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分别使用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近端髓内钉对股骨骨折的患者行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9月的86例股骨骨折,根据使用螺钉的种类分成两组,分别称作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都行内固定术,研究组使用防旋近端髓内钉,对照组使用动力髋螺钉。对比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在院治疗时间及1年后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均较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及在院治疗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1年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股骨骨折的患者而言,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近端髓内钉都是较理想的治疗器材,防旋近端髓内钉在近期疗效方面稍占优势。
【关键词】 动力髋螺钉; 防旋近端髓内钉; 股骨骨折
股骨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骨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患者,但以老年人最常见[1]。内固定术是现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但内固定器材的种类较多。不同的内固定器材行内固定术的方法也不一,故临床疗效也不近相同。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近端髓内钉是目前临床治疗股骨骨折较常用的两种内固定器材[2],为了了解各自的临床效果,笔者特此做了此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了86例股骨骨折患者,按照使用螺钉的种类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26~69岁,平均(42.9±4.6)岁;骨折部位:股骨颈15例,粗隆间18例,粗隆下13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8-67岁,平均(42.6±3.9)岁;骨折部位:股骨颈11例,粗隆间15例,粗隆下1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所有患者先行相关检查,确诊后给予常规的处理方法,如牵引、镇痛、防止炎症等,并择期行内固定术。对照组使用动力髋螺钉: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或阻滞麻醉,取仰卧位。术前先行闭合复位,达到理想的复位效果后,沿股骨外侧向粗隆顶点作一长约10 cm的切口。使股骨上端和粗隆充分暴露,在大粗隆下方置入导针。当导针与骨距平行时,经导针钻孔并攻丝,置入螺钉,并固定。研究组使用防旋近端髓内钉: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取仰卧位。于大粗隆顶端作一约5 cm的切口,将导针插入,扩开近处髓腔,将防旋近端髓内钉沿导针插入,拔出导针后借助近端瞄准臂向股骨颈内打入导针,正位透视下使导针位于股骨头中线偏下,侧位位于股骨颈正中。用空心钻头扩孔,置入防旋近端髓内钉,后固定。对比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在院治疗时间及1年后髋关节功能情况。
1.3 髋关节功能的判定 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判定,总分100分,分值越高,髋关节功能越佳[3]。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器V1.61分析,均数资料经简明统计学处理器2.0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及失血量比较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49.9±7.3)min;对照组为(56.2±8.5)min,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81,P<0.05);研究组的失血量为(92.6±10.5)ml;对照组为(101.7±14.1)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12, P<0.05)。
2.2 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 研究组骨折愈合的时间为(13.8±2.4)d;对照组为(15.7±1.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74,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16.1±1.5)d;对照组为(17.7±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77;P<0.05)。
2.3 1年后髋关节功能情况 研究组1年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5.8±4.7)分;对照组为(86.2±3.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20,P>0.05)。
3 讨论
股骨处有较多的血管分布,故血液循环丰富,在出现损伤后,修复能力也较强[4]。股骨骨折也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主要以老年人为主[5]。可能与老年人血液循环能力减弱,骨骼质地脆性增加有关。最早对股骨骨折的治疗方式以保守为主,但长需较常一段时间的治疗,使患者出现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6]。随着医疗技术及医疗器械的进步,对该类患者多主张在做好充分术前准备,纠正身体其他合并性疾病的前提下实行手术治疗。
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近端髓内钉均是手术治疗股骨骨折较常用的内固定器材。动力髋螺钉适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是目前最常用的髓外内固定系统[7]。其对稳定性股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但不实用于粉碎性骨折或骨折处有明显移位的患者;防旋近端髓内钉是根据髓外和髓内固定系统所有优势的集合[8]而设计,其用于股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优势主要为:(1)负重能力较强,能负担大部分经折断处的负荷,使股骨距区压力减少或消失。(2)力臂缩短,使螺钉与骨链接处的应力降低,既能加剧骨折的愈合,同时也有效的防止了螺钉切出股骨头的可能性。(3)螺钉较小,稳定性较强能减少对分布于股骨的血管的损伤[9],有助于促进愈合。(4)钉体较细,且数量较少(只有两枚),既能够减少钻孔,同时也减少了钻孔时造成的股骨颈异常旋转,降低了股骨头坏死出现的风险。因此,防旋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相比,手术适应证更加广泛[10],对粉碎性骨折或不稳定型股骨骨折的患者也较适用。同时其术中剥离的组织较少,故操作更简单。
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使用两种内固定器材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使用防旋近端髓内钉患者术中失血量较少且手术时间较短;且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但在1年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则差别不明显。因此,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近端髓内钉均是较理想的内固定器材,但防旋近端髓内钉在近期疗效方面稍占优势。
参考文献
[1]林振恩,林焱斌.PFNA、Gamma钉和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08,48(27):109-110.
[2]曹阳,范忠明,邱跃杰,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8,14(1):2-3.
[3]许小青.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与传统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96-97.
[4]吴竞.不同内固定方法对股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43-44.
[5]彭俊.防旋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髖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临床比较[J].山东医药,2009,49(48):88-89.
[6]王恩时,韩本松,曾炳芳,等.股骨粗隆间骨折Gamma钉和DHS内固定治疗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5):413-415.
[7]李从达,张军喜,杨录魁.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前瞻性临床评价[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99-101.
[8]许英,李琦军.DHS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J].河北医药,2012,34(3):418-419.
[9]方丹.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6):679-681.
[10]冯彬.动力髋螺钉与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技术在股骨近端骨折治疗[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99-100.
(收稿日期:2013-01-28) (本文编辑:连胜利)
【关键词】 动力髋螺钉; 防旋近端髓内钉; 股骨骨折
股骨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骨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患者,但以老年人最常见[1]。内固定术是现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但内固定器材的种类较多。不同的内固定器材行内固定术的方法也不一,故临床疗效也不近相同。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近端髓内钉是目前临床治疗股骨骨折较常用的两种内固定器材[2],为了了解各自的临床效果,笔者特此做了此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了86例股骨骨折患者,按照使用螺钉的种类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26~69岁,平均(42.9±4.6)岁;骨折部位:股骨颈15例,粗隆间18例,粗隆下13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8-67岁,平均(42.6±3.9)岁;骨折部位:股骨颈11例,粗隆间15例,粗隆下1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所有患者先行相关检查,确诊后给予常规的处理方法,如牵引、镇痛、防止炎症等,并择期行内固定术。对照组使用动力髋螺钉: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或阻滞麻醉,取仰卧位。术前先行闭合复位,达到理想的复位效果后,沿股骨外侧向粗隆顶点作一长约10 cm的切口。使股骨上端和粗隆充分暴露,在大粗隆下方置入导针。当导针与骨距平行时,经导针钻孔并攻丝,置入螺钉,并固定。研究组使用防旋近端髓内钉: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取仰卧位。于大粗隆顶端作一约5 cm的切口,将导针插入,扩开近处髓腔,将防旋近端髓内钉沿导针插入,拔出导针后借助近端瞄准臂向股骨颈内打入导针,正位透视下使导针位于股骨头中线偏下,侧位位于股骨颈正中。用空心钻头扩孔,置入防旋近端髓内钉,后固定。对比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在院治疗时间及1年后髋关节功能情况。
1.3 髋关节功能的判定 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判定,总分100分,分值越高,髋关节功能越佳[3]。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器V1.61分析,均数资料经简明统计学处理器2.0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及失血量比较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49.9±7.3)min;对照组为(56.2±8.5)min,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81,P<0.05);研究组的失血量为(92.6±10.5)ml;对照组为(101.7±14.1)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12, P<0.05)。
2.2 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 研究组骨折愈合的时间为(13.8±2.4)d;对照组为(15.7±1.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74,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16.1±1.5)d;对照组为(17.7±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77;P<0.05)。
2.3 1年后髋关节功能情况 研究组1年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5.8±4.7)分;对照组为(86.2±3.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20,P>0.05)。
3 讨论
股骨处有较多的血管分布,故血液循环丰富,在出现损伤后,修复能力也较强[4]。股骨骨折也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主要以老年人为主[5]。可能与老年人血液循环能力减弱,骨骼质地脆性增加有关。最早对股骨骨折的治疗方式以保守为主,但长需较常一段时间的治疗,使患者出现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6]。随着医疗技术及医疗器械的进步,对该类患者多主张在做好充分术前准备,纠正身体其他合并性疾病的前提下实行手术治疗。
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近端髓内钉均是手术治疗股骨骨折较常用的内固定器材。动力髋螺钉适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是目前最常用的髓外内固定系统[7]。其对稳定性股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但不实用于粉碎性骨折或骨折处有明显移位的患者;防旋近端髓内钉是根据髓外和髓内固定系统所有优势的集合[8]而设计,其用于股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优势主要为:(1)负重能力较强,能负担大部分经折断处的负荷,使股骨距区压力减少或消失。(2)力臂缩短,使螺钉与骨链接处的应力降低,既能加剧骨折的愈合,同时也有效的防止了螺钉切出股骨头的可能性。(3)螺钉较小,稳定性较强能减少对分布于股骨的血管的损伤[9],有助于促进愈合。(4)钉体较细,且数量较少(只有两枚),既能够减少钻孔,同时也减少了钻孔时造成的股骨颈异常旋转,降低了股骨头坏死出现的风险。因此,防旋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相比,手术适应证更加广泛[10],对粉碎性骨折或不稳定型股骨骨折的患者也较适用。同时其术中剥离的组织较少,故操作更简单。
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使用两种内固定器材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使用防旋近端髓内钉患者术中失血量较少且手术时间较短;且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但在1年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则差别不明显。因此,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近端髓内钉均是较理想的内固定器材,但防旋近端髓内钉在近期疗效方面稍占优势。
参考文献
[1]林振恩,林焱斌.PFNA、Gamma钉和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08,48(27):109-110.
[2]曹阳,范忠明,邱跃杰,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8,14(1):2-3.
[3]许小青.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与传统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96-97.
[4]吴竞.不同内固定方法对股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43-44.
[5]彭俊.防旋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髖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临床比较[J].山东医药,2009,49(48):88-89.
[6]王恩时,韩本松,曾炳芳,等.股骨粗隆间骨折Gamma钉和DHS内固定治疗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5):413-415.
[7]李从达,张军喜,杨录魁.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前瞻性临床评价[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99-101.
[8]许英,李琦军.DHS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J].河北医药,2012,34(3):418-419.
[9]方丹.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6):679-681.
[10]冯彬.动力髋螺钉与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技术在股骨近端骨折治疗[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99-100.
(收稿日期:2013-01-28) (本文编辑:连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