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上小学生的质疑能力薄弱是普遍现象,因为更多的教师不想再课堂上“节外生枝”,给自己添麻烦。然而,质疑能力恰恰是小学生能力发展中的重要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小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对于学生的质疑,即使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轻易否定或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发挥现代教学论的思想,也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给学生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开拓,有疑才会去探索。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敢疑敢问,积极地参与到认知活动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创设“和谐的情境”,让学生敢于质疑。如果课堂的教学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就容易对教师产生恐惧而不敢提出问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首先要保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竟提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长方体有6个面,一个面有4条边,为什么长方体的棱长不是24条,而是12条?”“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等。老师表扬了这几个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但并不急于回答问题,而是把问题交于学生去讨论思考。通过质疑问难,自由讨论,不仅保护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潜在的创力也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数学的课堂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问题是思维的核心。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正像教育家顾明远所说的:“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学生不仅需学答,而且应要学问。提问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他们主动参与。例如:教学“小数乘以整数”,先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花布每米3.5元,求买5米花布要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质疑问难:为什么说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计算时为什么要把3.5转化成35?”“为什么175要缩小10倍?”接着老师组织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围绕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准备集体交流,解决问题,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方法的教学往往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因为“教”是为了“不教”。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提,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要让学生敢问、乐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1.从所学内容的课题找问题。刚开始教师要给予示范,教给发现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时可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有的同学说: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用什么乘什么?这时我对以上的提问题的同学给予肯定,并相机引导学生提问题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并给予示范: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问题引向这节课的重点》。
2.从旧知识的比较和联系上找问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旧知识往往是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延伸,这些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知识搭了桥,铺了路。为此,可以引导学生从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比较和联系上找问题。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让学生练习并说出计算方法后,出示例1计算,让学生比较提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就能提出:例1和复习题目有什么不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能否直接相加减,这时我用微笑点头给予肯定,并相机给予补充: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第一步做什么?怎样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引导学生提问题时要从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比较、联系处找问题,把问题提到关键处。
3.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如,教学“百分数和分数互化”一节是,学生不不清楚例3“把、化成百分数”例4“把17%、40%、125%化成分数”及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后,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课本上说先化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我不把分数化成小数,通过通分或约分直接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如例3中的,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以25,得到,再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行吗?可见这位同学对于分数和百分数互化方法中的“通常”不理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互化的方法进行质疑,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数学课本,对互化方法反复推敲后,提出丽疑问:“通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通常把分数化成小数?这个问题的提出正好抓住了分数化成百分数的一般方法,也诠释了前面一个同学提出的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化成百分数的特殊方法。
另外,还可以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特征、法则、定律和公式上去找问题。总之,要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本、课上阅读课本、课后温习课本时处处敢于提问题,懂得提问题。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发的提出他们想问的问题,使他们有话敢说,有疑敢问,进而引导他们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作者单位:辽宁省西丰县和隆中心小学)
一、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给学生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开拓,有疑才会去探索。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敢疑敢问,积极地参与到认知活动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创设“和谐的情境”,让学生敢于质疑。如果课堂的教学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就容易对教师产生恐惧而不敢提出问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首先要保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竟提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长方体有6个面,一个面有4条边,为什么长方体的棱长不是24条,而是12条?”“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等。老师表扬了这几个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但并不急于回答问题,而是把问题交于学生去讨论思考。通过质疑问难,自由讨论,不仅保护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潜在的创力也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数学的课堂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问题是思维的核心。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正像教育家顾明远所说的:“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学生不仅需学答,而且应要学问。提问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他们主动参与。例如:教学“小数乘以整数”,先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花布每米3.5元,求买5米花布要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质疑问难:为什么说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计算时为什么要把3.5转化成35?”“为什么175要缩小10倍?”接着老师组织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围绕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准备集体交流,解决问题,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方法的教学往往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因为“教”是为了“不教”。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提,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要让学生敢问、乐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1.从所学内容的课题找问题。刚开始教师要给予示范,教给发现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时可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有的同学说: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用什么乘什么?这时我对以上的提问题的同学给予肯定,并相机引导学生提问题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并给予示范: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问题引向这节课的重点》。
2.从旧知识的比较和联系上找问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旧知识往往是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延伸,这些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知识搭了桥,铺了路。为此,可以引导学生从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比较和联系上找问题。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让学生练习并说出计算方法后,出示例1计算,让学生比较提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就能提出:例1和复习题目有什么不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能否直接相加减,这时我用微笑点头给予肯定,并相机给予补充: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第一步做什么?怎样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引导学生提问题时要从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比较、联系处找问题,把问题提到关键处。
3.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如,教学“百分数和分数互化”一节是,学生不不清楚例3“把、化成百分数”例4“把17%、40%、125%化成分数”及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后,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课本上说先化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我不把分数化成小数,通过通分或约分直接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如例3中的,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以25,得到,再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行吗?可见这位同学对于分数和百分数互化方法中的“通常”不理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互化的方法进行质疑,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数学课本,对互化方法反复推敲后,提出丽疑问:“通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通常把分数化成小数?这个问题的提出正好抓住了分数化成百分数的一般方法,也诠释了前面一个同学提出的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化成百分数的特殊方法。
另外,还可以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特征、法则、定律和公式上去找问题。总之,要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本、课上阅读课本、课后温习课本时处处敢于提问题,懂得提问题。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发的提出他们想问的问题,使他们有话敢说,有疑敢问,进而引导他们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作者单位:辽宁省西丰县和隆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