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 李海燕
是天意,还是巧合?当我走进南湖旁的那条小巷,细雨又在悄无声息地飘落了。湿潸潸的路面,湿潸潸的老墙,湿潸潸的门楼……在一个这样的雨天,在一个这样的深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便带着潮湿的气味飘进脑海,我心存疑惑,不知是否能有机缘感受到杏花的幽芳?
巷底杏花楼的古老门楼在岁月中斑驳,写满了沧桑,黑瓦粉墙的亭台楼阁不知已经重修了多少次,依旧在绿树簇拥中沿着脚下麻石路向南湖中的半屿延伸。据说,早在唐朝时这里就有建筑。称为“杏花楼”是明万历年间以后,文渊阁大学士张位削职回昌后,在此筑闲云馆、辟“别业楼”,又取元代虞集《风入松》“极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的诗意命名。而此前,也就是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这里则是宁王朱宸濠正妻娄妃的梳妆台。
许多人被明朝初年朱元璋的俭朴迷惑,如果稍加考察他所颁布的封藩制度,便知道这是一个毫无顾虑地使皇家龙脉得到极端享受的朝代。朱元璋夺天下登九五之尊,众多的皇子便被封为亲王,岁禄万石,王府之内不仅设置官属,还配护卫3千至1.9万人,冠冕服饰,车旗邸第,仅次于皇帝。按朝廷规定,亲王除长子继位外,其余诸子封为郡王;郡王之后又封将军……宗支蔓延,人多口众,形成庞大的群体,使百姓不堪重荷。更何况这些藩王、郡王身份显贵,虽朝廷有“分封而不锡士,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规定,但“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均礼”,地方政事受其左右,欺压百姓恣意盘剥,甚至鲸吞地方财赋,都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朱宸濠是第四代宁王。他爷爷的爷爷,也就是第一代宁王朱权(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地原在大宁,是明朝边关巨镇。朱元璋传位皇孙朱允文,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不服,计赚朱权,挟大宁边军及朵颜三卫骑兵而夺得皇位。事后既不与宁王中分天下,也不准他去苏州、钱塘,却将其改封南昌,以江西布政司官署为王邸。不久,有人告朱权巫蛊诽谤朝事,虽经查验得已澄清,但从此朱权闭门韬晦,唯鼓琴读书,钻研戏曲音韵而已。然而,第二、三代宁王霸气渐起,到了第四代宁王朱宸濠,则更是恣肆妄为。他陷害江西地方官员,擅杀江西都指挥使,赶走江西布政使和御史,幽禁南昌知府,并“尽夺诸附王府民庐,责民间子钱,强夺田宅子女”。
据史书记载,朱宸濠轻佻无度,却善于以文行自饰。在他看来:这天是朱家的天,官员只是朱家的奴才,而百姓更是如同蝼蚁。朱宸濠在世袭的传承中没有忘记朱棣与朱权起兵时曾经有过的约定,这种逐渐放大的不忿的心理,终于在他身上愈演愈烈,成为一系列夺取皇位的谋动。然而,朱宸濠最为宠爱的王妃娄素珍在这件大事大非的事情上却与他同床异梦。娄妃自小尽读四书、五经、程朱语录,接受爷爷娄谅穷理、笃行的品德熏陶。她知道皇室的争夺从来都是充满血腥而灭绝人性的,一次次软语规劝夫婿要懂收敛,并用青丝作笔,取《诗经·大雅》中“大邦维屏,大宗维翰”之意,大书“屏、翰”二碑,只希望王爷成为卫国的肱股重臣。
对于妇人之言,自认文韬武略具有帝王气概的朱宸濠认为只是一种唠叨,在经历无数次这种难耐的“聒噪”后,王爷不得不疏远了与娄妃的距离。娄妃眼里以往王爷的孺雅气质逐渐被暴戾、阴冷的神情替代。随着他疯狂敛财以大量的黄金白银遍贿朝廷权臣与太监,武宗下诏恢复宁王府的护卫兵马,王府之内开始充满了逼人的威严与肃杀的气势。失望中,娄妃无可奈何地选择了逃避——在南湖湖心岛的楼阁上排遣心中的惶惑与忧伤。几朵飘进庭院的落花,一缕射进小窗的斜阳,都极为深刻地引发出娄妃人生无常的叹息。豆蔻年华有过的绮梦灰飞烟灭,剩下的只有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自悲伤了。眼见王爷夺取帝位的心思日重,勾结内廷宦官收买朝中大臣,暗中招兵买马,走的是一条不归路。她也只能是伤心枕边三更雨,点滴凄清而已。娄妃潸然泪下,泣劝王爷去除谋逆之心,以免惹来杀身之祸。她弦断琴裂,泣血作画《夫妻采樵图》送给丈夫,并在画的留白处题诗:“妇语夫兮夫转听,采樵须知担头轻。昨宵雨过苍苔滑,莫向苍苔险处行。”
但最终娄妃还是绝望了,绝望得不存一丝侥幸,没有任何余地。朱宸濠笼络娄妃妹夫的堂兄——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费宏遭到拒绝后,授意朝中党羽弹劾,使其罢官回乡,还又指使奸人烧费宏的坐船,攻打费宏家族,焚屋宇、掘祖坟,为达目的“顺则昌、逆则亡”,暴戾作恶几近疯狂。娄妃的心在流血,登南湖间的楼阁远望,眼前碧水萦绕柳树含烟,而她,却是人生路短无处话凄凉。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朱宸濠以生辰宴客集合省中长官,假传“今太后有诏,令我起兵讨贼”。江西巡抚孙燧及副使许逵不服,被杀于惠民门外。布政使、巡按御史等官员或稽首呼万岁,或被囚禁下狱。朱宸濠集兵号称十万,散发檄文,声讨武宗……
然而造化弄人,朱宸濠终究不是当年的燕王朱棣,他没有永乐皇帝的好运,更没有永乐皇帝的才谋权变。叛乱仅43天便被提督南赣汀漳军务的王守仁平定。诸妃嫔投水自尽,朱宸濠及世子、郡王,以及左右丞相李士实、刘养正全部被俘。他在槛车中流着眼泪说:“昔纣用妇人言亡天下,我以不用妇人言亡其身,今悔恨何及!”据说,娄妃投江前曾留下一首《西江绝笔》,她心如枯槁地写道:“画虎屠龙叹旧图,血书才了凤眼枯。迄今十丈鄱湖水,流尽当年泪点无。”
娄妃被王守仁葬在赣江旁,那一抔黄土掩埋了一缕芳魂的万般凄凉。民间传说娄妃投江后,尸首并未顺流而下,而是溯流回到了南昌,以明“生不从夫谋逆,死不随波逐流”的心志。娄妃忠贞节烈、魂追清流,宛如一朵在罪恶、叛逆环境里绽放的洁净的花,民间甚至有人将她高看成赣江的水神。乾隆初年,布政使彭家屏为娄妃修墓时题字——前明宁王庶人宸濠娄妃之墓在此。清代著名文学家,“乾隆三大家”之一的铅山人蒋士铨也以摇曳生姿的文字,以娄妃为题材创作了一部戏剧——《一片石》。而娄妃当年的梳妆台,则在清朝时为祀娄妃募建“因是庵”。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并改称“观音亭”。
一阕哀婉的悲歌余音绵绵,天荒地老。冷月无声,我们至今仍为岁月深处这位贤德女子的故事扼腕长叹。在芳霏的细雨中,我寻找花红柳绿之间逐渐浅淡了倩影,触摸印刻在杏花楼门墙上的沧桑……却被楼阁间的杏花树旁传来兀自一声轻叹,荡人心魄撩动万千悲情。
是天意,还是巧合?当我走进南湖旁的那条小巷,细雨又在悄无声息地飘落了。湿潸潸的路面,湿潸潸的老墙,湿潸潸的门楼……在一个这样的雨天,在一个这样的深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便带着潮湿的气味飘进脑海,我心存疑惑,不知是否能有机缘感受到杏花的幽芳?
巷底杏花楼的古老门楼在岁月中斑驳,写满了沧桑,黑瓦粉墙的亭台楼阁不知已经重修了多少次,依旧在绿树簇拥中沿着脚下麻石路向南湖中的半屿延伸。据说,早在唐朝时这里就有建筑。称为“杏花楼”是明万历年间以后,文渊阁大学士张位削职回昌后,在此筑闲云馆、辟“别业楼”,又取元代虞集《风入松》“极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的诗意命名。而此前,也就是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这里则是宁王朱宸濠正妻娄妃的梳妆台。
许多人被明朝初年朱元璋的俭朴迷惑,如果稍加考察他所颁布的封藩制度,便知道这是一个毫无顾虑地使皇家龙脉得到极端享受的朝代。朱元璋夺天下登九五之尊,众多的皇子便被封为亲王,岁禄万石,王府之内不仅设置官属,还配护卫3千至1.9万人,冠冕服饰,车旗邸第,仅次于皇帝。按朝廷规定,亲王除长子继位外,其余诸子封为郡王;郡王之后又封将军……宗支蔓延,人多口众,形成庞大的群体,使百姓不堪重荷。更何况这些藩王、郡王身份显贵,虽朝廷有“分封而不锡士,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规定,但“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均礼”,地方政事受其左右,欺压百姓恣意盘剥,甚至鲸吞地方财赋,都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朱宸濠是第四代宁王。他爷爷的爷爷,也就是第一代宁王朱权(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地原在大宁,是明朝边关巨镇。朱元璋传位皇孙朱允文,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不服,计赚朱权,挟大宁边军及朵颜三卫骑兵而夺得皇位。事后既不与宁王中分天下,也不准他去苏州、钱塘,却将其改封南昌,以江西布政司官署为王邸。不久,有人告朱权巫蛊诽谤朝事,虽经查验得已澄清,但从此朱权闭门韬晦,唯鼓琴读书,钻研戏曲音韵而已。然而,第二、三代宁王霸气渐起,到了第四代宁王朱宸濠,则更是恣肆妄为。他陷害江西地方官员,擅杀江西都指挥使,赶走江西布政使和御史,幽禁南昌知府,并“尽夺诸附王府民庐,责民间子钱,强夺田宅子女”。
据史书记载,朱宸濠轻佻无度,却善于以文行自饰。在他看来:这天是朱家的天,官员只是朱家的奴才,而百姓更是如同蝼蚁。朱宸濠在世袭的传承中没有忘记朱棣与朱权起兵时曾经有过的约定,这种逐渐放大的不忿的心理,终于在他身上愈演愈烈,成为一系列夺取皇位的谋动。然而,朱宸濠最为宠爱的王妃娄素珍在这件大事大非的事情上却与他同床异梦。娄妃自小尽读四书、五经、程朱语录,接受爷爷娄谅穷理、笃行的品德熏陶。她知道皇室的争夺从来都是充满血腥而灭绝人性的,一次次软语规劝夫婿要懂收敛,并用青丝作笔,取《诗经·大雅》中“大邦维屏,大宗维翰”之意,大书“屏、翰”二碑,只希望王爷成为卫国的肱股重臣。
对于妇人之言,自认文韬武略具有帝王气概的朱宸濠认为只是一种唠叨,在经历无数次这种难耐的“聒噪”后,王爷不得不疏远了与娄妃的距离。娄妃眼里以往王爷的孺雅气质逐渐被暴戾、阴冷的神情替代。随着他疯狂敛财以大量的黄金白银遍贿朝廷权臣与太监,武宗下诏恢复宁王府的护卫兵马,王府之内开始充满了逼人的威严与肃杀的气势。失望中,娄妃无可奈何地选择了逃避——在南湖湖心岛的楼阁上排遣心中的惶惑与忧伤。几朵飘进庭院的落花,一缕射进小窗的斜阳,都极为深刻地引发出娄妃人生无常的叹息。豆蔻年华有过的绮梦灰飞烟灭,剩下的只有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自悲伤了。眼见王爷夺取帝位的心思日重,勾结内廷宦官收买朝中大臣,暗中招兵买马,走的是一条不归路。她也只能是伤心枕边三更雨,点滴凄清而已。娄妃潸然泪下,泣劝王爷去除谋逆之心,以免惹来杀身之祸。她弦断琴裂,泣血作画《夫妻采樵图》送给丈夫,并在画的留白处题诗:“妇语夫兮夫转听,采樵须知担头轻。昨宵雨过苍苔滑,莫向苍苔险处行。”
但最终娄妃还是绝望了,绝望得不存一丝侥幸,没有任何余地。朱宸濠笼络娄妃妹夫的堂兄——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费宏遭到拒绝后,授意朝中党羽弹劾,使其罢官回乡,还又指使奸人烧费宏的坐船,攻打费宏家族,焚屋宇、掘祖坟,为达目的“顺则昌、逆则亡”,暴戾作恶几近疯狂。娄妃的心在流血,登南湖间的楼阁远望,眼前碧水萦绕柳树含烟,而她,却是人生路短无处话凄凉。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朱宸濠以生辰宴客集合省中长官,假传“今太后有诏,令我起兵讨贼”。江西巡抚孙燧及副使许逵不服,被杀于惠民门外。布政使、巡按御史等官员或稽首呼万岁,或被囚禁下狱。朱宸濠集兵号称十万,散发檄文,声讨武宗……
然而造化弄人,朱宸濠终究不是当年的燕王朱棣,他没有永乐皇帝的好运,更没有永乐皇帝的才谋权变。叛乱仅43天便被提督南赣汀漳军务的王守仁平定。诸妃嫔投水自尽,朱宸濠及世子、郡王,以及左右丞相李士实、刘养正全部被俘。他在槛车中流着眼泪说:“昔纣用妇人言亡天下,我以不用妇人言亡其身,今悔恨何及!”据说,娄妃投江前曾留下一首《西江绝笔》,她心如枯槁地写道:“画虎屠龙叹旧图,血书才了凤眼枯。迄今十丈鄱湖水,流尽当年泪点无。”
娄妃被王守仁葬在赣江旁,那一抔黄土掩埋了一缕芳魂的万般凄凉。民间传说娄妃投江后,尸首并未顺流而下,而是溯流回到了南昌,以明“生不从夫谋逆,死不随波逐流”的心志。娄妃忠贞节烈、魂追清流,宛如一朵在罪恶、叛逆环境里绽放的洁净的花,民间甚至有人将她高看成赣江的水神。乾隆初年,布政使彭家屏为娄妃修墓时题字——前明宁王庶人宸濠娄妃之墓在此。清代著名文学家,“乾隆三大家”之一的铅山人蒋士铨也以摇曳生姿的文字,以娄妃为题材创作了一部戏剧——《一片石》。而娄妃当年的梳妆台,则在清朝时为祀娄妃募建“因是庵”。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并改称“观音亭”。
一阕哀婉的悲歌余音绵绵,天荒地老。冷月无声,我们至今仍为岁月深处这位贤德女子的故事扼腕长叹。在芳霏的细雨中,我寻找花红柳绿之间逐渐浅淡了倩影,触摸印刻在杏花楼门墙上的沧桑……却被楼阁间的杏花树旁传来兀自一声轻叹,荡人心魄撩动万千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