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校合作对留守学生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_i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留守儿童数量接近两千万,很多地区超过一半的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进城务工,留守儿童则由隔代监护。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聚少离多是留守儿童与父母明显关系。留守儿童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远远满足不了儿童对父母亲情的渴望,无法接受父母思想的熏陶,容易产生价值观上的偏差和心理疾病。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少,不能及时纠正儿童的不良习惯,不利于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未来的发展影响巨大,是现在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留守学生的存在问题
  (1)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监护无力。留守儿童通常是隔代监护,祖辈的文化素质一般较低,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不能进行有效的辅导和帮助,老年人的意识形态与现代儿童需要的现代思想不相符,对留守儿童的观念和行为养成起不到良好的引导和监督作用。留守儿童聚集的地区,普遍经济条件较差,地方教学条件、师资力量与现代先进的教学条件相差较远,受到经济因素和教育观念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能与学校进行有效的沟通,家长和学校的引导效果不明显,不能全面的排除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规范有较大的困难,从学校和家庭方面对留守儿童采取特殊的教育的实施难度很大,往往力不从心,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很多不良行为,像厌学、逃学等现象。父母的监护不力不利于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的元素。每个儿童都需要父母的抚慰,但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据相关统计,留守儿童父母年均回家不足三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导致孩子的情感得不到满足,心理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导,极大的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由于留守儿童在学校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受到同学歧视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留守儿童价值观扭曲,为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在社会青少年犯罪案件分析中,留守儿童的犯罪率相对较高也证明了这个问题。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外加上自身的防护能力有限,容易受到意外伤害,不法分子拐卖的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重很大,这也是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监护的体现。留守儿童在受到不法侵害时,父母不能及时进行帮助和心理辅导,容易导致出现极端事件的发生,酿成惨剧。
  (3)留守儿童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与父母的长期分居,导致留守儿童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受到父母的呵护,父母在外顾不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有良好的心理进行引导,留守儿童往往性格孤僻,不愿与别人分享他的内心世界,常常伴有抑郁和被遗弃的感觉,严重的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行为方式,在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常常出现一些违规违纪的行为。长期远离父母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伴随着孤独感,在与人交际中显得比较弱势,超过30%的留守儿童出现了心理卫生问题。没有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普遍的性格柔弱内向,在学习生活中常常找不到支撑点和自信点。隔代监护的弊端明显,祖父一代监护人对儿童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局限性,当留守儿童遇上问题时,往往无所适从,使儿童产生无助感。由于性格的规避性同样也不愿意向老师或者同学求助,内心的压抑会产生自闭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的年龄段大多在5-1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攀比心较强,父母在身边,能增强自豪感;失去了父母的保护,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严重下降,甚至出现失去学习动力的现象。
  二、家校合作,共育双赢
  家校合作是促进留守儿童形成良好习惯的有效措施,能从根源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避免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家庭环境对儿童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关键性作用,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影响了家庭教育的环境和实施效果,家庭教育问题是现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障碍。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因此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充分的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在未来的成长中不容易改变,儿童阶段是教育的敏感时期,每个儿童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对人生的道路有巨大的影响,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共同引导和开发。
  (1)家校合作教育的主要内容。习惯养成教育包括道德观念、心理素质、行为习惯三个层次的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心理指导、行为规范指导和生活教育三个方面进行,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养成教育的三个方面要相互融合。家校合作要求家长和学校要保持沟通,全面的了解留守儿童在家庭和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学校在加强养成教育的同时要主动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联系,协调沟通子女教育问题,共同促进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性。养成教育的内容包括为人处世、学习习惯、思考习惯、思维模式等方面,家校合作在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中能实现教育的全面性,积极引导留守儿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为人处世,培养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2)建立家校合作关系的积极作用。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家庭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最早的场所,家庭教育的环境氛围和家庭教育的思路方针能否适应儿童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儿童在学校的学习,进而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完善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有利于更好促进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同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和重視程度都不相同,学校首先要让家长明确家校合作对孩子成长的意义,认识到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系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因此家庭教育要充分的配合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通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教育体系,促进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家校合作取得良好教育成果主要措施。学校合作的重要渠道是与留守儿童的家庭保持信息的沟通,家访是重要的信息沟通渠道,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建立,要强化学校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与信息共享,让留守儿童家长进一步提高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引导留守儿童家长主动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配合学校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通过召开家长会了解家长的意见和想法,使家长在与学校沟通的中,认识家校合作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普及老一辈监护人的监督教育意识,引导监护人参与教育,使家校合作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家长要妥善处理好工作与子女教育的关系,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充分的融合,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进行监督,做好留守儿童的监护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家校合作,共同努力,使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促进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阐述了增强小学数学信息化建设思想对小学数学信息化教育方向,如何推进小学数学信息化思想进行重点分析,最终用案例的方式结合信息化建设进行重点阐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使相关人员对此问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一、前言  第三次课改当中指出,不仅要加强孩子的中心地位,以孩子为核心进行教育建设,同时还有结合现代化科技手段丰富教学模式。因此,20世纪已进入信息化教学,教学模式被重新归纳教学中并采取了新
期刊
青春期孩子的表现:①认为大人的话有漏洞,大人的批评常常引起他们反感,反应激烈;②和父母唱反调,不理睬父母,喜欢和父母对着干;③如果家长再三叮嘱同一件事会使他感到厌烦;④成绩下滑,厌倦学习情绪严重,抗拒学习;⑤情绪波动起伏大,容易跟其他孩子经常发生冲突。  孩子叛逆期的时间:人有三个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①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
期刊
摘要:当代学生为什么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音乐教师又如何将流行音乐合理的引入课堂?这是我写这篇论文的原因。音乐教师应该从中学生心理出发,透彻的分析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以及当今流行音乐对中学生利与弊的影响。并能够以此为契机引导中学生正确的对待流行音乐,让流行音乐充分走进音乐课堂并且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给中学生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能够带来诸多的鼓励和帮助。  关键词:现代流行音乐中学音乐课堂
期刊
长期以来,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过多地干预和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  “学案导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它要求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那么在利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如何避免由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学生放任自流的放羊式,真正做到以学案为载体,使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能得到有效而且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进行古诗文学习,能够让其了解较多的优秀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引导学生陶冶情操,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具有十分深远的教育意义,本文将简要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的相关问题。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赏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塑造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受到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教学理念的影响,逐渐将教育教学的着眼点放
期刊
文学名著与经典是公认的最好的文学作品,它们是经过历史沉淀岁月淘洗出来的精华,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是一潭用之不竭的深水。它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给人们以警示和深远影响,以及对世人生存环境的感悟。因此,语文教学改革中,名著阅读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引导学生品读充满情感美,人性美和艺术美的文学经典来接受人格魅力的熏陶已成为当今语文教育的一大趋势。那么,怎样上好名著阅读
期刊
学前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对于语言把握的准确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增高。蒙学读物的编写最初是为了帮助儿童识字,所以对于学前儿童而言,蒙学教材有着较为深刻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  一、蒙学教材之中的常识类知识  与幼儿认知发展相协调幼儿的认知发展不仅需要的是知识丰富多样,同时更重要的是浅显易懂的基础性知识经验。对于幼儿而言,常识性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必须完成的任务,对于幼儿而言,蒙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要在拓展学生的类比认知的基础上,在课堂中由教师类比讲解教学内容转变为学生类比理解生物学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类比能力提升训练。使学生主动形成类比思维习惯的同时关注类比推理的非必然性。  关键词:类比 能力培养 生物教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编写基本符合遗传学的生物科学发展史,是期望学生在生物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能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遗传学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人教版高中
期刊
“生活是一切道德得以产生并且存在的沃土”。思想品德问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如果离开了生活,把教学禁锢在课堂和教材里,德育就失去了生命的色彩。中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思想品德的接受是通过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不是靠一般地讲课所能解决的。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思想品德课要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在学生现实的生活中逐步发展道德水平。”因此,如何结合教材,采用科學方法,深
期刊
三年前的九月,教育部启动了第一个弘扬民族精神月,至今已有三个年头。  作为一位历史教师,尤其是多年来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经历,让我对弘扬“民族精神”的话题具有特殊的敏感。就在去年,一份学生的周记让我深感震惊。这篇周记是围绕中日关系的话题写的。众所周知,近两年由于日本在侵华历史问题和靖国神社、钓鱼岛等问题上一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让中國人民愤慨不已。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位学生却在周记中这样写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