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非常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如医生常要求患者记住“这两种药不能一起吃,那种药需要间隔2小时服用”等)。但药物与食物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这容易被忽视。其实,食物能影响很多药物药效的发挥,因此,药师提醒:要想让药物发挥最好的疗效,患者必须管住自己的嘴。
中药忌嘴有讲究
服中药一般要忌食辛辣食物,如青红辣椒、鲜干辣椒、胡椒面、芥末、生葱、洋葱、生蒜、韭菜、花椒、胡椒、桂皮、八角、小茴香、豆蔻、生干姜、白酒等。葱、蒜等做熟后辛辣味大减,食用禁忌可适当放宽。
服中药忌食辛辣食物,多与所治疾病的性质有关。如热病和阴虚,中医所说的热病主要指病人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干等症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火症”或“上火了”。这时过食辛辣食物会加重内火,这对热病来说等于火上浇油,同时也能抵消清热及滋阴药物的作用,因此,阴虚少津患者(常见症状是五心烦热、口干咽煤,神烦气粗,尿黄便干等)也不宜多食辛辣。
再如皮肤疮疡及痔疮,皮肤疮疡多属病菌感染性病灶,辛辣食物极易引起炎症扩散、疔毒走窜,病情恶化。长粉刺者吃辛辣食物也会加重病情。辛辣食物还可引起肛门烧灼刺疼,增加肛裂、痔疮患者的痛苦。辛辣食物能增加肠火,以致粪便过于干硬,引起便秘,并促使痔疮出血;胃肠溃疡及食管炎,过食辛辣食物会剧烈刺激胃肠黏膜,使其产生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蠕动加快、胃液过多分泌,从而引起胃疼,诱发或加重病症;辛辣食物刺激食管黏膜,会加重食管炎、食管溃疡;夏天中暑身体本已伤阴,再食辛辣食物会进一步伤阴耗气,不利中暑后的康复;辛辣食物会引导血液流向胃肠,使脑部血流量相对不足,会加重中暑导致的头晕、头痛、四肢无力等症状。
另外,加拿大科学家的研究证明,艾滋病或带毒者在服药治疗期间如果过食大蒜等辛辣食物,不但会使某些药物失效,还有可能与药物产生连锁反应,使病人遭到危险。研究者还证实,姜、小茴香、豆蔻、姜黄粉等,均会对服药中的艾滋病及带毒者、心脏病及癌症病人带来危险,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西药忌嘴早知道
很多西药的化学成分与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不利药效的发挥,因此需要忌口。如服用抗贫血的铁制剂时,如果用茶水送服,铁剂就会和茶中的鞣酸结合不能被吸收;服用优降宁、痢特灵时如果吃扁豆、香蕉、奶酪等食品,就会引起血压升高;服用甲硝唑、头孢类抗生素时如果不注意戒酒,就会引起面部发热、面色猩红、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跳加速、烦躁不安、视觉模糊、精神错乱,甚至血压下降、休克等戒酒硫样反应;服用安眠药期间饮酒还有生命危险。
另外,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油盐酱醋糖,这些对药效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吃降脂类药物时,要不吃或少吃动物油,以增强降脂药物的功效;服降压、利尿类药物时,尽量少吃盐;服用优降宁、闷可乐时不可吃酱油,不然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服用抗酸药物、胰酶素、红霉素、磺胺类药物时,要少吃醋,以免药物减效增毒;糖除影响降糖药物的疗效外,还可抑制某些退热药的疗效。
饭前服或饭后服大有学问
研究还发现,服药与吃饭的相对时间对药效影响明显。根据我国大多数人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可将基本用药时间划分几种情况:饭前服是指药品安排在进餐前30~60分钟服用。目的是使药物较快进入肠道,有利于肠道吸收,减少食物对其生物利用度的不良影响,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利用。饭后服则要将药品安排在进餐后30分钟左右服药,主要是为了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此外,餐中服药是指进餐过程中服药,药服完后继续用餐,目的是借助于食物中的油类促进药物吸收或利用药物阻止食物中糖分的吸收,加速血糖转化。而“空腹服”则是指在8~10小时内没有进食的情况,通常指晚上入睡后至清晨起床这个时间段内没有进食情况下服用,目的是避免食物的干扰,让药物迅速地进入小肠发挥效力。
适于空腹服用的药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部分驱虫药,如氯硝柳胺、奥苯达唑、鹤草酚;另一类是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等。服用后应多饮水,使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服后4~5小时致泻;第三为药物是指食物的存在能降低其生物利用度的药物,如四环素、利福平、雷米封等。在饱腹时服用可降低血药浓度及吸收量,尤其是与奶制品及含钙、镁、铋、铝、铁等食物同时服用时吸收受抑制。
适于饭前服用的药物:可增加食欲和胃液分泌的药,如苦味健胃药、龙胆、大黄及其制剂;收敛药,如鞣酸蛋白,使药较快通过胃人小肠,遇碱性肠液分解出鞣酸,起止泻作用;胃黏膜保护药,如胃舒平、三硅酸镁、次碳酸铋、胃膜素、胃必治等,使药充分作用于胃壁;吸附药,如药用碳,此时胃内食物少,便于发挥吸附胃肠道有害物质及气体作用;胃肠解痉药,如阿托品及其合成品,可使药物保持有效浓度,发挥较快作用;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均适宜在饭前服用,药效更好。利胆药,如硫酸镁(小剂量)、胆盐及肠道抗感染药如磺胺咪、酚磺胺噻唑、诺氟沙星(饭前比饭后服用的血药浓度高2~3倍)、希普欣、泰利必妥、黄连素、中药丸剂、汤剂等,饭前服以使肠道药物浓度不致过分稀释;人参制剂、鹿茸精等一些对胃无刺激的滋补药物,饭前服能使之较快通过胃入肠,不为食物所阻,从而较快吸收。肠溶片在饭前服用,可避免食物阻挡,较快通过胃部到达小肠发挥作用。
适于饭时服用的药物:能及时发挥作用的药物,如助消化药、胃蛋白酶、淀粉酶、胰酶及其制剂胃蛋白酶合剂、多酶片等,饭前片刻即可服用;油类、高脂肪食物有助于它的吸收,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如灰黄霉素、无味红霉素等。
适于饭后服用的药物:对胃黏膜刺激性大的药物,如消炎痛、乙酰水杨酸、硫酸亚铁、金属卤化物(碘化钾、氯化钾、氯化铵、溴化钠等);硝基呋喃类,如呋喃坦啶、痢特灵、强强力霉素等。在饭后服用可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因为这些药物可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重者可导致药物性胃炎。阿斯匹林大剂量空腹可引起胃出血;与胃酸作用易被破坏或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如乳酶生空腹时服,乳酸茵活力受胃酸抑制疗效大减;硫酸锌在空腹胃液中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有毒的氯化锌;食物的存在能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药物,如地高辛、维生素B1心得安等属主动转运吸收的药物,饭后用药可随食物缓慢地通过特定的吸收部位,使药物可以得到较充分的吸收,以提高血药浓度和药物疗效。
降血糖药物药效的发挥与服药时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不按要求服用就起不到很好降糖作用。如甲苯磺丁脲(D860)、格列本脲(优降糖)和格列吡嗪(美吡哒)等,应餐前半小时服;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暂,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给药可能引起低血糖,故应在餐前10~20分钟口服;二甲双胍要餐中或餐后服用;阿卡波糖(拜糖平)要进食第一口饭时同时嚼服,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中药忌嘴有讲究
服中药一般要忌食辛辣食物,如青红辣椒、鲜干辣椒、胡椒面、芥末、生葱、洋葱、生蒜、韭菜、花椒、胡椒、桂皮、八角、小茴香、豆蔻、生干姜、白酒等。葱、蒜等做熟后辛辣味大减,食用禁忌可适当放宽。
服中药忌食辛辣食物,多与所治疾病的性质有关。如热病和阴虚,中医所说的热病主要指病人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干等症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火症”或“上火了”。这时过食辛辣食物会加重内火,这对热病来说等于火上浇油,同时也能抵消清热及滋阴药物的作用,因此,阴虚少津患者(常见症状是五心烦热、口干咽煤,神烦气粗,尿黄便干等)也不宜多食辛辣。
再如皮肤疮疡及痔疮,皮肤疮疡多属病菌感染性病灶,辛辣食物极易引起炎症扩散、疔毒走窜,病情恶化。长粉刺者吃辛辣食物也会加重病情。辛辣食物还可引起肛门烧灼刺疼,增加肛裂、痔疮患者的痛苦。辛辣食物能增加肠火,以致粪便过于干硬,引起便秘,并促使痔疮出血;胃肠溃疡及食管炎,过食辛辣食物会剧烈刺激胃肠黏膜,使其产生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蠕动加快、胃液过多分泌,从而引起胃疼,诱发或加重病症;辛辣食物刺激食管黏膜,会加重食管炎、食管溃疡;夏天中暑身体本已伤阴,再食辛辣食物会进一步伤阴耗气,不利中暑后的康复;辛辣食物会引导血液流向胃肠,使脑部血流量相对不足,会加重中暑导致的头晕、头痛、四肢无力等症状。
另外,加拿大科学家的研究证明,艾滋病或带毒者在服药治疗期间如果过食大蒜等辛辣食物,不但会使某些药物失效,还有可能与药物产生连锁反应,使病人遭到危险。研究者还证实,姜、小茴香、豆蔻、姜黄粉等,均会对服药中的艾滋病及带毒者、心脏病及癌症病人带来危险,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西药忌嘴早知道
很多西药的化学成分与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不利药效的发挥,因此需要忌口。如服用抗贫血的铁制剂时,如果用茶水送服,铁剂就会和茶中的鞣酸结合不能被吸收;服用优降宁、痢特灵时如果吃扁豆、香蕉、奶酪等食品,就会引起血压升高;服用甲硝唑、头孢类抗生素时如果不注意戒酒,就会引起面部发热、面色猩红、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跳加速、烦躁不安、视觉模糊、精神错乱,甚至血压下降、休克等戒酒硫样反应;服用安眠药期间饮酒还有生命危险。
另外,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油盐酱醋糖,这些对药效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吃降脂类药物时,要不吃或少吃动物油,以增强降脂药物的功效;服降压、利尿类药物时,尽量少吃盐;服用优降宁、闷可乐时不可吃酱油,不然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服用抗酸药物、胰酶素、红霉素、磺胺类药物时,要少吃醋,以免药物减效增毒;糖除影响降糖药物的疗效外,还可抑制某些退热药的疗效。
饭前服或饭后服大有学问
研究还发现,服药与吃饭的相对时间对药效影响明显。根据我国大多数人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可将基本用药时间划分几种情况:饭前服是指药品安排在进餐前30~60分钟服用。目的是使药物较快进入肠道,有利于肠道吸收,减少食物对其生物利用度的不良影响,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利用。饭后服则要将药品安排在进餐后30分钟左右服药,主要是为了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此外,餐中服药是指进餐过程中服药,药服完后继续用餐,目的是借助于食物中的油类促进药物吸收或利用药物阻止食物中糖分的吸收,加速血糖转化。而“空腹服”则是指在8~10小时内没有进食的情况,通常指晚上入睡后至清晨起床这个时间段内没有进食情况下服用,目的是避免食物的干扰,让药物迅速地进入小肠发挥效力。
适于空腹服用的药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部分驱虫药,如氯硝柳胺、奥苯达唑、鹤草酚;另一类是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等。服用后应多饮水,使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服后4~5小时致泻;第三为药物是指食物的存在能降低其生物利用度的药物,如四环素、利福平、雷米封等。在饱腹时服用可降低血药浓度及吸收量,尤其是与奶制品及含钙、镁、铋、铝、铁等食物同时服用时吸收受抑制。
适于饭前服用的药物:可增加食欲和胃液分泌的药,如苦味健胃药、龙胆、大黄及其制剂;收敛药,如鞣酸蛋白,使药较快通过胃人小肠,遇碱性肠液分解出鞣酸,起止泻作用;胃黏膜保护药,如胃舒平、三硅酸镁、次碳酸铋、胃膜素、胃必治等,使药充分作用于胃壁;吸附药,如药用碳,此时胃内食物少,便于发挥吸附胃肠道有害物质及气体作用;胃肠解痉药,如阿托品及其合成品,可使药物保持有效浓度,发挥较快作用;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均适宜在饭前服用,药效更好。利胆药,如硫酸镁(小剂量)、胆盐及肠道抗感染药如磺胺咪、酚磺胺噻唑、诺氟沙星(饭前比饭后服用的血药浓度高2~3倍)、希普欣、泰利必妥、黄连素、中药丸剂、汤剂等,饭前服以使肠道药物浓度不致过分稀释;人参制剂、鹿茸精等一些对胃无刺激的滋补药物,饭前服能使之较快通过胃入肠,不为食物所阻,从而较快吸收。肠溶片在饭前服用,可避免食物阻挡,较快通过胃部到达小肠发挥作用。
适于饭时服用的药物:能及时发挥作用的药物,如助消化药、胃蛋白酶、淀粉酶、胰酶及其制剂胃蛋白酶合剂、多酶片等,饭前片刻即可服用;油类、高脂肪食物有助于它的吸收,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如灰黄霉素、无味红霉素等。
适于饭后服用的药物:对胃黏膜刺激性大的药物,如消炎痛、乙酰水杨酸、硫酸亚铁、金属卤化物(碘化钾、氯化钾、氯化铵、溴化钠等);硝基呋喃类,如呋喃坦啶、痢特灵、强强力霉素等。在饭后服用可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因为这些药物可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重者可导致药物性胃炎。阿斯匹林大剂量空腹可引起胃出血;与胃酸作用易被破坏或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如乳酶生空腹时服,乳酸茵活力受胃酸抑制疗效大减;硫酸锌在空腹胃液中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有毒的氯化锌;食物的存在能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药物,如地高辛、维生素B1心得安等属主动转运吸收的药物,饭后用药可随食物缓慢地通过特定的吸收部位,使药物可以得到较充分的吸收,以提高血药浓度和药物疗效。
降血糖药物药效的发挥与服药时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不按要求服用就起不到很好降糖作用。如甲苯磺丁脲(D860)、格列本脲(优降糖)和格列吡嗪(美吡哒)等,应餐前半小时服;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暂,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给药可能引起低血糖,故应在餐前10~20分钟口服;二甲双胍要餐中或餐后服用;阿卡波糖(拜糖平)要进食第一口饭时同时嚼服,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