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环境氛围和办学风格的反映,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与德育工作同等重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为了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结合自身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经验,从不同角度深入阐述。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教育
一、前言
校园文化建设及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及学生德育工作,总结近年来个人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分析:
二、凝炼办学理念,改善办学条件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大学坚持自身的独立性,不为眼前利益所驱动的保证,学校建校以来,经几代人上下求索,依《周易》“厚德载物”,急国家素质教育之所需,抵“轻物重人”之世俗,逐步凝练出“厚德博学,育人夺标”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长期以来,学校将办学理念作为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工作的指南,并多渠道筹措经费,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有了和谐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将教育与科学与人文的理论紧密结合确实让学生在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技术的同时,提升了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够感受美、理解美、珍惜美、追求美、创造美,从而使学生心灵净化、举止文明、关心社会、乐于助人。
三、加强教师个体文化建设,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育工作者都往往重视发挥主体作用,而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殊不知,校園文化建设需要把依靠和主导两者密切配合,教育工作者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与人之前先律己,以身作则,全面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坚持党的领导,用党的先进理论指导自己的思想行动。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安全自救知识,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能力,还要具备相当强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才能够与大学生平等对话。
在学生工作中,我坚持“三个心”的工作方法,对于学生群体,学生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占用大量业余时间、内容繁杂、责任重大的工作。学生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学生要有博大的爱心,对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光热发挥到最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巨大的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里感到他们的老师是真正的朋友,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信任,并在交往中可以沟通师生感情,师生感情也会相互作用,才能了解彼此的态度、思想和心理状态,才能去影响感染他人。
在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同行”的方针,严格按照入党的程序要求每一名想向党组织靠近的进步学生必须遵守;同时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参加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使学生端正入党动机、时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四、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和校园法制教育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是培养现代化建设者的需要,是大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做人的根本标准。学生应该把民主法制观念作为自己处理社会关系、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正确的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融入到社会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使得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避免校园违法事件的发生,我们经常利用班会、团队会、周讲评、年段大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基础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基础道德教育重在养成和专业上。经常组织学生观看资料片和图片展,并请司法人员进校作法制报告,使广大学生提高知法、守法、懂法、用法意识。
社会的发展,诱惑多种多样,大学生尚处于身心发展时期,没有全面的鉴别能力,我们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教育、身体厉行的教育,帮助学生度过危险期,从而进化校园的思想环境,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及德育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很有发展潜力和创造性的群体,他们要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就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又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然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而一些大学生又不能科学对待,且心理冲突调试能力较差,对心理咨询难以启齿,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产生心理烦恼和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另一方面,虽然高校日益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大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方法不当,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不合理。
学校上下都非常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教师要时刻了解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在健康乐观的心态中学习、生活和工作。我们让学生干部负责了解情况并及时反馈,大家一同利用课余时间为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此外,我们还经常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举办心理讲座,心理宣传,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使广大学生健康成长,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六、创造氛围,以活动为载体促管理
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活动和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生活和心理环境的优化,人格的健全、和谐、宽松、友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公正、宽容、理解的集体舆论,不仅能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而且能使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浓重的氛围,促进观念形态层的发展。所以我们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波、健康积极、格调高雅脱俗的活动,为校园文化增添色彩和生机。
(一)爱心救助
为了帮助困难学生解决生活问题,顺利完成学业,我们应该组成多种多样的爱心救助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真正践行科学发展观中人民群众得实惠,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学会感恩,学会奉献。
(二)理性爱国教育
社会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行,文化没有国界即让中国的学生大开眼界,却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学生道德的缺失,爱国情怀的淡化,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深刻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理性爱国教育的必要性。许多不法分子散播谣言,导致学生对许多政治事件认识错误,情绪极度高涨。我们在稳定学生情绪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理性爱国,大学生是祖国的后备力量,要正确认识事物,避免受到诱惑,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爱国。
(三)社会实践交流
学校是用来学习并提高自己认识能力,而社会是提升我们的社会智能。大学生一定要正确认识到成人、成才、成功的相互联系,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基地考察学习并积极开展实践交流,将实践所得共同分享,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而又各具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学校既是人类精神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又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开辟新的文化的阵地,它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即与社会主导文化相适应,同时自身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以创造新时代的文化,推进社会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从营造和优化素质教育的育人环境和浓厚素质教育氛围的高度来研究和建设校园文化,保证并维持着校园文化意识的认同,给着每个集体成员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模式。因此,只有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才能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路保生,论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作用[M];2009-3-18.
[2]焦盛荣,校园文化与德育教育[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报:2003-2.
[3]陈传林,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德育功能[J];理工高教研究2003-3.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教育
一、前言
校园文化建设及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及学生德育工作,总结近年来个人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分析:
二、凝炼办学理念,改善办学条件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大学坚持自身的独立性,不为眼前利益所驱动的保证,学校建校以来,经几代人上下求索,依《周易》“厚德载物”,急国家素质教育之所需,抵“轻物重人”之世俗,逐步凝练出“厚德博学,育人夺标”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长期以来,学校将办学理念作为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工作的指南,并多渠道筹措经费,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有了和谐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将教育与科学与人文的理论紧密结合确实让学生在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技术的同时,提升了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够感受美、理解美、珍惜美、追求美、创造美,从而使学生心灵净化、举止文明、关心社会、乐于助人。
三、加强教师个体文化建设,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育工作者都往往重视发挥主体作用,而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殊不知,校園文化建设需要把依靠和主导两者密切配合,教育工作者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与人之前先律己,以身作则,全面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坚持党的领导,用党的先进理论指导自己的思想行动。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安全自救知识,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能力,还要具备相当强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才能够与大学生平等对话。
在学生工作中,我坚持“三个心”的工作方法,对于学生群体,学生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占用大量业余时间、内容繁杂、责任重大的工作。学生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学生要有博大的爱心,对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光热发挥到最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巨大的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里感到他们的老师是真正的朋友,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信任,并在交往中可以沟通师生感情,师生感情也会相互作用,才能了解彼此的态度、思想和心理状态,才能去影响感染他人。
在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同行”的方针,严格按照入党的程序要求每一名想向党组织靠近的进步学生必须遵守;同时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参加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使学生端正入党动机、时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四、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和校园法制教育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是培养现代化建设者的需要,是大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做人的根本标准。学生应该把民主法制观念作为自己处理社会关系、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正确的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融入到社会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使得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避免校园违法事件的发生,我们经常利用班会、团队会、周讲评、年段大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基础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基础道德教育重在养成和专业上。经常组织学生观看资料片和图片展,并请司法人员进校作法制报告,使广大学生提高知法、守法、懂法、用法意识。
社会的发展,诱惑多种多样,大学生尚处于身心发展时期,没有全面的鉴别能力,我们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教育、身体厉行的教育,帮助学生度过危险期,从而进化校园的思想环境,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及德育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很有发展潜力和创造性的群体,他们要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就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又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然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而一些大学生又不能科学对待,且心理冲突调试能力较差,对心理咨询难以启齿,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产生心理烦恼和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另一方面,虽然高校日益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大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方法不当,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不合理。
学校上下都非常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教师要时刻了解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在健康乐观的心态中学习、生活和工作。我们让学生干部负责了解情况并及时反馈,大家一同利用课余时间为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此外,我们还经常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举办心理讲座,心理宣传,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使广大学生健康成长,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六、创造氛围,以活动为载体促管理
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活动和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生活和心理环境的优化,人格的健全、和谐、宽松、友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公正、宽容、理解的集体舆论,不仅能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而且能使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浓重的氛围,促进观念形态层的发展。所以我们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波、健康积极、格调高雅脱俗的活动,为校园文化增添色彩和生机。
(一)爱心救助
为了帮助困难学生解决生活问题,顺利完成学业,我们应该组成多种多样的爱心救助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真正践行科学发展观中人民群众得实惠,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学会感恩,学会奉献。
(二)理性爱国教育
社会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行,文化没有国界即让中国的学生大开眼界,却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学生道德的缺失,爱国情怀的淡化,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深刻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理性爱国教育的必要性。许多不法分子散播谣言,导致学生对许多政治事件认识错误,情绪极度高涨。我们在稳定学生情绪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理性爱国,大学生是祖国的后备力量,要正确认识事物,避免受到诱惑,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爱国。
(三)社会实践交流
学校是用来学习并提高自己认识能力,而社会是提升我们的社会智能。大学生一定要正确认识到成人、成才、成功的相互联系,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基地考察学习并积极开展实践交流,将实践所得共同分享,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而又各具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学校既是人类精神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又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开辟新的文化的阵地,它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即与社会主导文化相适应,同时自身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以创造新时代的文化,推进社会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从营造和优化素质教育的育人环境和浓厚素质教育氛围的高度来研究和建设校园文化,保证并维持着校园文化意识的认同,给着每个集体成员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模式。因此,只有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才能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路保生,论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作用[M];2009-3-18.
[2]焦盛荣,校园文化与德育教育[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报:2003-2.
[3]陈传林,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德育功能[J];理工高教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