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月份,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曝出某明星天价“阴阳合同”问题,引起了民众对收入分配问题的广泛关注。一边是科教从业者低收入现实,一边是娱乐明星、房地产、金融行业从业者赚取超额报酬,引发了广泛的不公平感。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造成了发展不平等的现象。阿马蒂亚·森指出:虽然所有人的境况得到了改善,但相对收入差距的拉大加重了低收入人群的被剥夺感。效率与公平具有对立统一性,在发展改革过程中,尤其是低的发展阶段,把有限的资源绝对平均地分配给民众,肯定会造成低的发展效率。“增进部分或全部人的福利,但没人受损”的帕累托改进被认为是兼具效率和正义的改革范式,但在目前的中国现状看,过大的发展不平衡性已经严重挑战了公平正义的道德边界。盲目地把帕累托改进作为发展改革的推进原则,不符合实现全面小康的时代要求。
一、当下发展改革总结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各地区、阶层收入均得到了大幅增长,城镇居民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上升到2017年的36396元,农民收入从134元上升到13432元。是典型的增量改革,属于帕累托改进的范畴。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改革思路产生了副作用——地区间和个体间的不均衡问题。中国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的0.18上升到2017年的0.47 ,高于所有发达国家(日本基尼系数为0.3,美国为0.4)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城市与农村人均收入绝对差距越来越大,西部仍有大量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当下不单单是收入差距的扩大,人的发展机会的不平等现实也很严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显示我们地区间发展显著不平衡,指数较高的地区主要为东部和沿海地区,发展指数低的省份集中于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北京市,比最低的西藏自治区高出45%,最低的西藏自治区的人类发展指数与不丹和老挝相仿。
二、帕累托改进批判
传统帕累托改进的天然不足
帕累托改进从外表上看如此的美好且容易让人理解,以至经常被人不加深入思考地认为是符合所有人期望的完美改革范式,而且它的低标准,可能会被不负责任的改革派和别有用心的人作为搪塞上级和大众的理由。在中国发展实践中,GDP大幅增长、居民收入普遍提高,是下级政府向上汇报履职情况的重要政绩,鲜有上级批评指责其区域内贫富差距扩大,更谈不上关注发展能力的不均等问题了。
帕累托改进的理性人假设在现实中站不住脚。主要因为人们的价值判断标准不一,同一个体在不同时序内也变动很大,比如从行为经济学角度看,个体的诸多非理性行为,說明人的主观选择及偏好有许多的非理性,即主观价值判断模型存在很大的变动性。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考虑,人类的自我实现需求也很难由单一物的多寡来满足。
传统帕累托改进在现阶段的不适用性
公平与效率之间是辩证的关系,在某些历史条件下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而在某些历史条件下还可表现为统一。当公平与效率表现为矛盾的时候,我们应当在具体的环境下分析两者之间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物质极匮乏时期,温饱等仓廪实问题为主要矛盾,物质生产或经济收入做为帕累托改进的衡量物是可行的。但当下只考虑总量增长忽略分配原则的改革模式越来越低效,且缺乏对正义性的考量。从以下考虑,一是帕累托改进的空间减小,我们与发达国家的绝对差距越来越小。而且随着个体收入增长,对其福利提升的边际效益越来越低。二是区域和个体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了不同的增长俱乐部,俱乐部间的福利水平呈离散趋势。公平与效率之间取舍平衡关系毫无疑问应该发生变化。
收入过度不均必然引发激烈社会矛盾,这时既得利益者需要付出维护成本,当维护成本高出改革收益时,改革的动力基础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只要符合帕累托改进原则的就是好的改革方案,这样的观点是危险的。当然,此处并非说中国的发展改革潜力不大,中国从经济发展总量和人均GDP还有很大进步空间,但盲目迷信帕累托改进作为改革指导标准的一贯思想应予以改变。
三、一种特定的帕累托改进路径
新时代更加强调对公平正义的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区别于传统的帕累托改进发展改革模式,我们提出一种特定的帕累托改进路径。特定帕累托改进考虑的是整体福利的提升(包括收入、社会地位、荣誉等)及发展能力的改进。在当代追求公平正义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背景下,特定帕累托改进的着力方向是资源分配向弱势群体偏移,即缩小发展能力的相对差距。
从措施上,一是想方设法提高最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和整体竞争力。最弱势群体的考量标准是多维度的,是基于收入水平、教育水平、技能水平等要素的整体发展能力。
二是打造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实现社会形态由金字塔型到纺锤型转变。中等收入阶层的特点是有较高的家庭收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生存无虞,还拥有把握未来发展机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应推动农民、低技能型工人、失业人口大量地向这一阶层转移。十九大中对于全面小康的描述及当下对于贫困人口运动式的救助,就是试图使最落后最弱势人口实现跃迁。
三是提高第三产业比例,实现一产、二产产业升级,结束人均有限土地对于人的束缚。无论是转包集中还是新公共管理学派的共享渔场,都可做解决方案。
特定帕累托改进的不只是收入,而是人的综合发展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大家期望的公平正义原则一致,也是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好经济学意义表达。
作者简介:
袁健, 1979年,汉族,山东省寿光市,就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助理工程师,大专学历
丁国辉,1987年,汉族,山东省菏泽市,就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学历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造成了发展不平等的现象。阿马蒂亚·森指出:虽然所有人的境况得到了改善,但相对收入差距的拉大加重了低收入人群的被剥夺感。效率与公平具有对立统一性,在发展改革过程中,尤其是低的发展阶段,把有限的资源绝对平均地分配给民众,肯定会造成低的发展效率。“增进部分或全部人的福利,但没人受损”的帕累托改进被认为是兼具效率和正义的改革范式,但在目前的中国现状看,过大的发展不平衡性已经严重挑战了公平正义的道德边界。盲目地把帕累托改进作为发展改革的推进原则,不符合实现全面小康的时代要求。
一、当下发展改革总结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各地区、阶层收入均得到了大幅增长,城镇居民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上升到2017年的36396元,农民收入从134元上升到13432元。是典型的增量改革,属于帕累托改进的范畴。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改革思路产生了副作用——地区间和个体间的不均衡问题。中国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的0.18上升到2017年的0.47 ,高于所有发达国家(日本基尼系数为0.3,美国为0.4)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城市与农村人均收入绝对差距越来越大,西部仍有大量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当下不单单是收入差距的扩大,人的发展机会的不平等现实也很严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显示我们地区间发展显著不平衡,指数较高的地区主要为东部和沿海地区,发展指数低的省份集中于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北京市,比最低的西藏自治区高出45%,最低的西藏自治区的人类发展指数与不丹和老挝相仿。
二、帕累托改进批判
传统帕累托改进的天然不足
帕累托改进从外表上看如此的美好且容易让人理解,以至经常被人不加深入思考地认为是符合所有人期望的完美改革范式,而且它的低标准,可能会被不负责任的改革派和别有用心的人作为搪塞上级和大众的理由。在中国发展实践中,GDP大幅增长、居民收入普遍提高,是下级政府向上汇报履职情况的重要政绩,鲜有上级批评指责其区域内贫富差距扩大,更谈不上关注发展能力的不均等问题了。
帕累托改进的理性人假设在现实中站不住脚。主要因为人们的价值判断标准不一,同一个体在不同时序内也变动很大,比如从行为经济学角度看,个体的诸多非理性行为,說明人的主观选择及偏好有许多的非理性,即主观价值判断模型存在很大的变动性。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考虑,人类的自我实现需求也很难由单一物的多寡来满足。
传统帕累托改进在现阶段的不适用性
公平与效率之间是辩证的关系,在某些历史条件下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而在某些历史条件下还可表现为统一。当公平与效率表现为矛盾的时候,我们应当在具体的环境下分析两者之间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物质极匮乏时期,温饱等仓廪实问题为主要矛盾,物质生产或经济收入做为帕累托改进的衡量物是可行的。但当下只考虑总量增长忽略分配原则的改革模式越来越低效,且缺乏对正义性的考量。从以下考虑,一是帕累托改进的空间减小,我们与发达国家的绝对差距越来越小。而且随着个体收入增长,对其福利提升的边际效益越来越低。二是区域和个体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了不同的增长俱乐部,俱乐部间的福利水平呈离散趋势。公平与效率之间取舍平衡关系毫无疑问应该发生变化。
收入过度不均必然引发激烈社会矛盾,这时既得利益者需要付出维护成本,当维护成本高出改革收益时,改革的动力基础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只要符合帕累托改进原则的就是好的改革方案,这样的观点是危险的。当然,此处并非说中国的发展改革潜力不大,中国从经济发展总量和人均GDP还有很大进步空间,但盲目迷信帕累托改进作为改革指导标准的一贯思想应予以改变。
三、一种特定的帕累托改进路径
新时代更加强调对公平正义的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区别于传统的帕累托改进发展改革模式,我们提出一种特定的帕累托改进路径。特定帕累托改进考虑的是整体福利的提升(包括收入、社会地位、荣誉等)及发展能力的改进。在当代追求公平正义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背景下,特定帕累托改进的着力方向是资源分配向弱势群体偏移,即缩小发展能力的相对差距。
从措施上,一是想方设法提高最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和整体竞争力。最弱势群体的考量标准是多维度的,是基于收入水平、教育水平、技能水平等要素的整体发展能力。
二是打造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实现社会形态由金字塔型到纺锤型转变。中等收入阶层的特点是有较高的家庭收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生存无虞,还拥有把握未来发展机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应推动农民、低技能型工人、失业人口大量地向这一阶层转移。十九大中对于全面小康的描述及当下对于贫困人口运动式的救助,就是试图使最落后最弱势人口实现跃迁。
三是提高第三产业比例,实现一产、二产产业升级,结束人均有限土地对于人的束缚。无论是转包集中还是新公共管理学派的共享渔场,都可做解决方案。
特定帕累托改进的不只是收入,而是人的综合发展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大家期望的公平正义原则一致,也是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好经济学意义表达。
作者简介:
袁健, 1979年,汉族,山东省寿光市,就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助理工程师,大专学历
丁国辉,1987年,汉族,山东省菏泽市,就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