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由中国发起,但不是中国的独奏,而是一部由怀揣着和平、发展梦想的各国人民共同演奏的交响乐。“一带一路”需要文化先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媒体合作、开办智库学者论坛、加强旅游合作等,都能够更好地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开展合作夯实基础。
“一带一路”已是世界性的话题。“一带”是“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三个走向,即中国一中亚、俄罗斯一欧洲;中亚、西亚一波斯湾、地中海;中国一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有两条,即中国沿海港口一南海一印度洋一欧洲;中国沿海港口一南海一南太平洋。从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3年时间过去了。这3年中“一带一路”已经从中国倡议变成全球共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从原来的64个增长到相关的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有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
事实证明“中国转移过剩产能”为误读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国际和国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认为“一带一路”就是输出煤炭、钢铁等重工业过剩产能,倾销垃圾、废品。不可否认,我国确实存在重复建设和盲目开工造成的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然而这并非主要原因。目前,国内的过剩产能以优质产能居多,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优质富余产能的输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而且多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些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所需资金体量很大,如果真是为了化解过剩产能而发起“一带一路”,实际投资回报是有限的,并非明智之举。因此,“一帶一路”产能输出的上策是因地制宜,最优质的产业转移不一定是最适合的,输出与输入契合度高才是最好的。
从这三年的成绩单可以看到,“一带一路”不仅是在沿线各国兴建港口和铁路基础设施,还输出了很多先进技术和技术标准,在留学、教育、旅游这些民心相通的项目方面也有很多合作。这都足以证明我国对外输出的不单纯是重工业,也有轻资产合作项目,并非是为了缓解本国“过剩产能”压力,而是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赢共享。
资本输出。譬如,澳大利亚提出“北部大开发”战略,希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进入澳大利亚为北部开发助力,这恰好契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不谋而合,实现了双赢。
基础建设输出。“要想富,先修路。”譬如,塔吉克斯坦的瓦亚铁路全长48.65公里,是“一带一路”框架下首个开工并建成的铁路项目,也是中国铁路施工企业在中亚建成的首条铁路。在此之前,当地的交通运输十分落后,彼此互不相连,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瓦亚铁路的建成,不仅给当地的经济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加快了我国与塔吉克斯坦之间的互联互通。
优势技术输出。中国高铁以成熟的技术、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等优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16年,中国高铁的版图已经相继扩展到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的数十个国家,成为中国制造的品牌,也是我国外交的新名片。
民心项目。譬如,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泰国已经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游的首选之地。泰国也积极响应这种需求,将中国游客免旅游签证期延长至6个月。
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引擎”
2016年,全球经济发展疲软,处于深度调整之中。中国的对外投资环境也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总体对外形势比较严峻。然而,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6.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了0.6%,其中出口3.8万亿元,同比增长0.7%,进口2.4万亿元,同比增长0.5%。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的工程合同为1260亿美元,同比增长36%。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比例也达到了14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5%。可以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这个成绩单还是令人满意的。未来,“一带一路”还将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
“一带一路”贸易总额将持续增加。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总额将达到19.6万亿美元,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的38.9%。
“一带一路”是消解贸易保护的利器。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贸易保护新政,使各国面临比较严峻的外贸环境和投资环境。因此,发展“一带一路”就更为重要。例如,虽然2016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0.9%,但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却呈现上升趋势,尽管存量总体不大,但产生的增量却令人欣喜。
坚持多元化输出是关键。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不断加深,“一带一路”在未来也许会成为我国对外投资多元化的一个支点,不仅可以输出商品,还可以输出产业、技术、劳动力等。
展望“一带一路”北京高峰论坛
2017年5月将举办“一带一路”北京高峰论坛,这是中国2017年主场外交活动,已经确认有20位各国领导人参加。本次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在当前国际形势多变的情况下,我国要想继续扩大与各国的合作空间,就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国制宜,真正了解各国的需求,尊重自己的合作对象,一起营造互利共赢的局面。为此,“一带一路”要紧紧围绕“五通”作文章,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的基础和保障。从2014年起,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频繁出访,其中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从政府层面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设施联通为“一带一路”提供硬件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发展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国家居多,基础设施的发展与我国存在很大差距,而这恰恰为我国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密切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贸易畅通是发展的关键。要打破贸易壁垒,消除投资障碍,积极建立自由贸易区,实现贸易投资的利好,造福各国人民。
资金融通是重要支撑。为了保障顺利推进“一带一路”,我国已经参与建立了多个相关的金融平台,如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
民心相通是根本。“一带一路”的提出赋予了古代丝绸之路新的生命力。两千年西汉使者张骞开辟的这条横贯东西、融通中亚的丝绸之路,是和平、友好之路,是传承文明和包容之路,它并没有随着年代的久远而被尘封。
“一带一路”由中国发起,但不是中国的独奏,而是一部由怀揣着和平、发展梦想的各国人民共同演奏的交响乐。“一带一路”需要文化先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媒体合作、开办智库学者论坛、加强旅游合作等,都能够更好地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开展合作夯实基础。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北京高峰论坛将会成为推动各国继续深化合作、造福于各国百姓的平台。
“一带一路”已是世界性的话题。“一带”是“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三个走向,即中国一中亚、俄罗斯一欧洲;中亚、西亚一波斯湾、地中海;中国一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有两条,即中国沿海港口一南海一印度洋一欧洲;中国沿海港口一南海一南太平洋。从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3年时间过去了。这3年中“一带一路”已经从中国倡议变成全球共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从原来的64个增长到相关的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有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
事实证明“中国转移过剩产能”为误读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国际和国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认为“一带一路”就是输出煤炭、钢铁等重工业过剩产能,倾销垃圾、废品。不可否认,我国确实存在重复建设和盲目开工造成的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然而这并非主要原因。目前,国内的过剩产能以优质产能居多,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优质富余产能的输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而且多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些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所需资金体量很大,如果真是为了化解过剩产能而发起“一带一路”,实际投资回报是有限的,并非明智之举。因此,“一帶一路”产能输出的上策是因地制宜,最优质的产业转移不一定是最适合的,输出与输入契合度高才是最好的。
从这三年的成绩单可以看到,“一带一路”不仅是在沿线各国兴建港口和铁路基础设施,还输出了很多先进技术和技术标准,在留学、教育、旅游这些民心相通的项目方面也有很多合作。这都足以证明我国对外输出的不单纯是重工业,也有轻资产合作项目,并非是为了缓解本国“过剩产能”压力,而是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赢共享。
资本输出。譬如,澳大利亚提出“北部大开发”战略,希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进入澳大利亚为北部开发助力,这恰好契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不谋而合,实现了双赢。
基础建设输出。“要想富,先修路。”譬如,塔吉克斯坦的瓦亚铁路全长48.65公里,是“一带一路”框架下首个开工并建成的铁路项目,也是中国铁路施工企业在中亚建成的首条铁路。在此之前,当地的交通运输十分落后,彼此互不相连,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瓦亚铁路的建成,不仅给当地的经济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加快了我国与塔吉克斯坦之间的互联互通。
优势技术输出。中国高铁以成熟的技术、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等优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16年,中国高铁的版图已经相继扩展到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的数十个国家,成为中国制造的品牌,也是我国外交的新名片。
民心项目。譬如,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泰国已经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游的首选之地。泰国也积极响应这种需求,将中国游客免旅游签证期延长至6个月。
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引擎”
2016年,全球经济发展疲软,处于深度调整之中。中国的对外投资环境也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总体对外形势比较严峻。然而,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6.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了0.6%,其中出口3.8万亿元,同比增长0.7%,进口2.4万亿元,同比增长0.5%。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的工程合同为1260亿美元,同比增长36%。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比例也达到了14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5%。可以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这个成绩单还是令人满意的。未来,“一带一路”还将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
“一带一路”贸易总额将持续增加。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总额将达到19.6万亿美元,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的38.9%。
“一带一路”是消解贸易保护的利器。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贸易保护新政,使各国面临比较严峻的外贸环境和投资环境。因此,发展“一带一路”就更为重要。例如,虽然2016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0.9%,但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却呈现上升趋势,尽管存量总体不大,但产生的增量却令人欣喜。
坚持多元化输出是关键。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不断加深,“一带一路”在未来也许会成为我国对外投资多元化的一个支点,不仅可以输出商品,还可以输出产业、技术、劳动力等。
展望“一带一路”北京高峰论坛
2017年5月将举办“一带一路”北京高峰论坛,这是中国2017年主场外交活动,已经确认有20位各国领导人参加。本次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在当前国际形势多变的情况下,我国要想继续扩大与各国的合作空间,就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国制宜,真正了解各国的需求,尊重自己的合作对象,一起营造互利共赢的局面。为此,“一带一路”要紧紧围绕“五通”作文章,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的基础和保障。从2014年起,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频繁出访,其中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从政府层面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设施联通为“一带一路”提供硬件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发展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国家居多,基础设施的发展与我国存在很大差距,而这恰恰为我国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密切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贸易畅通是发展的关键。要打破贸易壁垒,消除投资障碍,积极建立自由贸易区,实现贸易投资的利好,造福各国人民。
资金融通是重要支撑。为了保障顺利推进“一带一路”,我国已经参与建立了多个相关的金融平台,如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
民心相通是根本。“一带一路”的提出赋予了古代丝绸之路新的生命力。两千年西汉使者张骞开辟的这条横贯东西、融通中亚的丝绸之路,是和平、友好之路,是传承文明和包容之路,它并没有随着年代的久远而被尘封。
“一带一路”由中国发起,但不是中国的独奏,而是一部由怀揣着和平、发展梦想的各国人民共同演奏的交响乐。“一带一路”需要文化先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媒体合作、开办智库学者论坛、加强旅游合作等,都能够更好地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开展合作夯实基础。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北京高峰论坛将会成为推动各国继续深化合作、造福于各国百姓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