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动分享成为孩子阅读的动力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osao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小学中高年级段学生在阅读过后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他们迫切期待与他人分享交流,因此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多创设交流互动的空间。

一、网络互动,以微博、博客实现无距离分享交流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的课外阅读交流不再受空间、时间、距离、对象的约束。
  1.“互粉”微博,了解阅读点滴感悟。教师为学生创建一个交流微博圈,当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即时性收获时,可用微博来发布“当下”点滴感悟。
  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小谢发布:“看着鲁滨逊,我想到了前几天在报纸上读到的一句话‘作为一个人,首先应该学会的便是如何生存’,鲁滨逊是‘真人’。”
  学生发布微博后,同学和老师以关注者的身份进入微博圈对其想法进行了评论,如:
  我和博主的想法一样,鲁滨逊是不会被命运、环境所打败的男子汉。
  ——小孙
  恶劣的环境只会磨炼人的意志,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你口中的“真人”。
  ——老师
  对发布内容的评价,同时也是对评价者内容的再评价,这样一来一回的“互粉”促进了学生与微博阅读者的交流分享。
  2.“互踩”博客,了解阅读感悟。相较于微博的即时随性,博客是学生阅读过后进行理性整理的综合平台,建立班级阅读交流博客,可以供学生自由书写内心。
  在阅读过《活了100万次的猫》后,小吴写道:拥有自由的人才是快乐的。平常我会看到一些人抱着小狗小猫,嘴里说爱它们,但其实不是。动物是自由的,人类用铁链、笼子把它们关了起来,它们是不会快乐的。请给予需要自由的人自由,也给自己留下些自由。
  这虽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但是行文条理清晰,有独到的想法和理解。这段文字的评论中,也记录着同学们阅读过后的“脚印”。如:
  做自由的自己比做别人的“猫”更好。
  ——小范
  我想也许它在死的那一刻,明白了被人爱和爱别人是不一样的。
  ——小孙

二、文字互动,以阅读档案实现长效性分享交流


  “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撰写阅读心得是我们最常用的分享方式。若将学生分享的心得以阅读档案的形式保存下来,并定期更新,就能打破分享交流的即时性約束和对象性约束,实现分享交流的长效性。
  以常熟市教育局组织的阅读考级书目推荐《调皮的日子》为例。
  1.初读感受,分享互动。此书作为选读书目时,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写下初读感受存在档案中。整本书读完后,请学生在班中简要分享,再谈谈“同书异人读”的收获感受。
  2.细读体会,分享互动。此书作为必读书目时,开展多形式阅读指导,如“同时同读”的方式,师生同时间读相同内容,写下收获进行交流。
  3.前后对比,分享互动。在下半学期进行完细读感受的交流后,请学生再从档案中取出“初读感受档案”,将上学期阅读此本书的初读感受,与自己和他人的细读感受进行对比式阅读,前后的收获内容的对比冲击会触发学生新的灵感体验。

三、语言互动,以不同声音实现多角度分享交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课外阅读中,可引进第五个主人公——家长。家长们的不同经历会让孩子收获许多书本学习以外的感悟。
  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
  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一段时间后邀请部分有经历、奋斗在不同岗位的家长做客“分享现场”。
  一名学生谈道:“我觉得鲁滨逊坚强的信念支撑着他在孤岛上生活了那么久,了不起!我们做任何事一定要有自己的信念,才能收获成功。”
  多形式的互动,让阅读感受的分享交流不再受时间、对象、空间的约束,让学生在分享中聆听到多角度、多层面的声音,继而广采百家之长,充实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分享会因互动而丰厚,而阅读则因分享而更具吸引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熟市东南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桂花雨》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作品,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写了“我”童年摇桂花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向读者真实再现了童年的美好生活,让我们能透过文字,清晰地看到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收到了真切感人的艺术效果。一、“香”飘十里摇花乐  文章中,作者花了不少的文字描写桂花的“香气味儿”。“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关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材的载体作用,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深处,为学生感知文本、历练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苏教版四上《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为了展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揭示李时珍坚持不懈的高贵品质,着力描写了他与徒弟庞宪一天的工作经历
期刊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教学理念,影响了几代语文人。然而,对于不少语文老师来说,要成为真正的课堂“主导”并非易事,不少教师虽表面“主导”了课堂,却“钳制”了学生。教师只有会导、善导,才能成为真正有意义的课堂“主导”,才能引领学生占领思维高地,迈入语文世界。一、教师“善导”,要依标而行  首先要导正方向,不能偏离轨道造成误导。大而言之,就是要遵循课程标
期刊
为了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我尝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讲评,采取优化策略,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主角意识,让讲评课走向高效!一、善于归类题型,形成答题稳定思路  教学实践表明,现代文阅读有些题型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讲评中总结规律和方法,对学生“授之以渔”,就能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例如,期中試卷上呈现了如下题型:15题,比较下面的原句和改句,哪一句更好?为什么?【原句】信念坚定方能凝神,凝神则能气定,气定而
期刊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作业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既可以帮助老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帮助孩子巩固已学知识,做到查漏补缺。然而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有所不同,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如果语文作业只是一味机械地重复抄写一些基础字词,那么只照顾到了后进生,但是对于学习能力突出的那部分学生來说就显得枯燥无味;如果过分强调能力拓展,进行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则会让后进生感到吃力,进而降低自信,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
期刊
学会用“推测”策略讲述“故事”是小说阅读关键能力之一。  台湾作家许哲荣在《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一书中指出“每篇好小说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谜”。满子玲老师就是用 “推测”策略向孩子们讲述了《噩梦枕头》这个 “故事”。  所谓“推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文本的线索、自身的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的假设,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
期刊
村子的后面是山。山坡上有一片茶树。茶园里不时传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月亮湾》第三自然段【教学过程】  师:读完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老师,什么叫“不时”呢?  师:谁已经理解这个词语了?请告诉大家好吗?  生1:“不时”就是不停地,不断地。  生2:也可以说是经常地。  师:你们两个说的都对。“不时”也就是时时,随时。你们懂了吗?  生:明白了。  师:还有问题要问吗? 
期刊
当下,快节奏的生活,还要写信吗?写信速度太慢了,效率似乎太低了,但写信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慢”,正如木心写的一首诗《从前慢》那样,“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书信是生活中常用的沟通方式,是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应用文书。书信交流应该是抵达学生心灵深处的有效媒介。学会读写书信,娴熟地运用书信与人交流,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和素养。一、开学季,营造书写氛围  (一)开学季
期刊
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地位颇重。小学语文教师都能感受到习作训练的重要性,也十分重视习作训练。除了完成课本中的习作外,如何再安排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练笔,常常成了语文教师的头疼问题。其实,只要做个有心人,精彩的资源就在身边。一、模仿学习资源,习作不难  教材就是一个例子,学生可以从中学到习作的方法。学生可以仿写,可以续写等等。  如在教授苏教版第九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即将结束时,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
期刊
三年级开始,学生的写作生涯正式拉开了序幕。“我的体验”是学生步入三年级写的第一篇习作,要求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并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就是“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做过的事”写下来。我提前布置学生回家洗碗,然后第二天写题为“洗碗”的习作。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除了会把洗碗的基本步骤说出来,很少有生动的句子出现,作文也写不长。  这是为什么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很多孩子其实并没有从头到尾完成洗碗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