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稳定的民族关系在构建和谐内蒙古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zhiyao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和谐的民族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也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理想状态,又是衡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发展重要指标之一。我们应采取得力措施,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加速构建和谐内蒙古进程。
  关键词:民族关系;和谐;内蒙古;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历届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形成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成功实践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主张,并取得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面的辉煌成就。这些成就与我区稳定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分不开的。同时,这种稳定的民族关系更为我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和优良的软环境。
  一、我区民族关系现状
  民族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众所周知,内蒙古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2400万各族草原儿女。长期以来,内蒙古保持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这种优良的民族关系一直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光荣传统并得到了党中央的连续肯定。周恩来总理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把内蒙古自治区誉为“模范自治区”。特别是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乌兰夫同志在牧区实行了“三不两利”和“稳、宽、长”的改革措施,为民族团结平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稳定的民族关系对构建和谐内蒙古的重要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多年来,蒙汉各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共同发展进步,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旋律。这种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体现在历史前进中的各个方面,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稳定的民族关系促进了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内蒙古各族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而巩固民族大团结则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没有民族大团结,就不可能一心一意谋发展。民族的和谐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够为民族关系的和谐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
  (二)稳定的民族关系为构建和谐内蒙古提供了政治环境。
  稳定是全国的大局,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基本内容。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谐无从谈起。目前全区上下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稳定才能聚精会神的搞建设。放眼新疆、西藏的民族动乱,我们更要警惕。面对国际形势特别是周边局势的复杂变化,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活动的新情况新动向,我区一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确保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要充分认识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政治观念,增强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肩负起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加大正面教育和宣传力度,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政治觉悟。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增强全社会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推进平安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稳定的民族关系丰富了内蒙古的文化内涵。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多年来,我们坚持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近年来,通过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教育活动,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观念深入人心。
  内蒙古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独特的优秀民族艺术和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与区内各族人民文化不同程度的融合并不断的创新。正是由于这种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使得各民族的文化并没有发生分岐而产生对立。
  三、进一步推进我区稳定的民族关系
  毫无疑问,我区在民族关系方面处理得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只要民族存在,民族差别也就会存在,由此引发的矛盾有时也不可避免,我们更应该保持警惕,发扬优秀的传统,进一步推进我区民族关系稳定向前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更大的条件。
  (一)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内蒙古,必须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着力点,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各族人民群众造福。要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得民心工程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大事来抓,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职业培训,特别注重少数民族本族语学生的就业问题。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二)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生命线,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推动各民族相互学习、加强交流、共同进步,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
  (三)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公民道德建设。
  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进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的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教学中,写作文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课程。面对这种困境,我们不能怨天尤人,只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让学生不再认为写作文是件“高不可攀”的事。  一、改变观念,留心观察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字数不够时就用废话来凑,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得轰轰烈烈,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呢?作文最主要的是写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写
期刊
摘 要:寓教于乐,就是在教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和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动脑动手的能力,体验当学习的主人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对美术教学如何寓教于乐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寓教于乐;必要性;具体措施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学习情绪与学习效率的关系非常密切,只有心情愉快,学生才会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盎然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寓教于乐十分必
期刊
摘 要:一次有意义的高三班级活动,包括活动的准备、活动的开展和活动的反思。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的紧张情绪得到了缓解,有了一种良好的心态去迎接高考、去挑战未来、去谱写辉煌的人生。  关键词:高三;班级活动;过程;意义  转眼就要高考了,高三的同学,大都心事重重,或为繁重的学习所累,或为成绩欠佳所忧,或为毕业后的去向所难。作为高三的班主任,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此,我召集干部同学进行讨论,大家一致认
期刊
摘 要:反腐败仍然是21世纪的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政治课题,反腐败体制是反腐败斗争成功的关键和保障。要按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要求,结合我国实际,从体制上抑制腐败,这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抑制腐败;体制;措施  腐败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它侵蚀着国家的公共权力,危害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良性发展。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虽然坚决打击腐败,然而腐败蔓延的势头并未有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才能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这是课外阅读应达到的目的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愿读”  学生阅读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
期刊
摘 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亦如此。平时头脑空空,临场作文哪来“下锅之米”?作文要做到内容充实,有意蕴,就离不开一定的材料做支撑。如果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手中的材料陈旧、贫乏,作文则不能给人新颖而充实的感觉,结果可想而知。那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如何收集作文素材呢?本文就作文素材的积累问题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写作提升;观察;积累;阅读  一、从观察中积累素材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职生面对就业的压力,如何调整心态,怎样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就业生学会健康的生活、愉快地工作,增强就业本领,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心理分析  2009年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非常之年。由于受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我国下岗失业人数(农民工失业)已达三千万。又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几年来不断扩招,
期刊
摘 要:创意法就是创立新意之法。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创立新意呢?本文以五年级语文下册《修鞋姑娘》这篇课文为例,通过生活引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千方百计创造机会,努力转变差生;巧设问题情境,推进优秀生勇往直前;实施课堂均衡发展,营造课堂和谐气氛,创立语文课堂教学之新意。  关键词:创意法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创意法教育提出:“最差”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学生,“最好”的学生在某一方面
期刊
新课程改革走进校园已经几年了,它走进师生的心灵世界,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定要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上要有创新,有独特的思路和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嘴,学生有独立的思想,鼓励学生求同的时候更应鼓励学生求异。”作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说:我不懂!教会学生说:我还有不同意见!教会学生说
期刊
课题的确定,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师生们都需要持谨慎态度。一个课题合适与否,确实需要从多个方面去权衡。但我认为,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怎样”才是最应该特别引起师生们关注的要素。再“好”的课题如果没办法去实施,就不能算好课题。反而那些不被看好的课题,假若能顺利实施的话,当然就是好课题。所以,在确定课题时,不应过分强调课题的趣味性、实用性、新颖性等特点。一定要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方面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