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旧奶酪换新蛋糕

来源 :金融视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nkyoumu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界变革触动
  银行三块“奶酪”
  当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开放性遇上金融的专业性,就意味着需要在融合中突破,变革首先由互联网企业发起。这轮变革从一开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跨界,将直接对银行的支付、理财和贷款业务产生一定影响。
  在支付方面,截至今年7月,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已达到250家。有消息称,国泰君安已获许支付牌照,支付领域新添券商。2012年,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3.7万亿元,网上银行直接支付在支付方式选择中占据首位。
  在理财业务方面,“余额宝”的创新满足了人们对短期闲置资金理财收益率和变现灵活性上的需求,目前主要还是基于平台账户内沉淀资金的购买居多,客户主动从银行存款转化的数量尚有待考据。市场产品的多样化选择会分流银行部分理财产品客户,但不同平台上的操作成本和资金安全性仍是客户完成该类产品购买的重要考虑因素,随着未来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到来将会弱化该类产品的效用,银行也将损失一定的利润空间。
  在贷款业务方面,阿里小额贷款、P2P网络贷款以及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链融资等都不约而同的瞄准中小微企业市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是“小、短、急”,很少能提供抵押物和完整的财务报表,对于传统银行的贷款审批和业务办理流程难以满足条件。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在互联网上深度参与企业的生产链和供应链、监控分析交易流程来解决融资需求和资金流向的真实性验证问题,对于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强、产品竞争力好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其产品在市场上的被接受程度及其盈利状况,而非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状况进行评估融资授信,从而降低客户的综合融资成本。相比之下,传统银行的授信评估体系、贷款发放流程和风控机制在互联网领域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尚且不足。
  倒逼创新革命
  多方参与的互联网金融倒逼银行加速转型,而银行自身也存在迫切转型发展的需要。在经济下行和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银行存贷利差越来越小,传统中间业务收入也不断受到未来分流的考验。各大银行都已经开始把互联网金融提升到战略性发展地位,积极投入资源做更多有益的创新尝试,以抢占未来市场先机。
  理念创新。互联网金融颠覆了传统银行的经营理念、盈利方式和业务处理流程。银行竞争的基础不再以单纯以网点数量和资金人员投入来取胜,转而以用户、数据及产品为核心。许多银行提出信息化银行的建设战略,从组织架构开始调整,设立专门的电子商务部(处),希望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去开拓这片蓝海。
  模式创新。银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创新仍处于探索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续传统金融业务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创新,保持主业方向,但被动处于电子商务核心产业链的外围,无法深入获取数据及更多盈利;另外一类是通过自建网上商城,试图通过金融服务作为创新点,吸引更多的商家和消费者,从而掌握第一手客户数据信息来促进自身业务创新与发展,以摆脱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在网络客户和渠道上的数据依赖。
  产品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注重用户体验、便捷灵活、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银行要开发适合互联网金融特征的产品,需突破一些制度业务流程,构建适用于互联网用户的信用评级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解决技术瓶颈。银行更应重视网络平台的价值,深入研究与第三方公司的合作模式,深化合作关系;针对不同的互联网客户群体开发更有针对性的标准化产品,实现支持在线全流程办理业务和远程现场作业的功能。
  渠道创新。银行需要通过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电视银行、智能银行、移动银行、微银行、微信银行等多种电子渠道布局,来不断扩大客户规模、提升客户体验度和活跃度。
  技术创新。在互联网金融生态下,银行要及早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数据仓库,采用云计算实现资源聚合与共享,充分挖掘数据特征和规律,进行归类、分析、建模,不断完善和提升CRM系统,建立自动化授信审批系统,奠定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基础。
  风控创新。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办理的主要渠道是网络,需要对客户准入、交易、授信调查及贷后管理等不同环节进行审查评估和风险控制,可考虑采用第三方信用评级参照、企业交易数据分析等手段,也需要考虑在无担保条件下的风险控制机制,可考虑采用应收账款质押、担保公司等方法防范信用风险。
  营销创新。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营销中可通过对多平台客户应用的情况集合分析定位特征,掌握客户偏好和消费习惯,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不同产品的差异化精准营销。
  服务创新。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社区的普及,各银行纷纷注册官方账号发布信息并开展在线金融、营销推广和客户服务,工行、招行、中信、平安、广发等十多家银行都推出了微信银行服务,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关系。
  移动支付将成产业热点
  银行既需要全盘布局,也需要跨界联合。从未来创新服务模式上来看,银行应持续紧跟互联网科技发展的趋势,一方面构建互联网金融服务社区,全方位、多渠道的为会员提供专业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也应创造能够标准化应用于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产品及业务流程体系。各银行创新模式将会逐渐呈现出差异化竞争和发展的态势。
  互联网金融时代,电子银行将不仅仅作为传统银行业务的渠道,而会成为银行网络金融业务创新的引领者,全新打造产品服务模式。该领域竞争将越来越激烈,需要通过提升产品用户体验及契合度和服务意识才会赢得客户,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移动金融服务将会成为金融企业发展的重要渠道。
  互联网金融会创新传统银行的经营理念、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但不会改变金融的本质。互联网在更多程度上是作为一种平台、技术手段和工具,推动这种新型金融业态的发展。对于银行来说,“谁动了我的奶酪”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能够在变革中坦然接受互聯网金融大潮的洗礼,未来将会赢得一块更加甜美的蛋糕。
  (作者系上海农商行电子银行经理)
其他文献
净利息收益率又称净息差,是利息净收入与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银行盈利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市场对银行估值的重要依据。因此也是商业银行股东和经营管理者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当前,从客观上看,我国银行业仍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利息收入占比普遍在70%~80%以上。央行贷款利率放开,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提速推进。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最直接的冲击,就是负债和资产业务两方面竞争加剧,导致成本压力上升,
期刊
创新,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词汇,而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中国影子银行近年来却备受争议。有观点认为,影子银行以跑马圈地式的野蛮生长为特征,规避金融监管约束,有可能成为引爆中国金融风险的“定时炸弹”;也有观点指出,影子银行因需求而生,且是金融创新的结果,对其治理不应“一刀切”,而应标本兼治。  现状:规模天量  近年来,我国银行贷款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有所下降,而影子银行则发展迅猛。2013年以来,随着
期刊
当前,眼花缭乱的电子支付创新,不但是由电子商务带来的创新,推动支付革命的动力还有信息技术革命,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与商业环境和模式的改变,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等等。  信息技术革命已深刻改变了现代经济与社会的组织模式,使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可以用P2P来重构。新技术对于支付效率的提高是显著的,这对于产业结构日益向服务业偏移有深远影响。  在我国支付清算市场的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基础法律支撑。我国
期刊
互联网无限拉近了客户与银行之间的距离,拥有基于ATM技术且同时具备银行柜台功能的远程柜员系统(VTM)将开启“未来银行”的新篇章,而这也引发了金融行业的极大关注。  通过用户和远程银行柜员之间的远程音视频通话和桌面共享,VTM设备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对公对私、本外币、金融理财、身份信息采集、资料扫描、票据收纳、回单打印盖章等全方位服务。  业界认为,未来十年到二十年,VTM將会完全颠覆银行业的现状。国
期刊
2013年,资本管制日益严格、利率市场化实质性推进、金融脱媒趋势愈加明显、银行同业间竞争日趋激烈,都将使银行经营环境更为严峻。中国式影子银行繁荣为中国金融业增加了创新的活力,但也成为中国银行业未来风险的渊薮和监管的重点。从经济环境看,中国经济未来10年面临两大主题:经济转型和老龄化,将在多方面重构中国经济发展路径,从而将会深刻改变中国的产业格局。同时互联网经济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
期刊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的比重虽然不断的增加,但大量的债券实际拥有者还是商业银行,风险从没有从银行体系中得到充分的转移和释放。一旦遭遇经济的下行期,或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银行的资产质量就会受到考验。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国又处在转型期的背景下,防范系统性的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任要常抓不懈。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的世界更成为一个高度的互联体。2008年的金融危机波及的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领域的不断扩展,近年来,我国以集团客户为主的各种关联性公司得到迅速发展。规模庞大、发展稳健的大集团,也成为各家银行重点拓展的客户群体。从2004年开办商业性信贷业务以来,农发行浙江省分行信贷客户中集团客户数量明显增加。截止2013年5月末,共有商业性集团客户132家、贷款余额69.36亿元,其中,跨省集团客户39家、贷款余额34.63亿元,省内集团客户93家、贷款余额34.73
期刊
民营金融机构是改革的产物,也是经济转轨时期在大一统的计划金融体制下,中小企业因强烈的扩张冲动而对融资产生强大需求的产物。中央政府的总体管制与局部默许,以及地方政府的局部保护、支持,使民营金融机构特别是民营中小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快速发展成为可能。在民营中小企业向国有银行融资存在制度障碍的情况下,民营金融机构应运而生。  民营金融发展的逻辑依据  民营金融机构生存与发展的逻辑依据是两个方面。  (一)从
期刊
我国金融体系  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组织体系不断演变  具体表现为表外业务快速增长,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倾向日益显著,互联网金融发展提速。面对这些变化,金融企业和监管者需要更好地把握金融创新和金融稳定的界限。  (二)金融市场体系亟待完善  下一步应明确货币市场规则,推动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持续规范健康发展;加快统一的债券市场建设,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的筹资、定价和避险作用;加快多层次
期刊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建设的任务十分的艰巨。新型金融机构要发挥好金融的杠杆作用,不断满足社会建设的需求,为社会建设和民生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要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模式,通过提供长期稳定的信贷资金,支持地方在社会经济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发展。  新型金融机构是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真正合作伙伴。新型金融机构立足地方、立足“三农”和实体经济,处处强调为“三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