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厚油层内各韵律段上部。因此,厚油层依旧是精细挖潜的重点。本文针对南中块东部水驱精细挖潜推广区块,开展了厚层精细解剖研究。在沉积单元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厚层内部结构界面的发育状况,按照“成因控制、韵律追踪”的原则,进行结构界面的划分对比,进一步认识了厚油层内部结构砂体的分布特征。
主题词 南中块东部 水驱 厚油层 精细解剖
中图分类号:P618.13
研究区简况
喇嘛甸油田南中块东部位于油田东南部,区块面积7.6km2。区域内发育大小断层18条,主要分布于区域的西侧和东南方向,均为正断层。1973年投入开发,共布7套井网,其中葡Ⅰ1-2油层1998年开始聚驱,2003年进入后续水驱,其余油层均为水驱油层。区块储集层以细砂岩,细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属于中部含油层系,纵向上发育萨葡高油层。
厚层精细解剖方法研究
2.1层内结构界面特征研究
根据野外露头剖面及岩芯照片资料观察分析,砂体内部结构界面的成因分布模式主要为三种,即层状式、波状式及单斜式。
通过近年来对岩芯资料的研究表明,砂体内部界面岩性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即泥质、钙质和物性较差的岩性界面。依据岩电对应关系、岩心物理模拟及水洗特征,制定出砂体内部结构界面的识别标准,搞清了不同类型界面的渗流遮挡作用。
2.2 单井细分及统层方法研究
2.2.1 单井层次细分
以研究区岩心井资料为指导,依据岩电对应关系,在垂向上,采用层次界面分析的基本原理,对研究区所有井进行单井层次细分。利用微电极电测曲线,以河道砂体旋回为基础,按照由高到低的旋回级序对目的层进行沉积旋回的逐步划分,再按照河道砂体内部的夹层、韵律间曲线明显回返、渗透率级差、水淹界面以及岩性明显差别等特征,进行结构界面的追踪。
2.2.2 统层原则及方法
(1)统层原则
一是结构单元划分必须满足可分井数在60%以上的比例;
二是为满足工艺条件,进行结构单元划分的油层厚度必须在2.0m以上;
三是对于内部夹层以层状、波状分布的单砂体,追溯结构界面后,可以进行对比统层;而对于曲流点坝内部界面倾斜分布的单砂体,不能进行结构界面细分统层,只能依据单砂体内部韵律在井组范围内的对应关系,绘制井组砂体结构剖面图。
(2)统层方法
① 水平、波状结构界面的统层方法
在结构单元统层上,当研究层段内各单井结构单元的数量一致、结构界面为层状、波状分布,层位对应关系清晰的情况下,直接进行统层编号;当结构单元出现骑墙层,与其它结构单元的层位关系对应性不好的情况下,其它井点采用下切处理,确保数量一致,对应单元进行统层编号;当研究层段内各单井结构单元的数量不一致的情况下,以研究区总体发育特征为指导,分析可追溯结构砂体对应关系,保证砂体主体部位对应连通关系一致,局部结构单元的厚度放大,结构界面深切处理。并在井组结构砂体剖面上进一步识别结构界面。
② 倾斜状结构界面的预测与表征方法
对于点坝内部倾斜界面,倾斜夹层很难实现井间对比。为此从成因分析角度确定了采用虚拟界面的方法,即在结构单元劃分时,把顶部夹层密度大、岩性差的部位当作一个成因旋回层对待,确定出虚拟的结构界面,以此实现井间连通状况分析。
2.2.3 统层结果
从南中块东部骨架剖面分析,研究区块河道内部夹层发育状况,并统计该区块内各单元河道砂体钻遇率。对区块萨二组及葡二组两个油层组内各个沉积单元砂体发育厚度统计表明,萨二组中有5个沉积单元钻遇2.0m以上有效厚度的钻遇率大于50%;葡二组中有3个沉积单元钻遇2.0m以上有效厚度的钻遇率大于50%。
最终选择上述8个沉积单元开展结构单元的统层研究,共细分为16个结构单元。从萨Ⅱ组、葡Ⅱ组各结构单元间夹层钻遇情况看,三类以上夹层钻遇率均在94%以上,结构单元可分性很强,只有不到6%的界面是不具隔夹层,说明细分是合理的。
结构砂体分布特征认识
3.1 分布特征认识
(1)剖面分布特征
结构单元砂体在剖面上存在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层状叠加式,二是底部深切式,三是横向交错式,四是底托悬挂式
(2)平面分布特征
通过研究表明,结构单元砂体在平面上主要具有五种分布类型:一是主体砂大面积分布;二是主体砂条带状分布;三是席状砂分片状分布;四是薄差层大面积分布;五是厚层薄层零散分布。
3.2 细分结构单元与沉积单元特征对比
3.2.1 厚层细分后连通状况研究
细分结构单元后,砂体的连通关系更加明确。以井组为单位,统计了各单元细分前后连通关系变化情况,南中块东部各单元共有290个井组,有31个井组注采方向连通类型发生变化。
细分结构单元后,沉积单元与结构单元的连通率发生较大变化。从南中块东部萨Ⅱ组沉积单元与结构单元连通率统计结果看,细分前三向以上连通59.3%,细分结构单元后,三向以上连通下降了18.1个百分点;细分前不连通比例为11.3%,细分后,不连通比例增加了11.2个百分点。
3.2.2 厚层细分后砂体控制程度研究
从南中块东部沉积单元与结构单元控制程度对比中可以看出,整体上细分结构单元砂体的控制程度比沉积单元低10个百分点左右。
3.2.3 厚层细分后上下结构单元水淹状况研究
从南中块东部各结构单元砂体水淹状况看,河道细分结构单元后,上下单元水淹厚度比例相差0.2~9.7个百分点,采出程度相差1.5~4.2个百分点。
3.2.4 剩余油分布特征
⑴岩心资料显示层内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层内各韵律段上部
厚油层内韵律不同部位水洗状况资料表明:韵律上部的采出程度比韵律下部低近20个百分点,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层内各韵律段上部。
⑵平面上层内剩余油具有5种分布特点
在平面上,通过密井网条件下结构单元砂体剩余油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层内剩余油存在5种分布模式:结构单元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滞留区型剩余油、河道砂变差部位型剩余油、结构单元干扰型剩余油、孤立砂体型剩余油。
结论及认识
1、研究表明,喇南中块东部水驱厚层主要发育在萨二组、葡二组油层中,其中有8个沉积单元2.0m以上厚层钻遇率达到50%以上,适合进一步细分结构单元,细分为16个结构单元。
2、细分结构单元后,下部结构单元砂体的连通特征变化不大;结构单元的连通率有明显变化,三向以上连通的比例降低18.1个百分点,而不连通比例增加10.2个百分点。
3、对目的层统层细分后,整体上结构单元砂体的控制程度比沉积单元低9.9个百分点。
4、单砂体细分后上下结构单元水淹厚度比例和采出程度存在较大差别。同时,研究发现沉积单元细分后,上下结构单元动用状况差别不明显,说明这些单元在目前井网条件下控制程度较高,驱油效果较好,虽然具备细分的条件,但是细分结构单元的意义不大。
5、细分结构单元内部存在的剩余油主要以五种类型:结构单元注采不完善型、滞留区型、河道砂变差部位型、结构单元干扰型、孤立砂体型。
参考文献
[1]穆龙新,贾爱林等 《储层精细研究方法》 石油工业出版社
[2]赵翰卿.吕晓光等 《松辽盆地北部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研究方法》 大庆油田内部资料
[3]黄福生,梁文福等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综合调整技术研究》
主题词 南中块东部 水驱 厚油层 精细解剖
中图分类号:P618.13
研究区简况
喇嘛甸油田南中块东部位于油田东南部,区块面积7.6km2。区域内发育大小断层18条,主要分布于区域的西侧和东南方向,均为正断层。1973年投入开发,共布7套井网,其中葡Ⅰ1-2油层1998年开始聚驱,2003年进入后续水驱,其余油层均为水驱油层。区块储集层以细砂岩,细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属于中部含油层系,纵向上发育萨葡高油层。
厚层精细解剖方法研究
2.1层内结构界面特征研究
根据野外露头剖面及岩芯照片资料观察分析,砂体内部结构界面的成因分布模式主要为三种,即层状式、波状式及单斜式。
通过近年来对岩芯资料的研究表明,砂体内部界面岩性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即泥质、钙质和物性较差的岩性界面。依据岩电对应关系、岩心物理模拟及水洗特征,制定出砂体内部结构界面的识别标准,搞清了不同类型界面的渗流遮挡作用。
2.2 单井细分及统层方法研究
2.2.1 单井层次细分
以研究区岩心井资料为指导,依据岩电对应关系,在垂向上,采用层次界面分析的基本原理,对研究区所有井进行单井层次细分。利用微电极电测曲线,以河道砂体旋回为基础,按照由高到低的旋回级序对目的层进行沉积旋回的逐步划分,再按照河道砂体内部的夹层、韵律间曲线明显回返、渗透率级差、水淹界面以及岩性明显差别等特征,进行结构界面的追踪。
2.2.2 统层原则及方法
(1)统层原则
一是结构单元划分必须满足可分井数在60%以上的比例;
二是为满足工艺条件,进行结构单元划分的油层厚度必须在2.0m以上;
三是对于内部夹层以层状、波状分布的单砂体,追溯结构界面后,可以进行对比统层;而对于曲流点坝内部界面倾斜分布的单砂体,不能进行结构界面细分统层,只能依据单砂体内部韵律在井组范围内的对应关系,绘制井组砂体结构剖面图。
(2)统层方法
① 水平、波状结构界面的统层方法
在结构单元统层上,当研究层段内各单井结构单元的数量一致、结构界面为层状、波状分布,层位对应关系清晰的情况下,直接进行统层编号;当结构单元出现骑墙层,与其它结构单元的层位关系对应性不好的情况下,其它井点采用下切处理,确保数量一致,对应单元进行统层编号;当研究层段内各单井结构单元的数量不一致的情况下,以研究区总体发育特征为指导,分析可追溯结构砂体对应关系,保证砂体主体部位对应连通关系一致,局部结构单元的厚度放大,结构界面深切处理。并在井组结构砂体剖面上进一步识别结构界面。
② 倾斜状结构界面的预测与表征方法
对于点坝内部倾斜界面,倾斜夹层很难实现井间对比。为此从成因分析角度确定了采用虚拟界面的方法,即在结构单元劃分时,把顶部夹层密度大、岩性差的部位当作一个成因旋回层对待,确定出虚拟的结构界面,以此实现井间连通状况分析。
2.2.3 统层结果
从南中块东部骨架剖面分析,研究区块河道内部夹层发育状况,并统计该区块内各单元河道砂体钻遇率。对区块萨二组及葡二组两个油层组内各个沉积单元砂体发育厚度统计表明,萨二组中有5个沉积单元钻遇2.0m以上有效厚度的钻遇率大于50%;葡二组中有3个沉积单元钻遇2.0m以上有效厚度的钻遇率大于50%。
最终选择上述8个沉积单元开展结构单元的统层研究,共细分为16个结构单元。从萨Ⅱ组、葡Ⅱ组各结构单元间夹层钻遇情况看,三类以上夹层钻遇率均在94%以上,结构单元可分性很强,只有不到6%的界面是不具隔夹层,说明细分是合理的。
结构砂体分布特征认识
3.1 分布特征认识
(1)剖面分布特征
结构单元砂体在剖面上存在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层状叠加式,二是底部深切式,三是横向交错式,四是底托悬挂式
(2)平面分布特征
通过研究表明,结构单元砂体在平面上主要具有五种分布类型:一是主体砂大面积分布;二是主体砂条带状分布;三是席状砂分片状分布;四是薄差层大面积分布;五是厚层薄层零散分布。
3.2 细分结构单元与沉积单元特征对比
3.2.1 厚层细分后连通状况研究
细分结构单元后,砂体的连通关系更加明确。以井组为单位,统计了各单元细分前后连通关系变化情况,南中块东部各单元共有290个井组,有31个井组注采方向连通类型发生变化。
细分结构单元后,沉积单元与结构单元的连通率发生较大变化。从南中块东部萨Ⅱ组沉积单元与结构单元连通率统计结果看,细分前三向以上连通59.3%,细分结构单元后,三向以上连通下降了18.1个百分点;细分前不连通比例为11.3%,细分后,不连通比例增加了11.2个百分点。
3.2.2 厚层细分后砂体控制程度研究
从南中块东部沉积单元与结构单元控制程度对比中可以看出,整体上细分结构单元砂体的控制程度比沉积单元低10个百分点左右。
3.2.3 厚层细分后上下结构单元水淹状况研究
从南中块东部各结构单元砂体水淹状况看,河道细分结构单元后,上下单元水淹厚度比例相差0.2~9.7个百分点,采出程度相差1.5~4.2个百分点。
3.2.4 剩余油分布特征
⑴岩心资料显示层内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层内各韵律段上部
厚油层内韵律不同部位水洗状况资料表明:韵律上部的采出程度比韵律下部低近20个百分点,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层内各韵律段上部。
⑵平面上层内剩余油具有5种分布特点
在平面上,通过密井网条件下结构单元砂体剩余油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层内剩余油存在5种分布模式:结构单元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滞留区型剩余油、河道砂变差部位型剩余油、结构单元干扰型剩余油、孤立砂体型剩余油。
结论及认识
1、研究表明,喇南中块东部水驱厚层主要发育在萨二组、葡二组油层中,其中有8个沉积单元2.0m以上厚层钻遇率达到50%以上,适合进一步细分结构单元,细分为16个结构单元。
2、细分结构单元后,下部结构单元砂体的连通特征变化不大;结构单元的连通率有明显变化,三向以上连通的比例降低18.1个百分点,而不连通比例增加10.2个百分点。
3、对目的层统层细分后,整体上结构单元砂体的控制程度比沉积单元低9.9个百分点。
4、单砂体细分后上下结构单元水淹厚度比例和采出程度存在较大差别。同时,研究发现沉积单元细分后,上下结构单元动用状况差别不明显,说明这些单元在目前井网条件下控制程度较高,驱油效果较好,虽然具备细分的条件,但是细分结构单元的意义不大。
5、细分结构单元内部存在的剩余油主要以五种类型:结构单元注采不完善型、滞留区型、河道砂变差部位型、结构单元干扰型、孤立砂体型。
参考文献
[1]穆龙新,贾爱林等 《储层精细研究方法》 石油工业出版社
[2]赵翰卿.吕晓光等 《松辽盆地北部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研究方法》 大庆油田内部资料
[3]黄福生,梁文福等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综合调整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