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教育梦想,探寻教育本真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i23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当下我们的教育走得太快,灵魂有点跟不上脚步。的确如此,我们因为走得太快太远,以致于常常忘记了我们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这样一种初心。所以,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本质是什么,是教育工作者的应有担当和应然使命。让我们追本溯源、返璞归真,回归教育的原点和本真。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中国儒家认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的作用就是收回散失的善性加以存养扩充,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精神价值:真、善、美,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
  教育的目的是生长。卢梭提出“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生长之外别无目的”,杜威认为生长的首要条件就是“未成熟状态”,而恰恰是这样的“未成熟状态”给教育提供了无限可能。教育就是帮助儿童把他们还处于“未成熟状态”的种子发芽、生长,并结出丰硕的果实。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否为儿童创造连续不断的生长欲望,能否提供良好的方法让他们快乐地健康地生长。我们的教育应该由注重传承的教育向注重创新的教育、由注重选拔的教育向注重选择的教育、由注重文本的教育向注重实践的教育、由注重灌输的教育向注重启发的教育转变,真正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教育的朝向是美好。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生活最令人向往的目标是美好,我们最好是通过在一切事物上的节制有度和文化的教养来获得它。”教育的追求就是让人生活得更美好,并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培养能够拥有美丽生命、美好生活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感受美好、追寻美好、创造美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不仅要体现在教育的结果上,更应体现在教育的过程中。
  教育让生命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教育要回归本真。教育的本真应当是唤醒人求真、尚善、臻美的心灵,应当是引导人成就美丽生命、朝向美好生活、实现美好发展。
  美丽生命、美好生活指向更公平的教育。我们追求“有教无类”的起点公平,“因材施教”的过程公平,“人尽其才”的结果公平,让每一个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
  美丽生命、美好生活指向更品质的学校。要加快推进品质学校建设,打造更高质量、更富内涵、更有文化、更具特色的校园,把每一所学校建设成为师生终身眷恋的精神家园。
  美丽生命、美好生活指向更卓越的教师。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一个启迪智慧、传播真理的人,既要有高尚的师德,又要有高超的师艺,要引导教师做德艺双馨的“四有”好教师。
  美丽生命、美好生活指向更阳光的学生。要着力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生评价体系,以学生身心积极向上、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每一个学生,激活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个学生,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美丽生命、美好生活指向更适切的课程和更有活力的课堂。要架构更丰富的卓越课程体系和更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回归到教育教学的中心,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更适切的教育。
  追寻教育理想,探寻教育本真,成就美丽生命,朝向美好生活,海门新教育人永远在路上……
其他文献
少有教育探索像新教育实验一样,在实验起步阶段即旗帜鲜明地提出“以教师发展为起点”。这不仅是研究的逻辑起点不同,更重要的是,这一起点从本质上决定了新教育的人本主义取向,从源头处彻底杜绝了将人工具化的问题。也正是这一特质,将教师这一职业从现实的日益平庸化中拯救出来,重新获得生机。  因此,新教育发轫之时,已将目光聚焦到教师身上。  2006年第6期《威海教育》杂志上,发表过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的文章
母羊流产后会影响健康情况,还容易继发生殖疾病,导致不育,严重可死亡,给养羊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在母羊流产的原因、症状判断以及防治方法方面进行阐述,希望给养殖户减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正>非连续性文本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文本形式,语文课程标准将其作为小学阅读教学内容的重要文本形式之一,然而非连续性文本真正引起重视主要缘于以PISA为代表的素养测评。中
受二次元网络文化浸润而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年的心理样态具有独特之处。基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针对21名受访青年进行深度访谈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后发现:网生代青年心理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