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为了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性别、学历和政治面貌上的差异现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际信任量表,随机抽取1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政治面貌不同的大学生人际信任在特殊信任因子及总分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且群众高与党员大学生;学历和性别不同的大学生人际信任各个因子及总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政治面貌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信任;随机抽取
人际信任是个体将他人的言词、承诺以及口头或者书面的陈述认为可靠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1]。高人际信任者,他们的说谎、作弊或者偷窃、欺骗等行为较少,在生活中较少出现焦虑、忧虑、冲突等适应不良现象,较多的受人欢迎,更多的被人接受,可能会有更多的朋友。当出现别人对其欺骗、冲突事件时,会更多地给他人第二次机会,以及尊重他人的正当权利。人际信任是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以及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层面的研究,不仅是大学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向社会主义良性方向发展的重要课题。为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性别、政治面貌和学历上的差异现状,调查研究情况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随机抽取1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获得有效样本190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大学生73人,女大学生117人;年龄17——24岁,平均21.04±1.40岁;学历:专科生35人,本科生155人。调查时间为2014年10月。
(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基本情况,包括性别、政治面貌和学历。采用RotterJB于1967年编制的人际信任(ITS)量表[1],该量表主要测量被试对他人的行为、承诺的可靠性,内容包括各种处境下的人际信任,共25个项目,采用李克特五点自评,从“1”完全同意到“5”完全不同意。该量表总分从25分(信任程度最低)至125(信任程度最高),即分数越高,信任程度越高。该量表包含2个因子,分别为特殊信任(对同伴或者其他家庭成员的信任)和普遍信任因子(对无直接关系者的信任)。事后做相应访谈。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
不同性别、学历、政治面貌大学生人际信任差异比较(表1)
表1所示,从性别自变量上看,大学生人际信任在特殊信任、普遍信任及总分上的得分,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从学历自变量上看,大学生人际信任在特殊信任、普遍信任及总分上的得分,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从政治面貌自变量上看,大学生人际信任在特殊信任因子及人际信任总分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群众大学生高于党员大学生;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普遍信任因子上的得分,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
三、讨论
(1)性别差异分析。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人际信任在特殊信任、普遍信任及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大学生群体中,显示人际信任量表得分没有性别差异。这和2012年辛自强、周正[2]的研究一致。通过访谈发现,原因是大学生还没有完全不如社会,社会对大学生的影响还较小,大学生大都生活在校园,涉世未深,大学生对无直接关系人的感受比较抽象、笼统,更多的受教科书和媒体的影响,故普遍信任没有显著差异。再有大学生,同伴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较一致,利益冲突较少,对同伴的信任没有显著差别。这个时期,大学生大都还在接受家庭经济供养,经济不独立,但生活上开始住校,不和父母住在一起了,距离的差距,大学生减少了父母的过多干预,有更多对家庭成员的思念,大学生和父母的关系较好,对父母的信任是没有差别的。
(2)学历差异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学历大学生,人际信任在特殊信任、普遍信任及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访谈发现,原因是本科大学生和专科大学生的教育环境较一致,都属于国内高等教育。本专科生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有较高的相似,比如师资、图书等。并且有部分本科生是专科生升上来的。还有大学生交友的方式较相似,以自我保护为主,不主动,一旦接受到信任信息,常用感恩心态对待。
(3)政治面貌差异分析。研究发现,群众大学生人际信任在特殊信任因子及人际信任总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党员大学生。访谈中发现,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党员大学生在入党的过程中,上党课,定期主动做思想总结和做思想汇报,他们的政治敏感性较高,生活中处处要求起到党员模范代表作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其对政坛和媒体的可靠性的信任,也影响对父母权威的感知以及信赖感,故党员大学生的特殊信任及总分较低。
参考文献
[1]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86-187
[2]辛自强,周正.大学生人际信任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2
作者简介:
柳絮(1982~),女,河南省驻马店,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主要从事心理学教育教学工作。
基金项目:新乡学院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编号:12SC10)。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信任;随机抽取
人际信任是个体将他人的言词、承诺以及口头或者书面的陈述认为可靠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1]。高人际信任者,他们的说谎、作弊或者偷窃、欺骗等行为较少,在生活中较少出现焦虑、忧虑、冲突等适应不良现象,较多的受人欢迎,更多的被人接受,可能会有更多的朋友。当出现别人对其欺骗、冲突事件时,会更多地给他人第二次机会,以及尊重他人的正当权利。人际信任是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以及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层面的研究,不仅是大学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向社会主义良性方向发展的重要课题。为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性别、政治面貌和学历上的差异现状,调查研究情况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随机抽取1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获得有效样本190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大学生73人,女大学生117人;年龄17——24岁,平均21.04±1.40岁;学历:专科生35人,本科生155人。调查时间为2014年10月。
(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基本情况,包括性别、政治面貌和学历。采用RotterJB于1967年编制的人际信任(ITS)量表[1],该量表主要测量被试对他人的行为、承诺的可靠性,内容包括各种处境下的人际信任,共25个项目,采用李克特五点自评,从“1”完全同意到“5”完全不同意。该量表总分从25分(信任程度最低)至125(信任程度最高),即分数越高,信任程度越高。该量表包含2个因子,分别为特殊信任(对同伴或者其他家庭成员的信任)和普遍信任因子(对无直接关系者的信任)。事后做相应访谈。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
不同性别、学历、政治面貌大学生人际信任差异比较(表1)
表1所示,从性别自变量上看,大学生人际信任在特殊信任、普遍信任及总分上的得分,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从学历自变量上看,大学生人际信任在特殊信任、普遍信任及总分上的得分,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从政治面貌自变量上看,大学生人际信任在特殊信任因子及人际信任总分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群众大学生高于党员大学生;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普遍信任因子上的得分,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
三、讨论
(1)性别差异分析。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人际信任在特殊信任、普遍信任及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大学生群体中,显示人际信任量表得分没有性别差异。这和2012年辛自强、周正[2]的研究一致。通过访谈发现,原因是大学生还没有完全不如社会,社会对大学生的影响还较小,大学生大都生活在校园,涉世未深,大学生对无直接关系人的感受比较抽象、笼统,更多的受教科书和媒体的影响,故普遍信任没有显著差异。再有大学生,同伴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较一致,利益冲突较少,对同伴的信任没有显著差别。这个时期,大学生大都还在接受家庭经济供养,经济不独立,但生活上开始住校,不和父母住在一起了,距离的差距,大学生减少了父母的过多干预,有更多对家庭成员的思念,大学生和父母的关系较好,对父母的信任是没有差别的。
(2)学历差异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学历大学生,人际信任在特殊信任、普遍信任及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访谈发现,原因是本科大学生和专科大学生的教育环境较一致,都属于国内高等教育。本专科生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有较高的相似,比如师资、图书等。并且有部分本科生是专科生升上来的。还有大学生交友的方式较相似,以自我保护为主,不主动,一旦接受到信任信息,常用感恩心态对待。
(3)政治面貌差异分析。研究发现,群众大学生人际信任在特殊信任因子及人际信任总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党员大学生。访谈中发现,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党员大学生在入党的过程中,上党课,定期主动做思想总结和做思想汇报,他们的政治敏感性较高,生活中处处要求起到党员模范代表作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其对政坛和媒体的可靠性的信任,也影响对父母权威的感知以及信赖感,故党员大学生的特殊信任及总分较低。
参考文献
[1]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86-187
[2]辛自强,周正.大学生人际信任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2
作者简介:
柳絮(1982~),女,河南省驻马店,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主要从事心理学教育教学工作。
基金项目:新乡学院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编号:12SC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