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完善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老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多互动,使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不能过度的依赖老师,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主体参与;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246-01
如今,在数学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开始呈现出一定的主体矛盾,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为了在教学中解决主体矛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来。本文主要分析主体教学的意义和目的,完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措施,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一、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意义
在教学的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非常重要。为了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充分围绕学生进行。在主体教学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可以被充分的激发,而且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逐步的建立起信心。在课堂中,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既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学习中的组织能力和团结能力也能被充分的锻炼出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作用可以被充分的激发,教学的效果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在主题教学中,学生的精力会更加的集中,学生对课堂的教学内容会更加的关注,他们在课堂上会减少开小差的机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数学题目的探究中。老师在教学中起到充分的引导作用,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得到培养,学生在解题中的思路会更加的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可以被充分的激发,老师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可以被学生充分的利用,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学生在对难题进行探究的环节中,老师可以及时的给予帮助,当学生在解题中陷入困境后,老师及时的帮助可以使教学顺利的开展,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二者应该互相配合,从而使学生的自主解题意识被充分的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可以培养起来。
二、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措施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重点内容,而且在教学中也是难点。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的尊重学生,当学生提出一个想法后,老师不能立刻否决,应该听听学生的想法,然后引导学生。即使学生的思维产生误区,老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然后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解题。不仅仅要讲授知识,老师还应该在情感上引导学生,使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上。
1.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要让学生了解学生的主体意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起到哪些作用,让学生知道学生的主体意识会提升教学的质量,并且会完善教学的发展,可以帮助老师顺利的进行教学。学生应该明白,在学习中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总是依靠老师,完善自主学习和自主钻研的能力,才能切实的提升他们的数学成绩。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将主体意识的完善重要性告知学生,使学生要认真听讲,在课上做好笔记。思路要跟着老师走,并且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后要及时的复习。在老师提问的环节中,学生要积极的发言,当解题中遇到问题要及时的提出。在课后做好课堂笔记的整理工作,课后作业要多思考。
在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学生多与自己沟通,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及时的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帮助学生及时的纠正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通过科学的学习思想的灌输,学生才能打破在课堂上沉默的局面,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可以主动的与老师交流,从而形成独立而自主的学习方式,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会提升。
2.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如果学生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数学,那么他们就会觉得数学的学习非常的枯燥无味,他们就不能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所以,在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之前,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老师在讲课的环节中,应该采用生动的语言,在上课前,可以先将故事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思考。尽管数学的逻辑性很强,学生在学习的环节中会感到比较枯燥,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独立的思考。老师在教学的环节中,教学语言的来源不仅仅要来源于教材,也可以在其他的书籍中获得,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向学生展示教学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在进行教学中,老師可以采用比赛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学生会成为活动的主导者,不论是活动的课前准备,还是活动后的总结,学生都可以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可以收获宝贵的经验。在各类数学活动中,学生可以积累宝贵的经验,提升课堂的参与度,并且在各类组织活动中,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可以夯实自己的基础知识,并且取得好成绩。
3.为学生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高中数学中进行主体教育的环节中,老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当学生在问题探究中遇到问题后,老师应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后,也要自觉的询问老师。但是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后,不敢向老师提问,害怕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的环节中,老师要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在平时的相处中不要给学生带来压力,将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中,老师要表示赞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老师要对学生的心理特征非常了解,在提出建议时要采用合适的方式,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学习中,要监督学生,但是不能逼迫学生,教学中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解决问题后,老师要给予学生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当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是特别理想,老师不能一味的批评他们,要帮助他们找到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老师在课下应该尽量与学生多沟通,可以聊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将老师和蔼可亲的一面展现给学生。
三、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提升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将高中数学的魅力展现给学生。借助一系列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完善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凤林.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有效教学策略浅析[J].考试周刊,2017,(48):125.
[2]彭仲.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7,(30):53.
[3]刘小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05):89.
【关键词】高中数学;主体参与;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246-01
如今,在数学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开始呈现出一定的主体矛盾,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为了在教学中解决主体矛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来。本文主要分析主体教学的意义和目的,完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措施,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一、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意义
在教学的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非常重要。为了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充分围绕学生进行。在主体教学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可以被充分的激发,而且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逐步的建立起信心。在课堂中,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既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学习中的组织能力和团结能力也能被充分的锻炼出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作用可以被充分的激发,教学的效果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在主题教学中,学生的精力会更加的集中,学生对课堂的教学内容会更加的关注,他们在课堂上会减少开小差的机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数学题目的探究中。老师在教学中起到充分的引导作用,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得到培养,学生在解题中的思路会更加的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可以被充分的激发,老师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可以被学生充分的利用,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学生在对难题进行探究的环节中,老师可以及时的给予帮助,当学生在解题中陷入困境后,老师及时的帮助可以使教学顺利的开展,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二者应该互相配合,从而使学生的自主解题意识被充分的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可以培养起来。
二、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措施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重点内容,而且在教学中也是难点。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的尊重学生,当学生提出一个想法后,老师不能立刻否决,应该听听学生的想法,然后引导学生。即使学生的思维产生误区,老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然后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解题。不仅仅要讲授知识,老师还应该在情感上引导学生,使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上。
1.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要让学生了解学生的主体意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起到哪些作用,让学生知道学生的主体意识会提升教学的质量,并且会完善教学的发展,可以帮助老师顺利的进行教学。学生应该明白,在学习中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总是依靠老师,完善自主学习和自主钻研的能力,才能切实的提升他们的数学成绩。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将主体意识的完善重要性告知学生,使学生要认真听讲,在课上做好笔记。思路要跟着老师走,并且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后要及时的复习。在老师提问的环节中,学生要积极的发言,当解题中遇到问题要及时的提出。在课后做好课堂笔记的整理工作,课后作业要多思考。
在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学生多与自己沟通,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及时的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帮助学生及时的纠正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通过科学的学习思想的灌输,学生才能打破在课堂上沉默的局面,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可以主动的与老师交流,从而形成独立而自主的学习方式,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会提升。
2.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如果学生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数学,那么他们就会觉得数学的学习非常的枯燥无味,他们就不能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所以,在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之前,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老师在讲课的环节中,应该采用生动的语言,在上课前,可以先将故事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思考。尽管数学的逻辑性很强,学生在学习的环节中会感到比较枯燥,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独立的思考。老师在教学的环节中,教学语言的来源不仅仅要来源于教材,也可以在其他的书籍中获得,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向学生展示教学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在进行教学中,老師可以采用比赛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学生会成为活动的主导者,不论是活动的课前准备,还是活动后的总结,学生都可以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可以收获宝贵的经验。在各类数学活动中,学生可以积累宝贵的经验,提升课堂的参与度,并且在各类组织活动中,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可以夯实自己的基础知识,并且取得好成绩。
3.为学生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高中数学中进行主体教育的环节中,老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当学生在问题探究中遇到问题后,老师应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后,也要自觉的询问老师。但是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后,不敢向老师提问,害怕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的环节中,老师要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在平时的相处中不要给学生带来压力,将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中,老师要表示赞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老师要对学生的心理特征非常了解,在提出建议时要采用合适的方式,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学习中,要监督学生,但是不能逼迫学生,教学中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解决问题后,老师要给予学生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当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是特别理想,老师不能一味的批评他们,要帮助他们找到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老师在课下应该尽量与学生多沟通,可以聊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将老师和蔼可亲的一面展现给学生。
三、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提升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将高中数学的魅力展现给学生。借助一系列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完善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凤林.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有效教学策略浅析[J].考试周刊,2017,(48):125.
[2]彭仲.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7,(30):53.
[3]刘小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