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一次语言活動《还有谁要上车》中,笔者抓住“如何促进幼儿学习主动性”这一点进行了研究与总结,主要从关注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建议、拓展幼儿的思路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语言活动中促进幼儿进步与主动学习。
关键词:语言活动;幼儿学习主动性;关注;尊重;拓展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正确的教育观念与适宜的教育行为之间存在差距,教师虽有新理念的知识,却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关系,即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之间究竟谁服务于谁,如教师为了准备一节“精品课”,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可是就在这样的充分准备下,幼儿还是缺乏参与学习的主动性,那么,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关注幼儿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生中能否有杰出的成就,兴趣就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幼儿无论就生理、心理而言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激发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充分挖掘幼儿兴趣点上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使幼儿得到主动发展。
案例一:在一次晨间谈话中,孩子们议论纷纷,都很愿意向我分享周末的游玩经历。轮到刘子钊小朋友时,只见他神采奕奕地对我说:“焦老师,我昨天坐了公交车啦,坐公交车可有趣了,我在公交车上坐了很久,还给老爷爷让了座位呢!”这一说,不得了!身边的小朋友纷纷加入了讨论,都说自己坐过公交车。就这一话题,我问孩子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瀚瀚说:“我经常坐11路公交车呢!”姚玉成说:“奶奶有时送我上学就是坐的公交车”看到孩子们这么感兴趣,我想,坐公交车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个孩子都有乘车的经验,加上本周正好进入《各种各样的车》这个主题,我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展一堂和公交车有关的语言活动《还有谁要上车》。
分析:任何一节活动的有效开展,必定与幼儿的需求是相吻合的。在晨间谈话中,笔者察觉到幼儿对公交车的兴趣点转移,及时对自己的话题做了调整,既满足了幼儿想说的欲望,又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由此可见,关注到幼儿需求而设计的活动更能促进幼儿主动的“学”。
尊重幼儿建议
《纲要》多次提到:“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从尊重幼儿的建议出发,根据幼儿的建议,鼓励幼儿主动探索,点燃他们的学习火花。
案例二:在开展活动《还有谁要上车》第一次试教中,我创设了公交车的场景。由于好奇,刚开始孩子们都显得很兴奋,不过很快,孩子随着我的口令在“上车下车”两次后,他们的兴趣明显减弱了,有的孩子把小椅子转来转去,有的孩子和旁边小朋友讲起悄悄话,尹佳不满地说:“这不是在坐公交!坐公交车不是这样的!”教学无法按照既定的方案开展,没有办法引导孩子达成后面的目标,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在语言学科组的成员思考后得出结论:放弃教师的“教”选择幼儿的“主动学”即尊重幼儿的建议,迂回的开展活动,促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再次试教之前,我让孩子们参与到活动规则的制定中,我鼓励孩子们大胆去说,涂梓杨说:“坐公交车是要投币的!”汤至轩说:“公交车上有敬老座。”刘翔宇说:“坐公交车要从前门上车后门下车。”根据幼儿提出的建议重新设计了活动。活动中我发现,采纳孩子建议的积极态度让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一下就提高了很多。
分析:尊重幼儿的建议就是成功的动力。在《还有谁要上车》这节活动中,因为有了教师支持才会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学习。
拓展幼儿体验
幼儿只有在活动中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主动地学习。在操作活动中要多提供让幼儿自主探究、自主体验的机会,充分拓展幼儿思路,不要急于把现成答案抛给幼儿,要让幼儿尽情地探索、体验,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与生活体验。
案例三:在让孩子自由讨论了“乘公交车”的规则后,通过和学科组其他成员的探讨与修改中形成了新的教案,但是,如何才能更加开拓幼儿的思维呢?拓展幼儿的思路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科组成员们通过集思广益,在活动过程中设计了发散性的问题,拓展孩子的思路,如活动的第三环节——“幼儿按照规则再次“乘车”,教师有意识地拿走一张椅子,讨论如果没有座位了要怎么解决呢?”李锦雲说:“那我站起来让别的小朋友坐!”刘子轩说:“可以两个人一起坐!”牛缘华说“我可以坐在别的小朋友的腿上。”孩子们说着,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分析:在活动《还有谁要上车》中,幼儿参与到——按照规则再次“乘车”,“教师有意识地拿走一张椅子,讨论如果没有座位了要怎么解决呢?”的环节中,通过笔者有意识的拓展,幼儿的思路逐渐变得清晰,学习的主动性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明月幼儿园)
关键词:语言活动;幼儿学习主动性;关注;尊重;拓展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正确的教育观念与适宜的教育行为之间存在差距,教师虽有新理念的知识,却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关系,即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之间究竟谁服务于谁,如教师为了准备一节“精品课”,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可是就在这样的充分准备下,幼儿还是缺乏参与学习的主动性,那么,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关注幼儿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生中能否有杰出的成就,兴趣就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幼儿无论就生理、心理而言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激发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充分挖掘幼儿兴趣点上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使幼儿得到主动发展。
案例一:在一次晨间谈话中,孩子们议论纷纷,都很愿意向我分享周末的游玩经历。轮到刘子钊小朋友时,只见他神采奕奕地对我说:“焦老师,我昨天坐了公交车啦,坐公交车可有趣了,我在公交车上坐了很久,还给老爷爷让了座位呢!”这一说,不得了!身边的小朋友纷纷加入了讨论,都说自己坐过公交车。就这一话题,我问孩子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瀚瀚说:“我经常坐11路公交车呢!”姚玉成说:“奶奶有时送我上学就是坐的公交车”看到孩子们这么感兴趣,我想,坐公交车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个孩子都有乘车的经验,加上本周正好进入《各种各样的车》这个主题,我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展一堂和公交车有关的语言活动《还有谁要上车》。
分析:任何一节活动的有效开展,必定与幼儿的需求是相吻合的。在晨间谈话中,笔者察觉到幼儿对公交车的兴趣点转移,及时对自己的话题做了调整,既满足了幼儿想说的欲望,又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由此可见,关注到幼儿需求而设计的活动更能促进幼儿主动的“学”。
尊重幼儿建议
《纲要》多次提到:“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从尊重幼儿的建议出发,根据幼儿的建议,鼓励幼儿主动探索,点燃他们的学习火花。
案例二:在开展活动《还有谁要上车》第一次试教中,我创设了公交车的场景。由于好奇,刚开始孩子们都显得很兴奋,不过很快,孩子随着我的口令在“上车下车”两次后,他们的兴趣明显减弱了,有的孩子把小椅子转来转去,有的孩子和旁边小朋友讲起悄悄话,尹佳不满地说:“这不是在坐公交!坐公交车不是这样的!”教学无法按照既定的方案开展,没有办法引导孩子达成后面的目标,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在语言学科组的成员思考后得出结论:放弃教师的“教”选择幼儿的“主动学”即尊重幼儿的建议,迂回的开展活动,促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再次试教之前,我让孩子们参与到活动规则的制定中,我鼓励孩子们大胆去说,涂梓杨说:“坐公交车是要投币的!”汤至轩说:“公交车上有敬老座。”刘翔宇说:“坐公交车要从前门上车后门下车。”根据幼儿提出的建议重新设计了活动。活动中我发现,采纳孩子建议的积极态度让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一下就提高了很多。
分析:尊重幼儿的建议就是成功的动力。在《还有谁要上车》这节活动中,因为有了教师支持才会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学习。
拓展幼儿体验
幼儿只有在活动中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主动地学习。在操作活动中要多提供让幼儿自主探究、自主体验的机会,充分拓展幼儿思路,不要急于把现成答案抛给幼儿,要让幼儿尽情地探索、体验,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与生活体验。
案例三:在让孩子自由讨论了“乘公交车”的规则后,通过和学科组其他成员的探讨与修改中形成了新的教案,但是,如何才能更加开拓幼儿的思维呢?拓展幼儿的思路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科组成员们通过集思广益,在活动过程中设计了发散性的问题,拓展孩子的思路,如活动的第三环节——“幼儿按照规则再次“乘车”,教师有意识地拿走一张椅子,讨论如果没有座位了要怎么解决呢?”李锦雲说:“那我站起来让别的小朋友坐!”刘子轩说:“可以两个人一起坐!”牛缘华说“我可以坐在别的小朋友的腿上。”孩子们说着,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分析:在活动《还有谁要上车》中,幼儿参与到——按照规则再次“乘车”,“教师有意识地拿走一张椅子,讨论如果没有座位了要怎么解决呢?”的环节中,通过笔者有意识的拓展,幼儿的思路逐渐变得清晰,学习的主动性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明月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