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在参与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而才能够为确保企业资金安全、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与经济效益奠定基础。而从当前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看,会计造假问题频繁爆出,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并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实现对会计造假问题的有效防范与治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会计造假 防范 治理 对策 研究
从全球范围出发,会计行业造假案的频繁且大量爆出,促使会计从业者的诚信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会计造假现象的频繁发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在很多企业中,存在着偷税漏税、人为调节利润等现象,致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随之凸显,整个社会诚信也深受影响,如何实现对会计造假问题的有效防范与治理,成为了企业与社会当前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该课题展开研讨,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造假的危害与手段
1.会计造假的危害。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言,会计信息作为反映实体经济运行中经济事项的资料,是我国相关管理部门落实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对于投资与风险防范而言有着重要意义。作为社会资源,一旦存在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将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健发展。而从会计行业角度出发,会计造假行为的存在,为贪污腐败等行为提供了沃土,这将给社会以及行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信任危机。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角度出发,会计造假不仅会导致竞争主体间出现利益不均问题,同时对于企业的决策者而言,会计信息失真将严重影响到决策的科学性,进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此种情况下,竞争的不公等将加剧社会矛盾,破坏了市场机制。
2.会计造假的手段。会计造假的手段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手段,一是借助于资产购置舞弊导致资产虚增。例如A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在2015年的财务报表披露时指出,融资7000万元进行规模扩大,其中5300万元用于设备采购,但是并没有对设备的采购具体情况进行披露。这种情况下,A公司可能借助于投资发展为借口,将资金放入个人账户。而A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于转移的资金进行资产购置,使其资产增加,以吸引投资,这一行为就是资产购置舞弊导致的资产虚增情况;二是隐瞒关联方交易虚增收入。一般来说,在隐瞒关联方交易虚增收入时,主要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进行虚构,实现营业收入的暴增;三是进行经营业绩伪造,使经营业绩虚增。这一会计造假手段,可以帮助企业吸收更多地投资,为其融资带来了较大的方便。但是企业进行会计造假,可能导致投资面临更大的风险,对投资者利益产生损害。
二、会计造假现象频发的原因
1.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从企业内部看,企业会计人员造价行为很多时候是在企业高级管理者的施压下发生的,企业高级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通过自身权利来迫使会计人员篡改会计信息,最终导致会计人员在利益的趋势下、以及上级的压力下,违背自身职业道德。而这一系列行为得以发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漏洞,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健全,致使无法实现对企业内部各级管理关系的有效牵制与制约,会计制度运行过程中漏洞较大,无法实现对会计舞弊造假行为的有效避免,给企业的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风险。
2.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而言,在自身工作中很容易受到利益的引诱,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会计人员跨越了职业道德底线,利用自身职业之便,通过会计造假行为来满足自身利益需求,而这一行为的发生发映出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偏低。与此同时,很多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专业能力素质偏低,在工作中业务理论知识匮乏,缺乏学习的动力,很多人都秉承着做好分内事、不犯大错的工作态度;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程度较低。自身专业能力素质、职业道德素养、法律素养偏低,是引发会计造假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3.相关法律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从法律层面出发,当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是导致会计造假问题难以从根源杜绝的关键所在,对于会计造价行为的处罚较轻,甚至很多边缘行为难以找到有效的法律依据进行制裁、处罚,而这一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了当前企业以及会计从业者法律意识淡薄,很多企业以及相关人员都会寻找法律制度的缺口与空白地带来实现自身的利益目的。尤其是相关行业监管制度标准的不统一,致使各不同监管部门各自为政,而在监管功能上,相互交叉问题的存在又致使各部门相互推卸责任,进而致使监管工作效率极低,形式化问题凸显。
三、实现对会计造假问题有效防范与治理的对策
1.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对于企业而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确保企业各生产部门间实现相互制约的有效保障,促使企业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实现规范运营。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与关键所在,搭建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能够确保企业在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实现对会计造假各环节的有效规避,进而从根本上杜绝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借助内部会计审计机制的完善运行,能够促使企业通过设计工作的规范开展,及时发现会计造假行为,为规避会计造假所带来的损失、确保企业实现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一方面,要针对当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偏低的问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从主观上减少会计造假问题的发生,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会计人员具备较高职业道德,能够确保其坚守职业道德底线,避免因利益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在实际践行中,要从企业高级管理者角度出发,不断提升其法律意识,明确权责并加大对其行为的管理与规范;同时,要针对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观教育,并加大对会计行为的监管力度,多管齐下来实现对会计造假问题的有效控制与规避。另一方面,从会计人员的能力素质角度出发,则需要加大对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借助终身教育制度的实施,促使会计人员能够走在专业前沿,不断强化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在此基础上,要加大对会计从业者的法律教育力度,加强对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確保会计人员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对会计造假问题的有效治理与防范,就需要针对当前现有行业法律法规所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加大立法与完善力度。在实际践行中,则需要结合会计工作的具体细节,实现相应配套法律细则的设置,针对相应违法违规操作,制定完善的处罚标准,确保会计法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实现对会计造假行为的有效监管与治理。对于相关的执法者而言,则需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针对会计造假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以法律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促使从业者能够知法、守法。
四、结语
综上,面对当前企业会计造假问题的频繁发生,为了从跟上实现对这一行为的有效防范与治理,就需要在明确会计造假行为发生原因的基础上,落实有效的解决对策。具体而言,需要在进一步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基础上,提升会计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与综合能力素质,并健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多管齐下来共同致力于会计造假问题的有效解决,为市场经济秩序实现稳健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梦楠,初凤荣.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问题研究[J].新经济,2015,17:94-95.
[2]王晓静.对现代企业会计造假问题的治理与防范[J].企业导报,2015,18:158-159.
[3]阿孜再木·玉苏普江.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8:154.
[4]林锦华.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及其防范和治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1,13:159-160.
[5]李霞.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1,17:156-157.
关键词:会计造假 防范 治理 对策 研究
从全球范围出发,会计行业造假案的频繁且大量爆出,促使会计从业者的诚信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会计造假现象的频繁发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在很多企业中,存在着偷税漏税、人为调节利润等现象,致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随之凸显,整个社会诚信也深受影响,如何实现对会计造假问题的有效防范与治理,成为了企业与社会当前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该课题展开研讨,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造假的危害与手段
1.会计造假的危害。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言,会计信息作为反映实体经济运行中经济事项的资料,是我国相关管理部门落实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对于投资与风险防范而言有着重要意义。作为社会资源,一旦存在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将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健发展。而从会计行业角度出发,会计造假行为的存在,为贪污腐败等行为提供了沃土,这将给社会以及行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信任危机。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角度出发,会计造假不仅会导致竞争主体间出现利益不均问题,同时对于企业的决策者而言,会计信息失真将严重影响到决策的科学性,进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此种情况下,竞争的不公等将加剧社会矛盾,破坏了市场机制。
2.会计造假的手段。会计造假的手段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手段,一是借助于资产购置舞弊导致资产虚增。例如A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在2015年的财务报表披露时指出,融资7000万元进行规模扩大,其中5300万元用于设备采购,但是并没有对设备的采购具体情况进行披露。这种情况下,A公司可能借助于投资发展为借口,将资金放入个人账户。而A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于转移的资金进行资产购置,使其资产增加,以吸引投资,这一行为就是资产购置舞弊导致的资产虚增情况;二是隐瞒关联方交易虚增收入。一般来说,在隐瞒关联方交易虚增收入时,主要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进行虚构,实现营业收入的暴增;三是进行经营业绩伪造,使经营业绩虚增。这一会计造假手段,可以帮助企业吸收更多地投资,为其融资带来了较大的方便。但是企业进行会计造假,可能导致投资面临更大的风险,对投资者利益产生损害。
二、会计造假现象频发的原因
1.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从企业内部看,企业会计人员造价行为很多时候是在企业高级管理者的施压下发生的,企业高级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通过自身权利来迫使会计人员篡改会计信息,最终导致会计人员在利益的趋势下、以及上级的压力下,违背自身职业道德。而这一系列行为得以发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漏洞,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健全,致使无法实现对企业内部各级管理关系的有效牵制与制约,会计制度运行过程中漏洞较大,无法实现对会计舞弊造假行为的有效避免,给企业的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风险。
2.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而言,在自身工作中很容易受到利益的引诱,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会计人员跨越了职业道德底线,利用自身职业之便,通过会计造假行为来满足自身利益需求,而这一行为的发生发映出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偏低。与此同时,很多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专业能力素质偏低,在工作中业务理论知识匮乏,缺乏学习的动力,很多人都秉承着做好分内事、不犯大错的工作态度;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程度较低。自身专业能力素质、职业道德素养、法律素养偏低,是引发会计造假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3.相关法律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从法律层面出发,当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是导致会计造假问题难以从根源杜绝的关键所在,对于会计造价行为的处罚较轻,甚至很多边缘行为难以找到有效的法律依据进行制裁、处罚,而这一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了当前企业以及会计从业者法律意识淡薄,很多企业以及相关人员都会寻找法律制度的缺口与空白地带来实现自身的利益目的。尤其是相关行业监管制度标准的不统一,致使各不同监管部门各自为政,而在监管功能上,相互交叉问题的存在又致使各部门相互推卸责任,进而致使监管工作效率极低,形式化问题凸显。
三、实现对会计造假问题有效防范与治理的对策
1.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对于企业而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确保企业各生产部门间实现相互制约的有效保障,促使企业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实现规范运营。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与关键所在,搭建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能够确保企业在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实现对会计造假各环节的有效规避,进而从根本上杜绝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借助内部会计审计机制的完善运行,能够促使企业通过设计工作的规范开展,及时发现会计造假行为,为规避会计造假所带来的损失、确保企业实现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一方面,要针对当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偏低的问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从主观上减少会计造假问题的发生,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会计人员具备较高职业道德,能够确保其坚守职业道德底线,避免因利益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在实际践行中,要从企业高级管理者角度出发,不断提升其法律意识,明确权责并加大对其行为的管理与规范;同时,要针对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观教育,并加大对会计行为的监管力度,多管齐下来实现对会计造假问题的有效控制与规避。另一方面,从会计人员的能力素质角度出发,则需要加大对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借助终身教育制度的实施,促使会计人员能够走在专业前沿,不断强化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在此基础上,要加大对会计从业者的法律教育力度,加强对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確保会计人员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对会计造假问题的有效治理与防范,就需要针对当前现有行业法律法规所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加大立法与完善力度。在实际践行中,则需要结合会计工作的具体细节,实现相应配套法律细则的设置,针对相应违法违规操作,制定完善的处罚标准,确保会计法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实现对会计造假行为的有效监管与治理。对于相关的执法者而言,则需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针对会计造假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以法律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促使从业者能够知法、守法。
四、结语
综上,面对当前企业会计造假问题的频繁发生,为了从跟上实现对这一行为的有效防范与治理,就需要在明确会计造假行为发生原因的基础上,落实有效的解决对策。具体而言,需要在进一步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基础上,提升会计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与综合能力素质,并健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多管齐下来共同致力于会计造假问题的有效解决,为市场经济秩序实现稳健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梦楠,初凤荣.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问题研究[J].新经济,2015,17:94-95.
[2]王晓静.对现代企业会计造假问题的治理与防范[J].企业导报,2015,18:158-159.
[3]阿孜再木·玉苏普江.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8:154.
[4]林锦华.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及其防范和治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1,13:159-160.
[5]李霞.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1,17: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