年来,台湾经济形势逐步逆转,经济增长放慢,经济规模一直徘徊不前,已被最强劲的竞争对手韩国远远甩在后面。可以说,台湾已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经济发展停滞、薪资停止增长、人才外流、竞争优势丧失。台湾为何走向衰落,原因众多。尚达曼将其归咎为台湾采取的“保护政策”或闭关自守政策,这只是其一。台湾经济形势逆转与走向衰落的真正原因在于政治。台湾政治发展的恶质化、蓝绿对立化、社会民粹化,是台湾走向衰落与陷入陷阱的关键原因。
  民主政治是台湾最为自豪的发展成就,也成为今天对抗大陆、反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最大筹码。台湾在从专权政治向民主政治发展方面确实取得了成就,但台湾的民主政治却常常偏离了民主精神,注入了极端的“台独”政治诉求,同时又夹杂着强烈的民粹主义,从而让台湾的民主政治变质与变调。台湾的民主政治逐步变为只是权力的争夺与权力的分配,选举绑架了民主,也绑架了经济,绑死了经济。在所谓的民主旗帜下,民主选举化,民主意识形态化,民主抽象化,个人利益极大化,“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被颠覆,理性被破坏,真理被扭曲。近20年来,台湾先后提出多个重大建设项目,皆因民粹式的反对与选举的需要,以流产告终,制约与影响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尚达曼所谓的“保护政策”甚至歧视政策,造成了台湾产业外移、优秀人才外流。其实这些“保护政策”或“锁岛政策”只是针对大陆的。台湾当局对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对大陆学生在台读书等等,几乎没有不严格限制的,没有不歧视的。而这些所有对大陆的限制,也均是出于政治考虑,出于所谓的安全考虑。
  可以肯定地讲,今天的台湾,一切是政治挂帅,意识形态主导,民粹主义作怪。如果台湾民主政治不进步,蓝绿对抗不解决,“台独”隐患不清除,民粹主义不根除,台湾就会内斗不休,衰落不止,台湾没有真正的明天,“台湾故事”的负面教材也会越来越多,台湾将无处去找人们天天强调的所谓“台湾人的尊严”。
  非理性反对油价与电价调涨
  最近台湾当局在调涨油价后又全面调涨电价,造成物价普遍上涨,在岛内引起很大争议,民怨四起,马英九当局陷入新的执政困境。然而,台湾的民粹主义倾向使得民众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失去理性,完全变为一种情绪化的反应,甚至政治斗争的借口。从本次台湾民众对物价上调的抱怨来看就是这样。
  事实上,台湾的物价水平并不高,物价上涨幅度并不大。去年台湾CPI(消费物价指数)上涨幅度只有1.4%,在亚洲“四小龙”中最低,即使将这波物价调涨的因素考虑在内,预计今年全年CPI上涨率仍只有2%左右。况且,台湾不少重要民生物价,如电价,不论是民用还是工业用电价格,在亚洲地区属于相当低的水平,因此调涨电价对于理顺价格关系、节能减排等均有重要意义。再看油价,台湾原油几乎全靠进口,但民用燃油价格则非常低廉,即使调涨之后,还是低于有庞大自产原油的大陆的汽油价格。然而,台湾民众并不愿了解真相,只有抱怨,希望长期维护电价、油价或物价的低水平。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显然,在民粹主义的影响下,台湾民众不会对任何事情感到满意,只要影响到个人利益的,都要反对。如果有人讲真话(如台湾一位企业家认为台湾电价偏低),就会引起民粹主义的强烈攻击。台湾民众不了解,如果不对物价进行适当调整,物价长期被扭曲,对经济发展造成伤害,最终受害的还是老百姓自己。
  当然,台湾油电等重要物价的“集中”上调,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则是台湾当局需要检讨的。本来去年年底,台湾有包括油价在内的多项物价需要调涨,但却遇上了“大选”,马英九当局采取了“冻涨”,人为地压制了价格的上调。选后,面对物价水平的长期扭曲,马当局不得不鼓起勇气对物价集中调涨。这种现象在民进党执政时期也曾同样上演,即选前“冻涨”,选后“再涨”。这是台湾选举政治导致物价扭曲的集中表现。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物价作为商品(包括服务)供需的反映是不断变化的,价格涨跌是正常现象,尤其是政府掌握的重要民生品价格,更需要根据经济形势进行调整。但在选举政治下,选民只要降税不要加税,只要降价不要涨价,物价的正常调整受到限制,选前不涨或人为“冻涨”、选后再涨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常常是“补涨”或“集中上涨”,自然引来民怨。这一点台湾当局确实需要认真思考。但是另一方面,台湾选民也需要理性与冷静看待物价调涨,民进党更不能将物价上调政治化。只有执政者与老百姓同舟共济、共渡时艰,才能实现台湾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真正改善民生。
  媒体并购案变为政治思想战
  日前,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所属旺中宽带公司并购中嘉网络公司案,拖延一年半之久,迟迟不能获得批准,在岛内引起很大争议。这一并购案悬而不决的关键,不是法律与程序问题,而是台湾体制内部背后存在的“反中”意识与政治问题。在标榜民主、公平、言论自由的台湾,一直存在着“反中”的政治幽灵,让台湾长期笼罩在意识形态挂帅与“反中”的政治气氛中。
  2010年年底,旺旺中时集团所属的旺中宽频公司申请并购中嘉网络公司,在有关部门认定符合现行法令与相关要求的情况下,却一直卡在“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NCC)这一独立机关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台湾部分学者、民间团体以及民进党认为这一并购案会造成媒体集中度过高、有垄断言论的威胁。民进党中央公开声称,一旦通过旺中案,“将造成严重的跨媒体垄断,戕害台湾言论自由空间”。
  其实这一问题的真正原因在于台湾部分人士对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有“中资”背景的忧虑与对集团负责人蔡衍明“亲中”立场的忧虑。旺旺集团前身只是台湾一家米果小公司,在大陆发迹壮大,成为一家闻名海峡两岸的知名大企业、大集团。旺旺集团在大陆发展壮大之后,回报故土,返台投资,收购了中时媒体集团,旺旺集团也随之改名为旺旺中时媒体集团,集团负责人蔡衍明一举从一个米果商人变为媒体大亨,在台湾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因此,绿营一直视旺旺中时集团有“中资”(即大陆资本)背景,是一个“亲中”(即亲大陆)企业。由于集团负责人蔡衍明与大陆关系良好,蔡衍明一直被认为是“亲中”的“红顶台商”,是绿营的眼中钉与攻击的对象。尤其是蔡衍明在今年年初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表达了“两岸统一迟早要发生”的支持和平统一的言论,更让绿营势力不满。
  近年来,台湾先后有四起媒体企业(主要为有线电视系统台)的并购案,虽有外资与本土企业参与,但几乎没有公听会与听证会(只有富邦集团所属大富媒体公司并购案有一次公听会),而且均在短期内完成审查与审批。惟独旺中并购案先后举行了三次公听会与听证会,而且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也未完成审查与审批,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有明显的政治介入。事实上,两前年,香港博智金控公司并购台湾南山人寿(外资)案,也因绿营怀疑博智金控公司背后有“中资”背景而遭到坚决反对,在一切程序合法的情况下迟迟不予审批,最终予以否决。可见,“反中”的政治思维与背后的绿营势力施压、反对,才是阻碍旺中并购案的关键所在。旺中并购案受阻的遭遇,深刻折射出岛内“反中”与“惧中”的心理。这种心理不消除,不仅会伤害台湾的民主与言论自由,而且也会影响外商、特别是大陆的对台投资,阻碍台湾的经济发展。
其他文献
几百年前杜市的商人就已实现了区域化经营,现代流行的“加工区”、“特区”、“销售网络”等理念或做法都可或多或少地从当时杜市的商人那儿找到一些原始的雏形。    天堂之美    说到人间天堂,人们自然会想到中国的苏州、杭州,但在亚得里亚海之滨也有一座古城被誉为人间天堂,这就是克罗地亚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杜布罗夫尼克。克罗地亚的版图就像一把镰刀,大陆部分是刀身,沿海是刀把,细细长长的,星罗棋布地散落着一千
年初发生的三件互相激荡的事,将朝鲜半岛推向“战争边缘”;奥巴马受到的威胁与布什不同,为朝鲜划下红线;在四种前景选择上,美日韩若面临生死考验,东亚局势将生剧变。    2009年刚刚开始三个月,相互联系的三件事便把朝鲜半岛推向了朝鲜所称的“一触即发”的“战争边缘”,这预示着朝鲜半岛乃至东亚进入了多事之秋。这不仅令人关注,更令人深思。    相互联系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朝韩关系的急剧恶化。自去年
日本外务省1972年3月发表“关于尖阁诸岛领有权问题的基本立场”,试图从法理角度论证其对我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以下简称钓鱼岛)拥有主权。  日本政府主张,钓鱼岛在1895年1月通过阁僚决议将其编入本国领土时是无主地,日本是根据国际法上的先占理论取得了对钓鱼岛的主权。1895年5月中国清政府根据《马关条约》第二条第2款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中不包括钓鱼岛,日本根据1951年《
世界经济: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江涌:“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进一步加大”,这是IMF新近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的预测。在连续的金融危机冲击下,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原本就比较低,只有4%,IMF新报告又进一步调低为3.5%。发达国家只有1.4%,美国在发达国家中“最为靓丽”,一季度年初预测为2.2%,现在的数字只有1.9%,明显低于去年四季度的3%;尽管德国经济有不俗的表现,但是受此起彼伏
随着欧债危机的深化,《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构成的协调与平衡开始被打破,英法德三国关系也将迎来一次重新洗牌。    2011年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扰乱了世界经济,也震荡了欧洲政坛。为应对危机,欧洲三个主要大国——英法德领导人似乎比以往任何一年见面的次数都多。但见面频繁并不等于就能迅速解决问题,在12月8~9日的欧盟峰会召开前,这种现象最为明显地表现出来:德国要求全面修改欧盟条约,法国则要求部分修改条
荣誉日掠影    所谓“荣誉日”,是上海世博会的一项创新举措。根据国展局的规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馆日,上海世博会为了突出自身的特点,在“国家馆日”的基础上,另外以国际组织为主题,推出了“荣誉日”。    “全球环境基金”荣誉日  荣誉日的活动一般安排在下午。7月20日这天,荣誉日的主角是“全球环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al Facility)。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环保基金,
4月12日,马里国民议会议长迪翁昆达·特拉奥雷在首都巴马科宣誓就任临时总统。就在22天前,马里军队部分士兵发动兵变,随后迅速演变为政变,政府和国家电视台等被叛军控制,总统阿马杜·图马尼·杜尔下落不明,国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期间,有三家当地华侨华人经营的酒吧遭到政变军人的抢砸。目前,尽管马里局势有所缓和,但在北部叛乱未平、恐怖势力渗透、人道主义危机频仍的形势下,马里新政权面临艰巨挑战,并且对马里及西
“中亚”这一地理概念的含义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每次变化往往都与当时围绕这一地区的大国角逐有关。  仅仅在20多年前,“中亚”这个地理概念在中国尚不被多数人了解。它只是作为世界历史学和文化学范畴里一个非常边缘的学科,局限在很少一部分学者的书斋里或课堂上。除此之外,关注中亚的就是一些研究当代国际政治的学者和专家,但他们的研究对象却只是作为苏联一个组成部分的中亚,独立的、历史的中亚在他们那里呈现为一
去年10月以来,朱民一直是国内外财经媒体炙手可热的人物。当时,时任中国银行副行长的朱民调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坊间盛传这是为其进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层铺路。果然,2010年2月24日,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正式任命朱民为IMF总裁特别顾问。  朱民的新职位让人自然想起2008年5月就任世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他是中国人进入国际金融机构高层管理团队的先行者。继世行
新总统的蜜月期真是短,奥巴马上台后即面临着与华尔街的一场博弈:对于那些面临困境的金融机构,如果政府撒手不管,它们势将倒闭,结果肯定会更加拖累美国经济,失业率剧增,民怨沸腾。如果政府主动救市,又要花费纳税人的钱,财政赤字将继续扩大。取舍之间顿劳神伤脑。    救市方案层出不穷    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奥巴马政府决定全力救市。为此,奥巴马使出了浑身解数。上任伊始就提出8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为了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