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在技术类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已经很明确了,为了真正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程的安排要作出针对性的调整,各院校也应针对学校的特色专业进一步完善课程模式。
[关键词]
课程模式 技能性 实践性
技师类院校教育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因而课程改革、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及实习重点各职业院校校都在摸索中自行设置:有的套用高等教育模式,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核心,实习环节为辅助的课程模式,有的是以实习教学为核心,重在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为辅助的课程模式;甚至于在教材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有的使用技工版本的,脱离了高级技工目标培养的特点;有的使用的是高等教育版本的,过于强调深厚的理论知识,也不符合技师院校的特点。所以,总结、探索和研究职业院校教育的课程模式,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对于提高技师院校的教学质量和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现行技术类教育课程多采用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比较符合教学规律及师生习惯,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比较突出。但这种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近年来,有些学校在某些课程上虽然进行了一体化教学,但整体框架仍未能打破,生产实践的针对性不强。应发挥技工教育突出实践性的教育特色,按照培养岗位能力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学相关学科知识,而着重于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在课程的安排模式上作相应的调整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掌握生产岗位关键性操作技能和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解决生产操作中技术难题的能力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根据相应的要求学员应达到中级、高级甚至技师的技术等级。总结一下,有两点:①用正确的观念指导,如:以人為本的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适应市场的观念、整体优化的观念等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职业教育观念;②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并为学生提供就业和升学两种准备。因此,技师学院不同于小学、中学的基础教育,也不同于大学普通教育,它具有鲜明的技能性和职业性的特征,说白了是为企业直接提供能够随即上岗的“蓝领”应用型人才。它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课程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操作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有机地结合,不单纯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现实的岗位需求,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同时,要考虑到社会生产岗位对人才多样性、复合型及特殊性的要求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必须坚持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为原则。
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步骤和内容。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对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以职业能力和岗位目标要求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设置,要经过以下两个基本步骤来完成:一是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培养目标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市场经济和企业所需岗位人才多元化、高技能、智能化、复合型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要求的角度出发,区别于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分析高级技工教育高技能、应用型、实践性的岗位能力和能力要素组成。其专业基本要求和职业能力应该定位于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身心素质、职业道德水准和合作、敬业精神;具有与本专业工种和相关工种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科学技术、应用基础知识和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及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能力;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生产经验和高度熟练的技能技巧;具有独立解决本职、本岗位或岗位群复杂和关键操作技术难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革新精神与创造性劳动能力;具有组织劳动生产、施工现场管理和传授职业技能的能力等。从准确的岗位分析出发,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找准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层次定位,就把握住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重点;二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职业岗位的现实和社会需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专门能力分解,确定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以职业能力和职业岗位需求为核心设置课程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和综合职业能力层次定位之后,就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标准,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门能力,按一一对应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与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设计相比,这种模式设计在培养目标、能力结构与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之间建立起了更直接更清晰的一一对应关系,更加体现了高级技工教育应用型的职业特征,并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所设置的课程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了合理的课程体系特征。
课程模式设计的几点建议和方法:(1)理解技师院校的定位:人才类型定位:掌握中级技能操作水平的应用型技工人才;社会功能定位: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人才;素质定位: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良好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2)以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模式,突出了实践性,要注重把握能力重点、层次和定位,不要大杂烩,面面俱到,不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性,在“必需、够用”的原则下,保持一定比例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对培养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有很大意义。(3)课程安排既要注意学科之间承前启后的相互关系,又要关注模块之间的柔性对接。要注意保持各科理论知识的衔接、实习训练的递进性和渐进性以及实习和理论的衔接。将实践、实训、实验课程组成一个能力模块。专业基础课教学应围绕培养能力模块来展开,专业课配合技能训练进行一体化教学。(4)课程模式,需要大量高水平、高质量、自主性的课程教材,教材的组织开发的任务艰巨。开发适应教学特色的校本教材,教学目标的实现,教材是核心。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既要符合教学目标、纲要要求,又要满足社会需求,更需联系实际,根据学校资源,教育特点和专业要求,突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理论知识点与实习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因此学校应足够重视。它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增强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观念的更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外,重视实践性和能力的培养,突出技工教育的优势,因此,要通过校本本教材的开发,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完善实习教学计划,明确具体的实习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要压缩理论课教学时数,减少理论性、学科性教学内容,增加应用性、实践性教学内容。使专业实践及技能训练的学时,基本保持在总学时的1/2左右。(5)特色模块 在课程设计中单独构建特色课模块,打破统一的课程模式,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多样性需求的一条有效途径。特色课模块包括拓展专业广度和深度以及专业后续课程为主的专业特色课,例如: PLC、单片机等课程,也可开设企业特殊需求的特色课程,这是有效进行校企合作的基础。
总之,课程模式设计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工作,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进一步完善,逐步形成技师学院的自己课程特色,体现技师学院教育教学特点,不断满足顾客(企业、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课程论.徐国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黄甫全.人民教育出版社.
职业结构变动对技校课程改革的影响.栗洪敏.中国培训
现在技术类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已经很明确了,为了真正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程的安排要作出针对性的调整,各院校也应针对学校的特色专业进一步完善课程模式。
[关键词]
课程模式 技能性 实践性
技师类院校教育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因而课程改革、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及实习重点各职业院校校都在摸索中自行设置:有的套用高等教育模式,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核心,实习环节为辅助的课程模式,有的是以实习教学为核心,重在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为辅助的课程模式;甚至于在教材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有的使用技工版本的,脱离了高级技工目标培养的特点;有的使用的是高等教育版本的,过于强调深厚的理论知识,也不符合技师院校的特点。所以,总结、探索和研究职业院校教育的课程模式,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对于提高技师院校的教学质量和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现行技术类教育课程多采用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比较符合教学规律及师生习惯,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比较突出。但这种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近年来,有些学校在某些课程上虽然进行了一体化教学,但整体框架仍未能打破,生产实践的针对性不强。应发挥技工教育突出实践性的教育特色,按照培养岗位能力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学相关学科知识,而着重于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在课程的安排模式上作相应的调整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掌握生产岗位关键性操作技能和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解决生产操作中技术难题的能力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根据相应的要求学员应达到中级、高级甚至技师的技术等级。总结一下,有两点:①用正确的观念指导,如:以人為本的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适应市场的观念、整体优化的观念等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职业教育观念;②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并为学生提供就业和升学两种准备。因此,技师学院不同于小学、中学的基础教育,也不同于大学普通教育,它具有鲜明的技能性和职业性的特征,说白了是为企业直接提供能够随即上岗的“蓝领”应用型人才。它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课程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操作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有机地结合,不单纯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现实的岗位需求,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同时,要考虑到社会生产岗位对人才多样性、复合型及特殊性的要求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必须坚持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为原则。
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步骤和内容。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对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以职业能力和岗位目标要求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设置,要经过以下两个基本步骤来完成:一是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培养目标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市场经济和企业所需岗位人才多元化、高技能、智能化、复合型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要求的角度出发,区别于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分析高级技工教育高技能、应用型、实践性的岗位能力和能力要素组成。其专业基本要求和职业能力应该定位于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身心素质、职业道德水准和合作、敬业精神;具有与本专业工种和相关工种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科学技术、应用基础知识和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及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能力;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生产经验和高度熟练的技能技巧;具有独立解决本职、本岗位或岗位群复杂和关键操作技术难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革新精神与创造性劳动能力;具有组织劳动生产、施工现场管理和传授职业技能的能力等。从准确的岗位分析出发,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找准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层次定位,就把握住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重点;二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职业岗位的现实和社会需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专门能力分解,确定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以职业能力和职业岗位需求为核心设置课程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和综合职业能力层次定位之后,就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标准,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门能力,按一一对应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与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设计相比,这种模式设计在培养目标、能力结构与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之间建立起了更直接更清晰的一一对应关系,更加体现了高级技工教育应用型的职业特征,并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所设置的课程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了合理的课程体系特征。
课程模式设计的几点建议和方法:(1)理解技师院校的定位:人才类型定位:掌握中级技能操作水平的应用型技工人才;社会功能定位: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人才;素质定位: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良好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2)以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模式,突出了实践性,要注重把握能力重点、层次和定位,不要大杂烩,面面俱到,不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性,在“必需、够用”的原则下,保持一定比例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对培养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有很大意义。(3)课程安排既要注意学科之间承前启后的相互关系,又要关注模块之间的柔性对接。要注意保持各科理论知识的衔接、实习训练的递进性和渐进性以及实习和理论的衔接。将实践、实训、实验课程组成一个能力模块。专业基础课教学应围绕培养能力模块来展开,专业课配合技能训练进行一体化教学。(4)课程模式,需要大量高水平、高质量、自主性的课程教材,教材的组织开发的任务艰巨。开发适应教学特色的校本教材,教学目标的实现,教材是核心。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既要符合教学目标、纲要要求,又要满足社会需求,更需联系实际,根据学校资源,教育特点和专业要求,突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理论知识点与实习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因此学校应足够重视。它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增强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观念的更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外,重视实践性和能力的培养,突出技工教育的优势,因此,要通过校本本教材的开发,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完善实习教学计划,明确具体的实习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要压缩理论课教学时数,减少理论性、学科性教学内容,增加应用性、实践性教学内容。使专业实践及技能训练的学时,基本保持在总学时的1/2左右。(5)特色模块 在课程设计中单独构建特色课模块,打破统一的课程模式,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多样性需求的一条有效途径。特色课模块包括拓展专业广度和深度以及专业后续课程为主的专业特色课,例如: PLC、单片机等课程,也可开设企业特殊需求的特色课程,这是有效进行校企合作的基础。
总之,课程模式设计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工作,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进一步完善,逐步形成技师学院的自己课程特色,体现技师学院教育教学特点,不断满足顾客(企业、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课程论.徐国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黄甫全.人民教育出版社.
职业结构变动对技校课程改革的影响.栗洪敏.中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