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生物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on8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课会在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课堂交流更加顺畅有效。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平时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并适时将其引入到课堂中来。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应精心设计,时间不要太长,两三分钟即可。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导入,如某病例、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等,或者以问题导入,目的在于引出新课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前观察洗衣粉袋上的说明,然后提出问题:“现在市场卖的都是加酶洗衣粉,里面的‘酶’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答:“去除污渍。”教师继续追问:“这是不是意味着不加酶的洗衣粉就不能去除污渍呢?”很多学生摇头。教师转移话题问道:“你们注意到洗衣粉袋上关于水温的说明了吗?”学生答道:“需温水浸泡,有的袋子上还标明了最高水温。”教师追问:“那大家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要用温水浸泡呢?”学生纷纷动脑思考,这时教师及时收回话题:“刚才我们讨论的是关于酶的话题,那么,传说中的酶究竟是何许身份?又有哪些因素会制约它的功能呢?比如说,酶和温度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它来一探究竟。”……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简短的问题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之后的教学活动中来。
  二、问题引导,启发思考
  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鼓励教师多用问句,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获取知识,但要注意问题设置的合理性和连贯性。有价值的提问会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长久。例如,同样是关于酶的教学,在讲到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教师先给学生介绍消化道不同部位的pH是不一样的,然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他们思考:“唾液淀粉酶会一直乖乖待在口腔里吗?”(不会)“它们会随着咀嚼后的食物和唾液一起进入胃里,到了胃之后还能继续发挥作用吗?”(不能)“为什么不能?”(pH不合适)“没错,胃液里的强酸环境会使唾液淀粉酶失活,既然不能发挥作用了,你能不能帮它预测一下未来呢?”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刻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纷纷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宣布答案:“‘误入歧途’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它哪也别想去了,直接‘就地正法’!”听到这,很多学生发出了“啊”的惊叹声,很显然,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教师继续追问:“它是怎么被‘枪毙’的?‘枪毙’它的理由是什么呢?”很多学生一脸疑惑,看得出他们正绞尽脑汁地思考,只有少数机灵的学生面带笑容,暗示他们已经心中有数了。最后,经过教师的点拨,不少学生恍然大悟,后悔得直拍大腿:“我怎么没想到唾液淀粉酶本身也是蛋白质,可以被胃蛋白酶水解啊!”通过这些问题的层层推进,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对酶的认识更加深刻。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一个引路人,引领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相信经过这样的锻炼,他们再思考问题时会更加缜密。
  三、巧打比喻,引起共鸣
  生物学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免会遇到难以理解的概念或原理,此时如能引用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一“喻”道破天机,能令学生豁然开朗,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则抵抗力稳定性较高,恢复力稳定性较低;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则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恢复力稳定性较高”这句话呢?教师可以把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比喻为结实的高楼大厦,将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比喻为简易的茅屋,大厦不易被摧毁,一旦摧毁重建非常困难,而茅屋容易被摧毁,但其毁坏后重建并不难。这样的比喻既具体又形象,使学生茅塞顿开。又如,教学“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很多学生不理解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尤其是涉及肽键,对肽链的計算学生更是束手无策。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把氨基酸比喻成人的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身子相当于中心C,两条胳膊分别代表—NH2和—COOH,腿代表—H,头部相当于R基。通过这一形象的比喻,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在教学肽链形成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氨基酸,先叫两个学生起立手拉手作演示,然后是3个、4个、5个学生。这样学生兴奋之余立刻明白了多肽形成过程中水、肽键、氨基酸之间的数目关系,以及每条链所含的—NH2和—COOH至少为一(站在两端的学生只剩一条“左胳膊”和一条“右胳膊”,其余的就在头部R基里)。在弄清一条链的情况后,再让学生演示多条链的情况,这时很多学生主动要求加入游戏。然后教师趁热打铁列规律表让学生填写,他们积极地思考、回答,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由此看来,比喻虽然很简单,但其形象生动的特点却能帮助学生化解一个个难题,使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自然也更显著。
  有效的课堂交流是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只要教师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学生一定会喜欢生物课,科学探究终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责任编辑 杜华)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和现实上存在着双重“悖论”:一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矛盾”;另一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社会主义经
教学情境是指伴随或弥散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环境气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随教学过程而引发出来的情感、智慧和探索精神达到高度的统一或融洽,从而表现出一种浓烈的互相感染、互相激励,达到高度默契的氛围。在体育教学中,我主要创设如下一些教学情境。  一、问题性情境  学贵有疑,教贵设疑。所谓创设问题性情境,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设“疑”、有心布“障”,有效地诱发和唤起学生的认知期待,激励
在21世纪物质条件不断得到满足的今天,人们其实都忽略了这么一个事实:我们没能完成好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并进的目标。君不见,我们的“精神”被甩在了“物质”的后面,而且
背景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新的的植保技术。喷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效的农药喷洒技术设备能够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对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试题是学生巩固已学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并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适当的测试更是必不可少。只要稍作留意我们就会发现目前市场上名目繁多的教辅资料中的很多测试题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均带有极强的功利性。题目多为复制加粘贴而来,缺少必要的新意。学生被包围在题山题海中,苦不堪言。命题的最基本方向就是:宁可教师多做题,不可让学生做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