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生而平凡,却各自有光。 ——题记
盛夏六月,地球的公转使太阳的直射点缓慢地落在大约23.5度的北回归线上,我侧耳听着窗外似乎永不停歇的蝉鸣声,阳光将油绿色的香樟树叶烤成一团团软软的木香。
恍惚间竟想就这么不管不顾地放下笔,走到窗外的世界去。然而周围急促的“沙沙”声却实实在在地提醒着我身在何处。
曾无数次觉得迷惘。小时候隔着玻璃看芸芸众生,早起赶路,花落不闻。不知何时起,自己也被推搡着,不着一色、不留痕迹地融入进去。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低头看脚下的方寸土地,我似乎走过了新草初绿的早春,踱过了滂沱大雨的盛夏,跨过了果香甜淡的深秋,见过了雪落无声的严冬。
只是,方向究竟在哪里?
张二冬在《借山而居》里说: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叫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作为“80后”的年轻诗人、画家,他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终南山,遵从内心真实天性,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他每天做的事十分简单,写诗、画画、招猫逗狗、拈花惹草。山居生活其实多为不便,诗意的另一面是艰辛耕种、缺水断网、蚊虫蛇鼠。二冬却甘之如饴,用镜头捕捉身边最细微的美好,他认为:一千个关于春天的句子,都不及山野中的一声虫鸣。
才华横溢的蒋勋,在一场大病后,选择放下尘世的浮华,只带笔墨、几本书和行李,来到台湾东部的小村庄——池上。在那里,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静静写作、散步、拍照,随时随地记录那片土地的四季更迭,节气变换;他学会听各种声音:草木吐芽,溪涧水吟,流云缓游。
许多人羡慕他们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我却觉得,人生来自由,这样的简单每个人都可以拥有,遵循自己的内心,就可以把身边的日常變成最诗意的桃源。
但是有些人即便去了终南山,也未必能达成这样的生活境界。
因为,我们想要寻找的方向、所迷恋的远方,不在终南山,不在池上,不在任何别的地方,而是在自己的心里。
我想,热气腾腾的烟火人间,始终会是大多数人坚守且追寻的方向。
最近一部叫《九零后》的纪录片上映,豆瓣评分很高。
片子的题目虽叫九零后,片中人物却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获得者许渊冲、《呼啸山庄》的译者杨苡。闪烁的光芒朗照在他们花白的头发上,看着他们名字旁边的年纪,才知道这群毕业于西南联大的“九零后”都已经90岁以上了。
存世不到九年的西南联大,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中兴业,须人杰”,国家兴亡之际,这简单的六字,点燃了学子们共同前进的灯塔。
他们在破败的校舍里听课、生活,头顶上随时可能会落下炮弹。教室是铁板屋顶,四周是泥土糊墙,方窗没有玻璃。即便如此,老师专注求真,学生心无杂念求学。家国山河,风雨飘摇,不管在战争前方还是后方,无一人苟安。因为心中挂念祖国,便有了一颗至纯的赤子心,这颗心让他们拥有了向死而生的大勇,更有了共同前行的方向。
“建党百年辉煌路,启航时代新征程。”新时代大幕开启,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诗经》说:“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中国,已然崛起屹立于世界之巅。他们中的许多人却依旧坚持着“产业报国”的纯粹理想,初心不改,砥砺前行,惊艳了世界的眼光。
家国民族之振兴,始终会是他们坚守且追寻的方向。
我,我们,他们——各有云天,又同是一片云天。
我们,生而平凡,却各自有光。脚下的印记,便是自己独特的坚守,也是我们共同的方向。
[【点评】]
从自身思考和“方向究竟在哪里”的追问落笔,从张二冬写到蒋勋,再写到《九零后》仁人志士的不忘初心,筑梦前行,本文作者侃侃而谈,文笔不凡,见识卓越,思想深刻,多角度阐述了“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这一主题,深谙诗歌语境,又超越了诗歌语境,惊艳了白纸黑字和读者的眼睛。
盛夏六月,地球的公转使太阳的直射点缓慢地落在大约23.5度的北回归线上,我侧耳听着窗外似乎永不停歇的蝉鸣声,阳光将油绿色的香樟树叶烤成一团团软软的木香。
恍惚间竟想就这么不管不顾地放下笔,走到窗外的世界去。然而周围急促的“沙沙”声却实实在在地提醒着我身在何处。
曾无数次觉得迷惘。小时候隔着玻璃看芸芸众生,早起赶路,花落不闻。不知何时起,自己也被推搡着,不着一色、不留痕迹地融入进去。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低头看脚下的方寸土地,我似乎走过了新草初绿的早春,踱过了滂沱大雨的盛夏,跨过了果香甜淡的深秋,见过了雪落无声的严冬。
只是,方向究竟在哪里?
张二冬在《借山而居》里说: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叫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作为“80后”的年轻诗人、画家,他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终南山,遵从内心真实天性,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他每天做的事十分简单,写诗、画画、招猫逗狗、拈花惹草。山居生活其实多为不便,诗意的另一面是艰辛耕种、缺水断网、蚊虫蛇鼠。二冬却甘之如饴,用镜头捕捉身边最细微的美好,他认为:一千个关于春天的句子,都不及山野中的一声虫鸣。
才华横溢的蒋勋,在一场大病后,选择放下尘世的浮华,只带笔墨、几本书和行李,来到台湾东部的小村庄——池上。在那里,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静静写作、散步、拍照,随时随地记录那片土地的四季更迭,节气变换;他学会听各种声音:草木吐芽,溪涧水吟,流云缓游。
许多人羡慕他们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我却觉得,人生来自由,这样的简单每个人都可以拥有,遵循自己的内心,就可以把身边的日常變成最诗意的桃源。
但是有些人即便去了终南山,也未必能达成这样的生活境界。
因为,我们想要寻找的方向、所迷恋的远方,不在终南山,不在池上,不在任何别的地方,而是在自己的心里。
我想,热气腾腾的烟火人间,始终会是大多数人坚守且追寻的方向。
最近一部叫《九零后》的纪录片上映,豆瓣评分很高。
片子的题目虽叫九零后,片中人物却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获得者许渊冲、《呼啸山庄》的译者杨苡。闪烁的光芒朗照在他们花白的头发上,看着他们名字旁边的年纪,才知道这群毕业于西南联大的“九零后”都已经90岁以上了。
存世不到九年的西南联大,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中兴业,须人杰”,国家兴亡之际,这简单的六字,点燃了学子们共同前进的灯塔。
他们在破败的校舍里听课、生活,头顶上随时可能会落下炮弹。教室是铁板屋顶,四周是泥土糊墙,方窗没有玻璃。即便如此,老师专注求真,学生心无杂念求学。家国山河,风雨飘摇,不管在战争前方还是后方,无一人苟安。因为心中挂念祖国,便有了一颗至纯的赤子心,这颗心让他们拥有了向死而生的大勇,更有了共同前行的方向。
“建党百年辉煌路,启航时代新征程。”新时代大幕开启,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诗经》说:“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中国,已然崛起屹立于世界之巅。他们中的许多人却依旧坚持着“产业报国”的纯粹理想,初心不改,砥砺前行,惊艳了世界的眼光。
家国民族之振兴,始终会是他们坚守且追寻的方向。
我,我们,他们——各有云天,又同是一片云天。
我们,生而平凡,却各自有光。脚下的印记,便是自己独特的坚守,也是我们共同的方向。
[【点评】]
从自身思考和“方向究竟在哪里”的追问落笔,从张二冬写到蒋勋,再写到《九零后》仁人志士的不忘初心,筑梦前行,本文作者侃侃而谈,文笔不凡,见识卓越,思想深刻,多角度阐述了“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这一主题,深谙诗歌语境,又超越了诗歌语境,惊艳了白纸黑字和读者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