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雷贝拉唑20mg和奥美拉唑20mg1次/d,口服。两组在治疗期间均不加用其他药物,给药4周 结果:两组病人消化性溃疡总愈合率分别为88.7%和82.3%,总有效率98%和9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3.5±0.3)d和(3.8±0.5)d,有显著性差异(p<0.05﹚雷贝拉唑组缓解腹痛和反酸症状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组。结论: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总称。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亦可发生在食管下段、美克尔憩室等。常出现局限、缓慢和节律性上腹部疼痛。本病有一定局限性,但其发病原因复杂,长期迁延不愈的严重病例可出现胃出血、穿孔和癌变等症状。因此,选用有效药物治疗十分必要。近年来由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对幽门螺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⑴我们现在观察到雷贝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2010年3月本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胃溃疡74例,十二指肠溃疡30例,复合性溃疡16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在20~70岁,平均45岁,病史最长10年,最短5个月,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为上腹痛,烧灼感或反酸等不适。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将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入院时主要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20mg 每日1次 口服给药4周。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 每日一次 口服给药4周。 两组在治疗期间均不加用其他药物,治疗1周、4周时随诊,记录腹痛、反酸,上腹烧灼感等的消化道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
1.3疗效判定《1》治愈:症状全部消失,溃疡瘢痕愈合或无痕迹愈合。显效:主要症状消失,溃疡达愈合过程H2期。有效:症状有所减弱,溃疡达愈合症状H1期。无效:症状及内镜检查均无好转者。
评分方法:根据患者用药1周、4周反酸和腹痛程度进行评价。评分标准:0分(无症状)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
1.4統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相似(p<0.05)提示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病例症状积分下降,较对照组快且明显,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副反应治疗组轻微腹胀1例,对症处理后消失。轻微头晕1例,均未中断用药。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停药后自行缓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及敢、肾功能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原本消化食物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却消化了自身的胃型和十二指肠肠型,从而损伤粘膜组织,这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胃粘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胃排空延缓、胆汁返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
雷贝拉唑是新一代的质子泵抑制剂(PPI),其解离常数值较高,体内外试验《2》优于以往的PPI。质子泵抑制剂是通过抑制质子泵H+-k+-ATP酶的功能发挥,从而阻断了胃酸分泌的最后通道,显著抑制组胺、乙酰胆碱、胃泌素和食物刺激引起的酸分泌《3》雷贝拉唑是近年来开发的全新抗消化性溃疡质子泵抑制剂,能迅速、有效地抑制基础和餐后胃酸分泌。
其机理为雷贝拉唑具有高pka值,药物解离快,活化能力强,对质子泵的抑制能力强而快,缓解症状就快《3》.腹痛缓解快,可见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郭坚强.柯美云.王智凤.单次口服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健康人昼夜胃内PH值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 2002,41(5):342
[2]张钰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 2009,2(15):72
[3]任权,冯志松,龙飞武,等.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中国新药杂志,2005,14(7):912-914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总称。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亦可发生在食管下段、美克尔憩室等。常出现局限、缓慢和节律性上腹部疼痛。本病有一定局限性,但其发病原因复杂,长期迁延不愈的严重病例可出现胃出血、穿孔和癌变等症状。因此,选用有效药物治疗十分必要。近年来由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对幽门螺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⑴我们现在观察到雷贝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2010年3月本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胃溃疡74例,十二指肠溃疡30例,复合性溃疡16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在20~70岁,平均45岁,病史最长10年,最短5个月,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为上腹痛,烧灼感或反酸等不适。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将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入院时主要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20mg 每日1次 口服给药4周。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 每日一次 口服给药4周。 两组在治疗期间均不加用其他药物,治疗1周、4周时随诊,记录腹痛、反酸,上腹烧灼感等的消化道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
1.3疗效判定《1》治愈:症状全部消失,溃疡瘢痕愈合或无痕迹愈合。显效:主要症状消失,溃疡达愈合过程H2期。有效:症状有所减弱,溃疡达愈合症状H1期。无效:症状及内镜检查均无好转者。
评分方法:根据患者用药1周、4周反酸和腹痛程度进行评价。评分标准:0分(无症状)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
1.4統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相似(p<0.05)提示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病例症状积分下降,较对照组快且明显,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副反应治疗组轻微腹胀1例,对症处理后消失。轻微头晕1例,均未中断用药。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停药后自行缓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及敢、肾功能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原本消化食物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却消化了自身的胃型和十二指肠肠型,从而损伤粘膜组织,这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胃粘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胃排空延缓、胆汁返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
雷贝拉唑是新一代的质子泵抑制剂(PPI),其解离常数值较高,体内外试验《2》优于以往的PPI。质子泵抑制剂是通过抑制质子泵H+-k+-ATP酶的功能发挥,从而阻断了胃酸分泌的最后通道,显著抑制组胺、乙酰胆碱、胃泌素和食物刺激引起的酸分泌《3》雷贝拉唑是近年来开发的全新抗消化性溃疡质子泵抑制剂,能迅速、有效地抑制基础和餐后胃酸分泌。
其机理为雷贝拉唑具有高pka值,药物解离快,活化能力强,对质子泵的抑制能力强而快,缓解症状就快《3》.腹痛缓解快,可见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郭坚强.柯美云.王智凤.单次口服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健康人昼夜胃内PH值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 2002,41(5):342
[2]张钰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 2009,2(15):72
[3]任权,冯志松,龙飞武,等.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中国新药杂志,2005,14(7):91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