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这个实验是利用密度公式间接地测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要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及分析得到结论等方面对学生全面地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为了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在实验课前做了准分的准备,让他们事先准备好石块和细线,并相互讨论怎样测出石块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选用什么器材,如何操作?怎样正确地记录数据得出结论,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实验误差。
尽管我们不是第一次做实验,但多数学生一进实验室还是显得异常兴奋,跃跃欲试,刚一检查完实验桌上放着的器材:两个烧杯、一架天平(有对应的砝码)、水、盐粒、玻璃棒、两个量筒(100毫升和10毫升)。不等老师把注意事项说完,有些学生就开始动手准备实验,这时我看到用老师的“权力”控制学生别动已很难了,我不得不采用欲擒故纵的办法,由他们自己去,于是他们就大胆地开始动手了,你看A组的第一排的两个同学刚把天平取出来,还没调节平衡就开始测石块的质量,A组的另一排的一个学生迫不急待用手去拿砝码;B组的两个同学显然捡的石块太大了,用细线系住后怎样也放不进量筒,无奈地把目光投向别组的同学看能否有多余的小一点的石块让他们用一下;再看C组的张三、李四两个同学,他们竟然把石块和砝码的位置放错了;最后瞧瞧D组的a,b两个同学。他们已经开始测量盐水的密度了,天哪,他们把盐水直接倒进10毫升的量筒中,放在天平上,看着随时都有可能倒下来的量筒,他们紧张地测着盐水的质量……同学们一阵手忙脚乱后,有些学生已测出了石块和盐水的密度,我巡视检查了他们的测量结果,有大多数学生测出石块的密度为2.5×103千克/m3左右,也有一些同学测出石块的密度是1.0×103千克/m3;大部分同学测出盐水的密度为1.03×103左右,而有些同学的数据竟是1.2×103千克/m3,……看到我赞赏的目光,有些同学露出了温笑,对于数据差别太大的我指出了他们操作上的错误,他们飞快地重新又进行了操作,等实验室安静了下来,这时我说:请同学们回答如下问题:
1、你所用天平的称量是多少?回顾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学生开始认真观察并回顾,刚才没有调节就用的和操作失误的几个学生脸红了)。
2、你所用的量筒的测量范围及分度值各是多少?
3、如何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不规则石块的密度?(简述实验步骤,同学们认真思考并回答,操作正确地一些学生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色,温笑着)。
4、请同学们思考: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先测石块的质量还是先测石块的体积?(学生讨论,形成共识)。
5、怎样测出盐水的密度?为什么要先测出盐水和小烧杯的总质量且采用剩余法?引导学生讨论,并形成共识。
6、最后思考:能否把细而高地量筒放在天平上称量盐水的质量,这样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同学们各述已见,情不自禁,情绪异常高涨)。
讨论交流:
今天的实验给你的体會是什么?
学生A:实验不能毫无目的的进行;
学生B:通过动手操作我们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
学生C:实验前必须认真准备,搞清实验步骤,才不會临阵手忙脚乱了;
学生D:实验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这样才能减小误差,达到实验目的;
学生E:实验培养了我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虽然我第一次失败了,但最终我还是成功了,我很高兴;
学生F:实验锻炼了我们的意志、毅力,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原来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生G:我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大笑;
学生H:实验必须严格操作,正确读取数据,不能凭空捏造数据,应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等等…….
教学反思:学生们带着成功的喜悦离开了实验室,而自己陷入了深深地沉思:物理新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并非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因此,实验教学也不例外,也不只让少数学生当“演员”,多数学生当“观众”,而应当关照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會,培养并挖掘他们的潜能。如果在学生准备动手实验时,我用老师的威严阻止了他们,学生會有那么多的体會吗?在一个属于他们的自己的开放的实验空间中,他们有些虽然刚一开始操作失败了,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最终他们从中得到了启迪,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这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体會了从事科学事业的艰难曲折,从而真正养成他们良好的实验习惯,终身受益。
尽管我们不是第一次做实验,但多数学生一进实验室还是显得异常兴奋,跃跃欲试,刚一检查完实验桌上放着的器材:两个烧杯、一架天平(有对应的砝码)、水、盐粒、玻璃棒、两个量筒(100毫升和10毫升)。不等老师把注意事项说完,有些学生就开始动手准备实验,这时我看到用老师的“权力”控制学生别动已很难了,我不得不采用欲擒故纵的办法,由他们自己去,于是他们就大胆地开始动手了,你看A组的第一排的两个同学刚把天平取出来,还没调节平衡就开始测石块的质量,A组的另一排的一个学生迫不急待用手去拿砝码;B组的两个同学显然捡的石块太大了,用细线系住后怎样也放不进量筒,无奈地把目光投向别组的同学看能否有多余的小一点的石块让他们用一下;再看C组的张三、李四两个同学,他们竟然把石块和砝码的位置放错了;最后瞧瞧D组的a,b两个同学。他们已经开始测量盐水的密度了,天哪,他们把盐水直接倒进10毫升的量筒中,放在天平上,看着随时都有可能倒下来的量筒,他们紧张地测着盐水的质量……同学们一阵手忙脚乱后,有些学生已测出了石块和盐水的密度,我巡视检查了他们的测量结果,有大多数学生测出石块的密度为2.5×103千克/m3左右,也有一些同学测出石块的密度是1.0×103千克/m3;大部分同学测出盐水的密度为1.03×103左右,而有些同学的数据竟是1.2×103千克/m3,……看到我赞赏的目光,有些同学露出了温笑,对于数据差别太大的我指出了他们操作上的错误,他们飞快地重新又进行了操作,等实验室安静了下来,这时我说:请同学们回答如下问题:
1、你所用天平的称量是多少?回顾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学生开始认真观察并回顾,刚才没有调节就用的和操作失误的几个学生脸红了)。
2、你所用的量筒的测量范围及分度值各是多少?
3、如何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不规则石块的密度?(简述实验步骤,同学们认真思考并回答,操作正确地一些学生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色,温笑着)。
4、请同学们思考: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先测石块的质量还是先测石块的体积?(学生讨论,形成共识)。
5、怎样测出盐水的密度?为什么要先测出盐水和小烧杯的总质量且采用剩余法?引导学生讨论,并形成共识。
6、最后思考:能否把细而高地量筒放在天平上称量盐水的质量,这样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同学们各述已见,情不自禁,情绪异常高涨)。
讨论交流:
今天的实验给你的体會是什么?
学生A:实验不能毫无目的的进行;
学生B:通过动手操作我们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
学生C:实验前必须认真准备,搞清实验步骤,才不會临阵手忙脚乱了;
学生D:实验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这样才能减小误差,达到实验目的;
学生E:实验培养了我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虽然我第一次失败了,但最终我还是成功了,我很高兴;
学生F:实验锻炼了我们的意志、毅力,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原来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生G:我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大笑;
学生H:实验必须严格操作,正确读取数据,不能凭空捏造数据,应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等等…….
教学反思:学生们带着成功的喜悦离开了实验室,而自己陷入了深深地沉思:物理新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并非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因此,实验教学也不例外,也不只让少数学生当“演员”,多数学生当“观众”,而应当关照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會,培养并挖掘他们的潜能。如果在学生准备动手实验时,我用老师的威严阻止了他们,学生會有那么多的体會吗?在一个属于他们的自己的开放的实验空间中,他们有些虽然刚一开始操作失败了,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最终他们从中得到了启迪,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这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体會了从事科学事业的艰难曲折,从而真正养成他们良好的实验习惯,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