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是符号解释过程的体现,汉英翻译的研究离不开社会符号学的影响。深受语言使用者在环境、时代、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符号与符号之间往往形成了三种关系,这对翻译学习者培养正确的翻译意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汉英翻译学习中,学习者应根据符号相契、相异或缺失的三重关系为指导,灵活采用不同的翻译技巧进行译文的处理,以期实现翻译的等效转换。
【关键词】社会符号学 汉英翻译意识 意符 意指
一、社会符号学与翻译
当代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引起全球各国广泛关注,英语语言的学习研究越发系统完善。在汉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中,汉英翻译的研究受到更多学科观念的渗透,社会符号学影响不可忽视。皮尔斯认为符号学是一种研究符号、符号系统及符号活动的科学;索绪尔将社会符号学的观点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范畴,提出“语言符号学”的观点。因此,根据符号学的观点,翻译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对符号的解释过程。
二、汉英翻译意识培养的内涵及重要性
汉英翻译过程为汉语与英语语言的沟通架起一座桥梁,译者除需具备扎实的双语语言基础外,还必须充分了解语言文化的内涵。因此,汉英翻译的学习者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培养相关翻译意识。
1.汉英翻译意识培养的内涵。汉语是意合式语言,对语言意义的表达较为重视,但语言展现形式相对灵活;而英语是形合式语言,在语言的拼写、语法结构的展现、句型的层次形式上要求较高。因此在进行汉英语言转换的过程中,陈宏薇教授指出,汉英翻译学习者应具备语法意识、连贯意识、惯用法意识。汉英翻译过程中应关注译入语语法表达形式正确,语义转换准确及语用意义的传承。
译者应具备语法使用正确的意识、语义表达准确的意识及语用表达得体的意识。
2.汉英翻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汉英翻译意识的培养,将对学习者在以下四个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1)对语言综合素质运用(阅读提取信息、分析语法、语言思维方式)的指导作用
(2)对语义表达准确性的指导作用
(3)对语用文化习得的指导作用
(4)对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社会符号学与翻译意识形成的关联
根据社会符号学的观点,符号的内容包含意符与意指,意符包括语言表象的语义及语音;意指包括语法与语用。(如图1)
索绪尔认为:“能指(意符signifier)和所指(意指signified)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但语音和语法的转换很难在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中加以维持,因此汉英翻译中着重探索语义、语用对应的意符及意指的关系变换。根据分析,意符与意指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1.意符与意指在译入语与译出语中均吻合,构成符号相契关系:包括语义、语用均一致,(如图2);
2.意符吻合但意指不合,或,意符不合意指合,构成符号相异关系:语义一致、语用不一致;或语用一致,语义不一致,(如图3、图4)
3.意符与意指均不和,构成符号空缺关系:语用、语义均不一致,(如图5)
四、社会符号学影响下汉英翻译意识的形成
在上述三种符号关系的指导下,汉英翻译学习者应形成以下三种翻译意识:
1.符号相契意识。汉英语言中不乏意符意指关系完全契合的案例,在词汇层面上表现尤为典型。这是因为两种语言文化发源的大致环境相同造成的现象。如:“太阳”一词,从语义层面上指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银河系的恒星之一,是炽热的气体球。(现汉解释)这与英语语言中的the sun解释一致,因此在语义层面上为等效关系。而在语用层面中,根据太阳的指称意义产生的语用含义在双语解释中都有类似的表达效果,如“阳光少年”,指性格活泼开朗的男孩,英语也有等效的表达sunny boy或sunshine boy;“阳光政务”,Sunshine government affairs或sunny government affairs指公开透明的行政事务处理方式。该类词语属于符号相契关系,在翻译中多采用直译。
2.符号相异意识。然而毕竟汉英双语不同源,语言的使用国受不同的社会道德、价值观、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语言表达部分异同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异同现象体现在语义和语用的不完全对等甚至完全不对等关系中。在翻译过程中需根据语义或语用相异处,灵活采取意译等其他翻译策略,以满足表达清晰的需求。
(1)意符合但意指不合。符号相异的第一种关系,将其理解为语义所指一致,但语用所指不同的现象上。如常见的部分颜色词(红色red、白色white等)或动物词(狗dog、猫cat),在双语中所指的具体概念大致相同,但文化差异造就了其不同的语用表达,在感情色彩等方面出现不同的理解。
(2)意符不合但意指合。符号相异的第二种关系,针对双语中个别词汇在指称意义所指上不同造成语义不同现象,但语用情形却相似。如:国会(议会)一词,语用功能上均指国家立法机构,但由于国家制度不同,构成此机构的形式及相关职能之间存在差异。在我国立法要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施,其对应的英文为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NPC),而美国国会也叫做Congress,其职能也是立法为主。因此congress一词的语用含义基本一致。但国家制度及选举方式均不相同,职能范围也就略有差异,故语义指称内容并不完全等同。
3.符号空缺意识。针对双语中个别词汇既在双语中有表达体现,但因深受语言使用国文化、思维等各方面影响,造成指称意义所指上不同,即语义不同现象,继而在语用功能上也体现出相异的状况。在符号关系上表现为意符与意指均不合现象,称为符号空缺或符号缺省现象。在汉英翻译中,其主要针对汉语词汇中独特的表达内涵,深受汉语历史思维及政治等各方面影响而形成的具备中国特色的词条表达,如:三从四德、包办婚姻等。该类词条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背景下,因历史、政治背景各不相同,因而难以理解。以“闺阁” 为例,其语义上指 中国古代未婚女子的卧室。此种说法源于过去受封建文化的影响,中国女性的低位极低,女性尤其是未婚女性不得公开在外抛头露面,大方出入,因此汉语词条中有“待字闺中”的说法,指女孩在达到婚龄、等待媒人上门提亲出嫁之前,在家学习女红、相夫教子之道,为未来结婚做准备。而西方的未婚少女因为受开放社会环境的影响,并没有这样类似的体验和约束。而普遍对应的英语解释harem实则指伊斯兰教中女眷居住的内室或后宫,与中文文化背景中所指的平民百姓女孩的房间有所出入。因此在置换成英语表达形式的时候,译者需考虑译入语读者的理解,辅助相应的文化背景注释,极大避免对文化差异的错误解读,甚至引起负面影响。
五、结论
汉英两种语言语源各不相同,汉语为表音表意型文字,以笔画书写形式展现;英语则是音节型语言,以字母为基础、拼写组合构成形式的变化。语言形式表现的差异增加了语言互通转换的难度,实现语言发音到语义,语义到文化的完全再现,难上加难。因此从翻译层面上看,汉英翻译的学习主张译入语应极力保持源语言在语用、语义方面的等效转换,以期增强语言沟通理解的效果。而分析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为语义及语用的合理转换提供了合理的参考,将有助于培养翻译学习者翻译意识的培养,从而更好的实现语言的综合运用及语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信华.社会符号学[M].东方出版中心,2011(5).
[2]陈宏薇.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8).
[3]白丽梅,曹进.符号学视野下的翻译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 2006(04).
[4]黄玲,胡伟华.浅议奈达翻译理论中的符号学概念[J].科技文汇,2006(02).
[5]徐慈华,黄华新.符号学视域中的隐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2(09).
[6]汤丹.从认知角度看语言结构象似性[J].宿州学院学报,2009 (01).
【关键词】社会符号学 汉英翻译意识 意符 意指
一、社会符号学与翻译
当代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引起全球各国广泛关注,英语语言的学习研究越发系统完善。在汉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中,汉英翻译的研究受到更多学科观念的渗透,社会符号学影响不可忽视。皮尔斯认为符号学是一种研究符号、符号系统及符号活动的科学;索绪尔将社会符号学的观点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范畴,提出“语言符号学”的观点。因此,根据符号学的观点,翻译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对符号的解释过程。
二、汉英翻译意识培养的内涵及重要性
汉英翻译过程为汉语与英语语言的沟通架起一座桥梁,译者除需具备扎实的双语语言基础外,还必须充分了解语言文化的内涵。因此,汉英翻译的学习者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培养相关翻译意识。
1.汉英翻译意识培养的内涵。汉语是意合式语言,对语言意义的表达较为重视,但语言展现形式相对灵活;而英语是形合式语言,在语言的拼写、语法结构的展现、句型的层次形式上要求较高。因此在进行汉英语言转换的过程中,陈宏薇教授指出,汉英翻译学习者应具备语法意识、连贯意识、惯用法意识。汉英翻译过程中应关注译入语语法表达形式正确,语义转换准确及语用意义的传承。
译者应具备语法使用正确的意识、语义表达准确的意识及语用表达得体的意识。
2.汉英翻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汉英翻译意识的培养,将对学习者在以下四个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1)对语言综合素质运用(阅读提取信息、分析语法、语言思维方式)的指导作用
(2)对语义表达准确性的指导作用
(3)对语用文化习得的指导作用
(4)对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社会符号学与翻译意识形成的关联
根据社会符号学的观点,符号的内容包含意符与意指,意符包括语言表象的语义及语音;意指包括语法与语用。(如图1)
索绪尔认为:“能指(意符signifier)和所指(意指signified)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但语音和语法的转换很难在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中加以维持,因此汉英翻译中着重探索语义、语用对应的意符及意指的关系变换。根据分析,意符与意指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1.意符与意指在译入语与译出语中均吻合,构成符号相契关系:包括语义、语用均一致,(如图2);
2.意符吻合但意指不合,或,意符不合意指合,构成符号相异关系:语义一致、语用不一致;或语用一致,语义不一致,(如图3、图4)
3.意符与意指均不和,构成符号空缺关系:语用、语义均不一致,(如图5)
四、社会符号学影响下汉英翻译意识的形成
在上述三种符号关系的指导下,汉英翻译学习者应形成以下三种翻译意识:
1.符号相契意识。汉英语言中不乏意符意指关系完全契合的案例,在词汇层面上表现尤为典型。这是因为两种语言文化发源的大致环境相同造成的现象。如:“太阳”一词,从语义层面上指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银河系的恒星之一,是炽热的气体球。(现汉解释)这与英语语言中的the sun解释一致,因此在语义层面上为等效关系。而在语用层面中,根据太阳的指称意义产生的语用含义在双语解释中都有类似的表达效果,如“阳光少年”,指性格活泼开朗的男孩,英语也有等效的表达sunny boy或sunshine boy;“阳光政务”,Sunshine government affairs或sunny government affairs指公开透明的行政事务处理方式。该类词语属于符号相契关系,在翻译中多采用直译。
2.符号相异意识。然而毕竟汉英双语不同源,语言的使用国受不同的社会道德、价值观、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语言表达部分异同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异同现象体现在语义和语用的不完全对等甚至完全不对等关系中。在翻译过程中需根据语义或语用相异处,灵活采取意译等其他翻译策略,以满足表达清晰的需求。
(1)意符合但意指不合。符号相异的第一种关系,将其理解为语义所指一致,但语用所指不同的现象上。如常见的部分颜色词(红色red、白色white等)或动物词(狗dog、猫cat),在双语中所指的具体概念大致相同,但文化差异造就了其不同的语用表达,在感情色彩等方面出现不同的理解。
(2)意符不合但意指合。符号相异的第二种关系,针对双语中个别词汇在指称意义所指上不同造成语义不同现象,但语用情形却相似。如:国会(议会)一词,语用功能上均指国家立法机构,但由于国家制度不同,构成此机构的形式及相关职能之间存在差异。在我国立法要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施,其对应的英文为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NPC),而美国国会也叫做Congress,其职能也是立法为主。因此congress一词的语用含义基本一致。但国家制度及选举方式均不相同,职能范围也就略有差异,故语义指称内容并不完全等同。
3.符号空缺意识。针对双语中个别词汇既在双语中有表达体现,但因深受语言使用国文化、思维等各方面影响,造成指称意义所指上不同,即语义不同现象,继而在语用功能上也体现出相异的状况。在符号关系上表现为意符与意指均不合现象,称为符号空缺或符号缺省现象。在汉英翻译中,其主要针对汉语词汇中独特的表达内涵,深受汉语历史思维及政治等各方面影响而形成的具备中国特色的词条表达,如:三从四德、包办婚姻等。该类词条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背景下,因历史、政治背景各不相同,因而难以理解。以“闺阁” 为例,其语义上指 中国古代未婚女子的卧室。此种说法源于过去受封建文化的影响,中国女性的低位极低,女性尤其是未婚女性不得公开在外抛头露面,大方出入,因此汉语词条中有“待字闺中”的说法,指女孩在达到婚龄、等待媒人上门提亲出嫁之前,在家学习女红、相夫教子之道,为未来结婚做准备。而西方的未婚少女因为受开放社会环境的影响,并没有这样类似的体验和约束。而普遍对应的英语解释harem实则指伊斯兰教中女眷居住的内室或后宫,与中文文化背景中所指的平民百姓女孩的房间有所出入。因此在置换成英语表达形式的时候,译者需考虑译入语读者的理解,辅助相应的文化背景注释,极大避免对文化差异的错误解读,甚至引起负面影响。
五、结论
汉英两种语言语源各不相同,汉语为表音表意型文字,以笔画书写形式展现;英语则是音节型语言,以字母为基础、拼写组合构成形式的变化。语言形式表现的差异增加了语言互通转换的难度,实现语言发音到语义,语义到文化的完全再现,难上加难。因此从翻译层面上看,汉英翻译的学习主张译入语应极力保持源语言在语用、语义方面的等效转换,以期增强语言沟通理解的效果。而分析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为语义及语用的合理转换提供了合理的参考,将有助于培养翻译学习者翻译意识的培养,从而更好的实现语言的综合运用及语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信华.社会符号学[M].东方出版中心,2011(5).
[2]陈宏薇.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8).
[3]白丽梅,曹进.符号学视野下的翻译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 2006(04).
[4]黄玲,胡伟华.浅议奈达翻译理论中的符号学概念[J].科技文汇,2006(02).
[5]徐慈华,黄华新.符号学视域中的隐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2(09).
[6]汤丹.从认知角度看语言结构象似性[J].宿州学院学报,2009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