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小学中高年级段学生在阅读过后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他们迫切期待与他人分享交流,因此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多创设交流互动的空间。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的课外阅读交流不再受空间、时间、距离、对象的约束。
1.“互粉”微博,了解阅读点滴感悟。教师为学生创建一个交流微博圈,当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即时性收获时,可用微博来发布“当下”点滴感悟。
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小谢发布:“看着鲁滨逊,我想到了前几天在报纸上读到的一句话‘作为一个人,首先应该学会的便是如何生存’,鲁滨逊是‘真人’。”
学生发布微博后,同学和老师以关注者的身份进入微博圈对其想法进行了评论,如:
我和博主的想法一样,鲁滨逊是不会被命运、环境所打败的男子汉。
——小孙
恶劣的环境只会磨炼人的意志,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你口中的“真人”。
——老师
对发布内容的评价,同时也是对评价者内容的再评价,这样一来一回的“互粉”促进了学生与微博阅读者的交流分享。
2.“互踩”博客,了解阅读感悟。相较于微博的即时随性,博客是学生阅读过后进行理性整理的综合平台,建立班级阅读交流博客,可以供学生自由书写内心。
在阅读过《活了100万次的猫》后,小吴写道:拥有自由的人才是快乐的。平常我会看到一些人抱着小狗小猫,嘴里说爱它们,但其实不是。动物是自由的,人类用铁链、笼子把它们关了起来,它们是不会快乐的。请给予需要自由的人自由,也给自己留下些自由。
这虽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但是行文条理清晰,有独到的想法和理解。这段文字的评论中,也记录着同学们阅读过后的“脚印”。如:
做自由的自己比做别人的“猫”更好。
——小范
我想也许它在死的那一刻,明白了被人爱和爱别人是不一样的。
——小孙
“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撰写阅读心得是我们最常用的分享方式。若将学生分享的心得以阅读档案的形式保存下来,并定期更新,就能打破分享交流的即时性約束和对象性约束,实现分享交流的长效性。
以常熟市教育局组织的阅读考级书目推荐《调皮的日子》为例。
1.初读感受,分享互动。此书作为选读书目时,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写下初读感受存在档案中。整本书读完后,请学生在班中简要分享,再谈谈“同书异人读”的收获感受。
2.细读体会,分享互动。此书作为必读书目时,开展多形式阅读指导,如“同时同读”的方式,师生同时间读相同内容,写下收获进行交流。
3.前后对比,分享互动。在下半学期进行完细读感受的交流后,请学生再从档案中取出“初读感受档案”,将上学期阅读此本书的初读感受,与自己和他人的细读感受进行对比式阅读,前后的收获内容的对比冲击会触发学生新的灵感体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课外阅读中,可引进第五个主人公——家长。家长们的不同经历会让孩子收获许多书本学习以外的感悟。
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
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一段时间后邀请部分有经历、奋斗在不同岗位的家长做客“分享现场”。
一名学生谈道:“我觉得鲁滨逊坚强的信念支撑着他在孤岛上生活了那么久,了不起!我们做任何事一定要有自己的信念,才能收获成功。”
多形式的互动,让阅读感受的分享交流不再受时间、对象、空间的约束,让学生在分享中聆听到多角度、多层面的声音,继而广采百家之长,充实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分享会因互动而丰厚,而阅读则因分享而更具吸引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熟市东南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一、网络互动,以微博、博客实现无距离分享交流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的课外阅读交流不再受空间、时间、距离、对象的约束。
1.“互粉”微博,了解阅读点滴感悟。教师为学生创建一个交流微博圈,当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即时性收获时,可用微博来发布“当下”点滴感悟。
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小谢发布:“看着鲁滨逊,我想到了前几天在报纸上读到的一句话‘作为一个人,首先应该学会的便是如何生存’,鲁滨逊是‘真人’。”
学生发布微博后,同学和老师以关注者的身份进入微博圈对其想法进行了评论,如:
我和博主的想法一样,鲁滨逊是不会被命运、环境所打败的男子汉。
——小孙
恶劣的环境只会磨炼人的意志,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你口中的“真人”。
——老师
对发布内容的评价,同时也是对评价者内容的再评价,这样一来一回的“互粉”促进了学生与微博阅读者的交流分享。
2.“互踩”博客,了解阅读感悟。相较于微博的即时随性,博客是学生阅读过后进行理性整理的综合平台,建立班级阅读交流博客,可以供学生自由书写内心。
在阅读过《活了100万次的猫》后,小吴写道:拥有自由的人才是快乐的。平常我会看到一些人抱着小狗小猫,嘴里说爱它们,但其实不是。动物是自由的,人类用铁链、笼子把它们关了起来,它们是不会快乐的。请给予需要自由的人自由,也给自己留下些自由。
这虽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但是行文条理清晰,有独到的想法和理解。这段文字的评论中,也记录着同学们阅读过后的“脚印”。如:
做自由的自己比做别人的“猫”更好。
——小范
我想也许它在死的那一刻,明白了被人爱和爱别人是不一样的。
——小孙
二、文字互动,以阅读档案实现长效性分享交流
“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撰写阅读心得是我们最常用的分享方式。若将学生分享的心得以阅读档案的形式保存下来,并定期更新,就能打破分享交流的即时性約束和对象性约束,实现分享交流的长效性。
以常熟市教育局组织的阅读考级书目推荐《调皮的日子》为例。
1.初读感受,分享互动。此书作为选读书目时,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写下初读感受存在档案中。整本书读完后,请学生在班中简要分享,再谈谈“同书异人读”的收获感受。
2.细读体会,分享互动。此书作为必读书目时,开展多形式阅读指导,如“同时同读”的方式,师生同时间读相同内容,写下收获进行交流。
3.前后对比,分享互动。在下半学期进行完细读感受的交流后,请学生再从档案中取出“初读感受档案”,将上学期阅读此本书的初读感受,与自己和他人的细读感受进行对比式阅读,前后的收获内容的对比冲击会触发学生新的灵感体验。
三、语言互动,以不同声音实现多角度分享交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课外阅读中,可引进第五个主人公——家长。家长们的不同经历会让孩子收获许多书本学习以外的感悟。
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
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一段时间后邀请部分有经历、奋斗在不同岗位的家长做客“分享现场”。
一名学生谈道:“我觉得鲁滨逊坚强的信念支撑着他在孤岛上生活了那么久,了不起!我们做任何事一定要有自己的信念,才能收获成功。”
多形式的互动,让阅读感受的分享交流不再受时间、对象、空间的约束,让学生在分享中聆听到多角度、多层面的声音,继而广采百家之长,充实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分享会因互动而丰厚,而阅读则因分享而更具吸引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熟市东南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