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数学教学环节基本上是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教师讲授相关内容及例题而后是做课堂作业.所以课堂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各和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发展能力.正确组织好学生的课堂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能否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掌握知识,课堂作业是否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所尝试的“迷宫”式数学课堂作业主要是将传统课堂作业游戏化,将课堂作业融入“迷宫”游戏中,让学生走进题目当中,成为“演员”,成为解决问题的决策者。上一堂数学课就是一堂轻松的活动课,老师就像是一个节目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就是这个节目的参与者。课堂教学不再是老师“填鸭式”把知识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觉得上课也可以像是参加某一项活动。学生可以热情地、高兴地、没有压力地、没有作业负担地来上数学课。这样可以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1 传统的数学作业的利与弊
传统的数学作业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参照,由教师按习题的难度组织起来布置给学,组成一个基础型、提高型、竞赛型的训练链,通过机械的重复来加强记忆、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这种作业与片面追求升率是与应试教育相适应,它有许多弊端。如:问题的提出是课本和教师(没有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只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不懂之又处);数据的提供是课本和教师(做什么样的作业或是给什么样的题都是由教师给出);作业形式单一;作业不鼓励合作(只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对作业的评价是被动评价(作业的评价只是学生通过老师的评价而获得对与错的信息,从而判断自己的对与错)。
诚然,传统的数学课堂作业已形成了许多较具操作性的模式,在培养学生的有效识记策略方面,功不可没。但这种作业是知识型教育阶段的产物,它已不适应培养学生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1.1 学生的学习态度:我们学生在历经了从小到大一样的数学课堂作业模式后,他们对传统的课堂作业已经没有太大的兴趣,从而形成了对课堂作业的错误认识。认为做课堂作业只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主自己表现的像个好学生而不是主动地、积极地去完成作业 。去参与课堂。这种课堂作业也不具备挑战性,而且会浪费课堂上许多宝贵的时间,又由于学生对作业意图不能准确体会,从快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了上课完成课堂作业的被动学习,也就谈不上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例如:在我们农村学校,大部分的学生基础比较差,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后进生的面积较大,大约有一半,平常上课就大部分都趴着,没兴趣。要做课堂作业时,有的学生索性不做,有的学生就东瞧瞧西看看地去抄袭别人的,从不自己完成。若老师批评,就说,老师我做不来或是不想做。而中等生也只会按老师所给的思路去做,机械的记忆着,重复着。我问过一部分学生,他们觉得上课特没意思。
1.2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认知能力,特别是观察能力、注意力和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个人的情感世界进一步丰富与复杂,爱美思想进一步发展;对自然界和社会能力有初步的总的看法,具备了形成世界观的思想基础。
中国的中学生是这样的一个群体:好奇、求知、渴望被关注。自身的价值感需求强烈,愿意接受新生事物,但普遍存在逆反心理和行为,部分学生由于多种原因拒绝学习,厌学情绪突出。因此许多学生更热心于参加一些文娱活动,比赛,智力游戏等活动,这样不仅能缓解压力,也能让自己有所表现。而学习后进生更希望通过其他方式来证明和表现自身而使自己不被认为无能。
我们的教育是必须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创造之人,使他们通过一个个会创造的头脑和一双双会创造的手,创造出新的生活、新的时代和新的世界,这是教育的根本追求。因此,必须具有通过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新精神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的能力。
2 “迷宫”式数学课堂作业操作过程与效果
2.1 “迷宫”式数学课堂作业操作过程
2.1.1 分组:我执教的是两个平衡班,每一个班级有四十名学生,我可以将他们分成十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的人员是学习上各个层次都有。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共同合作的平台,让他们觉得做作业也可以互相合作,共同完成。这样对一部分后进生消除了对课堂作业的恐惧感,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而不是趴着睡觉,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许多。这样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使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得到发挥,思考习惯能够慢慢地形成,以及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迅速搜集并处理信息,都会带动学生学习的进程,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习惯.
2.1.2 执行过程和规则:找一张迷宫游戏图,在这个图中标明十个站点(大约每图用一周时间),每个站点有不同层次的几个题型,供学生选择。每节课当哪个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完成一次课堂老师所提出的任务或作业,(当然教师在备课中要准备适合各类学生完成的习题)则过一个站点。将这个图复制十个贴在墙上,标明十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当哪个小组先走完迷宫中记积分20分。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让好的学生带动后进学生共同进步,积极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这小组中是重要的。同时也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2.1.3 奖励年度:当积分达到100分的小组在平时的测试中成绩上浮10分,期中、期末考试的综合成绩上浮5分。让每个学生意识到平时的课堂参与也是很重要的。使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将数学课堂氛围宽松化,使学生乐于探究新知,不断进取。教师也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激发学生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充满成就感和自信心,才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和理解掌握数学,比单纯地做几道计算题更具体。
2.2 效果:这样在课堂上学生表现的更加活泼,更乐于参与,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许多。因为我们相信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留给学生思考与参与的空间和时间,学生获取一种数学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这个过程重要。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所发现,有所体验。因此,就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要营造适用学生发展的环境,为他们创设发展的空间,提供发挥他们创造潜能的机会。“迷宫”式的课堂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发挥的平台,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各和活力,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才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而且只有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才是积极的,思维者活跃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
在对该模式大约半个学期的尝试,我深深感工程许多学生他们都热情高涨,喜欢上数学课,包括那些上课趴着的学生。让我觉得最明显的是班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可以把数学课堂当成一节让自己放松和表现自我的课堂。许多学生不再自卑,而且变得自信了。他们觉得学习原来也可以这么轻松,不论成绩的好与坏,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迷宫”式数学课堂作业正符合他们被渴望关注的心理,旨在通过这种方法的尝试(教学效果比较明显),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更全面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分析转换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蒲烽(执笔).张斌.《高中数学作业结构的调整》.
我所尝试的“迷宫”式数学课堂作业主要是将传统课堂作业游戏化,将课堂作业融入“迷宫”游戏中,让学生走进题目当中,成为“演员”,成为解决问题的决策者。上一堂数学课就是一堂轻松的活动课,老师就像是一个节目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就是这个节目的参与者。课堂教学不再是老师“填鸭式”把知识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觉得上课也可以像是参加某一项活动。学生可以热情地、高兴地、没有压力地、没有作业负担地来上数学课。这样可以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1 传统的数学作业的利与弊
传统的数学作业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参照,由教师按习题的难度组织起来布置给学,组成一个基础型、提高型、竞赛型的训练链,通过机械的重复来加强记忆、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这种作业与片面追求升率是与应试教育相适应,它有许多弊端。如:问题的提出是课本和教师(没有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只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不懂之又处);数据的提供是课本和教师(做什么样的作业或是给什么样的题都是由教师给出);作业形式单一;作业不鼓励合作(只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对作业的评价是被动评价(作业的评价只是学生通过老师的评价而获得对与错的信息,从而判断自己的对与错)。
诚然,传统的数学课堂作业已形成了许多较具操作性的模式,在培养学生的有效识记策略方面,功不可没。但这种作业是知识型教育阶段的产物,它已不适应培养学生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1.1 学生的学习态度:我们学生在历经了从小到大一样的数学课堂作业模式后,他们对传统的课堂作业已经没有太大的兴趣,从而形成了对课堂作业的错误认识。认为做课堂作业只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主自己表现的像个好学生而不是主动地、积极地去完成作业 。去参与课堂。这种课堂作业也不具备挑战性,而且会浪费课堂上许多宝贵的时间,又由于学生对作业意图不能准确体会,从快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了上课完成课堂作业的被动学习,也就谈不上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例如:在我们农村学校,大部分的学生基础比较差,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后进生的面积较大,大约有一半,平常上课就大部分都趴着,没兴趣。要做课堂作业时,有的学生索性不做,有的学生就东瞧瞧西看看地去抄袭别人的,从不自己完成。若老师批评,就说,老师我做不来或是不想做。而中等生也只会按老师所给的思路去做,机械的记忆着,重复着。我问过一部分学生,他们觉得上课特没意思。
1.2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认知能力,特别是观察能力、注意力和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个人的情感世界进一步丰富与复杂,爱美思想进一步发展;对自然界和社会能力有初步的总的看法,具备了形成世界观的思想基础。
中国的中学生是这样的一个群体:好奇、求知、渴望被关注。自身的价值感需求强烈,愿意接受新生事物,但普遍存在逆反心理和行为,部分学生由于多种原因拒绝学习,厌学情绪突出。因此许多学生更热心于参加一些文娱活动,比赛,智力游戏等活动,这样不仅能缓解压力,也能让自己有所表现。而学习后进生更希望通过其他方式来证明和表现自身而使自己不被认为无能。
我们的教育是必须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创造之人,使他们通过一个个会创造的头脑和一双双会创造的手,创造出新的生活、新的时代和新的世界,这是教育的根本追求。因此,必须具有通过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新精神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的能力。
2 “迷宫”式数学课堂作业操作过程与效果
2.1 “迷宫”式数学课堂作业操作过程
2.1.1 分组:我执教的是两个平衡班,每一个班级有四十名学生,我可以将他们分成十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的人员是学习上各个层次都有。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共同合作的平台,让他们觉得做作业也可以互相合作,共同完成。这样对一部分后进生消除了对课堂作业的恐惧感,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而不是趴着睡觉,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许多。这样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使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得到发挥,思考习惯能够慢慢地形成,以及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迅速搜集并处理信息,都会带动学生学习的进程,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习惯.
2.1.2 执行过程和规则:找一张迷宫游戏图,在这个图中标明十个站点(大约每图用一周时间),每个站点有不同层次的几个题型,供学生选择。每节课当哪个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完成一次课堂老师所提出的任务或作业,(当然教师在备课中要准备适合各类学生完成的习题)则过一个站点。将这个图复制十个贴在墙上,标明十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当哪个小组先走完迷宫中记积分20分。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让好的学生带动后进学生共同进步,积极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这小组中是重要的。同时也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2.1.3 奖励年度:当积分达到100分的小组在平时的测试中成绩上浮10分,期中、期末考试的综合成绩上浮5分。让每个学生意识到平时的课堂参与也是很重要的。使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将数学课堂氛围宽松化,使学生乐于探究新知,不断进取。教师也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激发学生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充满成就感和自信心,才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和理解掌握数学,比单纯地做几道计算题更具体。
2.2 效果:这样在课堂上学生表现的更加活泼,更乐于参与,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许多。因为我们相信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留给学生思考与参与的空间和时间,学生获取一种数学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这个过程重要。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所发现,有所体验。因此,就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要营造适用学生发展的环境,为他们创设发展的空间,提供发挥他们创造潜能的机会。“迷宫”式的课堂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发挥的平台,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各和活力,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才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而且只有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才是积极的,思维者活跃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
在对该模式大约半个学期的尝试,我深深感工程许多学生他们都热情高涨,喜欢上数学课,包括那些上课趴着的学生。让我觉得最明显的是班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可以把数学课堂当成一节让自己放松和表现自我的课堂。许多学生不再自卑,而且变得自信了。他们觉得学习原来也可以这么轻松,不论成绩的好与坏,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迷宫”式数学课堂作业正符合他们被渴望关注的心理,旨在通过这种方法的尝试(教学效果比较明显),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更全面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分析转换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蒲烽(执笔).张斌.《高中数学作业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