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和语文知识面越来越丰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是由语文课程的性质、属性和功能决定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课堂教学
引言:
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文章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扬起德育之帆,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能通过语文德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在文本解读中,巧妙渗透德育
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中,多次强调,文章要讲述客观事物的规律,教人明白道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篇章,都具有“明道”的价值和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发掘文本中的德育素材和元素,将语文教学与德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文本为立足点,看文章讲述了什么道理,提出了什么主张,是如何讲述道理的,这些道理的对错,促使学生通过对“道”的分析和思考,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在学习《田忌赛马》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弄清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孙膑帮助田忌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转败为胜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懂得扬长避短,方能取得胜利)。在学生通过阅读找到答案后,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继续抛出问题,让学生紧扣问题分析、解读文本:田忌在赛马时为何会取胜?田忌获胜,说明了什么?田忌获得胜利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你是田忌,通过赛马这件事,你会获得什么经验教训。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学生思维的触角就会由“只关注孙膑的足智多谋”朝着“朋友间的信任”“逆向思考”等方面延伸。结合这两点,教师可以从人际关系、做事方面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结合识字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汉字不仅源远流长,在构造、变化方面都有规律可循,而且,许多汉字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意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道德观念的载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识字是学生拼读课文和学好语文的基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进行道德教育,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识字教学这个重要的鏈条,解释字词句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或者发掘字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对汉字的字义、精神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促使学生养成“认真写字、老实做人”的观念,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如在学习“疆”这个复杂的汉字时,教师可以先结合工具书,讲述“疆”这个字的字义:疆有边界、疆土、极限之义。如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一句中的“疆”,就指“边界”。而在《少年中国说》中,“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一句中的“疆”字的字义为“极限,止境”。由这个字所组成的词非常多,有“边疆、疆域、疆干、疆土、疆塞、故疆”等。从字形来看,“疆”字由弓、土、田组成,而且,“土”在“弓”的里面,“疆”字之所以是这样的造字结构,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深刻认识到:每一寸土地,都需要我们拿起弓箭拿起武器去捍卫。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但是,由“疆”这个字可知,中华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来之不易,都是我们的祖先经过浴血奋战得来的。所以,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土地,在敌人前来进犯时,一定要守卫国土,不言放弃。在和平时期,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繁荣富饶。然后,让学生学写“疆”字,并教导学生注意字的偏旁结构和书写规则,认真书写,让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这样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德育,可以强化语文、汉字的德育功能,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
三、注重知行合一,提高德育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将德育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充分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目的。与此同时,陶行知先生反对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被动聆听和学习等传统教学理念,倡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领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学习知识和分析问题,获取直接经验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小学语文教师需围绕语文知识作为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只有建立于理论基础之上才能实现高效学习,进而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使学生体验和感悟践行德育的乐趣。以《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为例,学习完课文后,教师设置“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其中活动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让学生搜集现实生活中和环境保护有关事例;②运用信息技术调查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③调查学校、社区垃圾和绿化问题处理情况,并向同学和居民科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例如学习感恩相关课文时,语文教师可安排学生有计划坚持做一件事情,回馈老师、父母、朋友给予自身的帮助。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领会思想道德品质,一定程度还能强化主人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德育,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从多个方面入手,扬起德育教育之帆,让学生接受积极、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谭改顺. 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J]. 东西南北,2020,(04):116.
[2]张家桂.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 新课程导学,2020,(03):63-64.
[3]代富勇. 德满校园,让德育之风吹进语文课堂[J]. 散文百家,2019,(11):170.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课堂教学
引言:
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文章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扬起德育之帆,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能通过语文德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在文本解读中,巧妙渗透德育
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中,多次强调,文章要讲述客观事物的规律,教人明白道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篇章,都具有“明道”的价值和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发掘文本中的德育素材和元素,将语文教学与德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文本为立足点,看文章讲述了什么道理,提出了什么主张,是如何讲述道理的,这些道理的对错,促使学生通过对“道”的分析和思考,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在学习《田忌赛马》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弄清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孙膑帮助田忌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转败为胜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懂得扬长避短,方能取得胜利)。在学生通过阅读找到答案后,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继续抛出问题,让学生紧扣问题分析、解读文本:田忌在赛马时为何会取胜?田忌获胜,说明了什么?田忌获得胜利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你是田忌,通过赛马这件事,你会获得什么经验教训。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学生思维的触角就会由“只关注孙膑的足智多谋”朝着“朋友间的信任”“逆向思考”等方面延伸。结合这两点,教师可以从人际关系、做事方面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结合识字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汉字不仅源远流长,在构造、变化方面都有规律可循,而且,许多汉字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意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道德观念的载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识字是学生拼读课文和学好语文的基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进行道德教育,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识字教学这个重要的鏈条,解释字词句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或者发掘字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对汉字的字义、精神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促使学生养成“认真写字、老实做人”的观念,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如在学习“疆”这个复杂的汉字时,教师可以先结合工具书,讲述“疆”这个字的字义:疆有边界、疆土、极限之义。如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一句中的“疆”,就指“边界”。而在《少年中国说》中,“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一句中的“疆”字的字义为“极限,止境”。由这个字所组成的词非常多,有“边疆、疆域、疆干、疆土、疆塞、故疆”等。从字形来看,“疆”字由弓、土、田组成,而且,“土”在“弓”的里面,“疆”字之所以是这样的造字结构,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深刻认识到:每一寸土地,都需要我们拿起弓箭拿起武器去捍卫。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但是,由“疆”这个字可知,中华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来之不易,都是我们的祖先经过浴血奋战得来的。所以,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土地,在敌人前来进犯时,一定要守卫国土,不言放弃。在和平时期,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繁荣富饶。然后,让学生学写“疆”字,并教导学生注意字的偏旁结构和书写规则,认真书写,让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这样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德育,可以强化语文、汉字的德育功能,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
三、注重知行合一,提高德育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将德育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充分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目的。与此同时,陶行知先生反对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被动聆听和学习等传统教学理念,倡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领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学习知识和分析问题,获取直接经验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小学语文教师需围绕语文知识作为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只有建立于理论基础之上才能实现高效学习,进而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使学生体验和感悟践行德育的乐趣。以《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为例,学习完课文后,教师设置“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其中活动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让学生搜集现实生活中和环境保护有关事例;②运用信息技术调查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③调查学校、社区垃圾和绿化问题处理情况,并向同学和居民科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例如学习感恩相关课文时,语文教师可安排学生有计划坚持做一件事情,回馈老师、父母、朋友给予自身的帮助。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领会思想道德品质,一定程度还能强化主人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德育,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从多个方面入手,扬起德育教育之帆,让学生接受积极、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谭改顺. 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J]. 东西南北,2020,(04):116.
[2]张家桂.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 新课程导学,2020,(03):63-64.
[3]代富勇. 德满校园,让德育之风吹进语文课堂[J]. 散文百家,2019,(1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