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化学教育的初始阶段,初中化学教学能够为学生进入高中后的继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作为老师要积极探索教学途径,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效果;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83-01
0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创新教学理念,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为此,我们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拓展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要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坚持贯彻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一、提倡合作探究,理解本质区别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个概念,我们就会发现概念和概念之间是存在某种联系的,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外延和内涵,我们要真正理解它,掌握它,就必须把握其本质属性,了解其反映对象具体事物和范围,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因为把握不住概念本质经常出现混淆外延和内涵之间关系的情况,比如,在学习单质和元素的概念时,很多同学都出现了模糊的情况,比如元素的基本微粒为原子,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那么这类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而单质是一种物质,从宏观上来看它是一种纯净物,由同一种元素组成,从微观上来看它是一种由同一种元素原子所构成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两者的区别,把握其各自的本质,从而将其清晰的区分开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区分本质,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将重点放在对概念本质特点的分析上面,让学生对概念的差别、联系、特性和共性有一个更清晰、深刻的掌握。首先,我们要明确其涵义,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字词,比如,对“分子”的描述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这句话中的“保持”两个字就是关键,我们不能将其理解成“组成”,因为,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二、合理设计思路,培养逻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我们要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兴趣喜好,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合理设计教学思路,将繁琐的化学知识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再将线织成网,帮助学生构建清晰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思路清晰,找到思维方向,能够全面、多方位、多角度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首先,抓思维起点,加以正确引导。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特点,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为学生生动形象的事物和案例,帮助学生清晰透彻的理解化学知识的概念和特性,例如,酒香不怕巷子深,衣服晾晒会变干,蜡烛燃烧会冒烟等等,这些生活经验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其次,理清思路,沿着正确方向思路。例如,在学习制取氧气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很多学生知道制取氧气的方法,但是却分不清工业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所以在做题的时候总是会出现错误,成为学生提高的阻碍,因此,我们要给学生详细讲解工业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区别,让学生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是以高锰酸钾为主,掌握实验的操作步骤,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破思维障碍。
三、利用特色练习,高效教学总结
在教学结束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特色的练习题来进行教学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水平。通过简单的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及时巩固当堂所学,更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薄弱之处,从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重拾学习的信心和動力,促进课堂教学深入开展。例如,在学习《元素》的时候,针对这节课中涉及到的知识难点设计了这样几个练习题目:分别判断以下说法正确与否,如果错误则进行修改。第一,氧化汞加热后生成氧气和汞,说明氧化汞包含氧气分子。第二,二氧化硫分子由氧元素和硫元素组成。第三,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然后将时间交给同学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一会儿,同学们就得出了答案,而且同学们的答案都非常正确,于是,对同学们进行表扬和奖励,比如:“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证明了你们拥有无限的智慧和潜力,老师相信,你们的未来一定会精彩纷呈,必定会创造出属于你们的辉煌。”在老师的激励下,同学们成就感和自信心大增,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将动力转化为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四、重视课堂意外,鼓励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尤其是在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时,经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在教师引导、实验探究、学生读书、同伴讨论、个人归纳中,经常会有很多新发现。这些新发现都隶属于课堂资源,是具有很高价值的新问题。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合理引导,持续激励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探究,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成倍地提高学习效果。如在学习《空气》这节内容时,在完成了钟罩内燃烧红磷的实验后,有的学生提问,剩下的大部分气体是不是也支持燃烧?这是教学计划之外的问题,但教师不能置之不理,而应首先肯定和表扬学生敢于提问的表现,并就这一问题组织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和探究。并由师生一起通过探究实验,最终找到答案。课堂教学意外情况的出现,往往蕴含着极其宝贵的探究资源。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些意外,加以合理引导,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结合各自能力,从网络、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等途径中提出新的问题,并以自由性和开放化的方式展开深入探究,积极参与讨论,最终归纳和总结出结论。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组织各种探究学习活动,推动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持续改进教学策略与方法,把教学条件充分利用起来,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莉,赵永胜.谈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策略[J].中学化学,2013,(02):78-79.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效果;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83-01
0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创新教学理念,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为此,我们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拓展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要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坚持贯彻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一、提倡合作探究,理解本质区别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个概念,我们就会发现概念和概念之间是存在某种联系的,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外延和内涵,我们要真正理解它,掌握它,就必须把握其本质属性,了解其反映对象具体事物和范围,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因为把握不住概念本质经常出现混淆外延和内涵之间关系的情况,比如,在学习单质和元素的概念时,很多同学都出现了模糊的情况,比如元素的基本微粒为原子,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那么这类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而单质是一种物质,从宏观上来看它是一种纯净物,由同一种元素组成,从微观上来看它是一种由同一种元素原子所构成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两者的区别,把握其各自的本质,从而将其清晰的区分开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区分本质,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将重点放在对概念本质特点的分析上面,让学生对概念的差别、联系、特性和共性有一个更清晰、深刻的掌握。首先,我们要明确其涵义,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字词,比如,对“分子”的描述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这句话中的“保持”两个字就是关键,我们不能将其理解成“组成”,因为,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二、合理设计思路,培养逻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我们要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兴趣喜好,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合理设计教学思路,将繁琐的化学知识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再将线织成网,帮助学生构建清晰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思路清晰,找到思维方向,能够全面、多方位、多角度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首先,抓思维起点,加以正确引导。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特点,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为学生生动形象的事物和案例,帮助学生清晰透彻的理解化学知识的概念和特性,例如,酒香不怕巷子深,衣服晾晒会变干,蜡烛燃烧会冒烟等等,这些生活经验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其次,理清思路,沿着正确方向思路。例如,在学习制取氧气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很多学生知道制取氧气的方法,但是却分不清工业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所以在做题的时候总是会出现错误,成为学生提高的阻碍,因此,我们要给学生详细讲解工业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区别,让学生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是以高锰酸钾为主,掌握实验的操作步骤,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破思维障碍。
三、利用特色练习,高效教学总结
在教学结束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特色的练习题来进行教学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水平。通过简单的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及时巩固当堂所学,更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薄弱之处,从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重拾学习的信心和動力,促进课堂教学深入开展。例如,在学习《元素》的时候,针对这节课中涉及到的知识难点设计了这样几个练习题目:分别判断以下说法正确与否,如果错误则进行修改。第一,氧化汞加热后生成氧气和汞,说明氧化汞包含氧气分子。第二,二氧化硫分子由氧元素和硫元素组成。第三,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然后将时间交给同学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一会儿,同学们就得出了答案,而且同学们的答案都非常正确,于是,对同学们进行表扬和奖励,比如:“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证明了你们拥有无限的智慧和潜力,老师相信,你们的未来一定会精彩纷呈,必定会创造出属于你们的辉煌。”在老师的激励下,同学们成就感和自信心大增,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将动力转化为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四、重视课堂意外,鼓励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尤其是在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时,经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在教师引导、实验探究、学生读书、同伴讨论、个人归纳中,经常会有很多新发现。这些新发现都隶属于课堂资源,是具有很高价值的新问题。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合理引导,持续激励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探究,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成倍地提高学习效果。如在学习《空气》这节内容时,在完成了钟罩内燃烧红磷的实验后,有的学生提问,剩下的大部分气体是不是也支持燃烧?这是教学计划之外的问题,但教师不能置之不理,而应首先肯定和表扬学生敢于提问的表现,并就这一问题组织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和探究。并由师生一起通过探究实验,最终找到答案。课堂教学意外情况的出现,往往蕴含着极其宝贵的探究资源。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些意外,加以合理引导,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结合各自能力,从网络、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等途径中提出新的问题,并以自由性和开放化的方式展开深入探究,积极参与讨论,最终归纳和总结出结论。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组织各种探究学习活动,推动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持续改进教学策略与方法,把教学条件充分利用起来,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莉,赵永胜.谈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策略[J].中学化学,2013,(0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