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州古城:废墟上的记忆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m2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凤州古城第一次出现在我视野的那天,嘉陵江上游笼罩在一场蒙蒙细雨里。
  那天下午,从凤县县城双石铺去凤州火车站的路上,快到龙口镇,一段逶迤的古城墙出现在嘉陵江南岸的山脚下。迷迷蒙蒙的雨雾中,依山修筑的城墙从公路旁一直绵延到半山腰。看起来已经破败不堪的东西两道城墙,紧紧依靠着南面高峻的山岭,残墙里边,是一片高低起伏的屋舍和郁郁葱葱的果园。
  汽车司机告诉我,那就是古凤州老城城墙,上世纪50年代被遗弃的。
  现在的凤县,是宝成铁路上一个不起眼的小站。但在自商周王朝建都关中以来的很长时期,却成了关中去汉中和四川路上一个无法回避的关口。通往四川、汉中和天水的褒斜道、连云道、故道都从这里经过。解放后修建的宝成铁路,穿越秦岭隧道最集中的路段,就在宝鸡和凤县之间。所以古凤州城对于秦岭的意义,就在于它的交通位置。
  
  扼守南秦岭的战略交通要道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最早建立的几个县,好像都在秦岭一带。秦始皇之前,秦武公就在秦人故乡天水设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级行政机构冀县,时间是在公元前668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登基创建大秦帝国的第一年,就在凤州设立了故道县。
  查阅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一直在想,秦始皇对于至今都被夹在山谷之中的凤县战略意义的认识,是不是与秦人在此15年以前经褒斜道南下四川,灭蜀国,清剿巴人的经验有关呢?
  那天,我是要去秦岭南缘的略阳和剑门关,也就任凭这座淋在细雨里的古城遗迹在朦朦胧胧中与我擦肩而过。宝成铁路就从古老的城墙之间划开一道口子,从曾经商贾云集、客店林立的凤州古城的废墟上呼啸而过。
  我在一份资料上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
  从北魏太和元年(477)……直到建国后的1951年,尽管兵家纷争,王朝更迭,这里均为州、郡、县的所在地。历史上曾管辖过远至四川广元一带及甘肃东南部,并作为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沿续了1474年。
  古代的凤县一带,山大林密,原本没有多少人居住,但据《凤县县志》记载,在穿越秦岭的栈道开通后,栈道沿线客店、骡马店、饭馆和销售生活日用品的杂货铺越聚越多:“民国初年,凤州城有较大商号、银庄、银号十余家,杂货、布匹店十余家,油坊、酒店、染店亦生意兴隆。东关尤其繁荣,南来北往之商贾,住宿于此,大小客栈常常满员。”
  古凤县城所占据的连接陕、甘、川三省的交通位置,在给它带来此起彼伏的繁荣的同时,也让它遭遇了一次又一次城毁人亡的灾难。现在的凤州古城遗迹,大体还在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建城的位置。但在元至正年间到清乾隆年间的400年间,这座古城却屡毁屡建。毁城的原因是战乱,修葺的目的是在据守战略要道的同时,保证陕甘川之间商路畅通。公元1219年,金兵越秦岭南下时被毁的凤州城,直到时隔一百多年以后的元代,政府才有精力和财力修复。
  
  探访凤州古城
  
  两个月后,我再一次从大散关翻过秦岭,去凭吊那座荒草凄凄的古城残骸。我从黄牛铺下车,自红花铺一线南下,一步一步再次接近凤州城。到达凤州古城时,已经是午后。
  铁路和大致在民国时期公路基础上修建的宝汉公路一南一北,同时从古城墙之间穿过。下了汽车,一抬脚,就进了古凤州城。
  街巷里,遍地都是古城被毁时留下的古砖、残瓦和石条。过去的官署衙门没有了踪影,只剩下孤零零的文庙被围在民族小学院子里。凤县县城搬迁后一日日荒老的街道上,还有不少过去留下的老宅院。坐在街边纳凉的老人指着一座破旧的木楼说:“这里是以前的烟馆和妓院。”
  过去,交通要道上的城镇,无论规模大小,以大烟馆、妓院、赌场为代表的服务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些行业被作为政府的一种税收来源,要照章纳税。据《凤县县志》记载,清朝和民国时期,凤州就设有专门征收烟土税的土药局。
  上世纪50年代初凤县县城搬迁到双石铺之后,曾经繁华一时的凤州城一天天冷落下来。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城里原有的广佛寺、清真寺和城隍庙被一毁而光。“大炼钢铁”时,广佛寺明代铸造的铁旗杆、城隍庙里明万历年间铸造的铁塔,也被炼了钢铁。
  在满是古老的残砖碎瓦,到处都有明清民居残败遗迹的大街上穿行,我感觉自己行走在一堆气息奄奄的废墟上。偶尔还能看到的几座老房子上,那精美的砖刻在向我提示一个辉煌、温文尔雅的过去,而推开紧闭的大门,遍地荒草和孤零零兀立在那里的残壁断墙,却散发出一股腐朽没落的死亡气息。
  冷落的村道里,懒洋洋躲在屋檐下纳凉的人们盲目地蹲踞在那里,满眼木然,对于正在日渐失去的古城的荣光没有一丝留恋。然而在查阅了《凤县县志》之后我才理解,对生活在这座黯淡的山间小城的百姓来说,小城的沉浮,仿佛就是它的宿命。
  
  战火中,凤州的兴衰沉浮
  
  历史上,凤州城的兴衰始终都和一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一旦天下太平,升平日久,褒斜道、连云道商旅繁荣,这里便被提升为州郡,成为秦岭以南嘉陵江上游的经济文化中心;而一旦遭遇乱世,兵燹、匪患、灾荒使古道废弃,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凤州城便被降格,甚至废弃。
  1951年县城搬迁后,这座千年古城便衰败到了它在历史上的最低点——成了凤州镇的一个行政村。
  凤州城是一座土筑起来的城池。据《凤县县志》记载,乾隆年间,光维修城垣所花掉的白银,竟有16668两。凤州城最后一次城垣维修,是在清光绪年间。
  凤州城原来的城墙周长4华里,高2丈5尺,宽1丈5尺,有848堵砖垛和东、西、北3座城楼。从清朝末年开始,白莲教、太平军,以及各种农民暴动、土匪侵扰,使这里战祸连绵,到了民国时期,凤州古城已经伤痕累累。上世纪50年代初,县城搬走之后的50多年时光,使这座曾经抵挡过无数次战火的古城更加衰败不堪。宝汉公路从北城墙横穿而过,原有的北城墙已经不见一点痕迹。东西两侧城墙,在被宝成铁路撕开一道裂口之后,仍然带着满身伤残向后面的山岭延伸而去。古老的城垛、威严的城楼早已消失,只有一座古炮台孤零零地站立在古城后面的山梁上,像壮心不已的烈士,还在伤神地守望一段永远逝去的时光。
  从将古城划成两半的钢轨上穿过去,有一条小路依着东城墙通往山顶。
  酷热的太阳悬挂在头顶。蜿蜒在山麓的城墙在空旷的山坡上无力地攀升。穿过一片挂满果实的苹果园,就到了那座被荒草包围的炮台前。绵延的城墙,也就在突然变得陡峭起来的山腰下收住了脚,所以历史上的凤州城,只有东、西、北三面城墙。
  层层叠叠的山岭像一排排巨浪,在凤州古城头顶汹涌澎湃地朝南涌去。山脚下凤州古城不远处,嘉陵江环绕着古老的城垣缓缓流去。
其他文献
【摘要】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将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素质教育融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容易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具备德育素养,本文从分析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目的出发,得出了一系列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过程;德育教育  【作者简介】孙玉娟,新疆伊犁地区昭苏县胡松图哈尔逊乡学校。  英语学科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自己不仅要学习英语知识,
【摘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认为: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思维模式,不仅能够起到改善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的作用,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通过设计阅读教学任务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更能却确立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任务型阅读学习模式更受学生的青睐。本文在深入理解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并且通过具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动,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迎来了全新的局面。特别是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变得非常重视,而且也在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行培养与提升,目的在于通过该措施,有效地改变学生当下的学习状态与学习习惯。本文还将结合当前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现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希望通过该方法有效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运用到生产、教育、国防等方方面面,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在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因其“自主控制、简易操作”“信息量大、快速查询”“因材施教、激发兴趣”等优势受到广泛运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资料收集,如教学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将会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核心素养的培育产生积极的补充作用。英语教师更应合理地运用网络资源以及各种各样的教学App来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的口语训练,通过课堂训练、课下延伸,以及教学评价等诸多形式来对学生的英语口语练习情况进行综合性的点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本文笔者将会针对如何运用网络资源来提高学生的
【摘要】基于以学定教的理念,初中的课堂教学逐渐开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的理念将会成为英语学科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阐述了以学定教的基本概念和以学定教理念下初中英语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着重从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创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差异开展合作学习、重视备课教学与多元评价以及拓展阅读提高学习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从而更好地促进初中生的英语深度学习。  【关键词】初中生;
【摘要】在2014年教育部颁布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从“核心素养”角度,解释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此后“核心素养”便成为各学科研究的热点。本文笔者从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出发,对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读写训练策略做出相关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读写训练策略  【作者简介】王军,甘肃省迭部县初级中学。  一、延伸课外学习文本,激发读写兴
【摘要】通过对译者“隐身”现象的分析研究,以及传统与现代翻译观念的差异性对比,对当代的翻译定义与本质进行了阐述,分析研究了译者主体性地位的确定,这对于正确理解译者“隐身”的历史必然性、合理性,以及提高译者地位和作用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翻译;译者;隐身;主体性  【作者简介】程玉姝,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外国语系。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推动了80年代对设计风格进行探索的“解
【摘要】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要求高校一线教师能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理念相融合,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在教学内容上与思政挂钩、在教学方法上与信息时代挂钩,在教学效果上彰显爱国与专业知识同时习得的一门既专又红的课程。本文以《岭南文化英语导读》为例,介绍外语通识课程教学与思政理念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有机统一,以此作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外语
秦岭大概是中国古栈道最为密集的地方。历史上,刘邦隐居汉中之初火烧连云栈道,争取到了养精蓄锐的时间;后来他又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登上皇帝的宝座。诸葛亮在后半生几乎天天往来于秦岭古道上,但他的遗憾就在于他始终没能征服这些古道。在古代秦岭南北斗争中,谁控制了古道,谁就拥有了战争主动权。  从北向南,穿越秦岭的古道中最著名的有故道、连云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阴平道等,这些纵贯秦岭南北的古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