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克方法”在大班美工区环境审议中的应用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被描述为儿童的“第三位教师”,是幼儿学习过程中的积极要素。江苏省《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也强调了在教研活动中要审议室内外环境,从儿童活动的需要而不是从利于教师管理的角度规划空间……那么在环境审议中,要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能够遵循儿童的需要,体现儿童的主体作用,这是我们教研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马赛克方法”是一种倾听5岁以下幼儿的具体框架,是由英国教育研究者克拉克和莫斯在1999年开展的“倾听幼儿”研究中提出并应用的。“马赛克方法”并不是一套固定的方法,而是一种可以灵活调整的开放式体系,是融合了多元方法、多重声音的研究方式。它将观察、访谈等传统的研究方法和参与式的研究方法结合到一起,把不同的视角结合到一起。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儿童访谈、儿童拍照和图书制作、幼儿园之旅、地图制作、成人访谈等。“马赛克方法”的多元性、参与性、反思性、适应性、生活性、实践性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及其所处的环境。我们尝试将“马赛克方法”融入环境审议的教研工作中,让幼儿直接参与到环境审议的讨论中,探索和倾听幼儿的想法和经验,并将幼儿的观点作为环境审议的中心及环境调整的依据。但“马赛克方法”研究的周期较长,而我们美工区的环境审议一般是一个主题一次,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及教研工作的实际情况,试将“马赛克方法”中参与式的研究方法以“微应用”的形式融入审议活动中,下以大班美工区的一次环境审议为例进行分析探讨。

一、共同建构幼儿及成人的观点


  “马赛克方法”首先是要打破幼儿在传统环境审议活动中的失语和沉默状态,使他们也能在影响自身的事务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得到认真对待。同时,也不忽略教师的视角和想法。因此,在环境审议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运用“马赛克方法”提出的用多种方式来搜集和记录幼儿和教师对于美工区现有环境的看法和经验。
  (一)来自教师的观察
  蒙台梭利曾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儿童内心的需要和个别差异,从而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办法来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因此,在环境审议过程中,教师最先做的就是观察,观察幼儿在美工区活动的情况,关注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观察一般采用的形式有两种: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用观察记录评价表和评定量表。收集的方式包括: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适时支持幼儿活动,从幼儿的回应中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思考过程;选择能呈现幼儿学习进展的代表作品,了解幼儿对自己作品的想法等。
  1. 使用白描手法观察幼儿的活动
  观察的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二是材料的使用情况,如幼儿比较喜欢的创作形式、投放的材料是否能够引发和支持幼儿的创作意愿、材料数量是否充足、种类是否满足幼儿的需要、取放是否方便、教师预设的带有教学目标的材料是否有效、新投放的材料幼儿是否感兴趣,等等。
  2. 美工区材料使用情况记录表
  美工区材料使用情况记录表(下页表1)是教师们在通过观察幼儿与环境互动过程中,发现一些因素会经常影响幼儿活动的深度,并将主要因素进行归纳,设计出幼儿在美工区活动材料使用情况的评定量表,通过这些数据及简单记录反映美工区材料对幼儿活动的支持度及适宜度。
  在环境审议时,教师们就可以将观察记录的内容以及美工区材料使用情况记录表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然后作为交流讨论的一部分素材,探讨幼儿在美工区活动的行为、与环境互动的过程,思考下一步如何通过美工区环境的调整支持幼儿的创作表达。
  (二)儿童视角的“儿童拍照”
  幼儿的关注点和成人的关注点可能不一样。“马赛克方法”中儿童拍照的环节,就是非常能体现幼儿视角的参与式研究方法。我们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美工区材料、区域环境以及喜欢的活动拍下来,使他们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美工区环境的看法。拍照的工具可以是平板电脑、旧手机等。我们看到幼儿的照片中有自然材料树枝、贝壳,有画架、颜料,有超轻黏土和孩子们已经完成的超轻黏土作品,有沙画箱,有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创作的场景,有教师摆放在桌子中间的南瓜等。从幼儿拍的照片中,教师可以轻易识别幼儿喜爱的、认为有趣或者重要的环境是什么。但幼儿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还需通过交流才能被真正理解。当然,这种拍照方式不是每次都由全体幼儿参加,而是分组轮流进行。

二、交流中寻求幼儿视角


  在共同搜集了幼儿及教师对美工区环境的看法之后,把这些观点组合起来进行呈现,能帮助我们在环境审议中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兴趣,深入理解幼儿对美工区环境和活动的看法及经验。
  (一)依托“图书制作”,倾听幼儿
  图书制作就是将幼儿拍的照片經过挑选后整合做成一本图书。幼儿在拍照时一般会拍出很多照片,在制作图书时要先对照片进行挑选,这项工作一般是由师幼共同完成。教师在和幼儿交流中了解幼儿的想法,倾听幼儿描述或者“解释”他们的照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记录下幼儿主动选择的与特别重视的照片,可以使用开放式的问题,如“你能跟我谈谈你的照片吗”。
  在交流倾听中,我们了解到这组幼儿喜欢和教师或者同伴一起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喜欢自主选取材料进行活动;对各种贝壳和各色羽毛特别感兴趣;喜欢在画架上画画;能把自己的作品高兴地摆在展览区……但是对于教师摆在桌子上的南瓜、水彩笔、树枝的照片幼儿选择了放弃……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能够了解到为什么幼儿对有些照片会选择放弃,进一步倾听幼儿对于美工区环境的独特看法。
  (二)活用“儿童访谈”,关注幼儿
  儿童访谈是马赛克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采用图书制作了解幼儿想法的一个补充。参与图书制作的只是少部分幼儿,而儿童访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教师将几位幼儿作为访谈对象,也可以是集体谈话的形式,以便尽可能把更多幼儿的想法囊括进来。
其他文献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材料的投放是为了激发幼儿对材料和活动的兴趣,同时使幼儿在情感、感知体驗和审美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推动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丰富多元的综合性材料为幼儿的美术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支架。  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材料是双胶纸。双胶纸具有
人人都想着能超常发挥,殊不知,我们能做的,只是演绎最好的自己。  ——题记  窗外的天阴沉沉,低低的乌云压弯了高楼的脊梁,像是暗处潜伏的怪兽,带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肃静,空气里弥漫着躁郁的沉闷,一如我此刻的心情,忐忑不安。  评委老师的眼睛直直地盯着我手中棕黑色的琴弦。紧张的情绪从脚底升起,一直蔓延到指尖,身体微微战栗。  “开始吧。”评委的声音响起,像是对我下的最后一张通牒。  指尖动起,大脑
期刊
活动目标  1. 尝试依据画面中的局部线条进行想象添画,表现事物的简单造型。  2. 了解折叠画创作的特点,感受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趣与美。  3. 体验折叠添画的乐趣,在想象创作中获得成功感。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纸张折叠经验。  物质准备:  1. 视频课件,师幼示范操作大书,背景音乐。  2. 四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不同底色的方形纸,勾线笔,炫彩棒。活动过程  一、视频激趣,导入
期刊
卡罗·齐内利是意大利艺术家。他从小就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在他两岁时,其母亲就去世了。九岁时,被他从事木匠的父亲送到远离家人的农场当长工,孤独的乡村生活使他更加内向。十五岁时,他来到维罗纳市屠宰场学徒。十八岁时,他应征入伍参加西班牙内战。战场上剧烈的爆炸声炸昏了他,醒来后,战争的恐惧,无法排解的孤寂,加上亲人的离世,卡罗的心理及精神受到极大的创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他被送到精神病院隔离十年。在精神病院
户外活动时,几个小朋友驻足在幼儿园的葡萄架旁,他们在轮胎下面发现了一群正在“工作”的小蚂蚁。宸宸说:“快来看!这里有许多虫子,是小蚂蚁!它那么小还跑得这么快啊,真厉害!”很快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观察小蚂蚁的行列。  孩子们对蚂蚁非常好奇,一直在问有关蚂蚁的问题。为了解答孩子们心中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开展了“探秘蚂蟻”的活动。我找来了一些有关蚂蚁的视频和图片,让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蚂蚁的种类、外形、习性
绕过一座大山的遮蔽,我们终于得以一睹尼斯湖的样貌.rn它是一块镶嵌在苍翠的苏格兰高地的蓝宝石,湛蓝的天、皎洁的云以及洒遍大地的阳光,都深情凝视着这块宝石.远远地,我看见
期刊
中国传统的"生生论"可为学界正在推进的方法论关系主义构建普遍而坚实的基础.在对霍布斯的自然状态预设进行批判性解读基础上,诠释《论语》《孝经》关键语句的大义,追溯关系至人有其生命之生物学事实,即人因父母之生养而有其生命;人被生而在"亲亲"关系之中,"亲亲"是生存论意义上的关系,因而是终极性的,并且是普遍的;在亲亲关系中,人生成、发育出普遍的合作倾向和组织倾向,从而构建各种社会关系和组织.
奶奶总说自己是白墨一个。墨本黑色,白墨?那就表示不识字喽,汉字的组合多奇妙!不过,在我心里,奶奶是我的“先生”,是她,领着我走进汉语大世界的。  初学书法,还是垂髫之时。第一次独立写出一个字,我兴冲冲地喊:“奶奶,看,我写的‘山’!”“这么厉害啊囡囡,”奶奶搂着我看字,“什么shān呀?”“大山的山!老师说,这一竖一竖的,就是照着山峰的样子画的。看,像吗?”我说。“有点像,但又不像。”奶奶仔细看我
期刊
基于新乡村主义及规划理论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提出新乡村美学评价体系.从“三生”视角出发,即生产、生活、生态,构建新乡村美学体系框架,划分为3大影响因素、9个指标因素与2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人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古今名言都在告诉我们:旅行是有力量的.rn旅行让我们看见世界的高度,也改变我们自己的高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