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人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起故乡,脑子里便有了这样的画面。
   圆月悬空,它源源不断洒下来的月光,就像是天神施佑甘露,无保留、无需回报地恩赐给人间!映到已经平整好,上了水,还没有插秧的田地里。这故乡的田地也是敞开胸襟把甘露反照给夜空!
   四月的北方平原夜空被天恩赐的月光和地反照的月光主宰着,只有繁星在那里眨呀眨的不作声。刚刚从泥土钻出来的万物青葱,贪婪地吸吮着这月光,微风让它轻轻地摇摆,就像一个宝宝边吮着妈妈的乳汁,脚还不停地蹬踹着!蛙鸣唱着,情歌笼罩四野,在月空中百转千回,直掏你的心房,让你春心无处安放。一条曲曲弯弯的辽河自然流淌着,两岸蒹葭葱葱,堤坝矗立,一条木船在靠近我家堤岸处的河里停放着,在月色下清晰地看到河中罾罶交错着。我想此时此刻渔者正在酣梦,等待鱼儿心甘情愿地钻进他的诱网!这进网之鱼的执着,就像我这位漂泊多年的人,不管走到哪里,家鄉这样的画面总是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一样。
   田埂蜿蜒,春虫萌叫,沃野葱绿,月色漫天,渔夫酣梦,草屋齐列!这就是我脑海中童年的故乡!它离我已40余年,然而,这画面却牢牢地镌刻在我的记忆里,直到老死也相随!就算是有一天我被灌了“孟婆汤”,也依然不会褪去!
   这就是我的故乡,孩提时的故乡。我就是在这样鱼米之乡的景致中长大的!这里的人也是随着我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轮廓也越发清晰起来,跃然纸上!
  老国民
   在大队部有一位打更的人,50岁左右,皮肤白皙,因为每天三顿都喝酒,脸总是泛着红。抬头纹上面荒草稀疏,下面刻着如蜕了毛的毛毛虫一样的弯眉。弯眉下横躺着似关公的丹凤眼,只是它缺少了关老爷的杀气和威严!他总是穿着一件白衬衫和一条蓝色的裤子,但从来都是散着怀,衬衫和裤子里裹着矮小瘦弱的骨头。大家叫他“老国民”。
   他在大队部打更,无亲无故。晚饭后三三两两的人总是来到队部摆龙门阵,他只是津津有味地去听,但很少参言,只是用一个漆色斑驳的搪瓷缸子给大伙泡茶,里面的茶绣都满了,变成棕色了!几个人用一个杯子,茶虽劣,但毕竟也是茶。他吃百家饭,谁家的饭碗他都端过。孩子们有一句顺口溜:肥猪一叫,国民来到,不吃不吃,上炕就造。可是大家伙都不讨厌他,好像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样,他只要一来,碗、筷、酒杯马上到位,他只是一言不发地吃着、听着,吃饱喝得了,也不告辞,下炕穿鞋就走!
   有一次,我们几个孩子玩弹弓,他觉得特别好玩,跟我借,我跑了。因为我的弹弓是最好的,皮子是爸爸用医院废弃的滴流管做的,我怕他给我弄坏了。我的一个玩伴说:老国民,我借给你,但是我得教你怎么玩。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可是那个玩伴却装上了自己用泥做的溜溜蛋,让他反拿着,瞄准他自己。结果,他的右眼的眼珠子被打了出来,以后,他就成了“独眼龙”了!慢慢的,再没有人给那些三三两两摆龙门阵的人泡茶了。杀年猪的时候,也不见了他的身影。
   他一生未娶,当然没有子嗣,他就犹如泡子里的芦苇花,平时随风摇摆,观看这个世界,遇到野火,便燃尽芳华!那个年代,他吃百家饭,没有沿街乞讨!他,比夏虫幸运,知道了一年有春夏秋冬和人间冷暖,他度过的岁月对他来说也是芳华!
  蒋字典
   我的家是土坯磊墙、稻草做屋顶的茅草屋,外墙壁用苦土粉刷成白色,用芦苇编织的方形篱笆墙。院子的东北角有一棵桃树,是毛桃,肉是鲜红色的。屋子前面是一个方塘,里面生长着芦苇和蒲草。当然,这方塘里不乏鸭子抓鱼的场景。后面的小溪除了冬天之外总是叮叮咚咚地流淌着,犹如拴在我脖子上的银铃,记忆着童年啼笑皆非的魅力故事!
   在溪流边,爸爸种了颈高高的,开着如葵花一样黄色花朵,果实类似地芋的植物。还有几排北京杨,那种笔挺就像爸爸的身躯,在这辽河平原上伟岸地站立着。成材伐了之后,爸爸买了一块上海手表,现在走得还非常精准。房子后面,是一条林荫土路,和我家一样,在这个长长的直通辽河堤岸的土丘上居住的所有人都路过这,也包括一位叫蒋字典的人。
   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他是一位饱读诗书的人。他戴着一副眼镜,镜片里一圈一圈的纹环绕着,好像是一个靶子,靶心就是他塌陷了的总是眯缝着的眼睛。面目清瘦不乏白皙,梳着与那个时代违和的分头。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都穿着中山装,就像孔乙己总是穿着长衫、口里总是之乎者也方能彰显自己是读书人一样。走起路来总是背着手、迈着方步。他从远古走来,带着封建文人尊师重教的色彩,踏入到“老师是臭老九”的时代。古人有裸行以愤世,他一年四季总是穿着中山装,难道是向那个不尊重知识的时代卑微地怒吼?鲁迅说:“卑怯的人即使有万丈怒火,除了弱草之外还能烧掉什么呢?”他只能在炎热的夏天,穿着厚厚的“袍子”去遮掩心中的怒火!仅此而已!
   因为他怪,所以在孩子们的心中,他就是一个怪人。在大人圈子里他都没有知音和可倾述的对象,何况孩子呢!孩子们看见他就喊:蒋字典,穿长衫,不知冷热不知寒……他是一位教书匠,据说是教历史的。在那个时代,让人费解的是学生们都喜欢听他的课,因为他把历史当成小说来讲,在别的学校,一听说有历史课,学生们都跑光了,只有在他的课堂里,学生们听得入神,他讲得亢奋。他能操控的就是这个课堂,外面的世界与三尺讲台无关!在这三尺讲台上,他露出了他的铮骨,燃烧着生命的希望!这里,属于他!
   记得有一次,我和另外两个玩伴在我家后面的泥路上挖了一个坑,做《地雷战》里孩子们糊弄鬼子的粑粑雷。伪装好了之后,我们在林荫处隐藏起来,静等哪个倒霉蛋上钩。这时候,我们远远地看到一个穿着长衫、戴着眼镜、体态瘦弱的身影走了过来,“是蒋字典!”一个小伙伴喊着。“这个倒霉蛋,该着他倒霉。”另外一个玩伴狡黠地低声说。我们屏住呼吸,等待着我们的粑粑雷成功引爆。他依然背着手,迈着方步,哼着小曲在这翠鸟鸣啁、绿树合荫、曲径幽长的乡村小路上走着!一、二、三,只听到“哎呀妈呀”,蒋先生先是一只脚踩进坑里,之后就头朝下摔倒在地面上,眼镜也飞了出去,来了一个“嘴啃泥”。“哈哈哈哈,我的粑粑雷成功了!”一个往雷里拉粑粑的玩伴情不自禁地喊叫一声!我一看,情况有些严重,一溜烟撒腿就跑,边跑边乐,心想:这个倒霉蛋……    辽河平原的暮色分外妩媚!一望无垠的地平线上托着巨大的红灯笼,那来自天际的傍晚霞光笼罩着田野,海鸥、燕子和各类的飞虫在暮色中轻盈飞舞。
   炊烟在每家的土屋子里冒了出来,我们在野外玩了好久,看到了炊烟,我知道该回家了!一进屋,妈呀,蒋字典!他怎么在我家?我知道,完了!他告诉了爸爸一切!我用一种祈求、可怜的眼光看着他!我心想,今天完了,非得挨老爸的笤帚旮瘩不可。“今天干什么去了?”爸爸问我,“跟伙伴们去场院玩了”,我说。“明天开始,每周日你去蒋老师家听历史。”爸爸说。“好,放心吧,爸爸!”我说。“那我先走了。”蒋老师说。“爸,我去送一下蒋老师。”我急着跑了出去,生怕爸爸收拾我。蒋老师走在前面,我灰溜溜地跟在后面。“恭喜你呀,你们做的粑粑雷成功了,”蒋老师说。“对不起,蒋老师,我们不是害你的,没想到是你路过这里,我错了。”“你这样说,你还不知道你错在哪里,你得庆幸是我踩了你的雷,换成是别人,你的屁股早就开花了。不管是谁踩了你的雷,你们这样的恶作剧是不对的。”“嗯,对不起老师。”“天黑了,你送我回家吧,我的眼镜摔坏了,就算是惩罚你。”他是高度近视,晚上什么也看不见,我拉着老师的手,他的手很细,但很有骨感。刹那间,一股暖流涌向我的全身,那时的我,觉得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回来的路上,啃着师母给的苞米,边啃边惭愧。他站在三尺讲台上的铮铮英姿、仁慈、宽容和对后生的责任感,让我铭记于心,让我在入学之前便知道了诸子百家、秦皇汉武,五千年的文化在我童年的时候便有了烙印,在我后来的人生路上如灯火一样照亮我前行!蒋字典!人生的字典,生命的字典!当我迷茫、彷徨的时候,翻开这本字典,能查到我想查到的一切!他犹如故乡的一湾清流,不停地在我生命里流淌。
  广播员
   小的时候,家里没有电视,唯一的文艺节目就是看露天电影和听广播。
   广播每家都有,就像现在每家都有电视一样。不是每天八小时都播放,只有在中午或晚上的时候播放一会。那时候我们都站在学校外面立的大喇叭下,听刘兰芳播讲的评书《岳飞传》。当时听评书的那种专注,不亚于现在的孩子们玩电子游戏。高崇挑滑车、八大锤聚会震死金灿子、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岳飞大战金兀术等等听得都忘掉了一切!
   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玩伴在大喇叭下听得太入迷,都忘记了回家吃饭,后来是妈妈揪着耳朵我才回的家!我现在还能倒背如流毛泽东诗词!
   每当晚上有电影的时候,大队部都有一个叫“夏长脖”的广播员在大喇叭里喊:“贫下中农同志们社员同志们,大队今天晚上有电影,演出的影片……”他总是穿着绿色的军衣,上衣兜子里总是别着一管钢笔,眼睛颇有神,带着那个时代流行的军帽。最有特点的是,他的脖子特别长,声音传的远,这就是大家管他叫“夏长脖”的原因吧!
   有一次,我们在大队部玩,看到广播室里没有人,便偷偷地钻了进去,在麦克风前学着他的声音喊:全体社员请注意了,大队今天晚上有电影,演出的影片《闪闪红星》。我们说完了撒腿就跑,他回来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影了,他也不知道是谁家孩子干的。他回到广播室喊到:“全体社员请注意了,刚才不是我喊的通知,也不知道是谁家的熊孩子跑到我的广播室瞎喊的,大队今天晚上没有电影,你们要是来了,没有看見电影千万别怨我啊!”可是,临近晚上的时候,我们大队的放映员通知他,今天晚上放映《春苗》。你说,那个时候的他,得多无奈!
   更逗的是,六队有一个整天游手好闲的人,有一天,他态度严肃地跟他说:刘军(放映员)让我告诉你今天晚上演《渡江侦察记》。说完也非常严肃地走了。他信了,信了他伪装的严肃,来到广播间就播放出去了,一小时后,放映员来了,告诉他今天晚上根本没有电影。他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来到播音室喊到:“全体社员请注意了,大队今天晚上没有电影,是六队的小谁谁骗我,你要打就打六队的那个小谁谁,要骂也骂六队的那个小谁谁……”
   那个年代的故事笑点很低,当时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每每提到这件事都笑得人仰马翻。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人们都感觉无限的幸福,心中都有对好日子的盼望和期冀!
其他文献
杭钢明年开始搬迁,朱勇生才三十六岁,离退休还远着呢。他只想随钢厂一起搬去宁波北仑港上班,我坚决反对。“你去宁波,我们怎么办?”我问。朱勇生摆出苦哈哈的脸,再次强调说:“厂里有班车,每周可以回来的。”是的,厂里会有班车,周五傍晚回杭州,周日下午去宁波。我知道,他每周能在家待上一天多,像做客一样。但我不要华华像我小时候,父亲陌生得就像路人甲,只有一个黑瘦的印象,连张面孔都记不起来。我问:“华华怎么办?
期刊
寺庙   大老远,我就看到曹疃堡北黄土圪垯上的真武庙,最高的地方供着北方最大的神。   榆钱正嫩,淡香如缕。拨拉开散逸的榆树枝,踩着塌陷的台阶小心地往上走,庙门敞豁豁的,像一张合不拢的大口。我不谙神祇之道,但走进去,似乎就走进了神在凡间的居所。两扇掉了油漆的小门紧连在一起,呈“八”字状斜躺在残壁上,让我想到宋家庄堡门口“八”字形的影壁。那木门,历经风吹雨蚀,露出灰白色的木茬,惨兮兮的,锁不住此刻的
期刊
女孩的父亲在外地一个建筑工地上班,很少回家。母亲曾是纺织厂的普通女工,下岗后为了分担家里的重担,便在菜市场承包了一个小摊位卖鱼。这一卖就是十几年,每天早上三四点钟穿着水鞋踩着泥泞道路去大市场或渔船上贩鱼。寒气中弥漫着刺鼻的鱼腥味,鱼批发到手再挑回市场摆摊,叫卖。母亲从一开始连秤都不认识,直到秤杆一抹就报上钱数,从总是划破鱼胆遭人白眼到麻利刮鳞挖腮破鱼肚。母亲一天天磨练成了精明能干的小鱼贩。在母亲的
期刊
夜鸟  喜欢飞往有光的地方  萤火虫晃动  热气腾腾  舞台上的人  心里都住著一朵月光  我借着眼睛,在一片海水里  越来越接近星辰  今夜  人类的声音在燃烧  今夜  月光已不能照亮自己  今夜  月亮没有提刀  窗外  夜幕涨潮  星星骑在柿子树的肩膀上  月亮逃走了  故乡浮出水面  我的眼睛被寒凉玻璃晶体阻挡  蓝过的天空  似乎  拢不住黎明挤出的乡音
期刊
明灭不定的烟火  闪烁其辞的烛光  点亮的不一定是黑夜  没有一朵盛开的花  在下一个春天的枝头绽放  春天的河流,只能挽留两岸  挽留水声,挽留鸟鸣  挽不住过往的水  山的高大在于山的永久  天的辽阔在于天的心境  树木脱光了自己  拔高了天空  放风筝的人被风筝牵引  在一片落叶里安顿漂泊  河面上的浪花  风,怎么吹,都在盛开  心有繁星的人  夜再長,也可以守候  我携带自己的影子  在
期刊
风乘着柳絮飞,在绿叶上舞蹈  在高枝上摇曳,催促风车不停旋转  把风筝送往蓝天。花瓣缤纷落地  又引燃一树树绿色的火焰  温和的日子从小河中流过  流经山川沟壑,流经风花雪月  流经白云与星辰,也流经我的身体  密匝匝、绿茵茵的水草  是永远抓不住的痕迹  羽翼饱蘸蔚蓝在微风中作画  薄云拉长惆怅,群山环抱之下  一方水土庄重而内敛  远山与远山并肩,绿水与绿水重叠  澄明辉映日月,山谷在寂静中思
期刊
日前,一篇《文学青年防骗秘笈》在民间疯传,《椰城》杂志执行编辑,作者杨黎兄在文中总结了防骗“十招”,可谓招招都见“真功夫”,式式戳痛骗子的软肋,堪称防骗宝典。  诗坛各类骗子横行已是公开的秘密。记得我重拾诗笔伊始,一些混迹于诗坛的骗子以为又碰到了一个可以刮一笔油水的新菜鸟,牛头鬼神纷纷找上门来。有一个打着“《xx诗歌》主编”的女士,刚开始我还以为是纸刊,实则是微信公众号,她天天在朋友圈不厌其烦地播
期刊
您在那边,我在这边  约好在清明  要将碑门推开  两边的力道如此相等  一边悲切,一边沉默  碑门从未倾斜  那边是盛泪的海  这边是淌泪的河  两边的养分,都是盐  天是最大的筛子  天是最大的筛子  白天筛太阳  夜晚筛月亮  太阳的光线  月亮的露珠  都筛到了人间  你是天筛下来的  我也是天篩下来的  我们都是老天精挑细选的
期刊
晨曦收拢起梦的羽翼  一双纤手早已把炉火点燃  再用好心情煮一锅五谷的香  燕麦,牛奶,红枣,花生  它们逐一把这个清晨的暖  又替我诉说了一遍……  喜欢看你们坐在餐桌前的微笑  那是锦霞裁出的花朵  我云水一样柔软的心啊  多愿在新鲜的时光里  将你们所爱的,与我所爱的  一起紧紧地拥抱在怀里……  贴在橱窗上的阳光  将大把的欢欣传向了远方  我始终在生活的第一现场  用母亲的贤淑烹调家的味
期刊
月光的瓷勺,也搅不开  这夜色浓稠的黑苦艾水  虫鸣恍惚,一粒粒  粗糙的硬沙,摩擦着你的心  煤油灯跳动的暗光  笼罩着你的脸  你不敢往外看,你担心  窗外呼啸的黑影,摄走心魂  野荠菜飘出熟透的油香  让你慢慢沉静下来  闭上眼睛,在心里轻哼那首  熟稔的“月亮光光”的童谣  你仿佛看到母亲荷锄提篮  父亲肩挑着夜色  和一篮子你最爱吃的野藕  抖落寒凉,正推开柴门  当众鸟越过西山  当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