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人做人,让学生学习人生之道,老师的身教是很重要的,而身教,与学生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又是最好的身教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会给我们以无限的启发,也会让我们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我们清楚地知道,新课程改革之所以必要,在于它打开了我们的视野,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全新观念,有助于我们培养出更加合乎新时代新要求的人才来。我国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里写有这样的段话:“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陶行知也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而学生参与,强调他们在学习过程的探究与合作,做到“教学生学”,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學习环境,没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不行的,所以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要相应地有所改造,这首先就要求我们对“课堂”有一个新的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站在课程改革这一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这样一个系统性工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学生的学的一方面,新课程倡导和过去不一样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操作实践。它要求努力让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主动建构知识,从而获得经验,提高能力。理念的改变,观点的更新,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必然迫使教师的教学思想有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必然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革命性的改变。它首先要求教师把关注点从“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其次,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把他们当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来对待,而不是耳提面命的教导与被教导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而这正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有之意。
陶行知说:“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与孩子并没有严格的分别,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有限;人只知教师教授,幼儿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幼儿那里得到好多教训。”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导,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强调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我们看来它的具体体现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读、思、议、练等主动活动所必须的时间,而不是由教师“独占”课堂时间。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互相补充思想,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从而产生新的观点,感受到民主和谐地学习的愉快与收
获。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意采用“民主评价”的方式,评价要给学生以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所谓“民主评价”,即是指既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又要老师在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播、启迪,以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养成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自我与他人的习惯。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样的课堂教学与过去的课堂教学在结构上已经有了本质的不同。过去我们一直把课堂当成教师一方面的课堂,忽视了学生这个群体的存在,新的课堂理念使我们在对课堂的理论认识上前进了一大步。有了正确的认识是一回事,怎样落到实处,使之在课堂教学中收到实际的成效则是另一回事。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光靠课堂教学中的四十分钟是不够的,它应当拓展到课堂之外,也即是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上做些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我们要利用学校教育的一切时机和资源,本着一颗对学生信任、尊重与关爱的心,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如在日常教学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给课文划定目标,分析重点,一起探讨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活跃气氛,调动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调动师生的互动关系,使师生关系在学习中得到健康发
展。再如在活动课上,教师更应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发扬民主,倡导合作精神,发挥团体的力量,培养凝聚力。只有在平时工作做得细致扎实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够有效建立,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呈现出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来,也才能使新课程理念得到贯彻落实。
陶行知先生指出:“热爱幼儿是一个重要的德育工作指导性原则,是帮助加深师生感情的重要途径。”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心,有了这样一个前提,加上对新的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我们的教育教堂工作一定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我们清楚地知道,新课程改革之所以必要,在于它打开了我们的视野,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全新观念,有助于我们培养出更加合乎新时代新要求的人才来。我国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里写有这样的段话:“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陶行知也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而学生参与,强调他们在学习过程的探究与合作,做到“教学生学”,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學习环境,没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不行的,所以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要相应地有所改造,这首先就要求我们对“课堂”有一个新的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站在课程改革这一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这样一个系统性工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学生的学的一方面,新课程倡导和过去不一样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操作实践。它要求努力让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主动建构知识,从而获得经验,提高能力。理念的改变,观点的更新,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必然迫使教师的教学思想有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必然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革命性的改变。它首先要求教师把关注点从“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其次,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把他们当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来对待,而不是耳提面命的教导与被教导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而这正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有之意。
陶行知说:“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与孩子并没有严格的分别,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有限;人只知教师教授,幼儿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幼儿那里得到好多教训。”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导,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强调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我们看来它的具体体现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读、思、议、练等主动活动所必须的时间,而不是由教师“独占”课堂时间。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互相补充思想,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从而产生新的观点,感受到民主和谐地学习的愉快与收
获。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意采用“民主评价”的方式,评价要给学生以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所谓“民主评价”,即是指既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又要老师在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播、启迪,以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养成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自我与他人的习惯。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样的课堂教学与过去的课堂教学在结构上已经有了本质的不同。过去我们一直把课堂当成教师一方面的课堂,忽视了学生这个群体的存在,新的课堂理念使我们在对课堂的理论认识上前进了一大步。有了正确的认识是一回事,怎样落到实处,使之在课堂教学中收到实际的成效则是另一回事。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光靠课堂教学中的四十分钟是不够的,它应当拓展到课堂之外,也即是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上做些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我们要利用学校教育的一切时机和资源,本着一颗对学生信任、尊重与关爱的心,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如在日常教学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给课文划定目标,分析重点,一起探讨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活跃气氛,调动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调动师生的互动关系,使师生关系在学习中得到健康发
展。再如在活动课上,教师更应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发扬民主,倡导合作精神,发挥团体的力量,培养凝聚力。只有在平时工作做得细致扎实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够有效建立,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呈现出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来,也才能使新课程理念得到贯彻落实。
陶行知先生指出:“热爱幼儿是一个重要的德育工作指导性原则,是帮助加深师生感情的重要途径。”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心,有了这样一个前提,加上对新的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我们的教育教堂工作一定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