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素质教育已然成为我国教育事业革新的主旋律,而小学美术课程的素质教育优势也随之凸显出来。新课标对于小学美术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美术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主,当下的美术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修养作为核心目标。本文将就新课改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引言:
小学美术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艺术学科,不仅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的关键学科,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明确美术课程的素质教育优势,进而能够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在提升学生美术技能的同时,还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一、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中主要的美育学科,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萌芽时期,所以小学美术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基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确保后续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考虑到小学生的心智思维都尚未发育成熟,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教学情境的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程内容,融入生活化的美术教学素材,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执教四年级美术上册《我的美术日记》一课时,就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绘画日记吗?”随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紧接着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自己所创作的美术日记,具体内容可以说是围绕着教师的一天来创作。以此来让学生懂得美术日记这一绘画形式。之后就可以要求学生以“我的一天”为主题展开美术日记的创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一天中美好的生活情景,并大胆地利用画笔将其呈现在画纸上。最后要求学生依次进行分享和交流。从而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创作热情,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全面渗透,小学美术教学越来越注重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美术课程的根本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还要全面强化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文化意识。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优秀民族文明的精神载体,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化底蕴,有效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和品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自信。例如,教师在执教四年级美术上册《戏曲脸谱》一课时,本课内容是围绕着脸谱的欣赏认识与制作为一体的综合课程,主要是通过视频、文字和图片来介绍中国戏曲脸谱特征和象征意义。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中国戏曲的表演片段,以及绘制脸谱的过程影像,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脸谱艺术精美的图案线条和色彩,并试着让学生猜一猜不同的脸谱都象征着什么意义,从而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修养。
三、开展美工创意教学,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生大多天性活泼好动,所以美术教师如果总是一味地采取单纯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使得学生只能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长此以往就会促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美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定期开展美工创意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想象和动手创作,从而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在执教四年级美术上册《巧镶妙嵌》一课时,本节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的镶嵌艺术,教材中展示有平面镶嵌,也有在立体造型上进行的装饰镶嵌,使学生认识到了镶嵌艺术材料的丰富性和形式多样性。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镶嵌材料,如橡皮泥、小石子、黄豆和安全玻片等,自主设计和创作两幅平面镶嵌作品和立体镶嵌作品。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创作时间,不要进行过多的干预,但是可以巡视进行指导,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而言之,基于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积极转变传统僵化的教育理念,能够注重引导学生们通过美术课堂学习,懂得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创造能力,真正实现美术课程的美誉教学目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摒弃单一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能够通过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创新传统文化教学以及开展美工创意教学的举措,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佟子孝.新課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分析[J].大众文艺,2017(07):245.
[2]刘婷昱.新课标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难点及其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17(01):23-26.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引言:
小学美术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艺术学科,不仅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的关键学科,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明确美术课程的素质教育优势,进而能够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在提升学生美术技能的同时,还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一、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中主要的美育学科,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萌芽时期,所以小学美术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基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确保后续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考虑到小学生的心智思维都尚未发育成熟,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教学情境的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程内容,融入生活化的美术教学素材,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执教四年级美术上册《我的美术日记》一课时,就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绘画日记吗?”随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紧接着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自己所创作的美术日记,具体内容可以说是围绕着教师的一天来创作。以此来让学生懂得美术日记这一绘画形式。之后就可以要求学生以“我的一天”为主题展开美术日记的创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一天中美好的生活情景,并大胆地利用画笔将其呈现在画纸上。最后要求学生依次进行分享和交流。从而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创作热情,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全面渗透,小学美术教学越来越注重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美术课程的根本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还要全面强化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文化意识。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优秀民族文明的精神载体,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化底蕴,有效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和品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自信。例如,教师在执教四年级美术上册《戏曲脸谱》一课时,本课内容是围绕着脸谱的欣赏认识与制作为一体的综合课程,主要是通过视频、文字和图片来介绍中国戏曲脸谱特征和象征意义。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中国戏曲的表演片段,以及绘制脸谱的过程影像,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脸谱艺术精美的图案线条和色彩,并试着让学生猜一猜不同的脸谱都象征着什么意义,从而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修养。
三、开展美工创意教学,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生大多天性活泼好动,所以美术教师如果总是一味地采取单纯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使得学生只能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长此以往就会促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美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定期开展美工创意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想象和动手创作,从而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在执教四年级美术上册《巧镶妙嵌》一课时,本节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的镶嵌艺术,教材中展示有平面镶嵌,也有在立体造型上进行的装饰镶嵌,使学生认识到了镶嵌艺术材料的丰富性和形式多样性。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镶嵌材料,如橡皮泥、小石子、黄豆和安全玻片等,自主设计和创作两幅平面镶嵌作品和立体镶嵌作品。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创作时间,不要进行过多的干预,但是可以巡视进行指导,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而言之,基于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积极转变传统僵化的教育理念,能够注重引导学生们通过美术课堂学习,懂得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创造能力,真正实现美术课程的美誉教学目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摒弃单一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能够通过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创新传统文化教学以及开展美工创意教学的举措,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佟子孝.新課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分析[J].大众文艺,2017(07):245.
[2]刘婷昱.新课标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难点及其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17(0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