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哥带领他走上革命道路
江西永新地处湘赣边界,是革命运动兴起较早的县份之一。1928年5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首次攻占县城,永新人民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进一步觉醒,跟着共产党、毛委员闹革命。从此,永新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随后,又成为湘赣苏区中心区域。
1915年7月26日,张铚秀出生在永新县怀忠乡虹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大哥张成秀是张铚秀的革命领路人。大哥大革命时期就参加了农民运动,1926年曾任老居、左坊、虹桥农协会会长。1926年和1927年搞农运时,大哥经常让张铚秀替他送信或传递信息到附近的左坊和老居、肖坊,张铚秀实际上成了大哥的小通信员。当时的张铚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做革命工作,他只认定大哥干的事情都是对的。只要大哥吩咐他做什么事,他都十分高兴,乐意做,而且每次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
1928年秋,张成秀等几人组织发起虹桥村农民暴动。受大哥委派,张铚秀在本村走家串户,一会通知这个到家里来,一会通知那个到什么地方办什么事情。13岁的张铚秀还参加了村里的儿童团。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送信传递情况。张铚秀个子高、腿长、走路快,经常被派送信。为了安全保险,张铚秀一般以进山打柴或拾粪为掩护,把信送出去。
儿童团有一只用马口铁做成的号角。有一次,男孩子们聚集在一起看谁能吹响那只号,女孩们则站在一旁看热闹。张铚秀从小憨厚、寡言,也不动声色地站在一旁观看。一大帮男孩子都鼓足气轮流吹了一遍,但没有一个吹响的,最后大家让旁观的张铚秀试试。张铚秀接过号,鼓足气,用力一吹,竟然把号吹响了。虽然吹不出调子来,只能吹长声和短声,但大家都很高兴,提出把号交给张铚秀保管,让他当儿童团的号兵。
自从当上小号手,张铚秀就迷上了吹号,在以后的战斗岁月里,吹号成为他的爱好。他说,其实刚开始时只是吹得响,真正学会是后来到了红军游击队和主力红军以后。那时,张铚秀一有空就找司号员,让他们教授吹起床号、集合号、冲锋号、吃饭号、熄灯号、出发号、调令号等等。张铚秀几乎每天都要练上一阵。不到半年,张铚秀竟学会了十多种号谱,不论音质还是韵调,当时在部队算“上乘”。但是,由于一直在战斗班当战士,张铚秀没有当上号兵。后来,担任排长、连长以后,张铚秀仍然熟记那些号谱,有时还同司号员们吹奏一阵。
学会了吹号,在长征途中还真发挥了一次意想不到的威力。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遣队,从湘赣苏区出发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1936年1月,红六军团四十七团在湘黔边的晃县距田心坪十多里的一个隘口处,被黔军新八师第二团固守的一个石碉挡住去路。当时,张铚秀任红四十七团一营营长,奉命率全营向敌后猛插,绕过石碉,把驻在后面镇上的黔军1个营包围起来。
顽敌当头,张铚秀深知,狭路相逢勇者胜。战斗打响之前,张铚秀把营部司号长和司号员全部集中起来,并命令各连所有的司号员听到营部吹什么号,就跟着吹什么号,全营同时向敌发起攻击。攻击时间到了,张铚秀拿过一支军号,站上一块高地,对着田心坪亲自吹响了冲锋号。伴着威武雄壮的集团冲锋号,激昂人心又令敌胆战心惊的喊杀声从不同方向响起。战斗只进行了不到半个小时,除几处敌人有小的抵抗行动,其余的都走出营房和工事,举起枪向红军投降。
在参加红军前,张铚秀于1933年3月和本村的青年一道参加了永新游击队,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军事生涯。因为打仗勇敢,纪律性好,完成任务坚决,参加游击队不到两个月,张铚秀便担任了副班长。6月,永新游击队与安福游击队合并组建为永安独立营,张铚秀任第一连第一班班长。永安独立营一直在永(新)、安(福)、峡(江)、吉(安)交界地区活动,牵制进攻湘赣苏区东北面的敌人。从这以后,张铚秀基本上离家闹革命了,很少有机会回家。
主力红军长征后,任永新县委委员、部长等职务的大哥张成秀仍留在苏区坚持斗争。1940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张成秀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敌人杀害,年仅35岁。小弟张焕秀因跟大哥一块参加革命活动,被迫离家出走,流落他乡学徒谋生。母亲孤单一人,年届六旬,自己劳动生活,受尽煎熬。张铚秀虽然十分牵挂老母亲,但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中,共产党人只有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家顾大家。他把儿子对母亲的思念深深埋藏在心里,直到解放后,张铚秀才再次见到老母亲。
亲历“皖南事变”与铁军共命运
长征结束后不久,红六军团缩编为4个小团,团直辖到连。营以上干部和部分连排干部分别调红大和步兵学校学习。张铚秀开始在步兵学校“上干大队”任中队长,后调保安红军大学(到延安后改为抗大)学习。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华北的土地,抗大学员们纷纷要求奔赴全国各个抗日战场。当时叶挺、项英来到延安,为组建新四军要一批战斗骨干到江南。组织上考虑到张铚秀是从湘赣苏区来的,对南方情况比较熟悉,决定分配他到新四军去工作。平时学员们在谈论中,多是希望渡过黄河到同日本侵略者直接作战的八路军部队去,自然这也是张铚秀倾心神往的地方。得知自己被分配到新四军工作,张铚秀仍表示坚决服从安排。从新四军成立到改编,张铚秀一直在新四军工作,与铁军共命运。
当年11月中旬,张铚秀到达南昌。因介绍信上明确张铚秀到任后担任团的领导工作,当时新四军尚未组建,司令员陈毅便指定张铚秀到湘赣游击区谭余保部当参谋。月底,张铚秀辗转到了莲花县的垅上村,在谭余保游击大队帮助工作,负责军事训练。几天后又被分配到家乡永新县去工作,负责组织扩充部队。当时永新县有一个20多人十几条枪的小游击队,张铚秀到后不久,就扩大为110余人,编成一个中队。1938年2月上旬,部队开到垅上整编,永新游击中队改编为湘赣游击大队第二中队,张铚秀任队长。
3月上旬,湘赣游击大队奉命到达安徽歙县王村集结,经国民党第三战区点验后,正式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一营,二中队为一营二连。整编结束后,张铚秀被调到二团团部当侦察参谋。1940年以后,张铚秀被调至皖南,到新一团当团长之前,做了很长时间的参谋工作。
1940年11月,张铚秀任扩编组成的新四军一支队新一团团长。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张铚秀率领新一团为左纵队前卫。1941年1月4日,驻安徽泾县云岭的新四军军部,率皖南部队主力共9000余人向苏南转移,准备到镇江以东地区渡江北上,开赴抗日前线。5日,部队行进到茂林地区,张铚秀发现情况异常,隐约可见两侧有国民党部队出现,即派出侦察分队在两侧警戒。国民党7个师8万多兵力对新四军实施突然袭击和残酷“围剿”。7日7时,新一团到达大康王东南,即遭敌两个营攻击,由于张铚秀预先有思想准备和安排,指挥全团迅速展开,敌军终于狼狈溃退。
次日,新一团与老一团一道涉水向榔桥河守敌攻击,经激战强行登岸建立了桥头堡阵地,打开了向东北方向前进的道路。下午4时,新一团在行进中突然接到支队命令,回撤向西北方向军部所在地靠拢。新一团重新回头攻占已被敌占领的裘岭一线阵地。当晚,支队与军部失掉联系,傅秋涛司令员当即决定单独突围,由新一团掩护支队队部和老一团,然后尾随老一团突围。张铚秀指挥全团与敌激战一整夜,天明后发现老一团一部分部队尚未突出去,而突破口已被敌40师重兵封锁,一营又与团部失掉联系,他决定新一团坚守磅山及董家山制高点,伺机突围。他把老一团、支队特务营和支队机关等单位人员收拢起来,把马夫、挑夫、伙夫都组织起来投入战斗。战斗中,张铚秀亲自端一把机枪向敌人扫射,打退了敌人一次次冲锋。
张铚秀率1200名铁军将士与敌整整激战八天八夜,700多名铁军健儿阵亡,团政委负伤、参谋长牺牲,张铚秀率余下数百名将士与敌周旋,边战斗边突围。突围途中,给养完全中断,只能靠采撷野菜掺和着有限的粮食充饥。队伍踏着沉重的步履夜行晓宿,翻山越岭,涉水渡河,边走边收拢兄弟部队被打散的同志。
在荒山野岭中隐蔽行军,时而分散时而集中,白天蹲山头,看地势判方向,夜深人静才进入纵横交错的山林小道,常常是三五天才能找到一些食物充饥。饥饿、疲劳延缓了行军速度。张铚秀带领新一团一直冲杀到长江边,2月底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他们从团洲过江到达巢(湖)无(为)根据地时,全团仅剩下200多人。这是“皖南事变”中剩下的惟一建制部队。按路程计算,从皖南地区到繁昌的江岸边,不过百多里路,新一团却走了1个多月。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2000多名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4276人被俘,仅有2000多人突出重围。作为“皖南事变”的亲历者,张铚秀经常回忆起这段悲壮的历史,并用来教育后人。2002年6月1日,张铚秀来到安徽泾县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回忆往事,他激动不已,说:“‘皖南事变’牺牲了那么多同志,为的就是能让更多的人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铁军精神,这是我们的传家宝。”
《英雄儿女》原型取自他指挥的一场战斗
1950年11月,张铚秀率部赴朝参战,1952年6月回国。“入朝时,我任志愿军第二十七军第八十师师长,一个月后,调任第二十六军副军长,参与指挥该军多次战役。”“三八线”阻击战中一场战斗因电影《英雄儿女》而闻名大江南北,英雄王成“向我开炮”的铮铮铁汉形象为广大观众所敬仰。这场战斗打响时,张铚秀担任一线指挥。
1951年1月,美军为了挽回第四次战役的失败局面,对志愿军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将我军逼到“三八线”以北。为粉碎敌人的进攻,掩护二线兵团集结,志愿军准备发起第五次战役,二十六军奉命在“三八线”以南阻击敌人。战斗前,张铚秀和军长、政委研究作战计划,分析敌情,最后决定,在“三八线”以南设3道防线,由张铚秀担任一线指挥。3月16日,历时38天的第二十六军“三八线”阻击战打响了。美军凭借飞机、大炮、坦克,疯狂向二十六军阵地进攻。张铚秀灵活运用战术,将士们打得勇猛顽强,许多阵地和敌人来回争夺,最后以肉搏战守住自己的阵地。
在38天的阻击战中,许多高地创造了典型范例。张铚秀回忆说,“尤其是212高地,首创了爆破筒杀伤敌群的战例”。3月25日上午8时,美三师乘坐装甲车等沿公路由南向北朝212高地开来,二十六军某部七班在打退敌人两个加强连的连续进攻后,就剩下一位名叫秦建彬的战士没受伤。临近傍晚,凶狠的敌人又组织了5个加强排向212高地发起第三次进攻。秦建彬带领两个轻伤的同志,用手榴弹打退敌人,两个轻伤的同志也变成了重伤。秦建彬一面监视着敌人最容易上来的地方,一面把党证、日记和心爱的纪念品用油布包好埋到地下,然后把手榴弹拉出弦,准备在最紧要关头与敌人同归于尽。
太阳下山了,山下的敌人听了一阵,以为山上没人了,两个连的敌人蜂拥而上,一个敌人爬到离工事只有十多米时,发现秦建彬握着手榴弹瞪大眼睛站在那里,不敢上来,只是招着手叫他投降。秦建彬急中生智,顺手从掩体中拔出炸坦克的爆破筒,拉了导火索投向敌人。“敌人以为他把武器交出投降,便纷纷来拿,还没有等他们弯腰伸手,轰的一声巨响,一群敌人被炸得粉碎。”“任务完成后七班立了集体一等功,秦建彬也在全军英模大会上荣获一级人民英雄称号。秦建彬曾任某部参谋长,现已离休。”张铚秀一直很关心英雄的成长。
“三八线”阻击战胜利后,二十六军威震朝鲜,志愿军司令部向全军发了通报,祖国和朝鲜的许多记者、作家都来采访,其中还有巴金。后来巴金创作了一篇名为《团圆》的小说,电影工作者又以小说情节为主线,以二十六军的212高地战斗为背景,创作了电影《英雄儿女》,其中英雄王成的战斗场面基本上就是以秦建彬的事迹为原型。
“退而不休”是健康老人晚年生活的写照
200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向70多万名抗战老战士和老同志、海内外爱国人士和抗日将领以及国际友人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表彰他们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突出贡献。作为代表,9月3日9时30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精神矍铄的张铚秀与贾亦斌、李水清、焦若愚、赵忠来、刘建章、杨一木、王诚汉、李振恒、王光复等抗战老战士、爱国人士和抗日将领,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亲自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打了大半辈子的仗,张铚秀最爱的是一身戎装,最喜欢讲的是炮火连天的战斗故事。他经常抽时间到部队去,到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去看望官兵,传播党的光荣传统和军队的优良作风。
张铚秀是“皖南事变”成建制部队突围出来,现惟一健在的当年的团职干部。退居二线回到北京后,张铚秀常对人说:“江南抗日,新四军铁血大江南北,这是段很悲壮、精彩的历史,我们这些亲历的人有责任把它整理出来教育后人。”在他的积极倡导下,1997年10月,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正式成立,并很快得到了在京2000多名新四军老战士的积极支持。张铚秀被选为第一任会长,他像领兵打仗一般,雷厉风行领导研究会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虽然张铚秀在昆明军区工作的时间只有10年,但他对军区党史资料工作非常重视。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之前,他号召老同志撰写回忆录,由军区党史办汇编成书。同时责成党史办编辑出版红军征战黔滇史料丛书,修订了四兵团战史和五兵团战史。为了让人们了解昆明军区的过去,张铚秀领导编纂了《战斗在云贵高原的光荣历程》一书,邓小平亲自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1985年,张铚秀坚决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从昆明军区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下来。次年9月,张铚秀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顾委委员,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中顾委委员。1988年7月15日,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虽然退出领导岗位,张铚秀仍非常关心党的事业和军队建设,经常到各地调查研究。在担任中顾委委员期间,就先后向中央提交各种建设性书面建议十多件,受到中央的重视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尊重。
张铚秀还非常关心边防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建设。他经常说,“有国就有防,没有边防的稳定就没有国家久安,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全国的小康。”张铚秀经常到革命老区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调研,与这些地方的领导和人民群众一起分析研究发展中的问题,先后帮助解决了安徽泾县列为国家扶贫攻坚县和安徽无为县列为老区县等问题。2003年6月,张铚秀到江西永新老家探亲,回到北京后,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写信,提出加快井冈山铁路建设问题。不久,铁道部办公厅专门致信张铚秀,把井冈山地区铁路建设规划向他作了报告。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也专门从江西南昌打来电话,转达江西革命老区人民对老将军的感激之情。
张铚秀退居二线后,又忙于社会公益活动,享受着退而不休的乐趣。虽然没有更多的时间操劳家务,但他始终重视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和睦的家庭氛围可以愉悦精神。张铚秀的夫人丁亚华也是一位戎马一生、战功赫赫的巾帼英雄,1942年12月19日他们在皖江火热的抗日战场结为伴侣。他们为人忠厚正直,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家庭生活。张铚秀与丁亚华共育有4子4女,是一个温暖的革命大家庭,四世同堂,充满了尊老爱幼、欢乐和睦的气氛。
丁亚华的家庭背景令人瞩目,她是晚清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重孙女。2003年9月19日,山东威海举行甲午战争纪念活动,丁亚华应邀出席。夫人丁亚华是张铚秀忠诚的人生伴侣,也是他事业上的得力帮手。
如今,人生大树已转出90圈年轮,张铚秀依然神清气爽、声音洪亮。他曾被评为全国和全军健康老人。对于老年健康,张铚秀经常提到三句话:一是对待健康长寿,下要保底(85岁)上不封顶;二是健康不单纯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理要健康,做到身心健康;三是长寿要讲究质量。
责任编辑 晏蔚青
江西永新地处湘赣边界,是革命运动兴起较早的县份之一。1928年5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首次攻占县城,永新人民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进一步觉醒,跟着共产党、毛委员闹革命。从此,永新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随后,又成为湘赣苏区中心区域。
1915年7月26日,张铚秀出生在永新县怀忠乡虹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大哥张成秀是张铚秀的革命领路人。大哥大革命时期就参加了农民运动,1926年曾任老居、左坊、虹桥农协会会长。1926年和1927年搞农运时,大哥经常让张铚秀替他送信或传递信息到附近的左坊和老居、肖坊,张铚秀实际上成了大哥的小通信员。当时的张铚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做革命工作,他只认定大哥干的事情都是对的。只要大哥吩咐他做什么事,他都十分高兴,乐意做,而且每次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
1928年秋,张成秀等几人组织发起虹桥村农民暴动。受大哥委派,张铚秀在本村走家串户,一会通知这个到家里来,一会通知那个到什么地方办什么事情。13岁的张铚秀还参加了村里的儿童团。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送信传递情况。张铚秀个子高、腿长、走路快,经常被派送信。为了安全保险,张铚秀一般以进山打柴或拾粪为掩护,把信送出去。
儿童团有一只用马口铁做成的号角。有一次,男孩子们聚集在一起看谁能吹响那只号,女孩们则站在一旁看热闹。张铚秀从小憨厚、寡言,也不动声色地站在一旁观看。一大帮男孩子都鼓足气轮流吹了一遍,但没有一个吹响的,最后大家让旁观的张铚秀试试。张铚秀接过号,鼓足气,用力一吹,竟然把号吹响了。虽然吹不出调子来,只能吹长声和短声,但大家都很高兴,提出把号交给张铚秀保管,让他当儿童团的号兵。
自从当上小号手,张铚秀就迷上了吹号,在以后的战斗岁月里,吹号成为他的爱好。他说,其实刚开始时只是吹得响,真正学会是后来到了红军游击队和主力红军以后。那时,张铚秀一有空就找司号员,让他们教授吹起床号、集合号、冲锋号、吃饭号、熄灯号、出发号、调令号等等。张铚秀几乎每天都要练上一阵。不到半年,张铚秀竟学会了十多种号谱,不论音质还是韵调,当时在部队算“上乘”。但是,由于一直在战斗班当战士,张铚秀没有当上号兵。后来,担任排长、连长以后,张铚秀仍然熟记那些号谱,有时还同司号员们吹奏一阵。
学会了吹号,在长征途中还真发挥了一次意想不到的威力。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遣队,从湘赣苏区出发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1936年1月,红六军团四十七团在湘黔边的晃县距田心坪十多里的一个隘口处,被黔军新八师第二团固守的一个石碉挡住去路。当时,张铚秀任红四十七团一营营长,奉命率全营向敌后猛插,绕过石碉,把驻在后面镇上的黔军1个营包围起来。
顽敌当头,张铚秀深知,狭路相逢勇者胜。战斗打响之前,张铚秀把营部司号长和司号员全部集中起来,并命令各连所有的司号员听到营部吹什么号,就跟着吹什么号,全营同时向敌发起攻击。攻击时间到了,张铚秀拿过一支军号,站上一块高地,对着田心坪亲自吹响了冲锋号。伴着威武雄壮的集团冲锋号,激昂人心又令敌胆战心惊的喊杀声从不同方向响起。战斗只进行了不到半个小时,除几处敌人有小的抵抗行动,其余的都走出营房和工事,举起枪向红军投降。
在参加红军前,张铚秀于1933年3月和本村的青年一道参加了永新游击队,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军事生涯。因为打仗勇敢,纪律性好,完成任务坚决,参加游击队不到两个月,张铚秀便担任了副班长。6月,永新游击队与安福游击队合并组建为永安独立营,张铚秀任第一连第一班班长。永安独立营一直在永(新)、安(福)、峡(江)、吉(安)交界地区活动,牵制进攻湘赣苏区东北面的敌人。从这以后,张铚秀基本上离家闹革命了,很少有机会回家。
主力红军长征后,任永新县委委员、部长等职务的大哥张成秀仍留在苏区坚持斗争。1940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张成秀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敌人杀害,年仅35岁。小弟张焕秀因跟大哥一块参加革命活动,被迫离家出走,流落他乡学徒谋生。母亲孤单一人,年届六旬,自己劳动生活,受尽煎熬。张铚秀虽然十分牵挂老母亲,但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中,共产党人只有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家顾大家。他把儿子对母亲的思念深深埋藏在心里,直到解放后,张铚秀才再次见到老母亲。
亲历“皖南事变”与铁军共命运
长征结束后不久,红六军团缩编为4个小团,团直辖到连。营以上干部和部分连排干部分别调红大和步兵学校学习。张铚秀开始在步兵学校“上干大队”任中队长,后调保安红军大学(到延安后改为抗大)学习。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华北的土地,抗大学员们纷纷要求奔赴全国各个抗日战场。当时叶挺、项英来到延安,为组建新四军要一批战斗骨干到江南。组织上考虑到张铚秀是从湘赣苏区来的,对南方情况比较熟悉,决定分配他到新四军去工作。平时学员们在谈论中,多是希望渡过黄河到同日本侵略者直接作战的八路军部队去,自然这也是张铚秀倾心神往的地方。得知自己被分配到新四军工作,张铚秀仍表示坚决服从安排。从新四军成立到改编,张铚秀一直在新四军工作,与铁军共命运。
当年11月中旬,张铚秀到达南昌。因介绍信上明确张铚秀到任后担任团的领导工作,当时新四军尚未组建,司令员陈毅便指定张铚秀到湘赣游击区谭余保部当参谋。月底,张铚秀辗转到了莲花县的垅上村,在谭余保游击大队帮助工作,负责军事训练。几天后又被分配到家乡永新县去工作,负责组织扩充部队。当时永新县有一个20多人十几条枪的小游击队,张铚秀到后不久,就扩大为110余人,编成一个中队。1938年2月上旬,部队开到垅上整编,永新游击中队改编为湘赣游击大队第二中队,张铚秀任队长。
3月上旬,湘赣游击大队奉命到达安徽歙县王村集结,经国民党第三战区点验后,正式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一营,二中队为一营二连。整编结束后,张铚秀被调到二团团部当侦察参谋。1940年以后,张铚秀被调至皖南,到新一团当团长之前,做了很长时间的参谋工作。
1940年11月,张铚秀任扩编组成的新四军一支队新一团团长。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张铚秀率领新一团为左纵队前卫。1941年1月4日,驻安徽泾县云岭的新四军军部,率皖南部队主力共9000余人向苏南转移,准备到镇江以东地区渡江北上,开赴抗日前线。5日,部队行进到茂林地区,张铚秀发现情况异常,隐约可见两侧有国民党部队出现,即派出侦察分队在两侧警戒。国民党7个师8万多兵力对新四军实施突然袭击和残酷“围剿”。7日7时,新一团到达大康王东南,即遭敌两个营攻击,由于张铚秀预先有思想准备和安排,指挥全团迅速展开,敌军终于狼狈溃退。
次日,新一团与老一团一道涉水向榔桥河守敌攻击,经激战强行登岸建立了桥头堡阵地,打开了向东北方向前进的道路。下午4时,新一团在行进中突然接到支队命令,回撤向西北方向军部所在地靠拢。新一团重新回头攻占已被敌占领的裘岭一线阵地。当晚,支队与军部失掉联系,傅秋涛司令员当即决定单独突围,由新一团掩护支队队部和老一团,然后尾随老一团突围。张铚秀指挥全团与敌激战一整夜,天明后发现老一团一部分部队尚未突出去,而突破口已被敌40师重兵封锁,一营又与团部失掉联系,他决定新一团坚守磅山及董家山制高点,伺机突围。他把老一团、支队特务营和支队机关等单位人员收拢起来,把马夫、挑夫、伙夫都组织起来投入战斗。战斗中,张铚秀亲自端一把机枪向敌人扫射,打退了敌人一次次冲锋。
张铚秀率1200名铁军将士与敌整整激战八天八夜,700多名铁军健儿阵亡,团政委负伤、参谋长牺牲,张铚秀率余下数百名将士与敌周旋,边战斗边突围。突围途中,给养完全中断,只能靠采撷野菜掺和着有限的粮食充饥。队伍踏着沉重的步履夜行晓宿,翻山越岭,涉水渡河,边走边收拢兄弟部队被打散的同志。
在荒山野岭中隐蔽行军,时而分散时而集中,白天蹲山头,看地势判方向,夜深人静才进入纵横交错的山林小道,常常是三五天才能找到一些食物充饥。饥饿、疲劳延缓了行军速度。张铚秀带领新一团一直冲杀到长江边,2月底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他们从团洲过江到达巢(湖)无(为)根据地时,全团仅剩下200多人。这是“皖南事变”中剩下的惟一建制部队。按路程计算,从皖南地区到繁昌的江岸边,不过百多里路,新一团却走了1个多月。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2000多名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4276人被俘,仅有2000多人突出重围。作为“皖南事变”的亲历者,张铚秀经常回忆起这段悲壮的历史,并用来教育后人。2002年6月1日,张铚秀来到安徽泾县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回忆往事,他激动不已,说:“‘皖南事变’牺牲了那么多同志,为的就是能让更多的人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铁军精神,这是我们的传家宝。”
《英雄儿女》原型取自他指挥的一场战斗
1950年11月,张铚秀率部赴朝参战,1952年6月回国。“入朝时,我任志愿军第二十七军第八十师师长,一个月后,调任第二十六军副军长,参与指挥该军多次战役。”“三八线”阻击战中一场战斗因电影《英雄儿女》而闻名大江南北,英雄王成“向我开炮”的铮铮铁汉形象为广大观众所敬仰。这场战斗打响时,张铚秀担任一线指挥。
1951年1月,美军为了挽回第四次战役的失败局面,对志愿军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将我军逼到“三八线”以北。为粉碎敌人的进攻,掩护二线兵团集结,志愿军准备发起第五次战役,二十六军奉命在“三八线”以南阻击敌人。战斗前,张铚秀和军长、政委研究作战计划,分析敌情,最后决定,在“三八线”以南设3道防线,由张铚秀担任一线指挥。3月16日,历时38天的第二十六军“三八线”阻击战打响了。美军凭借飞机、大炮、坦克,疯狂向二十六军阵地进攻。张铚秀灵活运用战术,将士们打得勇猛顽强,许多阵地和敌人来回争夺,最后以肉搏战守住自己的阵地。
在38天的阻击战中,许多高地创造了典型范例。张铚秀回忆说,“尤其是212高地,首创了爆破筒杀伤敌群的战例”。3月25日上午8时,美三师乘坐装甲车等沿公路由南向北朝212高地开来,二十六军某部七班在打退敌人两个加强连的连续进攻后,就剩下一位名叫秦建彬的战士没受伤。临近傍晚,凶狠的敌人又组织了5个加强排向212高地发起第三次进攻。秦建彬带领两个轻伤的同志,用手榴弹打退敌人,两个轻伤的同志也变成了重伤。秦建彬一面监视着敌人最容易上来的地方,一面把党证、日记和心爱的纪念品用油布包好埋到地下,然后把手榴弹拉出弦,准备在最紧要关头与敌人同归于尽。
太阳下山了,山下的敌人听了一阵,以为山上没人了,两个连的敌人蜂拥而上,一个敌人爬到离工事只有十多米时,发现秦建彬握着手榴弹瞪大眼睛站在那里,不敢上来,只是招着手叫他投降。秦建彬急中生智,顺手从掩体中拔出炸坦克的爆破筒,拉了导火索投向敌人。“敌人以为他把武器交出投降,便纷纷来拿,还没有等他们弯腰伸手,轰的一声巨响,一群敌人被炸得粉碎。”“任务完成后七班立了集体一等功,秦建彬也在全军英模大会上荣获一级人民英雄称号。秦建彬曾任某部参谋长,现已离休。”张铚秀一直很关心英雄的成长。
“三八线”阻击战胜利后,二十六军威震朝鲜,志愿军司令部向全军发了通报,祖国和朝鲜的许多记者、作家都来采访,其中还有巴金。后来巴金创作了一篇名为《团圆》的小说,电影工作者又以小说情节为主线,以二十六军的212高地战斗为背景,创作了电影《英雄儿女》,其中英雄王成的战斗场面基本上就是以秦建彬的事迹为原型。
“退而不休”是健康老人晚年生活的写照
200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向70多万名抗战老战士和老同志、海内外爱国人士和抗日将领以及国际友人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表彰他们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突出贡献。作为代表,9月3日9时30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精神矍铄的张铚秀与贾亦斌、李水清、焦若愚、赵忠来、刘建章、杨一木、王诚汉、李振恒、王光复等抗战老战士、爱国人士和抗日将领,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亲自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打了大半辈子的仗,张铚秀最爱的是一身戎装,最喜欢讲的是炮火连天的战斗故事。他经常抽时间到部队去,到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去看望官兵,传播党的光荣传统和军队的优良作风。
张铚秀是“皖南事变”成建制部队突围出来,现惟一健在的当年的团职干部。退居二线回到北京后,张铚秀常对人说:“江南抗日,新四军铁血大江南北,这是段很悲壮、精彩的历史,我们这些亲历的人有责任把它整理出来教育后人。”在他的积极倡导下,1997年10月,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正式成立,并很快得到了在京2000多名新四军老战士的积极支持。张铚秀被选为第一任会长,他像领兵打仗一般,雷厉风行领导研究会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虽然张铚秀在昆明军区工作的时间只有10年,但他对军区党史资料工作非常重视。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之前,他号召老同志撰写回忆录,由军区党史办汇编成书。同时责成党史办编辑出版红军征战黔滇史料丛书,修订了四兵团战史和五兵团战史。为了让人们了解昆明军区的过去,张铚秀领导编纂了《战斗在云贵高原的光荣历程》一书,邓小平亲自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1985年,张铚秀坚决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从昆明军区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下来。次年9月,张铚秀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顾委委员,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中顾委委员。1988年7月15日,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虽然退出领导岗位,张铚秀仍非常关心党的事业和军队建设,经常到各地调查研究。在担任中顾委委员期间,就先后向中央提交各种建设性书面建议十多件,受到中央的重视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尊重。
张铚秀还非常关心边防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建设。他经常说,“有国就有防,没有边防的稳定就没有国家久安,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全国的小康。”张铚秀经常到革命老区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调研,与这些地方的领导和人民群众一起分析研究发展中的问题,先后帮助解决了安徽泾县列为国家扶贫攻坚县和安徽无为县列为老区县等问题。2003年6月,张铚秀到江西永新老家探亲,回到北京后,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写信,提出加快井冈山铁路建设问题。不久,铁道部办公厅专门致信张铚秀,把井冈山地区铁路建设规划向他作了报告。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也专门从江西南昌打来电话,转达江西革命老区人民对老将军的感激之情。
张铚秀退居二线后,又忙于社会公益活动,享受着退而不休的乐趣。虽然没有更多的时间操劳家务,但他始终重视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和睦的家庭氛围可以愉悦精神。张铚秀的夫人丁亚华也是一位戎马一生、战功赫赫的巾帼英雄,1942年12月19日他们在皖江火热的抗日战场结为伴侣。他们为人忠厚正直,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家庭生活。张铚秀与丁亚华共育有4子4女,是一个温暖的革命大家庭,四世同堂,充满了尊老爱幼、欢乐和睦的气氛。
丁亚华的家庭背景令人瞩目,她是晚清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重孙女。2003年9月19日,山东威海举行甲午战争纪念活动,丁亚华应邀出席。夫人丁亚华是张铚秀忠诚的人生伴侣,也是他事业上的得力帮手。
如今,人生大树已转出90圈年轮,张铚秀依然神清气爽、声音洪亮。他曾被评为全国和全军健康老人。对于老年健康,张铚秀经常提到三句话:一是对待健康长寿,下要保底(85岁)上不封顶;二是健康不单纯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理要健康,做到身心健康;三是长寿要讲究质量。
责任编辑 晏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