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ces_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从小诵读古诗,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而且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情感。培养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可以从感受古诗美的画面,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欲望,从而在在诵读中享受传统文化的乐趣。
  一、丰富情感,激发学习欲望
  古诗是一种饱含情感和想象,节奏和韵律丰富的语言,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吟诵而历久不衰。抑扬顿挫能诵出古诗的情意韵味。所以,在古诗教学时,要首先把诗中的重低处理好。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如读《游子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重音落在“密密缝”“迟迟归”上。读到这六字,仿佛听到了母亲声声的叮咛,看到了母亲慈祥的面容。只有用心去感受诗中丰富的情感,诗中强烈的情感才能自然地溢出的。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人在诗中表现的丰富的情感,让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为学生深入理解与欣赏做必要的铺垫。
  二、感受画面,拓展想象
  图画不仅是诗文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培养儿童的美感。在教学古诗时,还应该图文结合,驰骋想象,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不能忽略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不能只让学生理解了诗句字面上的意思,就认为把古诗教好了,其实,一首好诗,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这首诗描写的景色雄伟奇丽,气象万千,犹如一幅迷人的山水画。教学时,可以用简笔画在黑板上把图画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中瀑布的魄力。在课外,可以举办一个小小的绘画比赛,让学生根据诗句的描写,加上自己的想象,把诗绘成一幅彩色图画,互相欣赏,看谁能把古诗的意境画出来。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增浓,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欣赏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他们对色彩的喜爱。
  三、探索方法,挖掘内容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不遗余力地探索古诗教学的新方法,挖掘拓展内容,提高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可凭借其鲜明的角色、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思接千载,意通万里。小学生最大的兴趣之一就是听故事,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利用讲故事来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而且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首古诗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这样教师就可以就地取材,用古诗的故事来当作导入,进入课文。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师讲述苏轼吟诗赴宴,智胜六举人的故事。学生定被苏轼卓越的诗才,超强的应变能力所折服。教师乘势及时鼓励,能点燃学生阅读苏轼故事的热情。只要把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下面的教学就轻松得多了。
  古诗由于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使它具有了音乐美、韵律美。在教学中,教师在所教的古诗上配上乐曲,在授课之前教学生唱,这样自然融洽地引入音乐,使二者完美地结合。不仅能唤起学生的灵感,而且在唱的过程中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附合着、想象着,把古诗深深地印于脑海之中。很多古诗,大多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挂图、绘画或制作相关的课件进行教学,而表演古诗,则不受任何硬件配制的影响,随时都可以进行,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再现古诗情节。如在教学《小儿垂钓》时,不妨请学生来表演诗中的小儿钓鱼的动作、神态,使学生在开开心心演小品的过程中,体会诗中所描写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反复诵读,享受乐趣
  古语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见读是第一大法。教古诗就要反复吟诵,通过反复吟诵来体会诗词的美感。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加上丰富的想像,让自己尤如身临其境,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略诗词中的情致和趣味。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很多教师只以考试为目的,一路到底式的背诵默写,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想象在死记硬背中逐渐被消磨,感到学习古诗词非常枯燥乏味。因此,训练学生诵读古诗词时,方法要灵活多样。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听配音朗读等。如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时,配上思乡的音乐,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地铺展在学生面前。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同学们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让同学们意识到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这样,孩子们诵读古诗的兴趣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总之,古诗的教学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教学,应该把培养美的情感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欲望。让学生陶冶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中。这样,古诗的教学与学习才会变得更有趣。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短文改错是以语篇为载体,从词语,句法、语篇结构及行文逻辑上来判别正误的综合性试题,同时它又间接考查了学生运用英语知识、学习英语的潜能以及写作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短文 改错 教学 问题 途径  短文改错是高考第二卷中的一种题型,其主旨是考查学生发现,判断,改正错误的能力。由于在一定意义上,它是单句改错,单项填空,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的综合,因此很多学生对短文改错没信心,不喜欢做。也是得分
期刊
教学目标:1.提高提炼、整合信息的能力。  2.把握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  重点:故事情节的把握,老人的“硬汉”形象。  难点:“失败”的深层解读。  教材分析:《老人与海》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须3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其中必修3一个,必修5一个。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
期刊
一、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述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遗传定律,内容包括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本节内容是对上节内容的进一步延伸与探究,同时也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本章第一节内容,对
期刊
几年来我连任初中毕业班的数学科教学,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复习中,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初三面临着升学的考试。在最后的学期里怎么进行合理的安排数学科复习教学。我做法如下:  一、订好复习计划,拟定合理地学习时间,做到授新课结束后马上能进行复习阶段  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表是为日后复习定下了可遵循的依据。在拟定复习计划时,要按“会”、“熟”、“活”、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分类复习
期刊
备课是上课前所做的重要准备工作,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那么,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  教师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我们不仅要对学生今天的数学学习负责,
期刊
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当今三大科学思维之一,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将计算思维观念引入学科教学,从课程内容角度把握系统的计算思维知识,注重可持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自主能力及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计算思维可简单理解为解决问题时,要考虑问题的難度如何,属于哪类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对比这些方法,找出最佳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用到的抽象、回推、递归、启发等
期刊
说起语文教学,可以聊的内容与话题数不胜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倡自主学习,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并运用语言,对此,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资源,在阅读中扎扎实实识字  1.课内阅读为主,用好教科书,随文识字  教科书是学习语文的有效载体,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选出来的,散发着语言文字的魅力,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我们要梳理
期刊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根据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健康第一”为宗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利用《快乐的森林之旅》情景教学,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在浓厚兴趣与高涨的热情中掌握韵律操及创编造型动作,增强柔韧、灵敏、协调等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且在情景练习中体验体育课的乐趣,培养学生
期刊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  2.能够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诗中的意境  【教学难点】  艺术特色  【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本单元所选第一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的第二首词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的惜别之作。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传诵至今,我认为《雨霖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是提高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关键。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丰富积累,奠定写作基础  小學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即使有好的素材也未必能捕捉到,往往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而下笔无言的窘状。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 物,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并通过多种感观从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