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文化需要新的方式和载体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an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
  西方人的年节,大致是由圣诞到新年,前后一周。但中国的旧历年(现称春节)则是从吃一口那又黏又稠又香又热的腊八粥时,就已听到了年的脚步声。这年的行程真是太长,直到转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才在狂热中画上句号。
  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农家的事,以大自然四季为一轮。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而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希望之火熊熊燃起。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这样,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平日竭力勤俭,岁时极尽所能,缘故是让生活靠向理想的水平。
  中国人崇拜生活本身,在人们给天地三界诸神众佛叩头烧香时,并非信仰,亦非尊崇,而是企望神佛降福人间,能过上美好富裕的生活。这无非是借助神佛的威力实现向往,至高无上的仍是生活本身。
  对于崇拜生活的民族来说,理想是一种实在的生活愿望。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两者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于是,无论衣着住行,言语行为,无不洋溢着年的精神。鞭炮、春联、福字、年画、年糕、灯谜、花会、祭祖、拜年、压岁钱等年的专有物事,都深深浸染了年的理想。而吉祥、平安、发财、加官、进禄、长寿等年时吉语,也由此而生。
  年是自然的,年文化是人为的。比如,年前一切筹备的目标都是家庭,人也往家里奔,年夜大团圆的合家饭是年的高潮;过了年,拜年从家庭内部开始,到亲戚、再到朋友,逐步走向社会;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就纯属社会活动了。
  年文化极为严格,它依照自己特定的内涵,从生活中寻找合适的载体。拿物品来说,苹果代表平安,自然就成为年节走红的礼品;梨子有离别意味,在岁时便被冷落一旁;年糕用来表示高高兴兴,几乎成了年的专利品;而鞋子与邪字谐音,便在人们口中尽量避免提及。年,就这样把它可以利用的一切推到生活的表面,同时又把自己深在的含意凸现出来。
  浓浓的年文化酿出深深的年意、年味,中国人过年追求这种年意与年味,当然也就去加强年文化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十分有趣,比如闹水的龙和吃人的虎都很凶恶,但在中国民间,龙的形象并不可怕,反而要去耍龙灯,喜庆热闹;老虎的形象也不残暴,反被描绘得憨态可爱,虎鞋虎帽也就跑到孩子身上。通过这种方式,生活变得可亲可爱。
  这一切都源于中国人对生活的崇拜,一代代中国人对年文化不断加强,统一认同,终于成为中国人一股巨大的亲合力和凝聚力之所在。于此,再没有其他任何一种文化能与年文化相比。
  然而,年文化如今却受到猛烈的冲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西方文化的冲击。现在中国人的家庭中,年轻人渐渐成为一家之主,他们对外来文化更有兴趣。另外,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经济行为多了,不愿再遵循传统的繁缛习俗。有一种说法是,过年只剩下吃合家饭、看春晚和拜年三项内容,而拜年还在改变为“电话拜年”,如果春晚再不带劲,真成了“大周末”了。
  没有年意了!没有年味了!恐怕是当代中国人一种很深的失落,一种文化的失落。可是,当我们在年前忙着置办年货时,或者年底时,在各地车站看着成千上万的人拥挤着要抢在大年三十回到家中——我们会感到年的情结依然如故,于是我们明白,真正缺少的是年的新的方式和载体。
  是我们自己把年淡化了。
  如今,春节已是一半过年,一半文化。但由于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把年文化当做一种“旧俗”,如今依旧不能从文化上认识年的精神价值,所以在年日渐淡薄之时,我们并无忧虑。难道只有等社会文明到了相当程度,才会出现年的复兴?
  复兴不是复旧,而是从文化上进行选择与弘扬。现在要紧的是,怎样做才能避免把传统扔得太快。太快,会出现文化上的失落与空白,还会接踵出现外来文化的“倒灌”和民族心理的失衡。
  因此,建设年文化,是一项太大又不容忽视的文化工程。
其他文献
云南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地,社区森林的乡土知识在当地的历史环境中不断延续和发展.以云县后箐乡勤山小流域为例,从传统观念、非木材林产品利用和农林复合系统等方面介绍了
介绍了几种抗菌玻璃,并对其制备方法、安全性测试、耐久性测试、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和应用前景等进行了综述.
一.镁合金表面改性的背景及意义镁合金是目前工程应用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优良的阻尼减震性等优点,被誉为“21世纪绿色工程材料”;镁合金应用于航空航
熔窑大碹碹滴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碹滴形成机理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从窑温和窑压两方面解决大碹碹滴的方法和途径.成功地解决了鳞石英为主晶相的硅质类碹滴.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拥有健全人格、良好修养,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全面发展。因此,随着
<正>疫情下,打好"线上课程"这场硬战需要教师灵活自如的应对,设计贴近儿童的课程活动;需要教师准确把握课程中"变"与"守"的辩证关系,既要坚守"不变",又要顺应"变化",聚焦生活
会议
本文针对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思政进行个案研究,尤其针对《创业意识与创业技巧》课程展开课程思政研究。着眼于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定位于要以习近平新