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以人为本”新理念的确立,对教育中的人都带来新的期盼。教育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双向交流的活动,是一种接受与反馈的关系。教育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引导者。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实现德育效能的重要因素。现就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些浅略的探讨。
1.具有热爱学生的真挚情怀,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
师爱与母爱、友爱一样,都是人类最圣洁、最美好的感情。无论哪种教育方式,都需要教育者捧出爱心,有了爱心,方法才显得灵验;离开爱心,德育的种种方法与理论,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学校是一个池塘,学生是池中之鱼,而师爱则是池中之水。可见,师爱在教育活动中的重大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2.尊重学生是师爱的直接体现,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在一切人际互动关系中,尊重是最起码的要求。尊重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初中学生即将进入成人期,属准成人阶段,已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教师切不能以教育者自居,高高在上,以俯视的眼光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因各种原因而有较强自卑感的学生上,尤须谨慎,任何的怠慢或不经意的冷漠,都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心理感受,加剧自卑感,产生对老师的避畏和不满的情绪,进而走向封闭和对抗,如通过故意不参加集体活动、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形式来发泄,甚至直接不尊重老师,这最终只能使师生关系走向僵局和恶化。不亲其师,便难信其道,教育工作终难顺利开展。
3.理解学生是师爱的具体体现,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青年学生,由于他们的单纯、幼稚和贪玩,难免会有些不足、失误或违规现象。一个能理解学生的教师,决不会总是埋怨训斥、求全责备,而会采取宽容的态度,站在学生的位置并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就能与学生顺利开展思想交流与教育。初中阶段,学生逐渐走向成熟,渴望有异性知己,这容易产生恋爱现象。当发现“问题”,老师应该是私下找学生谈心,了解情况,辨明性质,分析利弊,让学生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自觉正确地处理感情问题。切忌凭着条条框框,一味压制破坏,无情打击,在极端政策之下,伤害了学生,老师得到的是学生永远的怀恨,这往往有着适得其反的结果。
4.关怀学生是师爱的生动体现,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带路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全面关怀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校内的表现和校外的活动。初中生,由于年纪尚轻,缺乏社会生活阅历和足够的科学知识作指导,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所影响,容易热衷于社会潮流而疏于学业。班主任老师应细心留意学生的日常表现,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教育。当学生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就自然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对学习和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进而更热爱集体、尊敬老师,老师会从学生的反馈中得到肯定与认可,产生成就感,强化了使命感,从而更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样的良性循环,师生关系自然会走向融洽而亲切。亲而不近,言未发而威先行,是以形成师生间的有效能量空间。
5.平等对待学生是师爱的催化剂,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也由于教师相关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产生对学生的偏爱现象,或喜欢成绩好的、信任听话的、器重班干部等等。表面上看来,这是人之常情,是正常的事,但事实上,这些现象是否处理得当,是影响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重大因素。独裁是破坏平等的因素,民主是创造公平的途径。淡化班主任的权力意识,反而会增长班主任的威信。在推荐班干部、组成班委会、学生操行等级评定等关系全局的重要环节上,都必须贯彻民主精神,切忌班主任说了算。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信念,当老师被认为缺乏公平与平等时,部分学生会立即产生不被认可甚至被轻视的感觉,会产生对老师的不满情绪,同时缺乏平等也会碍于学生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公平与效率既矛盾又统一,教师在对待学生上应立足公平,力求平等,一视同仁,然后才在不自觉中去追求效率,表扬先进,鞭策落后,让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中去竞争,学生才会信任老师,热爱集体。
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班主任首先必须是一位出色的科任老师,然后必须具备热爱学生的真诚感情,这来自于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人文修养。教师只有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意识,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励学生掌握知识,追求真理。
1.具有热爱学生的真挚情怀,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
师爱与母爱、友爱一样,都是人类最圣洁、最美好的感情。无论哪种教育方式,都需要教育者捧出爱心,有了爱心,方法才显得灵验;离开爱心,德育的种种方法与理论,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学校是一个池塘,学生是池中之鱼,而师爱则是池中之水。可见,师爱在教育活动中的重大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2.尊重学生是师爱的直接体现,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在一切人际互动关系中,尊重是最起码的要求。尊重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初中学生即将进入成人期,属准成人阶段,已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教师切不能以教育者自居,高高在上,以俯视的眼光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因各种原因而有较强自卑感的学生上,尤须谨慎,任何的怠慢或不经意的冷漠,都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心理感受,加剧自卑感,产生对老师的避畏和不满的情绪,进而走向封闭和对抗,如通过故意不参加集体活动、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形式来发泄,甚至直接不尊重老师,这最终只能使师生关系走向僵局和恶化。不亲其师,便难信其道,教育工作终难顺利开展。
3.理解学生是师爱的具体体现,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青年学生,由于他们的单纯、幼稚和贪玩,难免会有些不足、失误或违规现象。一个能理解学生的教师,决不会总是埋怨训斥、求全责备,而会采取宽容的态度,站在学生的位置并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就能与学生顺利开展思想交流与教育。初中阶段,学生逐渐走向成熟,渴望有异性知己,这容易产生恋爱现象。当发现“问题”,老师应该是私下找学生谈心,了解情况,辨明性质,分析利弊,让学生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自觉正确地处理感情问题。切忌凭着条条框框,一味压制破坏,无情打击,在极端政策之下,伤害了学生,老师得到的是学生永远的怀恨,这往往有着适得其反的结果。
4.关怀学生是师爱的生动体现,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带路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全面关怀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校内的表现和校外的活动。初中生,由于年纪尚轻,缺乏社会生活阅历和足够的科学知识作指导,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所影响,容易热衷于社会潮流而疏于学业。班主任老师应细心留意学生的日常表现,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教育。当学生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就自然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对学习和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进而更热爱集体、尊敬老师,老师会从学生的反馈中得到肯定与认可,产生成就感,强化了使命感,从而更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样的良性循环,师生关系自然会走向融洽而亲切。亲而不近,言未发而威先行,是以形成师生间的有效能量空间。
5.平等对待学生是师爱的催化剂,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也由于教师相关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产生对学生的偏爱现象,或喜欢成绩好的、信任听话的、器重班干部等等。表面上看来,这是人之常情,是正常的事,但事实上,这些现象是否处理得当,是影响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重大因素。独裁是破坏平等的因素,民主是创造公平的途径。淡化班主任的权力意识,反而会增长班主任的威信。在推荐班干部、组成班委会、学生操行等级评定等关系全局的重要环节上,都必须贯彻民主精神,切忌班主任说了算。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信念,当老师被认为缺乏公平与平等时,部分学生会立即产生不被认可甚至被轻视的感觉,会产生对老师的不满情绪,同时缺乏平等也会碍于学生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公平与效率既矛盾又统一,教师在对待学生上应立足公平,力求平等,一视同仁,然后才在不自觉中去追求效率,表扬先进,鞭策落后,让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中去竞争,学生才会信任老师,热爱集体。
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班主任首先必须是一位出色的科任老师,然后必须具备热爱学生的真诚感情,这来自于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人文修养。教师只有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意识,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励学生掌握知识,追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