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生应该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在教师的引导中进行知识的再次创造,这和深度学习的理念是相似的。教师要更加关注过程,把学生的认知结构当成基础,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究和交流,并在他们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感受数学的思想,获得一些生活的经验,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够综合地使用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度的学习。从这个地方也可以知道,数学学习也应该是一种深度的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 小学数学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1-0062-02
一、进行深度学习的意义
(一)构建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化和问题。但是学生浅层学习到的内容往往是孤立的、片面的,这也会让学生在面对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会感觉特别迷茫。而深度学习就是以学生的认知情况为准,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地分析和加工,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到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经验中来,这也会帮助学生更灵活地运用新掌握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浅层学习往往需要学生进行机械的记忆和模仿,这个过程就比较枯燥。在学生运用这个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比较孤立,缺少创新和批判的精神,这也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深度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之后,他们往往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加了解它的内在规律。在进行深层学习的时候,学生可以自己进行分析、思考、探索,从而让自身的数学素养和水平得到提升,实现全面的发展。
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一)了解和熟悉学习的情况,掌握教材
想要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往往离不开教育。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上课之前使用访问和测试的方法来了解学生的水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度学习活动。另外还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的解读,或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解释,找到背后存在的内容。教师要更加地了解材料,才可以有层次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化复杂为简单,化困难为简单,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部分的时候,上课之前就可以进行一个调查,看看学生了解关于圆的哪些知识,有哪些相关的生活经验,同时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哪些素养得到发展,这节课该如何体现重难点。在对教材进行解读的时候,也应该组织一些推理、想象的思维活动来让学生发现圆的特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像量一量、比一比等等,引导学生感受圆的特点。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能够用圆规画图,也要感受用圆规画图的实质。教师还可以使用游戏的方法来进行新课的导入,如告诉学生要在上课之前玩一个寻宝的小游戏,给学生展示一张寻宝图,告诉学生寻宝图在离他们脚四米的地方。这样学生就会找到不同的地方,那么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一些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就像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的一样,这些点最后变成了一个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图形?然后让学生自己试着画一画,看看哪个学生画得最好。
(二)以情感作为基础,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把课本当成唯一的参照物,这样虽然可以很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思维,使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优秀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往往会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使用多样化的方法来吸引学生,像做一些游戏,或者讲一些有趣的事情,这些活动虽然看起来和教学内容没有关系,却可以让教学的效率提高。因为这些活动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所以教师不能只关注教学的效果,也要注重学生情感的调动。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问问学生1×1等于几?学生往往可以很快地说出来,然后教师再提问学生1111111×1111111等于多少的时候,教室里面就會特别的安静,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的方法,可是都不能解决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借助多媒体,依次地给学生展示1×1,11×11,111×111等式子的得数,让学生发现里面的规律,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地得出最后的答案。虽然这个问题和教学内容关系不是很密切,却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
(三)使用联系的方法,构建体系
数学知识体系是课程和教材之间的网络,是由一些概念,定义和方法组合起来的结构。教师需要让学生拥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使用的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联系新旧知识,让学生的认知得到强化,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还可以使用图表的方法,或者使用元认知的方法,让学生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整合,就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地同化知识,实现构建,并使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复习了“多边形面积”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网状图的方法进行知识梳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感受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起来新的知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感受其中的逻辑性,掌握归纳知识的方法,形成宝贵的能力。
(四)组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理解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需要根据一些实际的物品来进行理解。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操作一些小棒,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计算的过程,并且理解这样的计算方法。又比如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时候,学生很容易理解上下两个圆的计算方法,可是却没有办法知道圆柱侧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把长方形的纸卷一下,让学生清晰地看过变化的过程,然后再把圆柱体的侧面打开,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理解到原来它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那么教师在讲解“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时候,学生也可以轻松地记忆和理解了。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获得很大的发展。 (五)运用迁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尝试。学习离不开迁移,需要学生积极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五的乘法口诀来学习后面的乘法口诀。学生在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就可以想一想圆柱体的表面积怎么计算。使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也可以让学生从情境中出发,找到有用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创造性。
例如在遇到“往圆柱水桶里面装水”的问题的时候,一些学生就会想到分别把水拿出来,或者先整个称一下,再称一下空水桶的重量。虽然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但是都比较麻烦。那么学生学会了迁移之后,就可以知道水的体积就是水的重量,从而通过计算就可以获得答案。
(六)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是运用机械的方式来替代学生思考的这个过程。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很好地节省教学时间,推进课程的进行,但是因为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旧知识之间也没有衔接,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下面几个式子:10cm+20dm=?20g+1.5kg=?之后再让学生对这几个式子进行计算,探究其中存在的规律。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之后就可以知道,在计算单位不一样的时候,先要进行单位的换算,然后再进行加减。当学生认识到单位不统一的重要性之后,就为他们之后学习异分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导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异分母加减其实就是一个统一单位的过程,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七)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学生将自己作为主体,以学习活动作为对象,自觉的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过程、结果进行审视和调节的一个过程。反思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它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通过自我反思,学生就可以再次回想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地调整,并总结出相应的经验,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缺少反思,也没有去概括做题的过程,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这就导致他们做题的效率不高。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调整他们的思维过程,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让自己的解题过程更加流畅和理性。另外學生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合理的评价,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在学生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帮助,让学生可以学会反思。在上面的这些论述中也可以知道,反思是学生学习中最薄弱的部分,教师如果使用灌输的教学方法就会影响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大量的作业和考试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反思。但是学生是不是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反思往往是衡量他们是否进行了深度学习的一个标志。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反思和学习。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去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来学习的观念,改进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反思的目的。
(八)构建教学情境
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所以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而数学课程往往对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通过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就可以很好地降低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的难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另外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还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构建情境的方式,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而这也需要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组织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构建超市购物的情境,提前准备好一些需要的道具,并进行明码标价,将商品的价格精确到小数。之后再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别扮演超市里面的不同角色,模拟买卖货物的过程,像一位同学要买三支笔,一支笔1.5,请问一共需要花多少钱?通过构建这样的情境,就可以增强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认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投入地进行深度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实现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就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一个中心,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知识的把握,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可以独立地解决问题,反馈和评价,让学生在反思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惠云.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2018(31).
[2]马启娴.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深度学习——以小学数学学习为例[J].新课程(上),2019(3).
[3]陈惠芳,袁凤珍.深度学习: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必由之路[J].小学数学教师,2017(2):48-50.
【关键词】深度学习 小学数学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1-0062-02
一、进行深度学习的意义
(一)构建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化和问题。但是学生浅层学习到的内容往往是孤立的、片面的,这也会让学生在面对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会感觉特别迷茫。而深度学习就是以学生的认知情况为准,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地分析和加工,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到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经验中来,这也会帮助学生更灵活地运用新掌握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浅层学习往往需要学生进行机械的记忆和模仿,这个过程就比较枯燥。在学生运用这个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比较孤立,缺少创新和批判的精神,这也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深度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之后,他们往往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加了解它的内在规律。在进行深层学习的时候,学生可以自己进行分析、思考、探索,从而让自身的数学素养和水平得到提升,实现全面的发展。
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一)了解和熟悉学习的情况,掌握教材
想要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往往离不开教育。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上课之前使用访问和测试的方法来了解学生的水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度学习活动。另外还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的解读,或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解释,找到背后存在的内容。教师要更加地了解材料,才可以有层次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化复杂为简单,化困难为简单,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部分的时候,上课之前就可以进行一个调查,看看学生了解关于圆的哪些知识,有哪些相关的生活经验,同时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哪些素养得到发展,这节课该如何体现重难点。在对教材进行解读的时候,也应该组织一些推理、想象的思维活动来让学生发现圆的特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像量一量、比一比等等,引导学生感受圆的特点。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能够用圆规画图,也要感受用圆规画图的实质。教师还可以使用游戏的方法来进行新课的导入,如告诉学生要在上课之前玩一个寻宝的小游戏,给学生展示一张寻宝图,告诉学生寻宝图在离他们脚四米的地方。这样学生就会找到不同的地方,那么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一些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就像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的一样,这些点最后变成了一个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图形?然后让学生自己试着画一画,看看哪个学生画得最好。
(二)以情感作为基础,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把课本当成唯一的参照物,这样虽然可以很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思维,使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优秀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往往会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使用多样化的方法来吸引学生,像做一些游戏,或者讲一些有趣的事情,这些活动虽然看起来和教学内容没有关系,却可以让教学的效率提高。因为这些活动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所以教师不能只关注教学的效果,也要注重学生情感的调动。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问问学生1×1等于几?学生往往可以很快地说出来,然后教师再提问学生1111111×1111111等于多少的时候,教室里面就會特别的安静,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的方法,可是都不能解决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借助多媒体,依次地给学生展示1×1,11×11,111×111等式子的得数,让学生发现里面的规律,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地得出最后的答案。虽然这个问题和教学内容关系不是很密切,却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
(三)使用联系的方法,构建体系
数学知识体系是课程和教材之间的网络,是由一些概念,定义和方法组合起来的结构。教师需要让学生拥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使用的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联系新旧知识,让学生的认知得到强化,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还可以使用图表的方法,或者使用元认知的方法,让学生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整合,就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地同化知识,实现构建,并使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复习了“多边形面积”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网状图的方法进行知识梳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感受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起来新的知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感受其中的逻辑性,掌握归纳知识的方法,形成宝贵的能力。
(四)组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理解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需要根据一些实际的物品来进行理解。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操作一些小棒,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计算的过程,并且理解这样的计算方法。又比如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时候,学生很容易理解上下两个圆的计算方法,可是却没有办法知道圆柱侧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把长方形的纸卷一下,让学生清晰地看过变化的过程,然后再把圆柱体的侧面打开,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理解到原来它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那么教师在讲解“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时候,学生也可以轻松地记忆和理解了。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获得很大的发展。 (五)运用迁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尝试。学习离不开迁移,需要学生积极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五的乘法口诀来学习后面的乘法口诀。学生在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就可以想一想圆柱体的表面积怎么计算。使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也可以让学生从情境中出发,找到有用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创造性。
例如在遇到“往圆柱水桶里面装水”的问题的时候,一些学生就会想到分别把水拿出来,或者先整个称一下,再称一下空水桶的重量。虽然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但是都比较麻烦。那么学生学会了迁移之后,就可以知道水的体积就是水的重量,从而通过计算就可以获得答案。
(六)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是运用机械的方式来替代学生思考的这个过程。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很好地节省教学时间,推进课程的进行,但是因为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旧知识之间也没有衔接,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下面几个式子:10cm+20dm=?20g+1.5kg=?之后再让学生对这几个式子进行计算,探究其中存在的规律。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之后就可以知道,在计算单位不一样的时候,先要进行单位的换算,然后再进行加减。当学生认识到单位不统一的重要性之后,就为他们之后学习异分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导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异分母加减其实就是一个统一单位的过程,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七)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学生将自己作为主体,以学习活动作为对象,自觉的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过程、结果进行审视和调节的一个过程。反思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它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通过自我反思,学生就可以再次回想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地调整,并总结出相应的经验,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缺少反思,也没有去概括做题的过程,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这就导致他们做题的效率不高。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调整他们的思维过程,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让自己的解题过程更加流畅和理性。另外學生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合理的评价,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在学生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帮助,让学生可以学会反思。在上面的这些论述中也可以知道,反思是学生学习中最薄弱的部分,教师如果使用灌输的教学方法就会影响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大量的作业和考试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反思。但是学生是不是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反思往往是衡量他们是否进行了深度学习的一个标志。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反思和学习。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去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来学习的观念,改进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反思的目的。
(八)构建教学情境
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所以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而数学课程往往对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通过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就可以很好地降低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的难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另外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还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构建情境的方式,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而这也需要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组织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构建超市购物的情境,提前准备好一些需要的道具,并进行明码标价,将商品的价格精确到小数。之后再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别扮演超市里面的不同角色,模拟买卖货物的过程,像一位同学要买三支笔,一支笔1.5,请问一共需要花多少钱?通过构建这样的情境,就可以增强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认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投入地进行深度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实现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就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一个中心,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知识的把握,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可以独立地解决问题,反馈和评价,让学生在反思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惠云.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2018(31).
[2]马启娴.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深度学习——以小学数学学习为例[J].新课程(上),2019(3).
[3]陈惠芳,袁凤珍.深度学习: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必由之路[J].小学数学教师,2017(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