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女孩;早期性教育
真快,还没等缓过神儿来,转眼间女儿就上初中了,原先的那个小姑娘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了。
我常会在不远处静静凝望女儿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姿,看着那拔节似往上窜的身影,心中总会油然生出一种幸福感,可就在每次幸福甜蜜的凝望中,却总有一丝遗憾在心中挥之不去——女儿身材高挑却后背微驼!我常常轻拍她的背,一次次提醒她要注意,但这微驼的后背却依然如故,这让我深感费解和忧虑。
走进女儿的教室才发现,像她这种年龄段女生稍有驼背的现象居然并非个别,听女儿的班主任说:班里女生后背微驼的比例竟然高达70%。这一发现使我茅塞顿开,处在发育高峰期的女儿突然发现,自己和朝夕相处的男孩子在身体外部特征上变得截然不同了,她可能因此感到了惶恐和不安,而少女的羞怯又使她不敢求助父母和教师,于是,自卑的暗流开始在心中滋长。在男生面前,那个骄傲的小公主不见了,她变得不像从前那样昂首挺胸了,总好像自己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般,久而久之,她的头低下去了,背也总挺不直,甚至有一次我发现她竟偷偷穿起紧身衣试图掩饰胸部的变化。有的时候,我感觉女儿还刻意在服饰、发型、言谈、举止等方面,把自己扮成一个“假小子”。
发现女儿的变化后,我辗转反侧,女儿成长的一幕幕不断在我的记忆中浮现。作为母亲和教师,我不反思对女儿的教育,不得不承认,出现这种结果和女儿在幼儿园、小学阶段所受的性教育相对滞后有很大关系。而作为家长,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性教育普遍滞后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女孩的发育高峰期已前移到了小学高年级。学校、家长本应在女孩生理发育之前让她们做好适应身体变化的心理准备。而回顾女儿在小学阶段所受的性教育内容,大抵是一些很粗浅的性生理知识,如月经的形成及注意事项等,对性心理几乎没有涉及。因此,对女儿来说,对自己身体的发育,如胸部的急骤变化完全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
二、家庭生活中女性弱势的心理刺激偏多
我们夫妻双方都忙于工作,孩子自小是阿姨带大的,阿姨来自农村,言语中常有一种生为女人不如男人的意识。上学后,女儿的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寒暑假全在乡下度过。乡下的环境相对闭塞,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公婆身上还有很深的印记。虽然老人很喜欢孙女,但老人常常为没有孙子感到遗憾,这种经常性的暗示,使女儿潜意识里觉得生为女儿身是痛苦的。
三、电视传媒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
电视传媒作为一种表意性很强的符号系统,对儿童社会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大多数家庭和幼儿园并未关注到儿童早期的性教育问题,电视传媒成为儿童获得性知识的主要途径,这对儿童学习性的社会规范有着深远的影响。如电视传媒经常强化“分娩过程”中准妈妈们无比痛苦的表情,使孩子们觉得做母亲和女人是极为痛苦的。记得女儿小时侯就经常问我这一类的问题,虽然我总把作为母亲在怀孕时的种种欣喜和看到女儿健康成长的幸福快乐传递给她,但终究敌不过电视传媒中那些让人印象恐怖至极的分娩画面。
四、母亲在女儿性教育上普遍缺位
我学的是生物专业,又是中学的生物教师,对女儿的健康成长不够关注,在女儿的性教育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平时不以为意的言行对女儿无疑起着潜移默化的负面作用。比如工作劳累一天,我也会时常抱怨我自己作为女人痛苦的一面,既要像男人一样在外打拼自己的事业,又得承担绝大部分的家务,这也是造成女儿女性心理阴影的一个原因吧。作为中国人,大概像我这样的母亲还是比较典型和普遍的。
为了使更多花季少女能顺利度过青春期,作为家长,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女孩的早期性教育。
一、从小开始
人们常说,人的童年犹如一张洁白的纸,天真无瑕,这话没错,但我们不应忘记心理是连续的。同样,作为性兴奋区的身体器官也不是突然出现在青春期之后,而是从出生开始就早已存在的。可以说,某些性器官的功用在青春期前不是不存在,而是潜在的。美国性教育开导者桑格夫人说:“4岁以下的小孩全然无心,没有性的意识,不觉羞耻,所以关于性的问题全依赖母亲。明白一切的习惯,只有这一时间最为合适。”小儿正常的性心理发育不会无师自通,只能靠科学的引导和教育来实现。如父母都很注重给孩子起一个好名字,起名字,也是性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名字有强烈的性别色彩。孩子生下来之后,要穿衣打扮,之后,还要给孩子买玩具、梳头发,所有这些衣服、玩具、发式等等也都是性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们都有很强烈的性别色彩。假若生下来的是一个的女孩子,可你不光给她起了一个男性的名字,而且从一开始,便让她男性装束、玩男孩子的玩具,说话也教她“男腔男调”,那么这个孩子从性角色上来说,便是一个男人了,等孩子长大后,再要她回归女性角色,就很难乃至不可能。
二、抓住契机
抓住契机,就是抓住教育的契机。所谓教育契机,是指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研究表明,在最佳时机教育孩子最容易为孩子接受,教育效果最佳。性教育专家认为,利用生活中的“可教时刻”和“黄金机会”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远胜于对孩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所起的作用。
如女儿小时候问:“我蹲下小便,东东为什么站着小便?”这就是进行性别区分教育的契机。作为家长,我们要放松,要自然,不要手足无措。因为孩子问这类问题纯属好奇,没必要感到尴尬或不安,也不要表现出你想回避这类问题。至于答案,简单易懂就行,不要长篇大论向她讲述“生命的来源”,因为孩子对综合的知识讲座毫无兴趣。如果你对这种简单问题也有点儿束手无策的话,现在书店里有很多适合不同年龄孩子性教育的书籍和家教杂志,建议你购买一本,选择有关文章读给孩子听,其中那些能帮助孩子理解生命现象、男女性别的差异等问题的插图也可以给孩子看。
儿童时期是最佳性别角色教育时期。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如,人们要求男性行为体现出阳刚之气,女性行为表现出阴柔之美。虽然男女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受到成人影响、接受后天教育的结果。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在生活中让孩子认识男性和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孩子体会个人、家庭、社会关系中的男性和女性,促使他们从小确立正常的性心理。孩子性别教育的缺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别角色的错位。这一点,需要引起社会尤其是家长的高度重视。
记得有一次,刚过4岁的女儿曾问我:“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认为这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好时机,于是对“生育”进行了一番描述。我这样告诉她:“你看到过向日葵里的籽了吗?葵花籽就是向日葵的孩子。不管是植物还是人类,生孩子是长大了的事情,小孩子、植物小的时候,都不会生孩子。女孩长大后,肚子里有一个可以让小孩子生长的地方,叫子宫,男孩长大后(如爸爸)在他的阴囊(蛋蛋)里,有一大群精子(种子),如果这些种子被送到妈妈的阴道里,碰上了卵子,它们就会一起到子宫里生活。它们结合在一起,越长越大,经过10个月的时间,就长成了一个你,最后由妈妈生出来。”我女儿对我的回答现在还记忆犹新,这样的教育有助于她尽早形成正常的性观念。
不要总是有意回避谈论性问题,孩子有问题时,我们不要斥责或回避。这样不仅会伤害孩子的求知欲,还会使他们在将来了解真相后得出“性是见不得人的肮脏事情,否则父母为什么避而不谈”的结论。研究证明,一个人在童年时性游戏的多少,和其在成年后有无道德的性关系没有任何联系。孩子在婴幼儿时也会玩弄、抚摸生殖器,父母常见的错误是急忙阻止,加以责骂,甚至给一顿打,或者说:“脏,不许摸”,“羞死了,快拿开,以后再也不许摸了”等等,这样下去,就会让孩子从小形成一种错误的性观念:性器官是脏的,见不得人的,摸不得的,不可从中取乐,凡与性器官有关的活动都是要抑制的,否则便要受到惩罚。孩子这种性抑制心理很强烈、很顽固的话,易产生不必要的负罪感或自卑心理,进而会影响其成年后人格的完善。许多恋爱、择偶或婚姻有障碍的人,在童年时都有过这种心理暗伤。
进入青春期以后,我们会发现,许多孩子反倒不再问这类问题了,好像对性问题不再感兴趣。其实不然,由于性激素的作用,他们对性的兴趣正呈现爆发增长的势头。为了保护自己,他们才闭口不谈。此时的女孩(或男孩)往往觉得教师、家长讲授的知识太简单、太笼统,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如果父母觉得孩子不问正好,省去讲解的麻烦,那孩子们就会自己去寻找答案,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为此,我们应跟孩子展开平等的交流,共同讨论怎样处理好与异性的交往、交友和学习的关系,帮助孩子顺利从青春期过渡到性心理和性生理的成熟期,开创美好人生。
三、培育美感
女孩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在体内雌激素的影响下,乳腺开始发育,这时乳房内除了许多细长的乳腺管不断发育外,还积累了不少脂肪,由于乳腺组织较硬而脂肪组织较柔软,所以乳房日渐隆起,而且富有弹性,成为女性美的标志。追求美是女孩的天性。我们读法国著名女作家、哲学家西蒙娜·波伏娃研究女性的著作《女人是什么》,就会对女孩的心理有明确的理解。波伏娃说:“女孩进入青春期就进入一个对美丑敏感的时期。每个女孩渴望自己是美的。美的女孩,也就是有女性气质和品味的女孩。”女性美是千姿百态的,从来没有绝对的模式。《红楼梦》中有那么多美的女孩,她们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有乳房丰满的,也有不丰满的。这些美的女孩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气质。她们都是美的具体存在。由此看来,女孩的美,外在的姿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由女性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味给人带来的内在美。如果有人单纯以某一女孩外在形象或形象中孤立的某一部分断言她是否美,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就是审美中的南郭先生。所以,我们要引导女孩更多地关注自己内在的东西,它是女性魅力永恒的保证。
四、身教在先
事实上,对一个人来说,她(他)早期通过非语言、非正式的方式所接受的性教育往往最为重要,而且将影响一生。如果父母相亲相爱、温馨和谐、相互赞赏,这无疑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因为孩子们理想中的异性原型对应的正是他们的父母。如果父母的矛盾和争吵经常充斥孩子的生活,那么孩子很容易形成“世上根本无情”的错误观念,长大后或者会“恐惧婚姻生活”,或者因为急求被爱而草率投入早恋,甚至可能发生越轨的性行为,贻害终生。
五、自我保护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懂得如何尊重与保护自己的身体。通常在为孩子洗澡的时候,可以轻松地告诉孩子,身体各个部位被人碰触的尺度范围在哪里,例如脸颊可以亲吻,但是限于亲人之间;有第三者在场时,可以与别人牵手;生殖器绝对不能被人碰触,即使是隔着衣物。除此之外,要教导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如何保护自己免受陌生人的干扰。
总之,关心孩子的性健康,并给以科学的教育引导,等于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人生起点。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关注早期性教育!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
编辑/张宝玲
真快,还没等缓过神儿来,转眼间女儿就上初中了,原先的那个小姑娘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了。
我常会在不远处静静凝望女儿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姿,看着那拔节似往上窜的身影,心中总会油然生出一种幸福感,可就在每次幸福甜蜜的凝望中,却总有一丝遗憾在心中挥之不去——女儿身材高挑却后背微驼!我常常轻拍她的背,一次次提醒她要注意,但这微驼的后背却依然如故,这让我深感费解和忧虑。
走进女儿的教室才发现,像她这种年龄段女生稍有驼背的现象居然并非个别,听女儿的班主任说:班里女生后背微驼的比例竟然高达70%。这一发现使我茅塞顿开,处在发育高峰期的女儿突然发现,自己和朝夕相处的男孩子在身体外部特征上变得截然不同了,她可能因此感到了惶恐和不安,而少女的羞怯又使她不敢求助父母和教师,于是,自卑的暗流开始在心中滋长。在男生面前,那个骄傲的小公主不见了,她变得不像从前那样昂首挺胸了,总好像自己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般,久而久之,她的头低下去了,背也总挺不直,甚至有一次我发现她竟偷偷穿起紧身衣试图掩饰胸部的变化。有的时候,我感觉女儿还刻意在服饰、发型、言谈、举止等方面,把自己扮成一个“假小子”。
发现女儿的变化后,我辗转反侧,女儿成长的一幕幕不断在我的记忆中浮现。作为母亲和教师,我不反思对女儿的教育,不得不承认,出现这种结果和女儿在幼儿园、小学阶段所受的性教育相对滞后有很大关系。而作为家长,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性教育普遍滞后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女孩的发育高峰期已前移到了小学高年级。学校、家长本应在女孩生理发育之前让她们做好适应身体变化的心理准备。而回顾女儿在小学阶段所受的性教育内容,大抵是一些很粗浅的性生理知识,如月经的形成及注意事项等,对性心理几乎没有涉及。因此,对女儿来说,对自己身体的发育,如胸部的急骤变化完全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
二、家庭生活中女性弱势的心理刺激偏多
我们夫妻双方都忙于工作,孩子自小是阿姨带大的,阿姨来自农村,言语中常有一种生为女人不如男人的意识。上学后,女儿的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寒暑假全在乡下度过。乡下的环境相对闭塞,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公婆身上还有很深的印记。虽然老人很喜欢孙女,但老人常常为没有孙子感到遗憾,这种经常性的暗示,使女儿潜意识里觉得生为女儿身是痛苦的。
三、电视传媒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
电视传媒作为一种表意性很强的符号系统,对儿童社会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大多数家庭和幼儿园并未关注到儿童早期的性教育问题,电视传媒成为儿童获得性知识的主要途径,这对儿童学习性的社会规范有着深远的影响。如电视传媒经常强化“分娩过程”中准妈妈们无比痛苦的表情,使孩子们觉得做母亲和女人是极为痛苦的。记得女儿小时侯就经常问我这一类的问题,虽然我总把作为母亲在怀孕时的种种欣喜和看到女儿健康成长的幸福快乐传递给她,但终究敌不过电视传媒中那些让人印象恐怖至极的分娩画面。
四、母亲在女儿性教育上普遍缺位
我学的是生物专业,又是中学的生物教师,对女儿的健康成长不够关注,在女儿的性教育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平时不以为意的言行对女儿无疑起着潜移默化的负面作用。比如工作劳累一天,我也会时常抱怨我自己作为女人痛苦的一面,既要像男人一样在外打拼自己的事业,又得承担绝大部分的家务,这也是造成女儿女性心理阴影的一个原因吧。作为中国人,大概像我这样的母亲还是比较典型和普遍的。
为了使更多花季少女能顺利度过青春期,作为家长,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女孩的早期性教育。
一、从小开始
人们常说,人的童年犹如一张洁白的纸,天真无瑕,这话没错,但我们不应忘记心理是连续的。同样,作为性兴奋区的身体器官也不是突然出现在青春期之后,而是从出生开始就早已存在的。可以说,某些性器官的功用在青春期前不是不存在,而是潜在的。美国性教育开导者桑格夫人说:“4岁以下的小孩全然无心,没有性的意识,不觉羞耻,所以关于性的问题全依赖母亲。明白一切的习惯,只有这一时间最为合适。”小儿正常的性心理发育不会无师自通,只能靠科学的引导和教育来实现。如父母都很注重给孩子起一个好名字,起名字,也是性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名字有强烈的性别色彩。孩子生下来之后,要穿衣打扮,之后,还要给孩子买玩具、梳头发,所有这些衣服、玩具、发式等等也都是性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们都有很强烈的性别色彩。假若生下来的是一个的女孩子,可你不光给她起了一个男性的名字,而且从一开始,便让她男性装束、玩男孩子的玩具,说话也教她“男腔男调”,那么这个孩子从性角色上来说,便是一个男人了,等孩子长大后,再要她回归女性角色,就很难乃至不可能。
二、抓住契机
抓住契机,就是抓住教育的契机。所谓教育契机,是指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研究表明,在最佳时机教育孩子最容易为孩子接受,教育效果最佳。性教育专家认为,利用生活中的“可教时刻”和“黄金机会”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远胜于对孩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所起的作用。
如女儿小时候问:“我蹲下小便,东东为什么站着小便?”这就是进行性别区分教育的契机。作为家长,我们要放松,要自然,不要手足无措。因为孩子问这类问题纯属好奇,没必要感到尴尬或不安,也不要表现出你想回避这类问题。至于答案,简单易懂就行,不要长篇大论向她讲述“生命的来源”,因为孩子对综合的知识讲座毫无兴趣。如果你对这种简单问题也有点儿束手无策的话,现在书店里有很多适合不同年龄孩子性教育的书籍和家教杂志,建议你购买一本,选择有关文章读给孩子听,其中那些能帮助孩子理解生命现象、男女性别的差异等问题的插图也可以给孩子看。
儿童时期是最佳性别角色教育时期。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如,人们要求男性行为体现出阳刚之气,女性行为表现出阴柔之美。虽然男女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受到成人影响、接受后天教育的结果。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在生活中让孩子认识男性和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孩子体会个人、家庭、社会关系中的男性和女性,促使他们从小确立正常的性心理。孩子性别教育的缺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别角色的错位。这一点,需要引起社会尤其是家长的高度重视。
记得有一次,刚过4岁的女儿曾问我:“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认为这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好时机,于是对“生育”进行了一番描述。我这样告诉她:“你看到过向日葵里的籽了吗?葵花籽就是向日葵的孩子。不管是植物还是人类,生孩子是长大了的事情,小孩子、植物小的时候,都不会生孩子。女孩长大后,肚子里有一个可以让小孩子生长的地方,叫子宫,男孩长大后(如爸爸)在他的阴囊(蛋蛋)里,有一大群精子(种子),如果这些种子被送到妈妈的阴道里,碰上了卵子,它们就会一起到子宫里生活。它们结合在一起,越长越大,经过10个月的时间,就长成了一个你,最后由妈妈生出来。”我女儿对我的回答现在还记忆犹新,这样的教育有助于她尽早形成正常的性观念。
不要总是有意回避谈论性问题,孩子有问题时,我们不要斥责或回避。这样不仅会伤害孩子的求知欲,还会使他们在将来了解真相后得出“性是见不得人的肮脏事情,否则父母为什么避而不谈”的结论。研究证明,一个人在童年时性游戏的多少,和其在成年后有无道德的性关系没有任何联系。孩子在婴幼儿时也会玩弄、抚摸生殖器,父母常见的错误是急忙阻止,加以责骂,甚至给一顿打,或者说:“脏,不许摸”,“羞死了,快拿开,以后再也不许摸了”等等,这样下去,就会让孩子从小形成一种错误的性观念:性器官是脏的,见不得人的,摸不得的,不可从中取乐,凡与性器官有关的活动都是要抑制的,否则便要受到惩罚。孩子这种性抑制心理很强烈、很顽固的话,易产生不必要的负罪感或自卑心理,进而会影响其成年后人格的完善。许多恋爱、择偶或婚姻有障碍的人,在童年时都有过这种心理暗伤。
进入青春期以后,我们会发现,许多孩子反倒不再问这类问题了,好像对性问题不再感兴趣。其实不然,由于性激素的作用,他们对性的兴趣正呈现爆发增长的势头。为了保护自己,他们才闭口不谈。此时的女孩(或男孩)往往觉得教师、家长讲授的知识太简单、太笼统,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如果父母觉得孩子不问正好,省去讲解的麻烦,那孩子们就会自己去寻找答案,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为此,我们应跟孩子展开平等的交流,共同讨论怎样处理好与异性的交往、交友和学习的关系,帮助孩子顺利从青春期过渡到性心理和性生理的成熟期,开创美好人生。
三、培育美感
女孩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在体内雌激素的影响下,乳腺开始发育,这时乳房内除了许多细长的乳腺管不断发育外,还积累了不少脂肪,由于乳腺组织较硬而脂肪组织较柔软,所以乳房日渐隆起,而且富有弹性,成为女性美的标志。追求美是女孩的天性。我们读法国著名女作家、哲学家西蒙娜·波伏娃研究女性的著作《女人是什么》,就会对女孩的心理有明确的理解。波伏娃说:“女孩进入青春期就进入一个对美丑敏感的时期。每个女孩渴望自己是美的。美的女孩,也就是有女性气质和品味的女孩。”女性美是千姿百态的,从来没有绝对的模式。《红楼梦》中有那么多美的女孩,她们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有乳房丰满的,也有不丰满的。这些美的女孩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气质。她们都是美的具体存在。由此看来,女孩的美,外在的姿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由女性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味给人带来的内在美。如果有人单纯以某一女孩外在形象或形象中孤立的某一部分断言她是否美,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就是审美中的南郭先生。所以,我们要引导女孩更多地关注自己内在的东西,它是女性魅力永恒的保证。
四、身教在先
事实上,对一个人来说,她(他)早期通过非语言、非正式的方式所接受的性教育往往最为重要,而且将影响一生。如果父母相亲相爱、温馨和谐、相互赞赏,这无疑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因为孩子们理想中的异性原型对应的正是他们的父母。如果父母的矛盾和争吵经常充斥孩子的生活,那么孩子很容易形成“世上根本无情”的错误观念,长大后或者会“恐惧婚姻生活”,或者因为急求被爱而草率投入早恋,甚至可能发生越轨的性行为,贻害终生。
五、自我保护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懂得如何尊重与保护自己的身体。通常在为孩子洗澡的时候,可以轻松地告诉孩子,身体各个部位被人碰触的尺度范围在哪里,例如脸颊可以亲吻,但是限于亲人之间;有第三者在场时,可以与别人牵手;生殖器绝对不能被人碰触,即使是隔着衣物。除此之外,要教导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如何保护自己免受陌生人的干扰。
总之,关心孩子的性健康,并给以科学的教育引导,等于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人生起点。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关注早期性教育!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
编辑/张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