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67-02
一、高考政治试题命题的一般思路
高考政治试题从设计过程分析,一般包括立意、情境、设问三要素。立意:试题确立的主题。情境:立意表达的具体化,将考生引入到回答问题的具体情境中。设问:试题对考生所需回答内容的具体规定。立意、情境、设问三者相互联糸并统一成一个整体,最终以试题的形式呈现在考生面前。
二、客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略析)
1.客观题的类型:
表明类,材料表明了什么;说明类,材料说明了什么,体现了什么;因果类,给一段材料,问你这是因为什么,或给一个结果,让你找原因或者根本原因;组合类,有四选一、四选二、四选三和四选四等四种组合;启示类,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们该怎么办;逆向思维类,要求选择不正确或错误的,一般同学们做题都是正向思维,突然出现一个逆向思维,容易出错。
2.客观题的解题步骤:
(1)审题。包括审题干、指导语和题肢。①审题干。目的是对整个试题形成初步印象。首先明确该题是经济生活题、政治生活题、文化生活,还是哲学生活题。注意两点:一是找出关键性、敏感性的词语,如果是政治生活试题要注意主体是谁(主体不同,性质、地位、作用、意义、职能就不同)。二是从总体上把握材料主旨,即材料的中心思想、侧重点。②审指导语(题眼)。指导语通常要把试题的设问角度告诉我们,要明确是选择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区别表明和说明,表明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事物的表面或外表,即通过事物的外部特征把事物表示清楚明白;二是指事物或事情本身显示的某种意义。说明的含义是阐释事物的特征、用途或事情的经过;解释某项工作或举措实施的意义或原因;应用理论印证某种做法的正确性。通俗的说,表明比较直白,说明比较宽泛。就解题思路而言,表明类选择题要求的是“以事述理”,说明类选择题要求的是“以事释理”。第二,逆向思维类选择题,主要是认真审题,看清否定词。第三,原因类问题要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原因。③审题肢。这一步通常是与下面的解题同步。
(2)解题。做选择题的方法是:第一,排谬。通常情况下,题肢表述错误的应该排除,特别注意逆向选择题除外。第二,排异。题肢与题意无关,或与材料联系不够紧密的应该排除。题肢与题干意思相反,如题意要求选择二者的联系,而题肢是二者的区别,应该排除。两个题肢的意思相反,就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或两个题肢都要排除。第三,排宽。题意有明确的限制条件,就不能超过条件的限制,要排除范围太宽的。如要求选择直接的,就不能选择间接的;要求选择根本的,就不能选择非根本的。第四,排窄,即避免选比题干窄的。如题干说的三者的关系,答案是两者,和题干不一致,太窄,少了一个就要排除。第五,排同。题肢中有两个或三个的意思是相同的,作为单项选择题就必须排除(组合式选择题除外)。如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等表述的意思是一样的。如果题肢仅仅是题干意思的简单重复,也需要排除。第六,比较。即对不能排除的选项进行比较,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注意比较的标准是题干主旨。第七,因果式选择题,要注意是选原因,还选结果。可以用排倒法,题干是结果,求的是原因,如果题肢是结果,就应该排除,也就是排除因果倒置的。用哲学生活中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也是有效的。第八,组合式选择题,要注意不是组合的题肢越多越选,也不是组合的题肢越少越选。可以用双向选择进行排除,即有错误项的组合和没有正确项的组合都要排除。上面这些方法的应用关键在于一定要弄清题干主旨。
(3)猜题。对于实在拿不准的题目,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如果此题大多数人都不会,每一个人都有猜测得分的机会。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如果能排除两个,其余两项肯定有一个正确答案,再随意选其中一项,这就意味着你答对的概率为50%。即使一个干扰项也不能排除仍不要放弃,随便选一项得分的机会仍有25%。
(4)检查。检查时不要轻易改选择题的答案。到检查时,大脑已经连续工作很长时间了,轻易以疲惫的头脑去改头脑清醒时的答案,结果是把做对的题改错了。只有在非常有把握的情况下,才可以改动答案。在通常情况下,高考是没有检查时间的。所以,做题时要把握好速度和时间,力争一次性成功,不可急于求成,造成错误率太高。
三、主观题解题的总体思路
1.审题。答主观性试题,首先要学会审题,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审题包括审设问、审材料和审观点,因为高考政治试题大部分是材料分析题。
(1)审设问。第一,审范围。确定问题是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哲学角度提出的。这一点不能马虎,如果搞错将一分不得。有的试题设问的角度是具体到某一知识点的,如国家职能、国际社会、市场经济知识、生产的环节、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等,要注意知识的界限。第二,审题眼。要确定问题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四个角度中的哪个角度提出来的。这一环如果搞错,也将失分很多。第三,审条件。要明确问题的各种限制性条件,就是一些限定词或者规范词的确定。这些限制性条件为考生提示了正确的思维方向,使考生能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指向。通过这三步搞清问题到底问的是什么,并借助问题的启发,把握阅读材料的方向。
(2)审材料。带着设问审材料,首先要看材料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整个材料的中心思想要概括出来。对材料的层次性要有一个清楚认识,如材料是几段、几层,每一段或每一层的主旨是什么。高考试题的材料非常简洁,没有多余的话,所以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或分号,往往一个分号就是一层意思,对应一个答案的要点。其次,要有从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根据提取的信息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再把联系的知识和所提取的信息转化成答案。再次,对关键性词语要有敏感性。每个关键性的词语中都隐含着信息,它告诉考生应该答什么知识点,有一个知识指向。把这些词语顺利的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 (3)审观点。一般而言,政治问答题的答案都采取“课本观点+材料论述”的模式。因此,在审设问和审材料的基础上,审查该题我们要运用哪些课本观点来回答,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步与审材料是同步进行的,需注意的是把观点和材料要一一对应起来,不能牛头对马嘴,生拉硬扯地运用课本知识,或造成观点与材料论述“两张皮”,没有有机结合起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对课本主干知识的归纳与掌握。
2.组织答案。(1)组织答案是在大脑输入相关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整合,理清思路,并在草稿专用纸上简洁勾勒答案框架(或打腹稿)谋篇布局整合要点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做好问答题的重要一步,大致可分为“提取信息”“回归课本”“落实要点”“整合思路”“谋篇布局”五个环节。这一过程事实上就是考查考生是否“清楚而且有层次,有思路”,属于高考能力考查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而这些能力需要在平时学习和考试中着力培养。(2)组织文字、术语化、规范化答题。答案的基本要求是:层次分明,要点清楚,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恰当运用专业术语,有的放矢,切忌泛笔乱弹,说口水话;要简洁明了,切忌冗长繁锁;要辩证分析,切忌以点代面。要特别注意答题时一定要使用课本书面用语或时政术语,而不能使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概念及社会和家庭流行的俗语。(3)鼓励创造性思维。考生在试卷上书写的内容更多地体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乃至更深层次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可谓“见其文而知其人”。创造性思维,合理的深层次答案可以获得加分。
四、各学科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
1.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思路
在回答经济学主观题时,可以将材料和设问所给信息和问题按教材顺序从第一单元到第四单元分别加以联系,当然是和每课(或者每节)的核心知识、主要理论进行联系。特别注意要紧扣设问进行思考,注意运用课本观点(经济学的主要道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时,要恰当运用经济学术语和时政术语。
2.政治生活主观题分析的基本思路
分清行为主体非常重要,要注意所设问题是考查国家(政府)的有关知识,还是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是考查公民的有关知识,还是考查国家机关的知识。带着主体梳理与该主体有关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并在考试做题过程中加以运用。
3.文化生活主观题分析的基本思路
文化生活的主观题的分析思路与经济学的思路大体相同,只是较少运用时政术语。要注意的是只能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不能混用到经济学或政治生活知识。
4.哲学分析的基本思路
(1)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特别是坚持方法论与具体材料的统一。
(2)准确、熟练调动哲学知识。
(3)哲学主观题审题与解题的思维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一审设问,即明确试题考查的知识属于哪一学科,具体要求哪些知识点,答题指向是什么;二读材料,最好是带着设问读,将材料分段分层,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每层的段落大意;非常重要的是将材料或者设问中的关键词转化为哲学基本概念。三联理论,转化出概念,自然就找到了相关的哲学观点;或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每层段落大意所对应的学科知识理论(既要有原理也要有方法论);四缜思考,就是检查中心思想、每层材料所联系的理论之间是否相互印证;五慎作答,恰当运用哲学学科术语,分层分段,准确表述,理论联系材料(实际)。哲学主观题联系材料是难点,可以对材料进行概括、转述,在使用材料时有哲学思维即可。
一、高考政治试题命题的一般思路
高考政治试题从设计过程分析,一般包括立意、情境、设问三要素。立意:试题确立的主题。情境:立意表达的具体化,将考生引入到回答问题的具体情境中。设问:试题对考生所需回答内容的具体规定。立意、情境、设问三者相互联糸并统一成一个整体,最终以试题的形式呈现在考生面前。
二、客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略析)
1.客观题的类型:
表明类,材料表明了什么;说明类,材料说明了什么,体现了什么;因果类,给一段材料,问你这是因为什么,或给一个结果,让你找原因或者根本原因;组合类,有四选一、四选二、四选三和四选四等四种组合;启示类,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们该怎么办;逆向思维类,要求选择不正确或错误的,一般同学们做题都是正向思维,突然出现一个逆向思维,容易出错。
2.客观题的解题步骤:
(1)审题。包括审题干、指导语和题肢。①审题干。目的是对整个试题形成初步印象。首先明确该题是经济生活题、政治生活题、文化生活,还是哲学生活题。注意两点:一是找出关键性、敏感性的词语,如果是政治生活试题要注意主体是谁(主体不同,性质、地位、作用、意义、职能就不同)。二是从总体上把握材料主旨,即材料的中心思想、侧重点。②审指导语(题眼)。指导语通常要把试题的设问角度告诉我们,要明确是选择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区别表明和说明,表明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事物的表面或外表,即通过事物的外部特征把事物表示清楚明白;二是指事物或事情本身显示的某种意义。说明的含义是阐释事物的特征、用途或事情的经过;解释某项工作或举措实施的意义或原因;应用理论印证某种做法的正确性。通俗的说,表明比较直白,说明比较宽泛。就解题思路而言,表明类选择题要求的是“以事述理”,说明类选择题要求的是“以事释理”。第二,逆向思维类选择题,主要是认真审题,看清否定词。第三,原因类问题要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原因。③审题肢。这一步通常是与下面的解题同步。
(2)解题。做选择题的方法是:第一,排谬。通常情况下,题肢表述错误的应该排除,特别注意逆向选择题除外。第二,排异。题肢与题意无关,或与材料联系不够紧密的应该排除。题肢与题干意思相反,如题意要求选择二者的联系,而题肢是二者的区别,应该排除。两个题肢的意思相反,就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或两个题肢都要排除。第三,排宽。题意有明确的限制条件,就不能超过条件的限制,要排除范围太宽的。如要求选择直接的,就不能选择间接的;要求选择根本的,就不能选择非根本的。第四,排窄,即避免选比题干窄的。如题干说的三者的关系,答案是两者,和题干不一致,太窄,少了一个就要排除。第五,排同。题肢中有两个或三个的意思是相同的,作为单项选择题就必须排除(组合式选择题除外)。如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等表述的意思是一样的。如果题肢仅仅是题干意思的简单重复,也需要排除。第六,比较。即对不能排除的选项进行比较,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注意比较的标准是题干主旨。第七,因果式选择题,要注意是选原因,还选结果。可以用排倒法,题干是结果,求的是原因,如果题肢是结果,就应该排除,也就是排除因果倒置的。用哲学生活中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也是有效的。第八,组合式选择题,要注意不是组合的题肢越多越选,也不是组合的题肢越少越选。可以用双向选择进行排除,即有错误项的组合和没有正确项的组合都要排除。上面这些方法的应用关键在于一定要弄清题干主旨。
(3)猜题。对于实在拿不准的题目,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如果此题大多数人都不会,每一个人都有猜测得分的机会。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如果能排除两个,其余两项肯定有一个正确答案,再随意选其中一项,这就意味着你答对的概率为50%。即使一个干扰项也不能排除仍不要放弃,随便选一项得分的机会仍有25%。
(4)检查。检查时不要轻易改选择题的答案。到检查时,大脑已经连续工作很长时间了,轻易以疲惫的头脑去改头脑清醒时的答案,结果是把做对的题改错了。只有在非常有把握的情况下,才可以改动答案。在通常情况下,高考是没有检查时间的。所以,做题时要把握好速度和时间,力争一次性成功,不可急于求成,造成错误率太高。
三、主观题解题的总体思路
1.审题。答主观性试题,首先要学会审题,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审题包括审设问、审材料和审观点,因为高考政治试题大部分是材料分析题。
(1)审设问。第一,审范围。确定问题是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哲学角度提出的。这一点不能马虎,如果搞错将一分不得。有的试题设问的角度是具体到某一知识点的,如国家职能、国际社会、市场经济知识、生产的环节、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等,要注意知识的界限。第二,审题眼。要确定问题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四个角度中的哪个角度提出来的。这一环如果搞错,也将失分很多。第三,审条件。要明确问题的各种限制性条件,就是一些限定词或者规范词的确定。这些限制性条件为考生提示了正确的思维方向,使考生能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指向。通过这三步搞清问题到底问的是什么,并借助问题的启发,把握阅读材料的方向。
(2)审材料。带着设问审材料,首先要看材料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整个材料的中心思想要概括出来。对材料的层次性要有一个清楚认识,如材料是几段、几层,每一段或每一层的主旨是什么。高考试题的材料非常简洁,没有多余的话,所以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或分号,往往一个分号就是一层意思,对应一个答案的要点。其次,要有从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根据提取的信息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再把联系的知识和所提取的信息转化成答案。再次,对关键性词语要有敏感性。每个关键性的词语中都隐含着信息,它告诉考生应该答什么知识点,有一个知识指向。把这些词语顺利的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 (3)审观点。一般而言,政治问答题的答案都采取“课本观点+材料论述”的模式。因此,在审设问和审材料的基础上,审查该题我们要运用哪些课本观点来回答,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步与审材料是同步进行的,需注意的是把观点和材料要一一对应起来,不能牛头对马嘴,生拉硬扯地运用课本知识,或造成观点与材料论述“两张皮”,没有有机结合起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对课本主干知识的归纳与掌握。
2.组织答案。(1)组织答案是在大脑输入相关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整合,理清思路,并在草稿专用纸上简洁勾勒答案框架(或打腹稿)谋篇布局整合要点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做好问答题的重要一步,大致可分为“提取信息”“回归课本”“落实要点”“整合思路”“谋篇布局”五个环节。这一过程事实上就是考查考生是否“清楚而且有层次,有思路”,属于高考能力考查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而这些能力需要在平时学习和考试中着力培养。(2)组织文字、术语化、规范化答题。答案的基本要求是:层次分明,要点清楚,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恰当运用专业术语,有的放矢,切忌泛笔乱弹,说口水话;要简洁明了,切忌冗长繁锁;要辩证分析,切忌以点代面。要特别注意答题时一定要使用课本书面用语或时政术语,而不能使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概念及社会和家庭流行的俗语。(3)鼓励创造性思维。考生在试卷上书写的内容更多地体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乃至更深层次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可谓“见其文而知其人”。创造性思维,合理的深层次答案可以获得加分。
四、各学科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
1.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思路
在回答经济学主观题时,可以将材料和设问所给信息和问题按教材顺序从第一单元到第四单元分别加以联系,当然是和每课(或者每节)的核心知识、主要理论进行联系。特别注意要紧扣设问进行思考,注意运用课本观点(经济学的主要道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时,要恰当运用经济学术语和时政术语。
2.政治生活主观题分析的基本思路
分清行为主体非常重要,要注意所设问题是考查国家(政府)的有关知识,还是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是考查公民的有关知识,还是考查国家机关的知识。带着主体梳理与该主体有关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并在考试做题过程中加以运用。
3.文化生活主观题分析的基本思路
文化生活的主观题的分析思路与经济学的思路大体相同,只是较少运用时政术语。要注意的是只能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不能混用到经济学或政治生活知识。
4.哲学分析的基本思路
(1)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特别是坚持方法论与具体材料的统一。
(2)准确、熟练调动哲学知识。
(3)哲学主观题审题与解题的思维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一审设问,即明确试题考查的知识属于哪一学科,具体要求哪些知识点,答题指向是什么;二读材料,最好是带着设问读,将材料分段分层,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每层的段落大意;非常重要的是将材料或者设问中的关键词转化为哲学基本概念。三联理论,转化出概念,自然就找到了相关的哲学观点;或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每层段落大意所对应的学科知识理论(既要有原理也要有方法论);四缜思考,就是检查中心思想、每层材料所联系的理论之间是否相互印证;五慎作答,恰当运用哲学学科术语,分层分段,准确表述,理论联系材料(实际)。哲学主观题联系材料是难点,可以对材料进行概括、转述,在使用材料时有哲学思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