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rhi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2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孕三烯酮进行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治疗方法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治疗组。结论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12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61-0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中常见的顽固疾病之一,近年发病率明显增高,发病率为10%-15%,复发率也较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具有侵袭性、雌激素依赖性的妇科病,也是导致育龄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情发作时主要症状以痛经、月经失调、原发或继发不孕、性交痛和慢性盆腔疼痛较为常见[1]。其中,导致不孕或盆腔疼痛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发生率高达30%,严重影响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可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辅助治疗的药物较多。主要的治疗药物有达那唑、大剂量雌/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但这些药品副作用明显、价格昂贵,严重时会损害患者肝功能导致停药。为探讨和分析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手术联合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降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0例,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29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痛经、不孕、性交痛。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均经病理确诊,临床分期按1985年美国生育协会拟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进行分期,II、III期36例,IV期14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25例,2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37岁,平均年龄28岁,II、III期患者18例,IV期患者7例,2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6-38岁,平均年龄30岁,II、III期患者18例,IV期患者7例。两者患者在年龄、身高、体质手术方式和内异症分期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手术主要为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剔除术、盆腔粘连分离术、子宫悬吊术;不孕症患者同时行宫腔镜检查与输卵管插管通液术。观察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孕三烯酮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6个月。治疗期间进行复诊和随访,随访至停药后12个月。复查内容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检查、B超检查。观察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等。
  13疗效评定标准术后每月复查1次,了解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品的疗效。按如下标准判定疗效①有效:无症状,未发现盆腔包块;②改善:仍有原症状,程度减轻,无阳性体征,未发现盆腔包块;③复发:再次出现周期性、渐进性下腹痛或B超监测有盆腔囊肿。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统计数据比较进行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观察50例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率为100%,随访时间为至停药后12个月。对照组随访25例,均于术后1个月恢复月经。其中,5例痛经和性交痛等症状基本消失;17例症状较前减轻,偶尔出现痛经或不规则腹痛;3例症状治疗后复发,均在1年内复发。观察组随访的25例中有15例痛经和性交痛等症状基本消失,9例症状减轻,偶尔出现痛经或不规则腹痛,1例1年内复发。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应用孕三烯酮可以明显缓解症状,降低术后复发率。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故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恶性行为。目前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但只采用手术治疗具有缺陷,手术时无法完全切除病灶,只能去除肉眼可辨认的病灶,处于腹膜后的微小病灶以及侵袭组织较深的病灶,往往切除时会有残留,残存的病灶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会往往会再次复发,给治疗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应该采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2-3]。孕三烯酮是19-去甲睾酮甾类药物,主要通过降低异位内膜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水平,使异位内膜萎缩、退化、吸收而达到治疗的目的[4]。本研究证实,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联合应用药物孕三烯酮,可有效地抑制手术残留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降低术后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春燕,耿爱芝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克龄蒙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3,34(3):454-457
  [2]廖亚男,罗小琴,伍小敏,等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手术联用药物治疗后妊娠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2):26-27
  [3]罗胜田,尹艳英,李娜腹腔镜联合药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前后IFN-r/IL-4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21):53-54
  [4]武丽蕊,王兰朋,李红霞,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GnRH-α和孕三烯酮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5):74-7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就MRI对疲劳骨折的诊断及相关应用价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旨在促使对本病认识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有效降低对本病的误诊率。方法对我科所收集的24例疲劳骨折患者(已得到临床确诊),就这些患者的CT、X线以及MRI表现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从而把MRI的诊断优势以及所独特的影像特征有效体现出来。结果对于骨折线,应用常规CT检查和X线平片均无法进行正确显示;若应用MRI进行诊断,则可把有
【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01月——2013年-4月56例患者均经我科诊断为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并探索其形成病因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诊断及预防治疗。结果中老年妇女发病率高且左下肢高于右下肢,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增粗、疼痛;同时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的因素有:高龄、肥胖、手术时间、术中用血、麻醉时间;治疗方法多采用以抗凝为主的药物。结论
【内容摘要】导致中小学英语学习和衔接不顺畅的原因众多,本文首先分析造成他们不适应初中英语学习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以生为本,尊重差异;做一名魅力的英语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和多才多艺的教学技能、技巧,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升初 英语教学 影响因素 衔接对策  七年级学生的英语成绩良莠不齐,记得开学第一课,我让学生默写26个字母,竟有不少出现错误。很多同学读音不标准,一个单词读音有好几种,语
【摘要】目的对比超声刀和普通电刀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超声刀在治疗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超声刀组合电刀组,每组各35例,给予超声刀组采用超声刀进行治疗,给予电刀组采用电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副损伤率、淋巴结检出数、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检出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时间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肺功能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变化情况。结果①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变化: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