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霜如何对抗阳光

来源 :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年前,一些人就喜欢泡“阳光浴”——将自己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比如我的姑姑。姑姑漂亮的小麦色皮肤由此而来,可阳光也晒伤了她的皮肤,她的皮肤会时不时蜕皮,严重时,有点像蛇蜕皮的样子,怪吓人的。但是,姑姑却依然乐此不疲,她对皮肤出现的不良症状有自己的一套说辞:美丽需要付出代价。
  可事实上,代价不只是脱皮和红肿那么简单。“阳光浴”爱好者们可能不知道,强烈的阳光可以伤害到皮肤里的结构蛋白和DNA。这两种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结构蛋白是构成动物结缔组织和细胞间质的一类重要蛋白,主要有胶原、弹性蛋白和蛋白多糖。借助这三种成分细胞粘合连接形成组织器官。它们不仅有维持细胞形态、机械支持和负重的功能,而且在防御、保护、营养和修复方面发挥作用。而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可组成遗传指令,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其中包含的指令,可用以建构细胞内其他的化合物,如蛋白质与核糖核酸所需。带有蛋白质编码的DNA片段称为基因。
  所以,结构蛋白和DNA受损可不是什么小事情。无论一个人是什么肤色,太阳光中的紫外线都將伤害他的皮肤。
  UVA和UVB
  太阳光由带有能量的光子组成。不同的光子携带有不同的能量。我们能看到的太阳光的部分,即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颜色的部分,这些光子能量不大,对人类的皮肤伤害也小。对皮肤有伤害的是紫外线,这是一种波长更短、能量较高,我们又看不见的光子流。
  紫外线波段可划分为两类,波长稍长一点的波段简称为UVA,短一些的波段简称为UVB。一般而言,波长越短,能量越强,所以UVB的能量比UVA要更强一些。
  我们的皮肤中包含能够吸收UVA和UVB光子能量的分子。分子获得能量后,会处于一种比较兴奋的状态(激发态),变得极不安分。处于激发态的分子不稳定,必须寻找释放能量的途径,使自己重新稳定下来。而这个释放能量的途径就是与细胞中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最终将产生一些生物学上的影响。
  有趣的是,这些影响并不都是坏的,有的体现了皮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有益的。比方说,皮肤被晒黑就是因为UVA光线导致更多黑色素生成,它是皮肤适应环境的一种正常的、有益的结果。同样,暴露在太阳底下时,皮肤天然的抗氧化系统会开始运作,抑制对身体有害的活性氧和自由基的活动,从而保护皮肤细胞。否则,活性氧和自由基会使核酸发生突变。这可是人类衰老和患病的根源,心脏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和肿瘤等都和它们有关。
  与UVB光线相比,UVA光线可以射到皮肤的更深处,它能破坏一类我们熟知的蛋白,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减少了,我们的皮肤会失去弹性和光泽,产生皱纹。所以,UVA是许多年龄标识,比如皱纹产生的原因,而UVB则是皮肤晒伤的主要原因。
  DNA本身可以同时吸收UVA和UVB光线,可以导致自身发生突变。光所引起的化学反应,经过日积月累最终会导致光损伤。任何肤色的人都难逃此劫。不论皮肤中有多少黑色素,我们都有可能患上紫外线引起的皮肤癌症,当然还可以通过镜子看到我们的岁月变化。所谓岁月的沧桑,从外表来看,只不过是太阳光日积月累在皮肤上留下的印记。
  在伤害到来之前,过滤光子
  太阳光可以不经意间在我们的皮肤上留下痕迹,但好消息是,有效预防紫外线暴晒可以降低患皮肤癌的风险,并减少皱纹的产生。防晒霜即是我们用来对付紫外线的利器。
  防晒霜可以过滤紫外线:科学家特意设计了可以减少到达皮肤的紫外线的试剂分子。试剂分子能够吸收、反射紫外线分子,从而形成有效的屏障,阻止紫外线深入皮肤对结构蛋白和DNA造成伤害。
  “正确地使用”是关键。研究表明,全身防晒大约会用到28克左右防晒霜,用一块硬币大小的防晒霜就可以对脸部和颈部起到防护作用。可是,大部分人防晒涂抹的用量不足,只有所需用量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所以很难达到良好的防晒效果。
  另外,遇水或者出汗时,防晒霜的防晒效果会减弱。所以,防水的防晒霜效果一般会更好些。要达到最佳的防晒效果,最好每2个小时重新涂一次防晒霜,出汗或者遇水时重新涂抹。
  什么样的防晒霜是好的呢?当然是既具有防UVB功能的,又同时能防UVA功能的。多注意阅读防晒霜上的相关说明,对选择更好的防晒霜很有帮助。
  今后防晒霜将会更有效,因为即使现有最高效的防晒霜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阻挡紫外线。让我们期待更棒防晒霜的出现吧,它将使未来的我们更加年轻!
其他文献
最近几年来,由于健康、环保等各种原因,周围吃素的人越来越多,素食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虽然鸡鸭鱼、牛羊猪肉等荤食不可能完全从餐桌上消失,但素食确实已蔚为风潮。  这么多人选择素食,除了因为健康、环保外,还有些是因为动物福利、宗教信仰方面的原因,但无一例外,其中最重要的是健康原因。美国科学家曾经调查了将近10万名志愿者,包括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士,从2002至2009年先后持续跟踪了7年,不断收集数据,
期刊
如今,在互联网经济领域,有一个非常时兴的名词,叫作“区块链技术”,这个名词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显得陌生又神秘。但很多经济界人士都认为这种技术非常有前途,它将彻底改变经济领域的交易和组织形式,改变行业划分,并将最终可能会改变整个经济世界。  浅谈区块链  区块链作为一个新兴概念,是从英语单词“blockchain”翻译过来的。而在英语中,“blockchain”也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而新造的一个词
期刊
地球上的众多动物中,与人类最相似的要数猩猩了。猩猩不仅与人类享有共同的祖先,而且它们的身体形态和遗传物质与人类的相似,同时,猩猩和人类一样也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可以说,在今天的地球上,除了猩猩,人类再也找不到别的“近亲”了。  所以,为了追寻人类的起源或者揭示进化的奥秘,动物学家需要深入猩猩王国,了解猩猩的生活习性以及社会形态。不过,这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事情。猩猩居住在偏远茂密、充满危险的
期刊
开放社会中,同性恋已被接受  在中国,同性恋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人们普遍对于同性恋者敬而远之,甚至很不友善。2016年发生的一件极具争议的事情就很有代表性:美国已婚妇女梅利莎·怀亚特试图领养一位患有重度残疾的中国孤儿,却因为同性恋的身份而未能如愿,于是她在《华盛顿邮报》撰文表示了自己的不滿,但中国儿童福利和领养中心在官方网站中明确指出,同性恋是“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违反了中国《收养法》的原则,
期刊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些模拟游戏,玩家可以随心所欲地操控游戏中的角色。那么,是不是可以大胆的假设,真实存在的我们也是被某个人用计算机程序模拟出来的呢?这个想法听上去匪夷所思,我们有感情、认知,怎么可能会是模拟人物?但如果持续地思考与追问下去,我们真的能确定我们就是真实的吗?  “真实”备受怀疑  一些哲学家和物理学家已经开始怀疑我们是否真实存在。有了强大且复杂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对现实生活、生物体、甚至
期刊
西方一直流传着一个骇人听闻的传说,当你看见一个跟你长得一模一样的人的时候,你就会死。这个传说来源于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一对恋人分别是敌国的公主和王子,由于战争,两人被生生隔开不能相见。终于,5年之后王子的军队攻陷了软禁着公主的城堡,恋人得以相见。然而,王子的臣民们却坚持要处决那可怜的亡国公主。为了爱情,王子毅然决然地拉着公主的手跳入了大海。一年之后,一座美丽的梦幻般的岛屿——卡娜米雅岛上到处生长着一
期刊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自拍也越来越流行。然而科学研究发现,自拍有副作用,极可能引起“羊角风”发作。  自拍可能引发癫痫  羊角风又叫“羊癫风”,是一种俗称,正式的名称就是癫痫。对自拍爱好者来说,这似乎有些恐怖,但确实是科学研究发现的。  加拿大最近出现一个案例,一位十几岁的少女在医院接受治疗,为期三天,她的身体连接着许多观测仪器,时刻报告身体情况,其中就有一台脑电波检测仪。在三天治疗期间,医生突然发现
期刊
战争对每个人都是可怕的,核战争更可怕。曾经有一次,人类走在核战争边缘,情势一触即发,但由于一个人的勇气而止息。  20世纪80年代美苏冷战,剑拔弩张。1983年9月26日如往常一样,但凌晨时分,苏联警报系统骤然尖叫,屏幕显示“发射”字样,检测到美国向苏联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紧接着警报再响,第二枚导弹升空,然后是第三、第四枚,共检测到五枚导弹!警报系统也把“发射”字样改成了“导弹袭击”!  苏联的冷战
期刊
日本影视剧常有个特色传统,就是怪兽入侵日本。不论哥斯拉、莫斯拉,这些怪兽都很有名,从海上出现肆虐日本。虽然这些都是传说故事,但现实中日本真的被肆虐得很惨,不过不是怪兽,而是一种产于北美地区的动物——毛绒绒的、可爱的浣熊。  大受欢迎的小浣熊捣蛋鬼形象  首先这要从美国说起。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有个小男孩名叫诺斯,收养了一位特别的年幼孤儿,给它取名叫“捣蛋鬼”。这孤儿并不是人,而是一只婴儿小浣熊。后
期刊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最怕遇到灵感枯竭、大脑空白的状态。然而,灵感不会凭空出现,与其在迷茫和焦虑中苦苦等待,我们不如换一下思维方式,或许很快就会“柳暗花明”。心理学家就以四位具备出色创造力的名人为例,列举了四种能够带来灵感的思维方式,以供我们参考。  第一种方式是阿爾伯特·爱因斯坦的“简约思维”,即,思考问题时放弃复杂的累赘,以简洁的方式直奔问题的实质。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不能简约地解释一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