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味的空间、留白和形象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i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存的焦虑是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对个体生命危机和生存痛苦的深度思考,我们以此角度切入,对顾城诗歌展开一种疗伤式批评。另外,在文学的世界中,空间不只是人物活动的场景,文学的空间也不是纯粹客观的,而是有意味的。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遵循生命成长轨迹的循环,在有意味的空间关系上形成典型的虚与实的对比。不仅如此,有意味的留白也让这首诗达到蕴蓄深厚、余味深长的艺术高度。最后,“任性的孩子”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意味着自由和破坏的生命形象,透视出文学对人的关怀。
  关键词:生存的焦虑 有意味的空间 有意味的留白 有意味的形象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前人大多以修辞手法或童话视角来解读,本文则着重从有意味的空间、有意味的留白和有意味的形象等三个维度挖掘顾城该诗的新的审美体验及其生存焦虑,揭示隐藏其中的诗人的生命危机与生存痛苦,彰显出某种可能的人生悲剧发生的因缘。这种解读路径,也是试图让读者或批评家在介入当代诗歌文本和任何身边的流动的文本之时,去有针对性地指出写作者的生存症结,并实现疗救的可能。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每一个写作者,都是一个心灵秘语的倾诉者。阅读,就是去倾听和发现、对话和批评,就是救治的疗伤。这里,我们就对顾城诗歌展开一种疗伤式批评。
  一、生存的焦虑
  顾城,被誉为“童话诗人”,他擅长构筑一个理想的世界,正如《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冲所写的“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画下想象中/我的爱人”,这其中充满着希冀和对美好生命和美好爱情的憧憬等。然而,这种憧憬的强烈却也反映出现实的生存的焦虑。诗人运用“我希望……我希望……我希望……”的“理想”模式,已表明这是在“现实”中没有实现甚至是在当时根本无力实现的,因此只能寄情于诗歌和幻想的王国。
  顾城的生存焦虑是现实而具体的,它主要来源于生活的焦虑和情感的焦虑。顾城与其妻子谢烨去激流岛生活,“到了国外后,顾城的诗歌失去了市场,他的经济状况很糟。基本上靠新西兰政府救济和谢烨一个人独立维持”。生活的困顿令人焦虑;生活的压力让人难以喘息。而且,顾城不愿投身世俗的工作,这也加剧了经济的困难。顾城的情感焦虑,则主要体现在他和妻子谢烨以及另一位女子英儿的纠缠上。“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顾城《远和近》就流露出对爱情的惆怅和无奈。顾城看似有大爱,爱这个世界,甚至连微小的花草也格外珍惜,“钱夹里真的装满了花籽,有的黑亮黑亮/像奇怪的小眼睛/我又说:别怕,我要带你们到春天的家里去”(顾城《生日》)。可是现实中,顾城却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充满矛盾的情感。“顾城宣示自己爱全人类,但是他不爱身边的人……结果,顾城拿着刀进入鸡舍,几百只鸡尸横遍野。然后,顾城把鸡脑袋装在一个塑料袋里,交给社区官员,证明自己已经把所有的鸡都彻底处理了。社区官员吓得当场逃跑……顾城与两个女人的关系是透明的,彼此都知道……顾城是被他自己内心的邪恶杀死的。顾城知道自己死了,他还要一个无辜的女人为他殉葬”。一个在诗歌理想王国中连“花草”的微弱生命也珍视的人,却要求妻子打掉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后来妻子生下的第二个孩子也被要求送走;顾城家里的鸡扰民,政府官员要求其处理,顾城就提着刀进去将家里的鸡杀个鲜血淋漓,还残忍地砍下鸡的头并拿给政府官员看,甚至于后来顾城杀妻和自杀,都让他陷入一种疯狂和冷酷的境地。
  这种情感的焦虑、矛盾和疯狂在他的诗作中也有体现,如《山影》听写:“山影里,现出远古的武士,挽着骏马,路在周围消失/他变成了浮雕/变成纷纭的故事/今天像恶魔,明天又是天使”,恶魔和天使就可谓是诗人情感矛盾的两面性的象征表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就同样呈现出某种具有魔鬼(魔鬼是任性和冲动的》与天使(孩子是纯真的)的矛盾结合,是其生活焦虑的集中表达。诗人写:“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生而为人,我们便要承受生活的磨难,承受“黑暗”和困顿,正如《哈姆雷特》中所说的“命运的毒箭”。顾城希望“涂去一切不幸”饱含着对生活焦虑的思考。关于情感焦虑,诗人在一开篇就呼喊,“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呼唤妈妈,也是在呼喊爱,因为妈妈的爱是最本能的、无私的爱。顾城希望得到妈妈的爱,本质上是渴望得到最纯粹、最温暖的情感关怀,这恰恰反映了顾城现实情感的焦虑。一个人无比渴望得到爱,正因为他无比缺乏关爱。“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画下想象中,我的爱人/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理想中的爱情没有痛苦,爱人是忠贞不渝的,眼里始终只有“我”,可现实中的爱情往往是不圆满的。因此,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对爱情的美好想象恰恰反映了现实爱情往往不得的情感焦虑。
  二、有意味的空间
  在文学的世界中,空间不只是人物活动的场景,文学的空间也不是纯粹客观的,而是有意味的。诗歌的空间与诗歌的内容、诗人饱满而丰富的情感紧密联系,就成为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引发读者无数的遐想。研究有意味的空间已经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例如,《文学新思维》:“日内瓦学派的批评家巴歇拉于1957年就发表《空间诗学》……《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说过:‘这座大教堂是蛋,是巢,是房子,是国家,是宇宙。’这段话简洁地说明了这一空间的象征意义。”这也说明了有意味的空间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文学的象征空间角度出发,我们将会发现,一种有意味的空间是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的最重要的建构,这里我们试作分析。
  首先,这首诗遵循着生命成长轨迹的循环。诗歌一开篇就表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彩色的蜡笔”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爱画画的“孩子”的最爱。在孩童的世界,“天空”是那么纯净、美好;一切都像是初生的“早晨”,充满了希望;一切又都像晶莹剔透的“露水”,洁白无瑕……孩童的世界没有纷争,没有束缚,有的只是“笨拙的自由”;孩童的世界没有成人的阴谋,没有复杂的算计和痛苦,有的只是单纯的快乐,是那“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后来,“我”长大了,开始向往美好的爱情,“畫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画下想象中,我的爱人……”理想的世界里,“我”的爱情是年轻的,充满生机与活力;“我”的爱情是“没有痛苦的”,是愉悦和欢乐的;“我”和“我”的爱人是无比幸福和甜蜜的,因为在爱情里,“我”从不会让“她”遇见“阴云”等挫折和困苦,更不会让“她”痛苦地流泪,“我”会让“她”的眼睛永远是“晴空的颜色”,是灿烂爱情的靓丽色彩!更为重要的是,“我”的爱情是永恒的,是不离不弃的坚守,“她”的眼里永远只有“我”,她只会一直地看着“我”,一直依恋着“我”,“她”绝不会离开我,抛弃这份爱情,“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还想画下未来”“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画下婚礼”,“我”为她画下梦幻般美好的婚礼,向往着未来。在“我”的理想世界里,不仅作为个体的“我”是幸福的,是拥有爱的,就连山川大地、自然万物也充满了爱,“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茸毛”,“小河”是快快乐乐的,矮矮的“丘陵”也可爱了起来,它们“长满了淡淡的茸毛”,它们还会相互依偎,相亲相爱,甚至就连毫不起眼的“小花”也受到了无尽的疼爱,“小花的生日”会被充满希望的“春天”铭记和欢庆……   在诗人笔下,我们东方民族不再是沉睡的“狮子”,而是奋发向上的民族,是燃烧着激情和对美好生活无比渴望的民族,“我想画下风/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画下大海”,可惜的是,在现实的世界里,“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既然“我”只有“我”,那么“我”事实上根本没有“妈妈”,没有亲人,没有得到爱,更不会是“被宠坏的任性孩子”;“我”只有“我的手指和创痛”,“我”事实上是被残酷的现实世界狠狠地伤害了,因此“我”在现实世界被风吹雨打,留下满身的“创痛”,伤痕累累。“我”失去了爱的保护,“我”的“创痛”一直无法愈合!因此,对现实失望的诗人只能转向对理想世界的幻想:“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无比希望“我”还能做回一个单纯的、快乐的、被宠爱的孩童,生活在没有忧伤和痛苦的爱的理想世界,无忧无虑。于是,这首诗就在“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的理想空间开头,到“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的现实空间形成转折,最后又以“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的理想空间结尾,全诗在有意味的空间中形成一个循环。
  其次,这首诗的空间关系形成虚与实的对比。最典型的部分是理想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对比,是虚幻的理想空间的爱、欢乐、纯真与实在的现实空间的伤害、忧伤、痛苦的对立。正是由于现实的伤害、忧伤和痛苦,才有了对虚幻的理想空间的爱、欢乐和纯真的强烈向往,而对虚幻的理想空间的爱、欢乐和纯真的强烈向往又更能突显现实的伤害、忧伤和痛苦。例如,“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是虚幻的幸福的理想空间。无论是“笨拙的自由”“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我的爱人”还是“遥远的风景”“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等美好愿景,甚至是“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这样的心愿都只是“我”的“希望”而已,是“我”对幸福的向往,具有“虚”的特性。与此相对应的是残酷的现实:“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一个“但”字突出了转折和对比的强烈,与“我”的美好的、多姿多彩的心愿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痛苦的现实。在现实中,“我”其实“没有领到蜡笔”,甚至“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既然“我”连一个“彩色”的时刻也没有得到过,那么,也就是说,“我”的现实世界是阴暗的。在痛苦的现实中,“我”只有“我”;只有“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那“被撕碎的一张张心爱的白纸”,一个个被现实残忍地击破的美好的愿景。理想空间的“虚”与现实空间的“实”,虚幻的纯真快乐与实在的残忍痛苦,就形成强烈对比,并引人深思。
  为什么文学世界的空间是“有意味”的呢?细读顾城这首诗就会发现,那一个个鲜明的、极富感染力的“文学空间”背后分明是诗人心中涌动着的、饱满的情感,是诗人的喜怒哀乐。“那胸中不羁的欲望、热情被不自覺地‘移情’……那些意象却与人的意识尤其是无意识相关,留在他记忆中的那些空间,实际上成了人的心理、精神乃至潜意识的结构图式,如此,空间乃摆脱其描摹的写实性,成为有意味的空间形式,具备了诗的功能”。因为“我”对理想世界向往的欣喜,于是“我”“画下了”:“笨拙的自由”“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我的爱人”“遥远的风景”“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等;因为“我”对现实的痛苦反思,于是“我”清醒地意识到:“我”其实“没有领到蜡笔”,甚至“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只有“我的手指和创痛”;还有“被撕碎的一张张心爱的白纸”。但是“我”并没有放弃美好的希望,“我”仍然满怀憧憬:“我”让“一张张被撕碎的白纸”去寻找“蝴蝶”;让“被撕碎的白纸”从此“消失”;“我”最后仍然幻想着“我”是“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并且“我”能够快乐地“任性”。这样,任性,就成为渗透在诗人文字内外的强烈感情,它既是具有强大创造力的,却也是可能隐藏着剧烈破坏性的。
  三、有意味的留白
  文学之美,特别是诗歌之美,在于蕴蓄深厚、余味深长,在于一种“留白”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即成为“有意味的留白”,从而让作品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引发读者去品味、探索和再创造。童庆炳曾引用波兰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加登的话指出:“在文学作品的诸层次结构中,语言现象中的语词一声音关系是固定的,词、句、段各级语音单位的意义及组合也是不变的,而表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层等,则带有虚构的纯粹意向性特征,本身是模糊的、难以明晰界说的。至于思想观念及其他形而上的蕴含,更是混沌朦胧的。因此文学作品的最终完成,必须依靠读者自己去体验、去‘填空’。”‘诗句看起来虽是形象可感的,但实际上却隐含着文字符号难以尽述的‘空白”。更何况诗歌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和跳跃性,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留下许多有意味的留白。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的有意味的留白特别值得品味研读,这里也试作分析。
  首先,是有意味的语言留白。如诗人写道:“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在诗中,“创痛”一词有着无数留白:“我”为什么而“创痛”?是因为“我”没有“蜡笔”吗?是因为“我”只有“我”的那种孤独和无助吗?是因为那被“撕碎的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而心痛吗?那么又是谁硬生生地夺走“我”的“蜡笔”,残酷地撕碎“我”的“心爱的白纸”——撕碎了“我”心爱的梦想呢?或许我们可以借何光顺所提出的“生命存在即为感知的过程”这一命题来对顾城创作该诗的时代背景略作诠释。在顾城笔下,也许是那场刚刚过去的浩劫给“我”带来的“创痛”;又或者是生活的坎坷和曲折带给“我”种种“创痛”……至于答案为何?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读者经过联想和想象,已经充分地感受到了有意味的语言留白带给我们的无限审美体验。另外,“蝴蝶”一词也引发我们的注意和思考,“蝴蝶”是轻盈的,是曼妙动人的。中国自古有“庄周梦蝶”的传说,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人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或许,我们的诗人也向往着能够挣脱世俗的痛苦和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
其他文献
摘 要:科幻作品有软、硬科幻两种分类,但这种分类方法过于刻板,对科幻小说创作进行了限制。本文将从我国作家调和软、硬科幻因素的尝试以及外国科幻作品特点展开分析,试探究消解软、硬科幻小说分类的意义。  关键词:科幻小说分类 软科幻 硬科幻  影片《流浪地球》成功上映并大卖,国人给予这部电影极高的评价,但同时也存在一种质疑的声音:为了考虑观众接受程度,影片强化情感因素、情节以及矛盾冲突,在增加观感的同时
前两天,约了个老朋友在南城吃饭。因为堵车,一个小时的车程,开了整整两个半小时,午饭直接变成下午茶。等人,是一件多烦的事儿,等过的人都懂。特别是在餐厅,一个人傻坐着,迎接你的是各种鄙视的目光。换作是我,可能手机都玩到没电了。  可人家倒好,我急急忙忙冲到餐厅的时候,她正坐在那儿认真看书,还拿笔写写画画。看见我,微微一笑,說了三个字:“你来啦。”当时,我脑海里就一个念头:这种同龄人比堵车还可怕。  我
摘 要: 《白耳夜鹭》作为艾玛最新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自2013年春到2017年秋共八则短篇小说。小说中构筑出古今各色的格局背景,创造了各式的“小人物”,其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秘辛。在明与暗的博弈中,艾玛以短篇的方寸之地,贯彻着写实的现实主义精神,从生命主体出发,传递罪案下的体谅与温情。  关键词:《白耳夜鹭》 艾玛 现实主义  一、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精神  从2007年创作的第一部小说《米线店》
摘 要:《东方快车谋杀案》讲述了一桩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完美犯罪的离奇密室谋杀案。阿加莎以人性探索为中心,深入挖掘人物的动机及其欲望表现,由此揭露曲折摇曳的人性。小说描写的是在欲望之火下燃烧着的罪恶,阿加莎通过自身独特的创作手法,却使其散发出人性的光辉与温暖。  关键词:欲望 犯罪 人性 道德 法制  《东方快车谋杀案》中,雪夜、枪声、火车迫停,侦探小说中的经典元素叠加在一起,乍一看似乎是一部常见
她曾是央视主持人和导演,也做过企业管理层,因不甘过死水一般的生活,便辞职带着女儿在世界各地旅行,并在西太平洋成了“岛主”。几年间,她克服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风景如画的帕劳和日本濑户有了4家民宿,因充满正能量迅速成为网红。2018年3月,她在泰国小城清迈的“Hi Resort”也在建造中。这位女文青叫卜亦然。美女旅行家,中途转机被帕劳迷住  卜亦然是位热爱旅行的宁波美女,2003年,卜亦然进入
摘 要:《我与地坛》主要思想内容是对人情、人性、人的存在的思考。人情表现为两个方面:母亲对儿子的亲情,“我”失去双腿的痛苦;人性则表现为对欲望的思考。人的存在则主要表现为对生和死的思考,由此获得“人”存在于天地之间的普遍感受。《我与地坛》以它思想的深度而触及了人类的普遍问题,由此而具有人类的价值。  关键词:人情 人性 人的存在  谈到人的存在,我们往往会想起加缪、萨特,他们把对“二战”恐惧的情绪
江苏东海一女老师抱着孩子出黑板报的照片在朋友圈热传,网友纷纷点赞老师的敬业精神。朋友圈传播的照片显示,一位女老师专心致志在黑板上书写着,肩上却趴着熟睡的宝宝。最早发布该照片的拍摄者这样写着:“从背影中,我不知道这位老师是谁,我也没有去打扰她,我不知道是担心惊醒了孩子,还是担心影响了她的工作,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有这样兢兢业业的好老师,我从心里为学生庆幸……”。  拍摄者介绍,该照片拍摄日期是201
聚光灯下,林超伦总是陪伴在领导人身旁。从梅杰、布莱尔,到布朗、卡梅伦,再到现在的特雷莎·梅,林超伦总是随他们出现在英中外交的第一线、最高层,见证最真实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传递信息的他也在中英关系的发展中发挥了作用。  林超伦是英国外交部首席中文译员,为包括女王、5任首相、议长在内的诸多英国政商要人做过口译。他因此被人称为“御用翻译”。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私人秘书、英中贸易协会前主席查尔斯·鲍
摘要:本文通过对海子诗《九月》的细致分析,解读了海子的内心情感和创作时的孤寂感情寄托,这种情感的流动是海子随着生命情绪的流动而自然的流露。  关键词:海子 《九月》 孤寂  在中国当代诗坛上,人们认识海子,或许大都缘于那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该诗已被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选人,各种当代诗选集也纷纷将其收选,甚至一些房地产商把该诗作为吸引顾主眼球的广告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深入人心,广
摘 要:贾琏是《红楼梦》 塑造的一个复杂的人物,他表面惧内,背地拈花惹草,乃至浪荡成性。然而,尚不失善良底线。贾琏的人性与堕落是由社会和家庭诸多原因造成的,他的放纵声色、玩世不恭说明了荣宁二府走向没落的必然,贾琏的“非意淫”也是从反面阐述作者的“意淫”观。  关键词:贾琏 人物塑造 人性与堕落  《红楼梦》中塑造的荣宁二府众多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往来、恩怨、矛盾、离合,都是当时社会的凝聚与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