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不断摸索,将预习基础上的阅读课分为“预习检查”“综合训练”“迁移拓展”三个步骤。现简述如下:
一、强化预习检查手段,及时解决疑难问题
既然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那么我们就应该及时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程度,更加确切地找出难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检查的方式应是多样化的,不同的文章、不同的体裁、不同形式的预习要求都要相应地有不同的预习检查手段。除了不可或缺的核对预习作业外,还可以采用互批互改、抢答、测试、分组竞赛等多种方式,这样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新教材的语言素材涉及非常广,那么我们可以在学生课前较好地理解课文后,提供一篇涵盖大量背景信息的阅读短文,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如在教学The Olympic Games时,本人从网上下载了一篇短文The origin of the Games,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略读(skimming)和查读(scanning)等阅读技巧迅速抓住一些重要信息,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方法,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侧重分层综合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课文教学中,老师们都善于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反复操练文章中重要的语言知识点、语法点、重点句型等。一般来说,用得最多的是translation,completing sentences等。而本人认为不要忽略多种形式的综合运用,特别是paraphrase 和retell,多数学生和老师都认为这两种形式太难,特别是paraphrase。Paraphrase开始做起来确实比较难,但是如果老师能作充分的指导,给一些提示,学生还是可以做好的。比如,在做这项练习前,老师可先引导学生对该句中重点、难点的词汇、短语用近义或反义法先解释一下,或者引导学生变化句式结构等,这样学生做起来容易多了。若能长期坚持,学生的词汇必然得到扩大,更要紧的是能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逐步摆脱中文思维习惯的制约。
复述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且富有创造性的训练形式,在整个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是学生识记、掌握语言知识,并使其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项练习中,部分基础好的学生都能运用所学知识综合概括文章内容,但多数学生需要老师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如给出关键词(key words)或要点(key points),或者利用skimming或scanning中现成的questions and answers为线索,还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回忆出更多的信息,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好此项练习,这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课文内容,还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连贯思维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学生层次有差异,对尖子生可提高要求,要求他们进行概述或变换人称复述,甚至要求他們对趣味性较强的课文续编故事等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创造性复述。如在教学Come and eat here(人教版Book3 Unit2)时,要求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的结局。在教学The Olympic Games时,要求学生改写复述,把课文的对话形式改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古代和现代奥运会的异同之处。这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逐步进行迁移拓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英语教学是介绍外国文化及先进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多数文章都具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而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阅读的多是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文章,对外国文化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少,因此在阅读中他们很难和作者的观点产生共鸣。另外,英语阅读的内容很广,涉及古今中外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一个中学生的涉及面不可能那么广泛,在阅读时就会感到困难。
那么,怎样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课的主体呢?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对教材的语篇资源展开外延性拓展,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增加“任务”的梯度,把理解型教学与开放型教学结合起来。如在教学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时,本人从网上下载了两篇介绍南非前总统曼德拉(The former president of South Africa)和南非概况(The South Africa)的文章,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课文内容。学完课文后,本人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What qualities do you think are needed to make a great person?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want to be? What will you do to realize your goal?”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问题结合了学生实际,课堂气氛热烈。最后让各小组长把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既是语言实践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达成共识、拓展视野、构成新知识的过程。
因此,本人认为抓好英语课前预习不仅能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而且,预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认知的过程。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积极自觉的活动中得以形成。预习促进了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一旦课堂教学,特别是在课文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一定能够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
一、强化预习检查手段,及时解决疑难问题
既然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那么我们就应该及时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程度,更加确切地找出难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检查的方式应是多样化的,不同的文章、不同的体裁、不同形式的预习要求都要相应地有不同的预习检查手段。除了不可或缺的核对预习作业外,还可以采用互批互改、抢答、测试、分组竞赛等多种方式,这样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新教材的语言素材涉及非常广,那么我们可以在学生课前较好地理解课文后,提供一篇涵盖大量背景信息的阅读短文,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如在教学The Olympic Games时,本人从网上下载了一篇短文The origin of the Games,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略读(skimming)和查读(scanning)等阅读技巧迅速抓住一些重要信息,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方法,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侧重分层综合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课文教学中,老师们都善于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反复操练文章中重要的语言知识点、语法点、重点句型等。一般来说,用得最多的是translation,completing sentences等。而本人认为不要忽略多种形式的综合运用,特别是paraphrase 和retell,多数学生和老师都认为这两种形式太难,特别是paraphrase。Paraphrase开始做起来确实比较难,但是如果老师能作充分的指导,给一些提示,学生还是可以做好的。比如,在做这项练习前,老师可先引导学生对该句中重点、难点的词汇、短语用近义或反义法先解释一下,或者引导学生变化句式结构等,这样学生做起来容易多了。若能长期坚持,学生的词汇必然得到扩大,更要紧的是能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逐步摆脱中文思维习惯的制约。
复述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且富有创造性的训练形式,在整个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是学生识记、掌握语言知识,并使其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项练习中,部分基础好的学生都能运用所学知识综合概括文章内容,但多数学生需要老师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如给出关键词(key words)或要点(key points),或者利用skimming或scanning中现成的questions and answers为线索,还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回忆出更多的信息,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好此项练习,这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课文内容,还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连贯思维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学生层次有差异,对尖子生可提高要求,要求他们进行概述或变换人称复述,甚至要求他們对趣味性较强的课文续编故事等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创造性复述。如在教学Come and eat here(人教版Book3 Unit2)时,要求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的结局。在教学The Olympic Games时,要求学生改写复述,把课文的对话形式改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古代和现代奥运会的异同之处。这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逐步进行迁移拓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英语教学是介绍外国文化及先进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多数文章都具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而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阅读的多是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文章,对外国文化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少,因此在阅读中他们很难和作者的观点产生共鸣。另外,英语阅读的内容很广,涉及古今中外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一个中学生的涉及面不可能那么广泛,在阅读时就会感到困难。
那么,怎样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课的主体呢?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对教材的语篇资源展开外延性拓展,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增加“任务”的梯度,把理解型教学与开放型教学结合起来。如在教学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时,本人从网上下载了两篇介绍南非前总统曼德拉(The former president of South Africa)和南非概况(The South Africa)的文章,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课文内容。学完课文后,本人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What qualities do you think are needed to make a great person?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want to be? What will you do to realize your goal?”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问题结合了学生实际,课堂气氛热烈。最后让各小组长把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既是语言实践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达成共识、拓展视野、构成新知识的过程。
因此,本人认为抓好英语课前预习不仅能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而且,预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认知的过程。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积极自觉的活动中得以形成。预习促进了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一旦课堂教学,特别是在课文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一定能够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