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看图作文实际上是“看图——说话——写作——作文”,这是从口语表达向书面语表达过渡的一种训练方式。它既可以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为书面表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中、低年级必须加强看图作文训练,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的作文能力。下面我就浅谈一下看图作文教学:
第一,感知整体,把握中心。
感知整体就是指导学生先审图,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抓住图画的主要部分。看图一般按总看、分看、再总看的步骤进行。1.总看。根据老师出的题目,提出要求和提示,先总得看看图中画的是一件什么事,对图画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2.分看人物。要看人物的动作,也就是“人物”在干什么、怎样干;再看人物的外貌、神情,想一想人物的身份、年龄、职务等。从图画上人物的神情,想一想人物可能说什么、是怎样一种思想感情;如图中有几个人物,想想他们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3.分看环境。环境在画面里一般表现出来的就是景物。仔细观察画面的景物,就可以知道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还要注意景物和人物有什么关系、景物和事件有什么关系。4.再总看。把人物、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综合起来全面地看一看这幅图或几幅图,想一想说明了一个什么意思。如,我们在处理《盲人伯伯》这节看图作文时,首先把这幅图挂在黑板上,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会儿。这样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后提出这样的问题:画面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间、地点发生的什么事?学生答:“图上画的是一个大雪天里,两个少先队员正在搀扶一个盲人伯伯,准备送他回家。”通过这一问一答,使学生对这幅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然后我又问:“谁能把这幅图的内容用几个字概括出来呢?”学生回答:“这幅图画的是送盲人伯伯。”这就是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了图画的主要内容,即抓住了中心。
第二,观察引导,想象合理。
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对图已经有了总的印象,然后以图画中提供的内容,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进行想象补充。它是借助充分合理的想象,把画面以外的又是画面中所反映的事物和不可缺少的内容及环节补充出来,这样就能对画面的理解更完美、具体、充实。画面往往是截取事件的片断,不可能把全部事件的过程全用图画表现出来。因此,不能全部表现出来的环节和部分,就是我们应该运用联想和想象加以补充的部分。一般来讲,单幅图画,经常表现事件的高潮部分,所以往往需要补充开头和结尾。例如《送盲人伯伯》这幅图的画面,是两位少先队员下雪天送盲人伯伯回家的情景,这是事件的高潮。那么为什么要送盲人伯伯回家呢?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鹅毛般的大雪,头上戴着帽子,脖子上系着围巾,是画面提供的依据,据此可以通过合理想象,把事件的原因补充出来。画面还告诉我们,面画中两个少先队员搀扶着盲人伯伯,老人脸上露出微笑,他们好像在谈论着什么。这又给我们提供了情节发展的依据,可以想象,他们一路上会怎样,到伯伯家里后又会怎样。运用联想及想像补充事件的结尾,经过补充,使事件有因有果,情节具体、生动感人。
第三,激发兴趣,口头作文。
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听录音说几句话,复述故事,利用课间和学生谈心,一起做游戏,组织并参加主题班队会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到的事情用几句话说清楚。刚开始,学生说得不太清楚,我就耐心指导,在训练中提出具体要求,然后按要求进行具体训练。时间长了,学生从不敢说、不爱说、不会说,发展到敢说、爱说、会说,并且已初步形成了习惯,课堂上出现了活越的气氛。如《公园》这节看图作文,在“审图”、“联想”之后,学生对图画的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准备好了口头作文的材料和内容。怎样把这些材料和内容表达好呢?开始,引导学生想好顺序来安排内容和材料。我让学生思考一会儿,然后提出:谁能把近处的景色口头说一说?一名学生马上举手发言,他说:“迈进公园大门就看见一个喷水池,水池的中央有一株粉红色的荷花,荷花上站着一只亭亭玉立的仙鹤。它的嘴里不时地吐着水花,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真的呢!”他说完后,我又问:“那么远处有什么景色呢?”一名女生说:“喷水池远处的左边有奇形怪状的假石山,假石山的旁边有一幢凉亭,凉亭的柱子上是金色的琉璃瓦。亭子里坐着几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正在下棋,在愉快地度过晚年。凉亭的后面有许多许多的榕树,榕树的叶子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的底下有几条石凳,每条凳子上都坐满了人。……”接着,我又问:谁能把这幅图的全部景色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完整地说说?开始,让学生自己说;接着,照图对讲,检查自己口头表达有没有毛病、说话是否清楚;然后同桌同学互相说,如果发现毛病,让同学帮助改正。这个口头作文即是作文前的演练,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口头作文和看图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口头作文和看图写作的质量。
第四,整体反馈,写好作文。
这是我们常说的“看图作文”中的“作文”部分。通常说,口头作文怎样说,作文就怎样写,这是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的好方法。然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有区别,需要引起学生的重视:1.删除口头作文中重复、不合语法规范的词语、句子;2.填补口头作文可以省略但作文中必须补上的语句;3.进一步调整口头作文的段落层次和语言;4.书面语言的表述比口头语言的表述要求更严谨、规范。必须在口述作文后立即要求学生动笔写,修改后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大家听,互相学习,整体反馈。
第一,感知整体,把握中心。
感知整体就是指导学生先审图,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抓住图画的主要部分。看图一般按总看、分看、再总看的步骤进行。1.总看。根据老师出的题目,提出要求和提示,先总得看看图中画的是一件什么事,对图画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2.分看人物。要看人物的动作,也就是“人物”在干什么、怎样干;再看人物的外貌、神情,想一想人物的身份、年龄、职务等。从图画上人物的神情,想一想人物可能说什么、是怎样一种思想感情;如图中有几个人物,想想他们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3.分看环境。环境在画面里一般表现出来的就是景物。仔细观察画面的景物,就可以知道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还要注意景物和人物有什么关系、景物和事件有什么关系。4.再总看。把人物、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综合起来全面地看一看这幅图或几幅图,想一想说明了一个什么意思。如,我们在处理《盲人伯伯》这节看图作文时,首先把这幅图挂在黑板上,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会儿。这样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后提出这样的问题:画面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间、地点发生的什么事?学生答:“图上画的是一个大雪天里,两个少先队员正在搀扶一个盲人伯伯,准备送他回家。”通过这一问一答,使学生对这幅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然后我又问:“谁能把这幅图的内容用几个字概括出来呢?”学生回答:“这幅图画的是送盲人伯伯。”这就是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了图画的主要内容,即抓住了中心。
第二,观察引导,想象合理。
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对图已经有了总的印象,然后以图画中提供的内容,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进行想象补充。它是借助充分合理的想象,把画面以外的又是画面中所反映的事物和不可缺少的内容及环节补充出来,这样就能对画面的理解更完美、具体、充实。画面往往是截取事件的片断,不可能把全部事件的过程全用图画表现出来。因此,不能全部表现出来的环节和部分,就是我们应该运用联想和想象加以补充的部分。一般来讲,单幅图画,经常表现事件的高潮部分,所以往往需要补充开头和结尾。例如《送盲人伯伯》这幅图的画面,是两位少先队员下雪天送盲人伯伯回家的情景,这是事件的高潮。那么为什么要送盲人伯伯回家呢?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鹅毛般的大雪,头上戴着帽子,脖子上系着围巾,是画面提供的依据,据此可以通过合理想象,把事件的原因补充出来。画面还告诉我们,面画中两个少先队员搀扶着盲人伯伯,老人脸上露出微笑,他们好像在谈论着什么。这又给我们提供了情节发展的依据,可以想象,他们一路上会怎样,到伯伯家里后又会怎样。运用联想及想像补充事件的结尾,经过补充,使事件有因有果,情节具体、生动感人。
第三,激发兴趣,口头作文。
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听录音说几句话,复述故事,利用课间和学生谈心,一起做游戏,组织并参加主题班队会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到的事情用几句话说清楚。刚开始,学生说得不太清楚,我就耐心指导,在训练中提出具体要求,然后按要求进行具体训练。时间长了,学生从不敢说、不爱说、不会说,发展到敢说、爱说、会说,并且已初步形成了习惯,课堂上出现了活越的气氛。如《公园》这节看图作文,在“审图”、“联想”之后,学生对图画的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准备好了口头作文的材料和内容。怎样把这些材料和内容表达好呢?开始,引导学生想好顺序来安排内容和材料。我让学生思考一会儿,然后提出:谁能把近处的景色口头说一说?一名学生马上举手发言,他说:“迈进公园大门就看见一个喷水池,水池的中央有一株粉红色的荷花,荷花上站着一只亭亭玉立的仙鹤。它的嘴里不时地吐着水花,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真的呢!”他说完后,我又问:“那么远处有什么景色呢?”一名女生说:“喷水池远处的左边有奇形怪状的假石山,假石山的旁边有一幢凉亭,凉亭的柱子上是金色的琉璃瓦。亭子里坐着几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正在下棋,在愉快地度过晚年。凉亭的后面有许多许多的榕树,榕树的叶子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的底下有几条石凳,每条凳子上都坐满了人。……”接着,我又问:谁能把这幅图的全部景色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完整地说说?开始,让学生自己说;接着,照图对讲,检查自己口头表达有没有毛病、说话是否清楚;然后同桌同学互相说,如果发现毛病,让同学帮助改正。这个口头作文即是作文前的演练,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口头作文和看图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口头作文和看图写作的质量。
第四,整体反馈,写好作文。
这是我们常说的“看图作文”中的“作文”部分。通常说,口头作文怎样说,作文就怎样写,这是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的好方法。然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有区别,需要引起学生的重视:1.删除口头作文中重复、不合语法规范的词语、句子;2.填补口头作文可以省略但作文中必须补上的语句;3.进一步调整口头作文的段落层次和语言;4.书面语言的表述比口头语言的表述要求更严谨、规范。必须在口述作文后立即要求学生动笔写,修改后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大家听,互相学习,整体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