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预算控制是军队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军事战略和预算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在阐述了军队预算控制系统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军队预算控制模式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研究讨论了建立和完善军队预算控制系统的问题。
【关键词】 预算控制系统 概念 模式 建立
管理控制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方法就是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最清楚地表明了计划与控制的紧密联系。预算是计划的数量表现。预算的编制是作为计划过程的一部分开始的,而预算本身又是计划过程的终点,是转化为控制标准的计划。
一、军队预算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内涵
军队预算是按法定程序编制和审批的军队经费年度收支计划,是国家政策、军事战略和军事发展规划与建设计划的“货币化”。军队预算是军队建设的启动器和调解器,它的制定、编制方法及技术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军事财力配制与运用效率,从而对国防政策、军事战略、武器系统的发展方向及其结构产生重要影响。而预算控制是指将整个预算系统作为一个控制系统,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监控、预算考核和评价形成的一个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系统。
军队预算控制系统,是指由受控者(军费运行系统)和施控者(军队预算)组成的可对受控者按期望的要求进行控制的一类系统。军队预算控制是施控者影响和支配受控者的行为过程,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军费运行系统中相互关系复杂多变,可能采取多种存在状态及运行方式,有些对发挥军费效益有力,是合目的的;有些则没有利,是不合目的的。施控者要求和保持那些合目的的状态或运行方式,避免或消除那些不合目的的状态或运行方式。
二、军队预算控制的模式
军军队预算控制模式是对军队预算控制系统的总体安排与基本要求,是军队预算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这里主要讨论按照时序划分的军队预算控制模式,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
(一)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事先深入调查掌握准确信息,设定可行的军队预算目标,对预算执行情况作出的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前设计保护性措施,又称前馈控制、预先控制。事前控制是一种预先防范性机制,即将可能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而非问题发生之后的纠正与补救。
(二)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审批相关人员按照军队内部控制流程进行逐级审批控制的过程,又称同期控制、过程控制。事中控制可以及时发现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的偏差,将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提高军队预算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有利于预算目标的实现。
(三)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把预算执行结果及时与预算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并据以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又称反馈控制。事后控制能为今后的事前控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较高层次或上一环节某些事项的事后控制,往往是下一层次、下一环节某些事项的事前或事中控制,所以,三者在军队预算管理中一般都是同时并存的,需要我们同等地关注与重视。
三、军队预算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一)建立科学的预算分配制度。预算编制改革涉及各方面利益关系调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必须加强对预算管理体制的研究,合理划分军队预算权限。一是合理划分总部与军区级大单位预算权限,总部赋予军区、军兵种部分经费的分配权。二是合理划分财务部门与事业部门预算权限,将目前由事业部门行使的分项预算制定权归口到财务部门,使预算制定与预算执行相分离。三是合理划分单位年度预算审批权限,按照“统一领导、按级负责”的财务工作原则,将预算报上级党委审批改为由本级党委审批后报上级党委备案。
(二)建立完整配套的制度体系。军队预算编制改革是以优化财力资源配置和提高军费使用效益为目的,这既是预算的最终目标,也是预算职能的具体体现,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有完整配套的制度体系作保证。一是尽快出台军队预算法,详细规定各级各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二是完善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制度,建立资产动态反映机制。三是完善行政消耗性费用预算管理制度,通过预算这个源头对行政消耗性支出实现有效控制。四是建立绩效预算制度,加强对事业建设成效的考核。
(三)建立矩阵式监督管理模式。军队预算监控力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对预算制定者和执行者的约束力,因此,建立事业部门、财务部门、预算部门、审计部门、纪检部门、预算咨询机构等多维矩阵式监督模式显得尤为必要。要明确各级各部门在预算控制中的职能作用,实现全过程、全环节覆盖,有效避免预算“松弛”现象的发生。
(四)强化贯彻落实与信息反馈。一是建立预算评价结果数据管理制度,使数据信息资源在预算部门内部与业务部门之间实现共享。二是实现预算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的有效衔接,使预算评价结果真正影响到实际预算安排。三是推进预算信息公开,自觉接受官兵监督。四是完善激励与问责制度,建立与部门预算、项目监管、干部任用奖惩相结合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绩效问责制度体系。
【关键词】 预算控制系统 概念 模式 建立
管理控制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方法就是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最清楚地表明了计划与控制的紧密联系。预算是计划的数量表现。预算的编制是作为计划过程的一部分开始的,而预算本身又是计划过程的终点,是转化为控制标准的计划。
一、军队预算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内涵
军队预算是按法定程序编制和审批的军队经费年度收支计划,是国家政策、军事战略和军事发展规划与建设计划的“货币化”。军队预算是军队建设的启动器和调解器,它的制定、编制方法及技术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军事财力配制与运用效率,从而对国防政策、军事战略、武器系统的发展方向及其结构产生重要影响。而预算控制是指将整个预算系统作为一个控制系统,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监控、预算考核和评价形成的一个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系统。
军队预算控制系统,是指由受控者(军费运行系统)和施控者(军队预算)组成的可对受控者按期望的要求进行控制的一类系统。军队预算控制是施控者影响和支配受控者的行为过程,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军费运行系统中相互关系复杂多变,可能采取多种存在状态及运行方式,有些对发挥军费效益有力,是合目的的;有些则没有利,是不合目的的。施控者要求和保持那些合目的的状态或运行方式,避免或消除那些不合目的的状态或运行方式。
二、军队预算控制的模式
军军队预算控制模式是对军队预算控制系统的总体安排与基本要求,是军队预算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这里主要讨论按照时序划分的军队预算控制模式,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
(一)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事先深入调查掌握准确信息,设定可行的军队预算目标,对预算执行情况作出的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前设计保护性措施,又称前馈控制、预先控制。事前控制是一种预先防范性机制,即将可能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而非问题发生之后的纠正与补救。
(二)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审批相关人员按照军队内部控制流程进行逐级审批控制的过程,又称同期控制、过程控制。事中控制可以及时发现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的偏差,将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提高军队预算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有利于预算目标的实现。
(三)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把预算执行结果及时与预算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并据以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又称反馈控制。事后控制能为今后的事前控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较高层次或上一环节某些事项的事后控制,往往是下一层次、下一环节某些事项的事前或事中控制,所以,三者在军队预算管理中一般都是同时并存的,需要我们同等地关注与重视。
三、军队预算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一)建立科学的预算分配制度。预算编制改革涉及各方面利益关系调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必须加强对预算管理体制的研究,合理划分军队预算权限。一是合理划分总部与军区级大单位预算权限,总部赋予军区、军兵种部分经费的分配权。二是合理划分财务部门与事业部门预算权限,将目前由事业部门行使的分项预算制定权归口到财务部门,使预算制定与预算执行相分离。三是合理划分单位年度预算审批权限,按照“统一领导、按级负责”的财务工作原则,将预算报上级党委审批改为由本级党委审批后报上级党委备案。
(二)建立完整配套的制度体系。军队预算编制改革是以优化财力资源配置和提高军费使用效益为目的,这既是预算的最终目标,也是预算职能的具体体现,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有完整配套的制度体系作保证。一是尽快出台军队预算法,详细规定各级各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二是完善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制度,建立资产动态反映机制。三是完善行政消耗性费用预算管理制度,通过预算这个源头对行政消耗性支出实现有效控制。四是建立绩效预算制度,加强对事业建设成效的考核。
(三)建立矩阵式监督管理模式。军队预算监控力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对预算制定者和执行者的约束力,因此,建立事业部门、财务部门、预算部门、审计部门、纪检部门、预算咨询机构等多维矩阵式监督模式显得尤为必要。要明确各级各部门在预算控制中的职能作用,实现全过程、全环节覆盖,有效避免预算“松弛”现象的发生。
(四)强化贯彻落实与信息反馈。一是建立预算评价结果数据管理制度,使数据信息资源在预算部门内部与业务部门之间实现共享。二是实现预算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的有效衔接,使预算评价结果真正影响到实际预算安排。三是推进预算信息公开,自觉接受官兵监督。四是完善激励与问责制度,建立与部门预算、项目监管、干部任用奖惩相结合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绩效问责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