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匠事
过往乡间多匠,木匠、铁匠、瓦匠、锔匠、茅匠、篾匠、劁猪匠、白铁匠、杀猪匠、剃头匠,各行其事,一提溜一大串,专一行,做得精致。
黄金万两,不如一技在身。匠是技的另种说法,称得上匠,手法得精湛老道。
劁猪匠来了,一村子小猪乱窜,也仅是听嗷嗷叫,劁猪匠手脚麻利,割、掏、缝,三下五除二,小猪去势,转眼欢快,食拱得更凶。顺带着劁狗,狗反抗,多不是劁猪匠的对手。木匠、铁匠是力气活,声响不断,匠人出彩,做出的家俱、铁件得经得起评,结实和锋利是主要的。锔匠、篾匠来得少,修修补补,盆通了锅破了碗裂了席烂了,属于锔匠、篾匠的修理范围,尤如破衣服打补钉。
匠围绕乡村生活,少了他们,还真的会穿窟窿打洞的四处冒风。
不过所有的匠中,茅匠给我留下的印像最为深刻。茅匠做草活,做屋顶上草的活,给屋顶铺草,拾掇风吹日晒鸟掏虫蛀的漏子。
我六七岁时,家里的茅草房屋漏逢阴雨,家没个呆的地方,奶奶念叨着天晴请茅匠。
天放晴茅匠请到家,茅匠瘦得像一杆草,瘸着条腿,称之为瘸三爷。搭梯上屋,凑下手的人,把稻秸、麦茼、荒草递上去,瘸三爷半卧在屋顶上,东扒、西塞,大半天工夫过去,他瘸着腿顺梯下,拍拍手,说,拾掇好了,包不漏。听得我一惊一乍,暗暗佩服。
瘸三爷手艺好,十里八里的都请他,上无片瓦的乡村,茅匠少不了。瘸三爷没味份,瘦过了头,按乡人的说法,斩斩只有两瓦碟,但正是这瘦,成全他成了个好茅匠,身轻压不坏屋面,屋子本来就怂,换个五大三粗的,屋顶早被压趴了。
三爷本不瘸的,年轻时跟着师傅学手艺,猴在屋顶上,四面来风,看到邻家的小媳妇正在院子里蹲茅坑,白生生的屁股,多看了几眼,一失足从屋顶上跌了下来,命保住了,折了条腿,从此,上房下屋、平地里走,总是一颠一颠的,嫌路不平了。
我不止一次,看过瘸三爷大显身手的时候。村里起房,瘸三爷干的是最后一道活,瓦匠砌墙泥墙,木匠叉八子上梁,篾匠绑竹子铺芦席,上梁的爆竹硝烟味仍在,瘸三爷上场了。
我总感到瘸三爷是飞到屋顶上的,他身轻如燕,在屋顶上更像一只猴子,腾挪自如。他接过一把把或稻秸或麦茼或荒草,从正梁脊上铺起,一路顺风顺水下来,草们若列队的士兵,平平整整,听他的号令。
瘸三爷铺好的屋面,波澜不惊,如要形容,则是平静的水面漾起的细波。他铺草讲究,脊处用荒草,之后是稻秸,近屋檐铺麦茼,荒草褐红,稻秸浅黄,麦茼金黄,色彩跳动,远远一瞅,纹路明晰,新房的气势就出来了。
除了瘸和瘦,三爷长相不丑,但仍是光杆一条,属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类。年轻时看人家媳妇光屁股,坏了名声,手艺再好也不引人。念瘸三爷好的人也多,他上房干累活,一饭饱一天。工钱不讲究,几升米,半袋山芋,给了,他多谢半天。不给,他也不怪,好歹混饱了肚子,何况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
瘸三爷茅匠当成了精,绕着房子三圈,就能看出房子的毛病,修补拾掇手到擒来,不过最喜欢盖新房,他出手总能翻出花来。有几年,瘸三爷热衷给新房子开天窗,天窗开在南面的房顶,安上玻璃,白天通阳光,晚上透星月,让窗户长在了屋顶上。瘸三爷不凡,躺在床上看天,许多人在入梦前,会念上一句。
想跟瘸三爷学徒的人不少,三爷多不愿,最终收了小仓。小仓是孤儿,他一并收了做儿子。小仓也瘦,瘦得风一吹就飘。
瘦不是瘸三爷收小仓的理由,村里人心知肚明。
许多年里,我和村里人,总是看到两个瘦瘦的身影,在村子的周边飘来飘去,上房下屋做着草活。
瘸三爷最终死在了茅匠手艺上。大夏天,烈日炎炎,他和小仓猴在屋顶拾掇,突然风暴远远袭来,手头活快结尾,瘸三爷打发下小仓,结尾的活他要做完,否则这家雨中不得安宁。风暴临身,瘸三爷太轻,被卷下了房子。
瘸三爷死了,没见鲜血,血吞在肚子里。或者是巧合,房子的主人,正是瘸三爷看过白屁股的新媳妇,不过新媳妇也老了。讳莫如深,村里人不说。
乡村最好的茅匠死了,随之是一连串的匠事在乡间消失,比如锔匠、劁猪匠、白铁匠、铁匠、篾匠,甚至茅匠。乡村安静了不少,也落寞了许多。
又过了若干年,我回村,村早不是过去的村子,市声喧嚣,已是城市的一部分。有意思的是,我又见到了茅匠,还是一个群体。茅匠的头是小仓。“茅屋匠心”,是小仓创建的公司的名字。小仓说,公司专做茅屋,为景点和农家乐,工程多,做不过来。我诧异又不诧异,如今茅屋別墅、茅草亭子,不少见。小仓得过真传,肯定做得好。
去小仓办公室,迎面有诗句《茅屋为秋风所破》,龙飞凤舞,一笔滔滔。还有画,油画,凸显一个人,瘦如干草,长翅膀临风,题名,为:茅匠一一分明是瘸三爷神态。小仓要我写上几句,字写得差,还是写了:匠死心在,为匠心。
水事
知道水事大,是六七岁时。上下郢子,为水打过一场死架。丘陵缺水,一条小河从高处飘来,晴天干涸,雨天小水潺潺,上下郢子的田地就依在小河两边。上郢子的田地,处于小河上游,下郢子和村庄一样,居于低处。
那年大旱,旱得田地龟裂,点把火就能把田地烧着。救命水从上游的水库游来,小河一时间丰满,说好了上郢子用上半夜水,下郢子用下半夜的水灌溉。水太精贵,上郢子的人变卦了,强行让水断流,下郢子的人眼巴巴望着自家的田地干渴。
一场群体斗殴发生了,下郢子人疯了样持锹带锄冲向断流的水坝,上郢子人誓死保卫,一时间打成一团。好在有明白人制止,才没有发生命案。
认输的是下郢子人,讓上郢子的田地水灌足了,才用水的尾巴,清描淡写地扫过张着嘴的土地。上郢子人强势,下郢子打不过他们。无水的庄稼苗稀根弱,一年的收成减了七分。
我家住在下郢子,减收的年成饥饿来得早,走得迟。我常在饥饿中半夜醒来,盼着天早早明了。
记得春节刚过,下郢子人就下了地,刨开冻土挖塘,下了死决心要把水留住。肩挑手挖,日夜不停,终于在上春头,一口十多亩大小的方塘,平地凿眼落成了。塘连小河,还没到夏天,一塘水就漾动着碧波。 水调雨顺没过几年,大旱又来了,旱得天昏地暗,连小河上游的水库也放不下水来。
方塘大睁着眼睛,幽幽的一汪深情,它成了救命的水源。下郢子人组成了护水队,一天二十四小时不离人,拖锹放水,也让水细细地流下,彻头彻尾地抚摸每一棵庄稼。突然,下郢子的护水队一夜间撤了,水往低处流,上郢子人想偷也偷不了。
不过,下郢子的人家户户将门虚掩着,拨亮了灯盏,让昏昏的灯光洒出去。夜晚,我听到了水桶碰撞的声音,和扁担负重的呻吟。妈妈摸着我的头,告诉我,是上郢子人在顺水呢。妈妈说顺,不说偷,让我的心颤了颤。拨亮的灯光、虚掩的门,是为顺水的人留路呀,我的心又一动。
上下郢子的人开始走动,水润万物,心自然可以润泽的。水事充满了情怀和哲理。
小河自此变得通畅,上下郢子人,每一个冬闲都约好了一般,精心地疏浚和打扮它,挖深河道,加高河堤,甚至在河埂上栽下一排排刺槐树,在春天里开出排山倒海的香来。
水潺潺地来,潺潺地去,心慢慢地靠近。放水抗旱天,上下郢子人联合看水,让水均匀地流向高高低低的土地,似乎再难看到焦黄的土地,禾苗青青,日子好过了不少。
看水的日子,常有乡村的爱情发生。二顺是下郢子的后生,大曼是上郢子的姑娘,他们在照看水的流动时相爱,牵着手在河堤的槐树下走过所有的浪漫。槐树作媒,他们爱得黏乎实诚。
槐花盛开天,他们举行婚礼,河水平缓,上下郢子里的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二顺和大曼十指相扣,目光含情。二顺和大曼父亲的双手也紧紧相握,老茧叠加,如泥土般摩擦。他们曾是上下郢子抢水的牵头人,争斗中留下的伤疤,仍在雨天隐隐作痒。水浇灌了收获,洗去了污垢,也让过往的伤疤变得透明。
那天,水清花香,方塘媚眼逗波,我穿梭在人流中,实在想牵住一个人的手。
留下的水驻在了人们的心坎里。游鱼成了欢快的风景,小河、方塘,鱼虾浅翔。我喜欢在水边嬉戏,逮鱼摸虾,把童年的日子映在水的观照里。丘陵地缺水,河和塘完美地作出了交待。或许过于专心,一次我失足于小河,正是丰水期,我大口呛水,上郢子人闻讯,拽着头发救了我。家人赶来,我已经控出了一肚子清水,大张着眼睛,看燕子和蜻蜓贴水低飞。妈妈千恩万谢,上郢子人开玩笑:要谢,就让这孩子当上郢子人的上门女婿吧。为这句玩笑,许多年我看到上郢子的女孩就脸红,我心中发问,她可是我未来的老婆啊?
水卡过我的嗓子,水坚硬,又让一句如水般的玩笑化解了。
若干年后,上下郢子消失了,搬进了一幢高楼里,通家的路是一个个升升落落的电梯。不过小河、方塘依然,它们已成了一抹美丽的风景,上下郢子里的人,还是习惯用河、塘水洗脸、汰衣,甚至用桶提了浇阳台上的花草。乡情的花草用乡情水浇,发旺。
水事柔软,擦擦抹抹,黑暗处就明亮了。
陶事
乡间敲响的土,非陶莫属。敲一下,脆音,嗡嗡地回,一问一答,明白得很。
陶是粗陶,摆在乡村明白处,盛风、盛水、盛粮食,盛厚薄不匀的一日三餐。清汤寡水,丰衣足食,都在陶的盛装里漾来漾去。
谁家没粗糙的陶呢?盛水缸,泡菜坛,端着的碗,喝水的杯,喂牲口的盆子,都是陶的身体,陶的面目。
乡村土,用烧熟的土做容器,活人,也能深深地扎下根來。
水缸,在我的记忆里是乡村最大的陶。缸用水来度量它的大小,我家的缸能装四担水,算是中等的,邻居三叔家的缸大,足足能装十二担水。
丘陵地缺水,挑水是居家的大事,也是十成十的体力活。挑水要去土井,井里有井眼,活水不断,就是离得远,一来一回,少不了三五华里,几担水挑下来,早腰酸腿疼,浑身大汗淋漓。我家的水多是母亲挑,小时常跟着母亲跑,喜欢土井,更喜欢小鱼小虾,随水倒进水缸里的活蹦乱跳。
鱼虾在缸中安家,安静得很,沉在缸底,成了家中和鸡鸭猪狗一样的生灵,缸水不断,也算得上活水常来。十来岁时,家里置上了小水桶,我学着挑水,跌跌撞撞,一担水挑回家只有半桶,难的是把水倒进缸里,缸齐我的眼眉间,得提起了倒进。累得气喘,肩膀揉皱了般疼,但仍是乐此不疲,一担一担地挑。农家孩子,都得过这关,肩膀上的功夫,是从挑水中练出的。
家有水缸,满水清澈,水中游鱼,家就氤氲生动。
三叔家的缸出了大事。三婶体弱,缸高大,勺水时,站在小凳子上,凳子不稳当,发黑头晕,一个趔趄栽了进去,竟淹死在水缸里。一家人哭天喊地,三叔抡着大锤砸向水缸,陶发出了惊人的轰响,也仅是栽上了个白迹子。三叔最终决定,用大缸安葬了三婶,三婶体小,只占了缸的一个角落。
前年家乡拆迁,三婶的坟打开了,三婶的骨殖完好,大缸沉沉静静和泥土融合,没有一些缝隙。三叔佝偻身体立在一边,呆呆地敲着完好的缸,一下两下,陶音喑哑,笨笨的迈不开脚步。
起出坟穴的大缸,却卖了大价钱,缸是老物件。陶老值钱,和人老不一样。这话是三叔从瘪了的嘴中吐出的。
坛子是躲在角落里的陶。小巧或者笨拙,都藏着故事。坛子泡菜,是乡村筷子的指向,大坛、小坛,俊坛、丑坛,都吸饱了盐的心跳。
妈妈会腌菜,冬花菜、雪里蕻、黄花白,甚至野菜、野蒜,都能腌制出特有的鲜美。装满了腌菜的坛子精贵起来,总被放在隐密处,生怕有个闪失。腌制的小菜叫当家菜,陶装着当家的主人。
小时会唱一首儿歌:老奶奶,精怪怪,掀坛头,掏小菜,抠脚丫,索指盖……唱的是围绕着陶和腌菜的场景。
村子里围绕坛发生过一件事。划为地主成分的孤寡老头黄地主死了,悄悄传说,他私藏了一坛银元。村里人疯了样找,但也是大气不敢喘地找。一些日子,总是有人拿锹动锄,围着黄地主破败家转,给他家前家后的泥土开肠破肚。终是没有结果,又有传说,坛子装了金银会走,早跑到阴曹地府陪黄地主了。黄地主为人不错,没人愿刨根,挖开他的坟。
坛子有时是乡村的精怪,比如流汗了,一场雨就在眼前。 陶的声音有刺耳的时候,米缸见底,勺米的碗,会刮疼缸的底线,不免尖叫,陶和陶摩擦出的是饥饿的困惑。土地本生粮,粮逃何处去了呀?
还有种植物专为打碎的陶生长的:打破碗花花。碗也是陶,打碎一盏碗,地上就扯出一条藤,开出一朵打破碗花。黄土地上,打破碗花扑扑一层,该打碎了多少只碗?小时我打破过粗陶碗,也不知多少个。妈妈说,碎碎平安。还真没有过打碎了碗打屁股的。陶在这时的响声,不仅是破裂的。
粗陶盛美食,前几天去农家,又看到了小时伴随左右的陶。瓦碟、黄盘、窖锅,它们是真正的粗陶。而之中装了燉、蒸、汽、渣的美菜肴,浅尝一口,接着就是连陶也想吃进去的愿望了。好吃,吃出土味。土菜吸引胃,粗陶揪住心。
不自觉回头一望,陶在土地上,慢慢地長。
鸟事
这几天妻子常唠叨,一群鸟天天来,叨食窗户边风晾的东西。关键是加上句,都是喂熟了的。说归说,也没见她采取措施,比如绑个小红旗,吓吓之类。
说的是实情,鸟是我们一家喂熟的。一段时间大雪纷纷,堵实了鸟寻食的路,我清扫了窗台上的雪,放上食物和水,鸟们迫不及待地来,抢着啄食。家人也跟上,我开了个头,之后就延续了下来,直到天开雪霁。
鸟有记忆,有好吃的记得住,当窗户边挂上牛肉、羊肉时,它们更是欢快,鸡一口鸭一口地叨得勤快,大方得很。我在窗户内观察过,鸟的品种还为数不少,八哥、绣眼、铜嘴、斑鸠、乌鸫、白头翁、灰喜鹊,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吱吱喳喳闹个不停。鸟大多是吃荤的家伙,似乎对牛羊肉更感兴趣。风晾的肉类遭罪了,整片的肉,被啄得疤疤点点。
家人对鸟采取了容忍的态度,鸟们吃不了多少,何况窗外的雪还没化尽,一早一晚,地还冻得硬梆梆的,鸟的食物贫乏,绿地、树林不止一处发现饿死、冻死的鸟。天下生灵是一家子,谁没有落难不便的时候呢?
女儿常抱着十个月的儿子上上,隔着玻璃观鸟,上上高兴,指着群鸟学小鸟扑翅、啄食的动作,大自然竟和十个月的婴儿近了许多。我听了心中暗暗欣喜,我一直主张,大自然是爱的源泉,对自然之物没有怜悯心,想拥有大爱难。
我在农村长大,小时鸟就伴在左右,和鸟做过斗智斗勇的事。大雪封门,鸟围着家的周围转,家有热气,鸟就有温度。支着筛子、牵根绳子罩鸟,仅是玩,稻子撒了一把又一把,鸟喂饱了,也没见逮着一只鸟。鸟跳上戴雪的枝头吱喳,歪着脑袋得意。偷鸡不成,蚀把米。用在罩鸟上,依然成立。那时,农村粮食少而金贵,可从没见父母干预过,倒是袖着手,看我喂鸟,一次次空空地拉倒筛子。玩,也不是玩,鸟活过了冬天,又在春天,绕着贫穷而义气的村庄飞来飞去。
鸟有记忆,绝对是真实的,家中的紫燕年年来来往往,巢是老巢,燕是旧识,秋去春来,几乎没有误过。为燕子留门,是我很小时就知道的事,出门,门必虚掩,留下足够的缝隙,家有燕子呢。春天到了,燕子回归,回归的燕子必然绕梁三匝,让呢喃在家中滴个遍,浇湿所有怜爱的目光。如若燕子迟迟不归,一家人的牵挂,会成为一天三遍的叨叨絮絮。似曾相识燕归来,人和燕子都是老相识。
对鸟的伤害也是有过的,曾经和一只叫麻雀的鸟作对,太过荒唐,好在不久就过去了,麻雀又重归了屋檐下。我小时掏过鸟穴,捣过鸟巢,撵得鸟贴天飞,算是少年的荒唐,也好在不久长大了,把鸟当作了飞翔的花朵,学会欣赏它们。鸟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张翅或者栖落,总有巧妙和胸怀。飞起是虚,落下是实,鸟是虚实结合而完美的典型。这般禅意,只有既拥有天空,又拥有大地,才能体会得到。
上午在刺骨的寒风中行走,刚刚立春,一对喜鹊已经在枝头忙碌,鹊巢搭在高高的树梢,家园已具规模。想到爷爷说过的故事,喜鹊勤劳,天天建巢,冬天有温暖的家,蟋蟀只知唱歌,家园荒芜,只能躲在墙缝挨冻。脚步不禁加快,好多好多事要做。
群鸟仍在我家的窗户啄食,我抱着孙子观看良久,还是推开窗户吓走了它们。春天来了,不劳而食不该是鸟的作派。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敢飞的翅膀有天空。
过往乡间多匠,木匠、铁匠、瓦匠、锔匠、茅匠、篾匠、劁猪匠、白铁匠、杀猪匠、剃头匠,各行其事,一提溜一大串,专一行,做得精致。
黄金万两,不如一技在身。匠是技的另种说法,称得上匠,手法得精湛老道。
劁猪匠来了,一村子小猪乱窜,也仅是听嗷嗷叫,劁猪匠手脚麻利,割、掏、缝,三下五除二,小猪去势,转眼欢快,食拱得更凶。顺带着劁狗,狗反抗,多不是劁猪匠的对手。木匠、铁匠是力气活,声响不断,匠人出彩,做出的家俱、铁件得经得起评,结实和锋利是主要的。锔匠、篾匠来得少,修修补补,盆通了锅破了碗裂了席烂了,属于锔匠、篾匠的修理范围,尤如破衣服打补钉。
匠围绕乡村生活,少了他们,还真的会穿窟窿打洞的四处冒风。
不过所有的匠中,茅匠给我留下的印像最为深刻。茅匠做草活,做屋顶上草的活,给屋顶铺草,拾掇风吹日晒鸟掏虫蛀的漏子。
我六七岁时,家里的茅草房屋漏逢阴雨,家没个呆的地方,奶奶念叨着天晴请茅匠。
天放晴茅匠请到家,茅匠瘦得像一杆草,瘸着条腿,称之为瘸三爷。搭梯上屋,凑下手的人,把稻秸、麦茼、荒草递上去,瘸三爷半卧在屋顶上,东扒、西塞,大半天工夫过去,他瘸着腿顺梯下,拍拍手,说,拾掇好了,包不漏。听得我一惊一乍,暗暗佩服。
瘸三爷手艺好,十里八里的都请他,上无片瓦的乡村,茅匠少不了。瘸三爷没味份,瘦过了头,按乡人的说法,斩斩只有两瓦碟,但正是这瘦,成全他成了个好茅匠,身轻压不坏屋面,屋子本来就怂,换个五大三粗的,屋顶早被压趴了。
三爷本不瘸的,年轻时跟着师傅学手艺,猴在屋顶上,四面来风,看到邻家的小媳妇正在院子里蹲茅坑,白生生的屁股,多看了几眼,一失足从屋顶上跌了下来,命保住了,折了条腿,从此,上房下屋、平地里走,总是一颠一颠的,嫌路不平了。
我不止一次,看过瘸三爷大显身手的时候。村里起房,瘸三爷干的是最后一道活,瓦匠砌墙泥墙,木匠叉八子上梁,篾匠绑竹子铺芦席,上梁的爆竹硝烟味仍在,瘸三爷上场了。
我总感到瘸三爷是飞到屋顶上的,他身轻如燕,在屋顶上更像一只猴子,腾挪自如。他接过一把把或稻秸或麦茼或荒草,从正梁脊上铺起,一路顺风顺水下来,草们若列队的士兵,平平整整,听他的号令。
瘸三爷铺好的屋面,波澜不惊,如要形容,则是平静的水面漾起的细波。他铺草讲究,脊处用荒草,之后是稻秸,近屋檐铺麦茼,荒草褐红,稻秸浅黄,麦茼金黄,色彩跳动,远远一瞅,纹路明晰,新房的气势就出来了。
除了瘸和瘦,三爷长相不丑,但仍是光杆一条,属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类。年轻时看人家媳妇光屁股,坏了名声,手艺再好也不引人。念瘸三爷好的人也多,他上房干累活,一饭饱一天。工钱不讲究,几升米,半袋山芋,给了,他多谢半天。不给,他也不怪,好歹混饱了肚子,何况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
瘸三爷茅匠当成了精,绕着房子三圈,就能看出房子的毛病,修补拾掇手到擒来,不过最喜欢盖新房,他出手总能翻出花来。有几年,瘸三爷热衷给新房子开天窗,天窗开在南面的房顶,安上玻璃,白天通阳光,晚上透星月,让窗户长在了屋顶上。瘸三爷不凡,躺在床上看天,许多人在入梦前,会念上一句。
想跟瘸三爷学徒的人不少,三爷多不愿,最终收了小仓。小仓是孤儿,他一并收了做儿子。小仓也瘦,瘦得风一吹就飘。
瘦不是瘸三爷收小仓的理由,村里人心知肚明。
许多年里,我和村里人,总是看到两个瘦瘦的身影,在村子的周边飘来飘去,上房下屋做着草活。
瘸三爷最终死在了茅匠手艺上。大夏天,烈日炎炎,他和小仓猴在屋顶拾掇,突然风暴远远袭来,手头活快结尾,瘸三爷打发下小仓,结尾的活他要做完,否则这家雨中不得安宁。风暴临身,瘸三爷太轻,被卷下了房子。
瘸三爷死了,没见鲜血,血吞在肚子里。或者是巧合,房子的主人,正是瘸三爷看过白屁股的新媳妇,不过新媳妇也老了。讳莫如深,村里人不说。
乡村最好的茅匠死了,随之是一连串的匠事在乡间消失,比如锔匠、劁猪匠、白铁匠、铁匠、篾匠,甚至茅匠。乡村安静了不少,也落寞了许多。
又过了若干年,我回村,村早不是过去的村子,市声喧嚣,已是城市的一部分。有意思的是,我又见到了茅匠,还是一个群体。茅匠的头是小仓。“茅屋匠心”,是小仓创建的公司的名字。小仓说,公司专做茅屋,为景点和农家乐,工程多,做不过来。我诧异又不诧异,如今茅屋別墅、茅草亭子,不少见。小仓得过真传,肯定做得好。
去小仓办公室,迎面有诗句《茅屋为秋风所破》,龙飞凤舞,一笔滔滔。还有画,油画,凸显一个人,瘦如干草,长翅膀临风,题名,为:茅匠一一分明是瘸三爷神态。小仓要我写上几句,字写得差,还是写了:匠死心在,为匠心。
水事
知道水事大,是六七岁时。上下郢子,为水打过一场死架。丘陵缺水,一条小河从高处飘来,晴天干涸,雨天小水潺潺,上下郢子的田地就依在小河两边。上郢子的田地,处于小河上游,下郢子和村庄一样,居于低处。
那年大旱,旱得田地龟裂,点把火就能把田地烧着。救命水从上游的水库游来,小河一时间丰满,说好了上郢子用上半夜水,下郢子用下半夜的水灌溉。水太精贵,上郢子的人变卦了,强行让水断流,下郢子的人眼巴巴望着自家的田地干渴。
一场群体斗殴发生了,下郢子人疯了样持锹带锄冲向断流的水坝,上郢子人誓死保卫,一时间打成一团。好在有明白人制止,才没有发生命案。
认输的是下郢子人,讓上郢子的田地水灌足了,才用水的尾巴,清描淡写地扫过张着嘴的土地。上郢子人强势,下郢子打不过他们。无水的庄稼苗稀根弱,一年的收成减了七分。
我家住在下郢子,减收的年成饥饿来得早,走得迟。我常在饥饿中半夜醒来,盼着天早早明了。
记得春节刚过,下郢子人就下了地,刨开冻土挖塘,下了死决心要把水留住。肩挑手挖,日夜不停,终于在上春头,一口十多亩大小的方塘,平地凿眼落成了。塘连小河,还没到夏天,一塘水就漾动着碧波。 水调雨顺没过几年,大旱又来了,旱得天昏地暗,连小河上游的水库也放不下水来。
方塘大睁着眼睛,幽幽的一汪深情,它成了救命的水源。下郢子人组成了护水队,一天二十四小时不离人,拖锹放水,也让水细细地流下,彻头彻尾地抚摸每一棵庄稼。突然,下郢子的护水队一夜间撤了,水往低处流,上郢子人想偷也偷不了。
不过,下郢子的人家户户将门虚掩着,拨亮了灯盏,让昏昏的灯光洒出去。夜晚,我听到了水桶碰撞的声音,和扁担负重的呻吟。妈妈摸着我的头,告诉我,是上郢子人在顺水呢。妈妈说顺,不说偷,让我的心颤了颤。拨亮的灯光、虚掩的门,是为顺水的人留路呀,我的心又一动。
上下郢子的人开始走动,水润万物,心自然可以润泽的。水事充满了情怀和哲理。
小河自此变得通畅,上下郢子人,每一个冬闲都约好了一般,精心地疏浚和打扮它,挖深河道,加高河堤,甚至在河埂上栽下一排排刺槐树,在春天里开出排山倒海的香来。
水潺潺地来,潺潺地去,心慢慢地靠近。放水抗旱天,上下郢子人联合看水,让水均匀地流向高高低低的土地,似乎再难看到焦黄的土地,禾苗青青,日子好过了不少。
看水的日子,常有乡村的爱情发生。二顺是下郢子的后生,大曼是上郢子的姑娘,他们在照看水的流动时相爱,牵着手在河堤的槐树下走过所有的浪漫。槐树作媒,他们爱得黏乎实诚。
槐花盛开天,他们举行婚礼,河水平缓,上下郢子里的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二顺和大曼十指相扣,目光含情。二顺和大曼父亲的双手也紧紧相握,老茧叠加,如泥土般摩擦。他们曾是上下郢子抢水的牵头人,争斗中留下的伤疤,仍在雨天隐隐作痒。水浇灌了收获,洗去了污垢,也让过往的伤疤变得透明。
那天,水清花香,方塘媚眼逗波,我穿梭在人流中,实在想牵住一个人的手。
留下的水驻在了人们的心坎里。游鱼成了欢快的风景,小河、方塘,鱼虾浅翔。我喜欢在水边嬉戏,逮鱼摸虾,把童年的日子映在水的观照里。丘陵地缺水,河和塘完美地作出了交待。或许过于专心,一次我失足于小河,正是丰水期,我大口呛水,上郢子人闻讯,拽着头发救了我。家人赶来,我已经控出了一肚子清水,大张着眼睛,看燕子和蜻蜓贴水低飞。妈妈千恩万谢,上郢子人开玩笑:要谢,就让这孩子当上郢子人的上门女婿吧。为这句玩笑,许多年我看到上郢子的女孩就脸红,我心中发问,她可是我未来的老婆啊?
水卡过我的嗓子,水坚硬,又让一句如水般的玩笑化解了。
若干年后,上下郢子消失了,搬进了一幢高楼里,通家的路是一个个升升落落的电梯。不过小河、方塘依然,它们已成了一抹美丽的风景,上下郢子里的人,还是习惯用河、塘水洗脸、汰衣,甚至用桶提了浇阳台上的花草。乡情的花草用乡情水浇,发旺。
水事柔软,擦擦抹抹,黑暗处就明亮了。
陶事
乡间敲响的土,非陶莫属。敲一下,脆音,嗡嗡地回,一问一答,明白得很。
陶是粗陶,摆在乡村明白处,盛风、盛水、盛粮食,盛厚薄不匀的一日三餐。清汤寡水,丰衣足食,都在陶的盛装里漾来漾去。
谁家没粗糙的陶呢?盛水缸,泡菜坛,端着的碗,喝水的杯,喂牲口的盆子,都是陶的身体,陶的面目。
乡村土,用烧熟的土做容器,活人,也能深深地扎下根來。
水缸,在我的记忆里是乡村最大的陶。缸用水来度量它的大小,我家的缸能装四担水,算是中等的,邻居三叔家的缸大,足足能装十二担水。
丘陵地缺水,挑水是居家的大事,也是十成十的体力活。挑水要去土井,井里有井眼,活水不断,就是离得远,一来一回,少不了三五华里,几担水挑下来,早腰酸腿疼,浑身大汗淋漓。我家的水多是母亲挑,小时常跟着母亲跑,喜欢土井,更喜欢小鱼小虾,随水倒进水缸里的活蹦乱跳。
鱼虾在缸中安家,安静得很,沉在缸底,成了家中和鸡鸭猪狗一样的生灵,缸水不断,也算得上活水常来。十来岁时,家里置上了小水桶,我学着挑水,跌跌撞撞,一担水挑回家只有半桶,难的是把水倒进缸里,缸齐我的眼眉间,得提起了倒进。累得气喘,肩膀揉皱了般疼,但仍是乐此不疲,一担一担地挑。农家孩子,都得过这关,肩膀上的功夫,是从挑水中练出的。
家有水缸,满水清澈,水中游鱼,家就氤氲生动。
三叔家的缸出了大事。三婶体弱,缸高大,勺水时,站在小凳子上,凳子不稳当,发黑头晕,一个趔趄栽了进去,竟淹死在水缸里。一家人哭天喊地,三叔抡着大锤砸向水缸,陶发出了惊人的轰响,也仅是栽上了个白迹子。三叔最终决定,用大缸安葬了三婶,三婶体小,只占了缸的一个角落。
前年家乡拆迁,三婶的坟打开了,三婶的骨殖完好,大缸沉沉静静和泥土融合,没有一些缝隙。三叔佝偻身体立在一边,呆呆地敲着完好的缸,一下两下,陶音喑哑,笨笨的迈不开脚步。
起出坟穴的大缸,却卖了大价钱,缸是老物件。陶老值钱,和人老不一样。这话是三叔从瘪了的嘴中吐出的。
坛子是躲在角落里的陶。小巧或者笨拙,都藏着故事。坛子泡菜,是乡村筷子的指向,大坛、小坛,俊坛、丑坛,都吸饱了盐的心跳。
妈妈会腌菜,冬花菜、雪里蕻、黄花白,甚至野菜、野蒜,都能腌制出特有的鲜美。装满了腌菜的坛子精贵起来,总被放在隐密处,生怕有个闪失。腌制的小菜叫当家菜,陶装着当家的主人。
小时会唱一首儿歌:老奶奶,精怪怪,掀坛头,掏小菜,抠脚丫,索指盖……唱的是围绕着陶和腌菜的场景。
村子里围绕坛发生过一件事。划为地主成分的孤寡老头黄地主死了,悄悄传说,他私藏了一坛银元。村里人疯了样找,但也是大气不敢喘地找。一些日子,总是有人拿锹动锄,围着黄地主破败家转,给他家前家后的泥土开肠破肚。终是没有结果,又有传说,坛子装了金银会走,早跑到阴曹地府陪黄地主了。黄地主为人不错,没人愿刨根,挖开他的坟。
坛子有时是乡村的精怪,比如流汗了,一场雨就在眼前。 陶的声音有刺耳的时候,米缸见底,勺米的碗,会刮疼缸的底线,不免尖叫,陶和陶摩擦出的是饥饿的困惑。土地本生粮,粮逃何处去了呀?
还有种植物专为打碎的陶生长的:打破碗花花。碗也是陶,打碎一盏碗,地上就扯出一条藤,开出一朵打破碗花。黄土地上,打破碗花扑扑一层,该打碎了多少只碗?小时我打破过粗陶碗,也不知多少个。妈妈说,碎碎平安。还真没有过打碎了碗打屁股的。陶在这时的响声,不仅是破裂的。
粗陶盛美食,前几天去农家,又看到了小时伴随左右的陶。瓦碟、黄盘、窖锅,它们是真正的粗陶。而之中装了燉、蒸、汽、渣的美菜肴,浅尝一口,接着就是连陶也想吃进去的愿望了。好吃,吃出土味。土菜吸引胃,粗陶揪住心。
不自觉回头一望,陶在土地上,慢慢地長。
鸟事
这几天妻子常唠叨,一群鸟天天来,叨食窗户边风晾的东西。关键是加上句,都是喂熟了的。说归说,也没见她采取措施,比如绑个小红旗,吓吓之类。
说的是实情,鸟是我们一家喂熟的。一段时间大雪纷纷,堵实了鸟寻食的路,我清扫了窗台上的雪,放上食物和水,鸟们迫不及待地来,抢着啄食。家人也跟上,我开了个头,之后就延续了下来,直到天开雪霁。
鸟有记忆,有好吃的记得住,当窗户边挂上牛肉、羊肉时,它们更是欢快,鸡一口鸭一口地叨得勤快,大方得很。我在窗户内观察过,鸟的品种还为数不少,八哥、绣眼、铜嘴、斑鸠、乌鸫、白头翁、灰喜鹊,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吱吱喳喳闹个不停。鸟大多是吃荤的家伙,似乎对牛羊肉更感兴趣。风晾的肉类遭罪了,整片的肉,被啄得疤疤点点。
家人对鸟采取了容忍的态度,鸟们吃不了多少,何况窗外的雪还没化尽,一早一晚,地还冻得硬梆梆的,鸟的食物贫乏,绿地、树林不止一处发现饿死、冻死的鸟。天下生灵是一家子,谁没有落难不便的时候呢?
女儿常抱着十个月的儿子上上,隔着玻璃观鸟,上上高兴,指着群鸟学小鸟扑翅、啄食的动作,大自然竟和十个月的婴儿近了许多。我听了心中暗暗欣喜,我一直主张,大自然是爱的源泉,对自然之物没有怜悯心,想拥有大爱难。
我在农村长大,小时鸟就伴在左右,和鸟做过斗智斗勇的事。大雪封门,鸟围着家的周围转,家有热气,鸟就有温度。支着筛子、牵根绳子罩鸟,仅是玩,稻子撒了一把又一把,鸟喂饱了,也没见逮着一只鸟。鸟跳上戴雪的枝头吱喳,歪着脑袋得意。偷鸡不成,蚀把米。用在罩鸟上,依然成立。那时,农村粮食少而金贵,可从没见父母干预过,倒是袖着手,看我喂鸟,一次次空空地拉倒筛子。玩,也不是玩,鸟活过了冬天,又在春天,绕着贫穷而义气的村庄飞来飞去。
鸟有记忆,绝对是真实的,家中的紫燕年年来来往往,巢是老巢,燕是旧识,秋去春来,几乎没有误过。为燕子留门,是我很小时就知道的事,出门,门必虚掩,留下足够的缝隙,家有燕子呢。春天到了,燕子回归,回归的燕子必然绕梁三匝,让呢喃在家中滴个遍,浇湿所有怜爱的目光。如若燕子迟迟不归,一家人的牵挂,会成为一天三遍的叨叨絮絮。似曾相识燕归来,人和燕子都是老相识。
对鸟的伤害也是有过的,曾经和一只叫麻雀的鸟作对,太过荒唐,好在不久就过去了,麻雀又重归了屋檐下。我小时掏过鸟穴,捣过鸟巢,撵得鸟贴天飞,算是少年的荒唐,也好在不久长大了,把鸟当作了飞翔的花朵,学会欣赏它们。鸟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张翅或者栖落,总有巧妙和胸怀。飞起是虚,落下是实,鸟是虚实结合而完美的典型。这般禅意,只有既拥有天空,又拥有大地,才能体会得到。
上午在刺骨的寒风中行走,刚刚立春,一对喜鹊已经在枝头忙碌,鹊巢搭在高高的树梢,家园已具规模。想到爷爷说过的故事,喜鹊勤劳,天天建巢,冬天有温暖的家,蟋蟀只知唱歌,家园荒芜,只能躲在墙缝挨冻。脚步不禁加快,好多好多事要做。
群鸟仍在我家的窗户啄食,我抱着孙子观看良久,还是推开窗户吓走了它们。春天来了,不劳而食不该是鸟的作派。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敢飞的翅膀有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