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预防老龄化带来经济放缓,投资者自身附加值提高成为最据操作性的选择。养老是一项长期工程,但投资模式的缺乏让更多人只能寄希望于长期回报的积累,如何寻找有效的养老投资呢?我们从客观需要出发,制定了两大投资主题,让自己既是需要养老的对象,又是一个主题投资者:为自己养老而进行的投资或 以养老为主题来进行投资。
适合于养老的产品和投资策略
在正式开始为养老做储备之前,建议你先来测算一下,以70%养老金替换率计算,你退休后一年大约需要收入多少:
官方养老金替代率 = 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100%
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员领取的平均养老金为650元/月,而同年该城市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为1100元/月,则该市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为(650÷1100)= 59.09% 。
如果是为自己的幸福退休生活打算,你的养老金替代率应该这样计算:
个人养老金替代率70% =退休前年均收入/?(退休后一年需要收入)×100%
这个?就是我们需要为之努力的目标,它的构成包括:社保养老金+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各项投资收益+房屋反向按揭利息⋯⋯如果前三项的数值相对稳定的话,退休后产生的资金“缺口”就要靠投资收益补足了。从养老的角度看不同的投资产品,有不同的侧重,但关于“养老重在保本”的说法是片面的,不注重收益的投资与不投资有何差别?
Roy Morgan在2007年访问了逾17000名澳大利亚的消费者(逾3700 人年龄在50-64 岁,逾2800 人年龄在65 岁以上)发现65 岁以上受访者拥有经配置的退休金和年金、股票池、固息及地产投资的可能要高很多。
虽然国内的投资渠道相对狭窄,但资产多元化仍有一定操作空间,除必不可少的养老储蓄和保险之外,投资者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偏好和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类型的投资组合或购买生命周期基金;另一种方式是定期定额投资基金或优质上市公司,获取长期收益,从而摊低波动对收益造成的影响;第三种方式是购买所谓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如债券、信托及养老保险,这类产品的收益其实是上下浮动的,但由于风险低和收益的相对可预测,也被推荐到养老帐户的配置中。
另一个建议就是分户理财。个人置业、子女教育、医疗帐户和养老金应该有不同的估算和投资侧重,不能因为是“自己的钱”就混在一起,难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破解中国养老困局在于巧妙运用个人投资的灵活性和时间优势,化被动为主动。当老龄化开始影响中国时,投资者也可以从国际化的视角安排自身的养老计划。中国的养老制度正在不断完善,更多来自西方的成熟技术正在逐渐引进,将在未来的我国养老制度改善的过程逐渐显现出来。先人一步,才能更及时的抓住良机。
老龄化亚洲的主题投资
既然老龄化社会是势之所趋,社会的消费模式甚至是经济发展都会因此而变,那不如抓住“老龄化”这一主题,寻找因此而景气度提升的行业和公司进行投资,一方面可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另一方面又可以“取之于老、用之于老”。
研究表明,老年人通常对价格更为敏感且厌恶风险,对那些目前处于获益于老龄消费行业且行业进入壁垒较高的企业将处于最有利地位。瑞银的报告中提供了老龄化亚洲的九大投资主题。
这其实是一种逆向投资的思路:对于个体而言,养老意味着在某些方面的开支增加,因此我们需要提前为可能到来的消费进行谋划;可对于市场而言,老年人大比例的增加就意味着有成长性的市场机会,比如:医药行业、寿险及投资经纪公司、保健行业;而且,每一代人对其它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例如,未来的老年人和今天的老年人相比,更有可能继续使用伴随其成长的互联网服务、电脑和手机。
寻找不同地投资思路
老龄化的投资具体而言:
■ 金融服务——退休后不再工作,通常会依赖专业理财人士和银行来帮助其管理毕生积累的财富。尤其在发达国家,退休人员的财富有很大一部分是房屋等有形资产,这就刺激了对保险服务的需求。
■ 化妆品——人们通常会希望自己青春永驻,随年龄增长会在化妆品和护理产品上花更多的钱。但年龄大的消费者往往只会更多地购买“实用”的化妆品,例如抗皱面霜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产品。
■ 不动产需求——在老龄化国家,住宅供给可能过剩,老一辈要么以高价房产交换廉价房产,要么将其房产传于子孙后代,这既会影响房价,也会影响抵押信贷。劳动力萎缩使写字楼市场也受到影响。
■ 广告——成熟消费者日益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力,因此广告支出也愈发集中在该群体。结果,人口老龄化或将给定位年轻人市场的娱乐和媒体业务带来风险,而令定位成熟群体的娱乐和媒体获益。
■ 高低端消费将获益——定位高端和低端市场的企业将获益,而定位中端市场、既不能提供超低价格商品或服务也无法提供超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的企业可能将受到挤压。
■ 商业运作模式改变——企业将不得不调整其商业模式,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改善购物体验,增加电话服务,减少机器而增加人工服务。
在发达市场,退休人员的空闲时间要多于以往任何时候。他们往往会将收入更多的花在度假、书籍、杂志、电话、博彩上,而消费和服务的舒适度也成为优先考虑;相反,老年人在服装消费、购买汽车、教育投资、体育用品上的支出会减少,建议回避这类企业。
适合于养老的产品和投资策略
在正式开始为养老做储备之前,建议你先来测算一下,以70%养老金替换率计算,你退休后一年大约需要收入多少:
官方养老金替代率 = 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100%
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员领取的平均养老金为650元/月,而同年该城市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为1100元/月,则该市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为(650÷1100)= 59.09% 。
如果是为自己的幸福退休生活打算,你的养老金替代率应该这样计算:
个人养老金替代率70% =退休前年均收入/?(退休后一年需要收入)×100%
这个?就是我们需要为之努力的目标,它的构成包括:社保养老金+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各项投资收益+房屋反向按揭利息⋯⋯如果前三项的数值相对稳定的话,退休后产生的资金“缺口”就要靠投资收益补足了。从养老的角度看不同的投资产品,有不同的侧重,但关于“养老重在保本”的说法是片面的,不注重收益的投资与不投资有何差别?
Roy Morgan在2007年访问了逾17000名澳大利亚的消费者(逾3700 人年龄在50-64 岁,逾2800 人年龄在65 岁以上)发现65 岁以上受访者拥有经配置的退休金和年金、股票池、固息及地产投资的可能要高很多。
虽然国内的投资渠道相对狭窄,但资产多元化仍有一定操作空间,除必不可少的养老储蓄和保险之外,投资者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偏好和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类型的投资组合或购买生命周期基金;另一种方式是定期定额投资基金或优质上市公司,获取长期收益,从而摊低波动对收益造成的影响;第三种方式是购买所谓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如债券、信托及养老保险,这类产品的收益其实是上下浮动的,但由于风险低和收益的相对可预测,也被推荐到养老帐户的配置中。
另一个建议就是分户理财。个人置业、子女教育、医疗帐户和养老金应该有不同的估算和投资侧重,不能因为是“自己的钱”就混在一起,难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破解中国养老困局在于巧妙运用个人投资的灵活性和时间优势,化被动为主动。当老龄化开始影响中国时,投资者也可以从国际化的视角安排自身的养老计划。中国的养老制度正在不断完善,更多来自西方的成熟技术正在逐渐引进,将在未来的我国养老制度改善的过程逐渐显现出来。先人一步,才能更及时的抓住良机。
老龄化亚洲的主题投资
既然老龄化社会是势之所趋,社会的消费模式甚至是经济发展都会因此而变,那不如抓住“老龄化”这一主题,寻找因此而景气度提升的行业和公司进行投资,一方面可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另一方面又可以“取之于老、用之于老”。
研究表明,老年人通常对价格更为敏感且厌恶风险,对那些目前处于获益于老龄消费行业且行业进入壁垒较高的企业将处于最有利地位。瑞银的报告中提供了老龄化亚洲的九大投资主题。
这其实是一种逆向投资的思路:对于个体而言,养老意味着在某些方面的开支增加,因此我们需要提前为可能到来的消费进行谋划;可对于市场而言,老年人大比例的增加就意味着有成长性的市场机会,比如:医药行业、寿险及投资经纪公司、保健行业;而且,每一代人对其它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例如,未来的老年人和今天的老年人相比,更有可能继续使用伴随其成长的互联网服务、电脑和手机。
寻找不同地投资思路
老龄化的投资具体而言:
■ 金融服务——退休后不再工作,通常会依赖专业理财人士和银行来帮助其管理毕生积累的财富。尤其在发达国家,退休人员的财富有很大一部分是房屋等有形资产,这就刺激了对保险服务的需求。
■ 化妆品——人们通常会希望自己青春永驻,随年龄增长会在化妆品和护理产品上花更多的钱。但年龄大的消费者往往只会更多地购买“实用”的化妆品,例如抗皱面霜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产品。
■ 不动产需求——在老龄化国家,住宅供给可能过剩,老一辈要么以高价房产交换廉价房产,要么将其房产传于子孙后代,这既会影响房价,也会影响抵押信贷。劳动力萎缩使写字楼市场也受到影响。
■ 广告——成熟消费者日益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力,因此广告支出也愈发集中在该群体。结果,人口老龄化或将给定位年轻人市场的娱乐和媒体业务带来风险,而令定位成熟群体的娱乐和媒体获益。
■ 高低端消费将获益——定位高端和低端市场的企业将获益,而定位中端市场、既不能提供超低价格商品或服务也无法提供超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的企业可能将受到挤压。
■ 商业运作模式改变——企业将不得不调整其商业模式,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改善购物体验,增加电话服务,减少机器而增加人工服务。
在发达市场,退休人员的空闲时间要多于以往任何时候。他们往往会将收入更多的花在度假、书籍、杂志、电话、博彩上,而消费和服务的舒适度也成为优先考虑;相反,老年人在服装消费、购买汽车、教育投资、体育用品上的支出会减少,建议回避这类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