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环境下SPOC课程与翻转课堂混合模式效果研究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b_lzh_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在国内外研究综述和联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基于云环境的线上SPOC学习平台与线下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相结合的混合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展开研究与分析,以期能够有效地深化学生在线自学与课堂互动的学习,优化教师网络支持与现实课堂的教学。
  关键词:云环境;SPOC课程;翻转课堂;混合模式;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7-0087-05
  ● 研究背景
  SPOC,即小规模个性化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虽然该课程的形式与MOOC相比限制了课程注册的规模,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但MOOC、SPOC等在线学习方式仍存在“高注册率、低毕业率”、网络资源缺乏系统性等问题,而基于云环境的SPOC与翻转课堂的混合模式,能够为在线学习的学生提供现实课堂环境,促进其协作交流,并有效地解决知识的系统性,进而深化学生在线自学与课堂互动学习,优化教师网络支持与现实课堂的教学。
  1.研究述评
  (1)基于云环境的SPOC与翻转课堂混合模式的设计与开发
  SPOC,通称为“私博课”[1],SPOC的提出旨在解决MOOC网络课程存在的教学规模过大、针对性不强的问题[2],而SPOC作为MOOC的变式,通过小规模、个性化的特点[3],融合翻转课堂先学后教的混合学习方式,将促进学生在混合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发展。[4]SPOC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外化,进而实现知识的联通过程。[5]SPOC来源于 MOOC,MOOC发展至今,普遍存在高辍学率、低完成率[6][7][8]、同伴评价质量不高[9]、教学模式单一[10]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通过SPOC的有效应用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研究发现,平衡网络资源和现实活动的过程,是保证该混合模式应用效果的关键[11],在此基础上,Nan Li等人基于视频教学思想,对MOOC与翻转课堂混合方式进行研究,发现混合式的学习过程,可以促进学习小组的课堂参与度,并且比个人学习课程的效果更好。[12]
  上述关于SPOC与翻转课堂混合模式的实践为本研究提供了设计思路,并提出SPOC需要翻转课堂模式来保证学生的参与度,而现实课堂则需要SPOC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2)基于云环境的SPOC与翻转课堂混合模式的应用与评价
  以往的网络课程集中于微课、视频的应用[13],以及较真实的学习环境和氛围[14],其中真实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支点,如学生的现实体验等,都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网络参与度和课堂表现。[15]哈佛大学的Eric Mazur提出了一种利用翻转课堂和教学互助系统相结合的模式,该模式能够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16],这种观点是值得借鉴的,因为学生学习的困难不在于知识学习的过程,而是缺乏解答疑问的过程。[17]SPOC的有效评价依赖于云计算,因其具有共享资源、虚拟服务、终端共享、随时访问、量化检测等特点[18][19][20][21][22],故而基于云环境的SPOC与翻转课堂的混合模式的教学过程,能够很好地实现线上与线下学习过程的无缝对接。[23]
  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丰富的教学活动和真实的学习环境能够极大地促进SPOC的网络参与,而SPOC的有效评价又依赖于云计算提供的强大数据分析功能。
  2.问题提出
  基于上述的国内外研究述评,可以发现从设计到应用,网络课程的参与度极大地依赖于现实教学的效果,而评价的有效性依赖于网络课程的积极参与,针对本研究笔者提出三个问题:①模式设计方面,应如何构建适用于翻转课堂教学的SPOC课程知识网络?②模式应用方面,应如何在网络教学与现实教学两个维度上展开教学模式的应用?③模式评价方面,应如何有效评价SPOC与翻转课堂混合模式的应用效果?
  ● 云环境下SPOC课程与翻转课堂混合模式的实现
  1.理论基础
  本研究以乔治·西蒙斯的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由西蒙斯提出的cMOOC到xMOOC再到SPOC,其指导理论以行为主义、建构主义、联通主义为脉络[24],西蒙斯认为知识通过联通性、相似性、联结性、强弱性的特点使课程体现知识的方式以网状结构呈现。学生通过获取、内化、外化、联通的过程,对知识进行迁移。[25]
  2.云环境及学习工具设计
  本研究选取1know云环境(http://scnu.dr-cloud.net)作为课程平台依托,以Teambition协作平台作为学生互动活动讨论区,以优酷视频网作为课程视频资源云支持平台,以百度云盘作为非视频课程资源支持云平台。笔者选取这些平台一方面是由于其组合性能够促进学生的云端协作,另一方面这些平台能够提供计算机网页端、笔记本的客户端、手机移动设备的应用APP,从而促进学生移动学习、协作学习和混合学习方式的培养。
  3.云环境、SPOC课程与翻转课堂模式的整合
  本研究聚焦于SPOC课程的设计、翻转课堂实施以及云环境的稳定性三个方面。SPOC课程设计需兼顾云环境的特点,以及翻转课堂的课前自学、课中活动、课后作业的教学过程;翻转课堂的实施难点是,不同于以往模式,且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功能和SPOC课程的系统性资源;云环境的稳定性在于要能够随时随地支持学生、教师提取资源,并能够在任何地点利用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来完成移动学习、无缝学习过程。
  云环境的SPOC与翻转课堂混合模式,融合了网络活动和现实活动,在翻转课堂方面融合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整合活动和教学环节共同构成了不同维度的教学、学习活动(如上页图)。
  (2)协作学习能力
  学习动机主要调查学习者在混合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与他人合作并提供支持。通过调查发现(如表2),学生普遍认同该学习过程能够认清自己在组织中的角色(V21=0.81,V24=0.83),并向他人提供支持(V22=0.82,V23=0.89,V25=0.76)。在综合数据方面,学习动机V2均值为0.82(>0.5),表明学生确实在这一方面得到了提高。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能够发现,学生通过合作能够自主地解决某些问题,或者帮助他人展开进一步学习。
  4.云平台数据分析
  (1)网络参与数据
  学生的网络学习通过1know平台实现。开始,他们的参与情况相对一般,以第一节课“初始3Ds Max”为例,在33名成员中,完成人数为5人,待完成人数为9人,未完成人数为19人,未完成率为57.59%。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首先,学生需要一个适应和摸索网络学习的过程(100%的学生第一次学习SPOC课程);其次,由于平台的不稳定性和云计算的支持性能不强,导致平台在晚间访问过慢,造成学生体验较差。但是通过教学的深化,完成度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在最后一次的知识考查中,有30人完成了网络学习,完成率90.91%。
  (2)教学活动数据
  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两次作品投票活动,学生利用云平台对其他同学上传的设计作品进行投票,由于允许重复投票,所以参与人次为102人次,平均每人投3票,而在来源分析中有85%的学生是通过手机参与的,这就说明学生在课后也能够利用移动设备参与课后活动,实现移动学习。由此可见,超过300%的学生参与度,来源于负担不重的互动活动和实现移动学习的技术支持。
  ● 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在模式应用方面,网络教学、现实教学(课前、课中、课后)两个维度的混合,应以云平台模块为框架,使教学指向模块,模块指向任务,任务指向能力。二是模式评价方面,有效地评价SPOC与翻转课堂混合模式的应用效果,应保证从多个角度进行验证,多维度、多角度的评价,形成三角互证。
  存在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平台易用性不足为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不断优化云平台的稳定性,由于大学生的作息特点,导致平台使用率更多地集中于晚上9点至12点,所以对特定时段,高峰人群的承载力直接影响着平台的使用效率。
  在后续研究中,笔者将以任务和活动为导向,让课堂活动保障线上参与度,让网络参与保障课堂活动深度,从而促进云平台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衔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陈玉琨.中小学慕课与翻转课堂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10-17.
  [2]沈景凤,石云霞,吕芳梅.SPOC背景下设计方法学教学改革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60-261.
  [3]Gurgulino Heitor de Souza,Janani Harish Garry Jacobs,Winston Nagan.Reflection on the Future of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WAAS Conference Report.Cadum.Oct,2.1.pp.62-84.
  [4]Michelle Vaughan.Flipping the Learning: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use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in an Introductory Teaching Course[J].Education Research and Perspectives(Online).41:25-41.
  [5]Charles Kivunja.Using De Bono`s Six Thinking Hats Model to Teach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Essential for Success in the 21st Century Economy[J].Creative Education,2015:380-291.   [6]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13-19.
  [7]王志军,陈丽,郑勤华.MOOCs的发展脉络及其三种实践形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4(7):25-33.
  [8]关鑫.“公众普惠”到“私人定制”——MOOC到SPOC发展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35):19-21.
  [9]韩锡斌,翟文峰,程建钢.cMOOC与xMOOC的辩证分析及高等教育生态链整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6):3-10.
  [10]韩锡斌,程璐楠,程建钢.MOOCs的教育学视角分析与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4(1):45-51.
  [11]Adam Butt.Student Views on the use of A Flipped Classroom Approach:Evidence from Australia[J].Business Education
其他文献
STEAM课程可以粗略地分为两条主线:知识学习主线和项目任务主线。知识学习主线多是通过求解例题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为项目任务主线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STEAM课程设计中的例题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总结多年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机器人、图形化编程教学经验,特别是近年来在全年级开展的STEAM模块化系列课程之“C 编程基础”的实践研究,得出以下例题设计策略。  ● 铺垫例题,让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经济从一个主要依赖手工业的工业化经济,转变为一个由信息、知识和创新为主导的服务业经济。伴随着经济的变革,教育也必须做出相应的革新,才能确保学生在21世纪的服务业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经济模式转型为服务型的关键在于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重要的一步在于培养能够在信息为主导的服务型社会中生存并发展的ICT技术型人才。  ICT技术型人才的不足一直是困扰着世界各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问题,中
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独特的竞赛流程和内容设计,既有助于教师学会发现别人的亮点,产生智慧的碰撞与迁移,也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不足,完善教学设计方案,智慧地解决教学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尤其是基于网络平台开展竞赛,模拟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同伴互助、碰撞思想,能激发教育智慧创新,引导教师主动发展,争做善于思考、善于发现、乐于自我完善的智慧型教师。其中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环节是考查一个团队教
编者按:地平线报告的出炉,燃起了教育者的创客之梦。在讲求速食、缺乏创造力的时代,这一点尤其可贵。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有我们引以为傲的光辉灿烂,但今天的我们又会为时代留下怎样的印迹?  9岁那年,凯恩·蒙罗伊(Caine Munro)在父亲开设的二手汽车零件店旁边,用收集的纸箱和其他废品绑上胶带制作了一个完整的游乐场,能玩多种常见的游乐场游戏。有一天,短片导演穆立克(Nirvan Mullick)在玩
前言:  可能每个人都知道,STEA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以及后来加上的艺术(Art)。STEA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艺术的教育。从字面上看,貌似让学生接受这五个门类学科的教育就可以了,那这和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什么区别呢,难道STEAM教育是把这些学科汇总到一起来学吗?  笔者非常推崇上
摘要:“医学统计软件与应用”是一门应用型方法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将医学科研思维贯穿于统计分析中,作者所在课题组在总结分析了混合式学习和任务驱动相关理论研究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混合式学习环境的、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过程设计并付诸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任务驱动;混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内容更新快、操作性强、重实践,需要教师不断跟进教学理念,创设学习情境,整理、筛选、开发适用的自主探究学习资源,创设开放型信息技术课堂。本文以《插入表格》一课为例,从导学单、课件、微课视频三方面叙述了用好、用巧学习资源的多种优点,这在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操作、学会分析并解决问题,最终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堂;高效  中图分类号:
为促进未来教育理念的传播、推进未来学校的发展、交流未来学校的宝贵实践经验、展示未来学校的优秀成果,“第四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以“数据驱动的课堂革命”为主题于11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召开。大会汇聚了国内外优秀校长、知名专家学者、教育厅(局)长、科技界精英,碰撞思想火花、传播创新理念、瞭望前沿科技,开展积极的交流与沟通,分享优秀的实践案例,为中国的未來教育建言献策。  本次大会由中国教育
混合学习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利用学校时间,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方式、时间和地点上都有更多的自主权。而其中的第三个变量“地点”要求我们认真反思学校空间的组织和部署方式。实践中,我们发现建筑设计要么支持,要么挫败学校的使命——它从来不是一个“无辜的旁观者”。  在多种活动同时发生的混合环境中尤其如此。例如,一小部分学生可能正在与教师复习数学概念,一部分学生则在附近的团队科学项目中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微课程已成为集信息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多重内涵、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从第十四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初中生物组中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以下简称01团队)与南京三中文昌初中(以下简称02团队)的两篇微课程教学设计来看,既呈现了微课程的诸多亮点,也存在微课程认识和实践上的一些误区。下面,笔者就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