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孟浩然的五言律诗《过故人庄》写诗人应故人邀去农庄作客的经过。该诗语言平淡,清新自然。归隐之情却呼之欲出,随作者与故人在田园的交往分层次逐渐展开。从欣赏、羡慕再到认同隐者,归隐之情逐渐增强,成为诗歌的核心。
【关键词】:孟浩然 《过故人庄》 归隐
孟浩然(公元689年至公元710年),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山川景色、田园生活,意境清新自然,风格恬淡静远。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 ,诗人在《归园田居》中描绘了一幅美丽、宁静的田园风景画。细细挖掘,归隐之味,情深意切。诗人受邀被动走入故人的田园,在欣赏田园风光,与故人交往之后,心灵得以涤荡,要求主动进入田园。对归隐的了解、歆羡、认同形成一条鲜明的主线,成为这幅田园风光图的核心。
一、食鸡黍,欣赏隐者
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篇直接点题,道出访友的缘由。故人邀请我去田家,我便欣然往之。故友准备好“鸡黍”来招待我。浅层一看,平淡无奇,作者只是简单地叙述了这件小事。而往深层看,首先,“鸡黍”化用了西汉范式与张劭的典故:范式与张劭一同求学,在分别时,两人约定两年后在张劭家见面。快到约定时间了,张劭让自己的母亲杀鸡煮黍待之。到达约定时间,友人果然来了。诗人化用这个典故赞美自己与故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故人邀我至田家”,故人邀请我,我便至,其中没有任何推脱,矫揉造作。两人关系亲切、自然,不客套。故人接待客人也不询问客人想吃什么,而是直接为诗人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可见,“我”与故人之间同范式与张劭一样,自由、不拘束、和谐大方,展现出深厚情谊。
其次,“鸡黍”亦化用了《论语·微子》中“杀鸡为黍而食之”的典故。子路与孔子失散,与荷筱丈人偶遇,丈人“杀鸡为黍”招待子路。子路道别丈人之后,将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指出荷蓧丈人是位隐者。而在此诗中,故人待客真诚,为人淳朴大方,淡泊名利,深居田园,又何尝不是一位隐者呢?诗人能在这位隐士的邀请下,欣然前往,可见是十分欣赏故人的,也认为故人值得为友,要不然怎么会一邀就至呢?所以,诗歌开篇就展现了诗人对故人人格的欣赏,欣然走进田园的情景。
二、观田园,羡慕隐者
颔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人到达田家,便给我们描述田园风光。“合”,环绕的意思,“郭”,村庄的外墙。密密麻麻的绿树围绕着村子,青色的山峦横在村子外面,起伏绵延。“村边”点明近景,“郭外”点明远景 “合”、“斜”,树木、青山的态势。一远一近,一合一斜,绿树、青山相映成趣,展现了青山绿树为背景的色彩鲜明的田园风光图。而此等清幽的环境中自然居住的是心境平静、高雅,自在山水的隐士。
因此,诗人刻意点出“郭外斜”,也隱隐透露出诗人对这位故人的羡慕,表达了自己想归隐田园的思想。诗人点出城郭与农村有青山之隔,点明了城市生活与田园生活的巨大不同。著名学者林庚先生也提到过,“青山、绿树、村落,那么水乳交融地打成一片,那城郭就只好若有若无地默默靠站在一边。” 显然,作者在青山、绿水、城郭中更倾向于绿水青山,羡慕友人的生活,引发自己想归隐的思绪。
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指的是窗子,“面”,面对的艺术。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菜园,主客边喝酒边谈论农事。这一联写的是宴请客人的场景,诗人不具体写主客座位,而是强调了面对场圃。通过描写僻静的场圃,展现了主客之间心境的恬淡,置身于田园之中。而近处金黄、碧绿的谷子与菜园又与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一幅完整、清幽的田园画映入眼帘。
而“开轩”又化用了阮籍《咏怀诗》中“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之意。阮籍“开轩”登高遥望,立志要抛弃世俗虚名,羡慕隐逸之士。而此时的作者与阮籍有同样的心境。诗人与故人共话桑麻,志趣相投,心无杂念,不涉尘世。这与陶渊明的“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有异曲同工之妙,表明诗人在进入田园之后,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被故人的生活所吸引,羡慕故人,自己也想在田园以躬耕为乐。诗人没有直抒胸臆,却借所见之景与所谈之话将自己的情感一层一层地叙述给读者,情真意切,令人回味。
三、约赏菊,认同隐者
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日”即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就”接近,靠近的意思。这是诗人的道别语,意思为等到重阳节的时候,我还要来你这里赏菊花,喝菊花酒。“菊花”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点化,带有隐士的色彩。历代诗人都用“菊花”来表明高洁的心志,例如王安石的王安石对菊花“不忍独醒孤尔去,殷勤为折一枝归”(《城东寺菊》),唐婉“粉蝶轻薄休沾染,一枕黄花夜夜香”(《菊花》)等。诗人在这里点明“就菊花”实写再次赏菊,虚写自己认同故人,认同隐士,想要与他们为伍,寄情山水之间。从最开始诗人受邀被动走进田园,到结束时自己主动要求走进田园,诗人的情感逐步清晰、深刻,明确了自己归隐的志向。故人作为隐居田园的隐者,带领着诗人看田园风光,话桑麻长短,展示自然、闲趣、无尘杂的生活。诗人对故人的情谊也由最初的友人、知音上升到同道中人的君子之交。诗人借事写景,寓情于景,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对隐士和隐士生活的赞赏、倾慕之情以及自己要归隐田园的心志。
反观诗人一生,他的前半生主要隐居鹿门山闭门苦学,以求仕途,在四十岁时赴长安谋仕而不遇,返回家乡。仕途失意成为人生的插曲,随时间而淡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而逐渐增强,诗人最终隐逸田园。《过故人庄》这首诗歌,平淡的语言背后却展示了诗人归隐的强烈情感,在风光旖旎的田园中,层层铺开,言尽而意无穷。
【参考文献】:
【1】闻一多唐诗杂论[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
【2】张清湘.过故人庄赏读[J].文学教育,2011年第1期.
【3】李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两个层次[J].大学教育,2012年第11期.
注释:
1.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林庚.林庚说孟浩然《过故人庄》[J].2003年第5期.
作者简介:邓媛(1996.3)女,汉,江西抚州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关键词】:孟浩然 《过故人庄》 归隐
孟浩然(公元689年至公元710年),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山川景色、田园生活,意境清新自然,风格恬淡静远。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 ,诗人在《归园田居》中描绘了一幅美丽、宁静的田园风景画。细细挖掘,归隐之味,情深意切。诗人受邀被动走入故人的田园,在欣赏田园风光,与故人交往之后,心灵得以涤荡,要求主动进入田园。对归隐的了解、歆羡、认同形成一条鲜明的主线,成为这幅田园风光图的核心。
一、食鸡黍,欣赏隐者
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篇直接点题,道出访友的缘由。故人邀请我去田家,我便欣然往之。故友准备好“鸡黍”来招待我。浅层一看,平淡无奇,作者只是简单地叙述了这件小事。而往深层看,首先,“鸡黍”化用了西汉范式与张劭的典故:范式与张劭一同求学,在分别时,两人约定两年后在张劭家见面。快到约定时间了,张劭让自己的母亲杀鸡煮黍待之。到达约定时间,友人果然来了。诗人化用这个典故赞美自己与故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故人邀我至田家”,故人邀请我,我便至,其中没有任何推脱,矫揉造作。两人关系亲切、自然,不客套。故人接待客人也不询问客人想吃什么,而是直接为诗人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可见,“我”与故人之间同范式与张劭一样,自由、不拘束、和谐大方,展现出深厚情谊。
其次,“鸡黍”亦化用了《论语·微子》中“杀鸡为黍而食之”的典故。子路与孔子失散,与荷筱丈人偶遇,丈人“杀鸡为黍”招待子路。子路道别丈人之后,将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指出荷蓧丈人是位隐者。而在此诗中,故人待客真诚,为人淳朴大方,淡泊名利,深居田园,又何尝不是一位隐者呢?诗人能在这位隐士的邀请下,欣然前往,可见是十分欣赏故人的,也认为故人值得为友,要不然怎么会一邀就至呢?所以,诗歌开篇就展现了诗人对故人人格的欣赏,欣然走进田园的情景。
二、观田园,羡慕隐者
颔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人到达田家,便给我们描述田园风光。“合”,环绕的意思,“郭”,村庄的外墙。密密麻麻的绿树围绕着村子,青色的山峦横在村子外面,起伏绵延。“村边”点明近景,“郭外”点明远景 “合”、“斜”,树木、青山的态势。一远一近,一合一斜,绿树、青山相映成趣,展现了青山绿树为背景的色彩鲜明的田园风光图。而此等清幽的环境中自然居住的是心境平静、高雅,自在山水的隐士。
因此,诗人刻意点出“郭外斜”,也隱隐透露出诗人对这位故人的羡慕,表达了自己想归隐田园的思想。诗人点出城郭与农村有青山之隔,点明了城市生活与田园生活的巨大不同。著名学者林庚先生也提到过,“青山、绿树、村落,那么水乳交融地打成一片,那城郭就只好若有若无地默默靠站在一边。” 显然,作者在青山、绿水、城郭中更倾向于绿水青山,羡慕友人的生活,引发自己想归隐的思绪。
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指的是窗子,“面”,面对的艺术。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菜园,主客边喝酒边谈论农事。这一联写的是宴请客人的场景,诗人不具体写主客座位,而是强调了面对场圃。通过描写僻静的场圃,展现了主客之间心境的恬淡,置身于田园之中。而近处金黄、碧绿的谷子与菜园又与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一幅完整、清幽的田园画映入眼帘。
而“开轩”又化用了阮籍《咏怀诗》中“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之意。阮籍“开轩”登高遥望,立志要抛弃世俗虚名,羡慕隐逸之士。而此时的作者与阮籍有同样的心境。诗人与故人共话桑麻,志趣相投,心无杂念,不涉尘世。这与陶渊明的“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有异曲同工之妙,表明诗人在进入田园之后,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被故人的生活所吸引,羡慕故人,自己也想在田园以躬耕为乐。诗人没有直抒胸臆,却借所见之景与所谈之话将自己的情感一层一层地叙述给读者,情真意切,令人回味。
三、约赏菊,认同隐者
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日”即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就”接近,靠近的意思。这是诗人的道别语,意思为等到重阳节的时候,我还要来你这里赏菊花,喝菊花酒。“菊花”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点化,带有隐士的色彩。历代诗人都用“菊花”来表明高洁的心志,例如王安石的王安石对菊花“不忍独醒孤尔去,殷勤为折一枝归”(《城东寺菊》),唐婉“粉蝶轻薄休沾染,一枕黄花夜夜香”(《菊花》)等。诗人在这里点明“就菊花”实写再次赏菊,虚写自己认同故人,认同隐士,想要与他们为伍,寄情山水之间。从最开始诗人受邀被动走进田园,到结束时自己主动要求走进田园,诗人的情感逐步清晰、深刻,明确了自己归隐的志向。故人作为隐居田园的隐者,带领着诗人看田园风光,话桑麻长短,展示自然、闲趣、无尘杂的生活。诗人对故人的情谊也由最初的友人、知音上升到同道中人的君子之交。诗人借事写景,寓情于景,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对隐士和隐士生活的赞赏、倾慕之情以及自己要归隐田园的心志。
反观诗人一生,他的前半生主要隐居鹿门山闭门苦学,以求仕途,在四十岁时赴长安谋仕而不遇,返回家乡。仕途失意成为人生的插曲,随时间而淡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而逐渐增强,诗人最终隐逸田园。《过故人庄》这首诗歌,平淡的语言背后却展示了诗人归隐的强烈情感,在风光旖旎的田园中,层层铺开,言尽而意无穷。
【参考文献】:
【1】闻一多唐诗杂论[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
【2】张清湘.过故人庄赏读[J].文学教育,2011年第1期.
【3】李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两个层次[J].大学教育,2012年第11期.
注释:
1.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林庚.林庚说孟浩然《过故人庄》[J].2003年第5期.
作者简介:邓媛(1996.3)女,汉,江西抚州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